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妮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為了能夠進一步對紅色文化加深了解,并有效的將其與現代高校思政教育進行有機的融合,本文分別對湖南省內5 所高校大學生發放線上調查問卷2500份,回收有效問卷2486 份,有效率99.44%,本次實證研究從大學生對紅色文化認識和了解情況、紅色文化育人內容、紅色文化育人隊伍以及紅色文化育人路徑和效果等方面進行問卷設計,問卷數據經初步核查后,使用SPSS20.0 軟件對其進行了統計,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對所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力求探究當前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現狀及相關影響因素。
紅色文化蘊含著十分厚重的歷史人文資源,以及先進的育人價值新時代,各高校為了提升思政教育質量,深入研究紅色文化的相關問題,積極探索二者融合的實踐路徑,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成效。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把思想意識教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高校非常重視紅色文化在立德樹人工作中發揮的育人作用,力求把紅色文化貫徹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針對“您覺得在當代是否有必要學習紅色文化?”這一問題,高校學生群體認為很有必要占76.87%,比較有必要占22.69%(見圖1)。從調查數據來看,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和自覺意識明顯增強。這主要是因為黨和政府以及高校對紅色文化育人工作十分重視,運用紅色文化資源,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意識明顯增強。

圖1 您覺得在當代是否有必要學習紅色文化?
從圖2 中,我們可以發現,在“您是否喜歡紅色文化?”的回答上,選擇“很喜歡”和“比較喜歡”的大學生比例較高,達到90.3%,這充分說明對于紅色文化,大部分學生是非常認可的。從圖3 可見,在“您認為紅色文化對自身成長是否有幫助?”一題的回答中,有73.37%認為非常有幫助,24.3%認為有一點幫助,也就是有97.67%的大學生是很認可紅色文化在自身成長中的積極作用的。反映出各高校扎實開展紅色文化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取得積極成效。

圖2 您是否喜歡紅色文化?

圖3 您認為紅色文化對自身成長是否有幫助?

圖4 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過程中,您認為對您影響最大的是?

圖5 您認為當前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圖6 您認為當代大學生紅色文化總體教育現狀怎樣?

圖7 您所學的必修課中(除思政課外),老師是否講述與紅色文化相關的內容?

圖8 您覺得您所在學校與紅色文化教育實踐基地活
在回答“您所在的學校以什么方式進行紅色文化教育?”這一題時,85.56%的大學生選擇的是“課堂教學”,而且據調查反饋,思政課教師是所有教育主體中,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最積極,對學生影響最深的主體。從本人自身教育實踐和教師個別訪談,我們了解到廣大思政課教師在教學時,有意識的把紅色文化融入課堂教學之中,積極探索專題式教育、實踐教育、慕課等技術手段,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紅色文化教育的學習價值,增強學習獲得感。
當前,將紅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已經在現實課堂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同時也更加明顯的看出,高校在運用紅色文化育人的實踐過程中,仍存在諸多的問題,只有找出這些問題,并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的挖掘與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充分發揮其鑄魂育人的作用。
紅色文化作為優秀的育人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一致的教育目標,對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增強育人成效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教師在紅色文化融合思政教育的過程中,通常較為重視紅色文化本身的革命傳統思想、歷史人物及事件、遺跡背后的歷史人文價值和意蘊,卻對紅色文化下的愛國主義思想還不夠重視、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等的思政內容缺乏有機的結合,也缺乏將新時代的相關的思想與價值觀等現代元素融合在其中,很多教育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度較低,導致絕大多少的“00”后很難對承載著革命年代的歷史事件、精神理念的紅色文化產生共鳴。
目前,大多數高校都已運用紅色文化理論介紹與紅色文化主題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式,也有一些高校已經率先創新使用網絡實踐、慕課、VR 仿真等技術平臺開展紅色文化育人探索,但是仍然不能解決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單一化這樣突出的老問題。在“您認為當前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哪些主要問題?”這一問題的回答中,認為“形式單一,難以浸潤心靈”所占比例最高。這一問題具體表現在:部分學校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因經費和學生人身安全等問題,很少開展,有些開展了實踐教學,也只注重形式,學生深刻體會很少;對紅色文化的運用方式不夠深入,還停留在以理論教學、黨團教育、專題講座為主的傳統教育方式,學生積極性較高的社團活動、職業素養、志愿服務等活動開展較少。
新時代,很多高校積極探索將紅色文化“滲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盡管已經有了一些成效,但是從學生的整體狀況來看,教育實效性還不理想。在調查中,針對“您認為當代大學生紅色文化總體教育情況怎樣?”這一問題,有65.65%的學生認為“一般”。說明當前紅色文化育人效果仍不理想。部分教師照本宣科,教學模式單一,缺乏吸引力;有些對紅色文化的講解不充分,代入感不強;不了解新時代大學生身心特點,部分學生存在敷衍抵觸心理。
新時代,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的日益推進,以及社會信息化的蓬勃發展,當今世界各個國家與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價值觀也呈現出多元化的時代特征,更加多元化的價值觀正在不斷地影響大學生,開闊他們的視野,同時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戰。
紅色文化資源的靜態特點,要求各教育主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去發現、開發、研究和創新性使用,提高紅色文化資源的利用率。當前,某些地區紅色文化資源開發運用得到重視,但從整體而言,仍存在開發利用不足的情況,如對學校周邊的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運用就是一個薄弱點,許多高校在將紅色文化因素引入思想政治課程的過程中,習慣性運用公眾很熟悉的紅色資源,且自己并未做深入細致的研究和提煉升華,沒有充分挖掘到時代賦予紅色文化的新的時代內涵和價值,紅色文化內容單薄,陳舊老套,導致教育的同質化、片面化,從而影響教育實效。
一支整體素質優良的紅色文化育人教育隊伍是高校開展紅色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支撐。在“大思政”背景下,思政老師是紅色文化育人隊伍當中的主力軍,此外,這支隊伍還應包括所有專業課、公共課、輔導員、黨團干部、教學教輔人員等其他育人主體。有關紅色文化育人主體素質問題,首先表現在是否重視紅色文化育人價值。針對“是否經常講述與紅色文化相關的內容”,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思政課教師“經常講述”,而除思政課外其他必修課老師是“偶爾講述”,說明部分高校思政教師對紅色文化的育人價值還缺乏重視;第二,部分高校思政老師自身的紅色文化修養及底蘊不足,對紅色文化育人價值缺乏深入研究和探索;再者在融入的方式方法上,創新意識不足。這些都是影響紅色文化育人效果的重要因素。
新時代大學生沒有親身經歷,缺乏對紅色文化的情感記憶,如此,實踐育人顯得至關重要。我們對紅色文化實踐育人情況展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80.05%的學生非常愿意參加“紅色基地觀光旅游”等實踐活動的,而現實情況是部分學校因為經費缺乏,使學生缺少實踐機會。絕大多數高校已經意識到開展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并且積極開展圍繞紅色文化相關的實踐活動,社會活動,一部分高校已將VR 虛擬技術運用于網絡實踐,學生反響很好,然而據學生反映,一些實踐活動形式化現象明顯,較少關注學生實踐效果和反思改善,內心深刻體會較少,精神境界沒有得到升華。
筆者認為,影響當前高校紅色文化育人成效更深層、更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系統的紅色文化育人機制。調查發現,部分高校(尤其高職院校)并未形成體系化、專業化的紅色文化機制,對各地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再創研究能力還不足;此外,紅色文化協同育人機制有待增強,在抓好課堂教學——第一課堂的同時,應以實踐育人的第二課堂為關鍵抓手,信息化時代,必須筑牢網絡紅色陣地,創新運好第三課堂,構建起三個課堂協同育人機制;最后要想推進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長效發展,還必須形成科學、系統的規劃,統籌協調各部門各平臺,建立健全育人長效機制,共同營造良好育人氛圍,真正提高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