黃秀清


摘要: BIM 技術對機電安裝的整個過程進行模擬,可全面地保證機電的安裝效果。以某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為例,闡述該項目BIM 安裝方案的整體設計,通過建立機電BIM 模型,對機電深化設計和裝配式安裝進行分析,探究緊湊布置管道、提高支吊架穩定性、洞口預留和管線預埋這幾方面的質量控制要點和應用效益,以期為類似工程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 小區改造 機電安裝 BIM 技術 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 TU17;TU984.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91(2023)24-0130-03
工程創優對前期創優策劃、過程控制、成型觀感效果、技術創新、系統運行、客戶評價和社會效應都有較高的要求。應用BIM 技術,通過高精度的3D 模型,結合建筑、結構、裝飾等三維模型的融合,可以精細到穿墻、穿樓板套管的定位、支吊架的形式和固定位置、檢修通道、器具末端點位排布等,對工程創優的精細化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1]。此外,合理應用該項技術還可以降低施工成本,縮短施工時間,推動建筑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1 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光澤縣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工程位于文昌路北側、中山路西側。改造范圍包括原縣醫院主樓和廣場,總占地面積17 000 m2,主樓建筑立面改造面積共計約6 350 m2,室外景觀改造面積為13 500 m2,地下室一層,層高3.9 m,建筑面積7 535 m2,地上部分為廣場,主體結構形式為現澆鋼筋砼框架結構,基礎形式為樁基基礎。為了保證機電安裝項目的施工質量,該工程采用BIM技術建立三維信息模型,以處理該項目由于專業系統多、地下室的專屬設備多、整體管線復雜、地庫建筑面積大引發的相關問題。
2 方案設計
2.1 基本要求
制訂方案前要對該住宅小區進行全面勘探,明確電力負荷、照明、動力、通風等設備的安裝需求,以此作為機電安裝的設計基礎。該工程的機電安裝項目可分為多個子項目,包括電力系統、照明系統、動力系統、通風系統、給排水系統、制冷或供熱系統等。為了保證各系統的銜接性與獨立性,防止在運行過程中出現互相干擾的情況,需要應用BIM 技術做好質量管理。BIM技術主要應用在配件的質檢環節和管線的排布與預留預埋環節,通過可視化模型綜合模擬管線碰撞情況,以便于設計方案的優化和調整。
2.2 BIM 技術
BIM 技術可以在設計階段實現精細化建模與模型拆分,直觀地顯示管線、構件和設備等部分的空間位置,為部件加工環節拆分出需要使用的組件;BIM 技術可以實現模塊化設計功能,基于可重復利用的構件建立出能夠自由組合的模塊庫,可以為裝配式組裝提供多種方案;在工廠生產部件的環節,BIM 技術的自動統計與加工圖輸出功能可以為現場操作提供相關服務,以保證構件質量,提高生產效率;BIM 可以模擬建筑性能和現場施工,以實現施工質量與安裝的有效控制[2]。
由于機電安裝工程的管線施工需要購買大量的成品材料,且種類多樣、材質復雜,還要依照設計要求進行現場下料、加工與組裝,因此需要利用BIM 技術實現管道的分段管理,明確管材相關信息后生成圖紙資料,為生產加工提供了依據,再將成品運輸現場進行安裝。在該工程中,BIM 主要應用在6 個環節,第一個是利用Revit 建模軟件安裝BIM 模型,第二個是對三維基點BIM 模型進行管線碰撞檢測,以實現模型的深化設計,第三個是基于模型信息通過CAD軟件分段設計管道與構件,第四個是確定構件的圖紙并輸出,第五個是依照圖紙信息加工構件,第六個就是機電的正式安裝環節。
3 技術應用
3.1 應用方法
3.1.1 建立機電BIM 模型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需要由專業隊伍進行文件管理和圖紙拆分,保證機電模型的精準度。該工程使用的建模軟件是Revit,需要基于專業的差異性分別建模,再整合機電的總模型。由于機電工程中各系統專業的復雜性比較強,需要根據建筑設計標準為BIM 模型設置相應的顏色,并使用規定的線型,如果發現存在問題的構件需要使用紅色進行標記。建模全程分為6個階段,分別是概念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深化設計、施工過程和竣工驗收,每個階段對交付內容和深度標準都作出了相應規范。建模前要充分掌握建筑特點和設計要求,表達的信息必須和二維圖紙信息保持一致,構件參數不得出現誤差,保證其參照標高、尺寸、位置與性能設置的精確性[3]。
3.1.2 機電深化設計
(1)在深化過程中主要強調管線排布、支吊架設計、碰撞檢測、協同預留等內容。管線排布時要遵循一定的標準,包括水管避讓風管、小管徑避讓大管徑、可彎避讓不可彎、冷水避讓熱水、有壓避讓無壓,而且電氣與水管線路要設置在上方,給水與排水管線要設置在下方。(2)為了保證支吊架的正常安裝,采用綜合支吊架的方式使各系統安裝一次性到位,管線排布的整齊性與緊湊性更高,可以有效減少占用的空間,提高空間利用率[4]。(3)碰撞檢測主要通過Navisworks 軟件來實現,根據工程情況選擇碰撞規則,再確認碰撞檢測類型,最后進行碰撞檢測,以報告形式輸出檢測結果,以便于方案調整。(4)協同預留主要利用BIM 技術的可視化功能指導土建施工中洞口預留的準確性,應及時復核孔洞位置,調整管線走向。
3.1.3 裝配式安裝
在裝配式安裝階段,BIM 技術的作用體現在構件的加工、運輸、保護和安裝中。BIM 模型基于構件的設計規格與材質生成相應模型,生產單位在充分掌握模型信息后再投入機械化制作中,可以有效提高生產效率,縮短生產周期。在運輸前要根據BIM 技術模擬構件裝載情況,選擇最佳方案以確定運輸車型和裝車放置標準,保證原材料的完整性,間接保證施工質量。BIM 模型可以直接展示各構件在現場的安裝位置,并進行安裝模擬,保證施工方實現機電的高精度安裝,還能在控制誤差的基礎上加快施工速度。
3.2 質量控制要點
3.2.1 緊湊布置管道
為了提高管道的集成化水平,需要利用BIM 技術優化管道布設形式,結合綜合吊支架方法替代傳統的大面積鋪設形式。優化時重點進行碰撞檢測,首先要標記出容易碰撞的區域并進行初步調節,然后復調管線定位,最后深入設置管線的總體排布,進行管線的優化整合,以提高機電安裝的施工效率和質量[5]。排布時要著重降低空調水路阻力,針對阻力較大的區域需要適當調節管線標高,減少彎頭用量,多使用45°彎頭削弱局部阻力。進出口端采取豎向管道底撐形式,使用法蘭代替常規鋼板。該工程的部分區域具體布置原則如表1 所示。
3.2.2 提高支吊架穩定性
支吊架系統的穩定性直接關聯著機電安裝項目的綜合應用水平,因此要提高支吊架的穩定性,保證對設備、管道等裝置的承載力。在生產支吊架時需要使用BIM 模型輸出的相應圖紙,以說明綜合支吊架的加工樣式,明確其工程量和材料細節。支吊架從生產到安裝的主要環節包括下料打磨、組對焊接、除銹刷漆、編號堆放和集中安裝等。要求嚴格依照BIM 圖紙設計標準進行下料,再用無齒切割機處理鋼材,打磨結束后根據圖紙樣式開始組裝并電焊成型[6],安裝時采用激光水平儀和水平準繩作為參照,保證安裝效果。基于BIM 模型信息的共享性,可以掌握所處材料的規格型號與準確參數,應用在工廠加工中,在實際施工時也能夠把控工序精度,減少相應的誤差,從而提高機電安裝的施工質量。
3.2.3 洞口預留和管線預埋
在機電安裝項目中,洞口預留與管線預埋是工程返工的重點,其施工現場如圖1 所示,直接影響著安裝質量和成本支出。該工程利用BIM 技術合成了土建模型與機電模型,根據碰撞檢查和結構調整確定洞口的開設位置和管線的預埋位置,經過綜合討論后形成各專業的最終版深化圖紙,然后工作人員嚴格按照圖紙要求進行施工,封模前對洞口與管線進行復檢,保證不存在遺漏的情況。在不進行設計優化的前提下,該工程后續還要進行開洞和補洞,BIM 技術大幅降低了其二次返工率,由10%~20% 降至1%~3%,現場洞口預留準確率在97% 以上,能夠較好地保護結構完整性,使主體結構成型質量得到了重大提升,有效延長結構的使用壽命。此外,洞口預留與管線預埋優化了該項目的施工邏輯,減少了工序沖突,共節約工期22 d。
3.3 應用效益
在機電安裝工程中,在不采用BIM 技術的前提下如果遇到管線碰撞問題需要進行遇彎翻彎處理,會增加大量成本,降低工程效益。該項目中各專業系統管線間的有效碰撞有20 000 余處,包括由于風管截面尺寸過大,與水管之間的碰撞、電纜橋架與水管的碰撞、各獨立管道的相互碰撞等,采用BIM 技術有效節約了修復成本,產生了較大的直接經濟效益。此外,BIM 技術通過三維模擬功能為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業主方提供了可以交流討論的平臺,以便于共同明確機電安裝優化方案,減少施工過程中的變更情況,降低拆改和返工率,有效控制工程進度,減少了人工與材料的浪費,生產時利用BIM 提高了構件精度,也可以加快安裝速度,達到提高成本管控水平的目的。
4 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該工程中的建筑工程主要采用現澆鋼筋砼框架結構,因此在機電安裝過程中要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基于BIM 技術將誤差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安裝機電設備時要注意優化管線布設形式,通過碰撞檢測避開可能存在的設計失誤,穩定支吊架以保證管道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擁有足夠的承載力,預留出機電安裝的洞口。綜合來看,在機電工程中應用BIM 技術產生的相關效益較高,能夠在保證安裝質量的基礎上節約成本。
參考文獻
[1] 陳黎明. 高層建筑機電安裝工程中應用BIM 技術的研究[J]. 中國住宅設施,2022(5):142-144.
[2] 林忠東. 建筑工程中機電安裝技術的特點與管理措施[J]. 工業建筑,2021,51(10):265.
[3] 劉業炳,陳之春,孫英杰,等.復雜機電系統全過程預制化加工與安裝研究[J].自動化技術與應用,2022,41(4):151-154,162.
[4] 張濤. 基于BIM 技術的機電安裝工程深化設計[J].住宅與房地產,2021(31):117-118.
[5] 孫鑫,楊榮偉. 基于BIM 技術的機電管線防碰撞分析[J]. 現代隧道技術,2021,58(S2):61-65.
[6] 劉笑,張磊,袁立明,等.BIM 技術在綜合支吊架施工過程中的應用[J]. 建筑技術,2023,54(5):626-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