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麗
建構游戲又稱為結構游戲,是指教師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物質材料,使幼兒進行一系列建筑和構造(排列、組合、接插、鑲嵌、黏合、旋轉、拼搭、穿編等)的活動。戶外建構游戲的最大特征,是它打破了其他類型游戲的各種限制,其材料的多樣性和玩法的靈活性,能夠在不同程度上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和游戲力,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但基于實踐調查的相關研究表明:幼兒園建構區活動的質量問題普遍存在,如教師對建構區認識不足、區域空間設置狹小、隨機投放材料、建構時間不足、老師對幼兒的建構游戲缺乏有效關注等。如何建設有兒童視角的幼兒園戶外建構游戲區,支持幼兒學習經驗的有效提升?本文從戶外建構游戲區的創設、戶外建構游戲區材料投放、戶外建構游戲區的使用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一、基于兒童視角的戶外建構游戲區創設
兒童視角的核心是兒童自己的視角、自己的體驗和感受,但由于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就有了成人通過對兒童行為的描述和解讀來呈現兒童的體驗和感受,以期深度理解兒童。兒童視角的核心要素主要包含了尊重和相信兒童、重視兒童的參與度、強調兒童擁有話語權、有效傾聽兒童、賦予兒童決定權和選擇權。基于兒童視角,本著兒童是戶外建構游戲區主角的原則,我園戶外建構游戲區的創設分三步走:
第一步,組織老師學習幼兒園戶外建構游戲區的場景價值及其所蘊含的學習經驗,以此充實老師對幼兒園戶外建構游戲區的認識和理解,為理解幼兒在建構區的游戲行為做好知識準備。
第二步,結合學習獲取的經驗和已有的文獻研究成果,進行幼兒園戶外建構區的環境創設,包含近400平方米的寬闊的場地,用于幼兒討論、設計、建構、作品展示的功能分區,豐富的材料,便于取放材料的收納柜等,為支持幼兒在建構區的游戲行為做好環境準備。
第三步,開放建構區,實地觀察、記錄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建構游戲,傾聽孩子的聲音,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在此基礎上嘗試從兒童的視角對游戲進行解讀,并以此為依據進行戶外建構游戲區的環境改造。
二、基于兒童視角的戶外建構游戲區材料投放
材料是進行建構游戲的重要條件,是幼兒開展建構游戲的客觀實體,材料的投放更加需要兒童視角。
首先,教師支持幼兒選擇和決定建構區主材料的種類。相關研究表明,低結構性、外觀漂亮、數量豐富的建構材料更能滿足兒童的需要,但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建構需求不同,對建構材料的具體需求也存在差異。鑒于此,我們在購買新的建構材料前,會組織幼兒根據老師的介紹和建構需求投票選出決定購買的建構材料,充分尊重幼兒對建構材料的選擇權,也激發幼兒在建構區的主人翁意識。
其次,根據年齡差異和游戲特點對材料進行分類擺放。在材料的分類擺放方面,結合小班低齡幼兒的操作興趣傾向、身高、就近拿取材料的特點,我們把低結構材料、大體積的單元積木材料放在收納柜的最下層,每種形狀的積木單獨分格擺放,并用積木照片做成分類標識,方便小班的幼兒取放。
再次,游戲中觀察、傾聽幼兒,以幼兒的需求作為材料調整的原則,進行動態性的材料投放。如老師結合幼兒班級開展的主題活動、幼兒的興趣點變化,在建構區及時更新所投放的繪本種類、參考圖例、輔助材料的種類和數量等,支持幼兒持續的建構探索。
三、基于兒童視角的戶外建構游戲區的使用
為使兒童能在戶外建構區獲得積極的游戲體驗,在優先保障了建構空間、建構時間、主體材料的基礎上,我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實踐:
(一)開放式建構游戲和主題式建構游戲,關注幼兒建構游戲的內部體驗
內部體驗是幼兒在建構游戲過程中的直觀感受,指向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到的情緒,喜歡和不喜歡是幼兒表達內部體驗的最直接的詞匯。參照相關的研究,根據對小、中、大不同年齡段幼兒自主的建構游戲、喜歡的游戲形式的實踐觀察、匯總和幼兒訪談,我們把幼兒喜歡的建構游戲類型分成兩類:一類是突出幼兒自主搭建探究、無特定主題、無需教師介入的建構游戲,稱為開放式建構游戲;一類是圍繞某個主題,共同搭建的幼兒一起討論、分工配合、多種嘗試,并需要老師適時介入的主題式建構游戲。針對低齡段幼兒,老師更多支持幼兒進行開放式建構游戲。針對高齡段幼兒,老師通過游戲觀察和傾聽幼兒的談論,適時介入,支持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問題時能通過小組討論、互相的建構經驗分享的方式解決,獲取問題,獲取學習經驗。
(二)定期維護和按需靈活投放材料,支持幼兒持續深入的建構游戲探索
為了保障戶外建構區材料的正常使用,我園制定了每周一次檢查維護建構材料的制度,及時清理嚴重破損的材料,修補或替換輕度或中度破損的材料,及時補足建構區可使用材料的種類和數量。與此同時,還需要根據幼兒的建構經驗、建構需求,按需投放材料,支持幼兒持續深入進行建構游戲。
(三)發揮同伴的積極影響,提升幼兒的建構興趣和經驗
在建構游戲場景時,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表現出不同水平的社會交往特征,如小班幼兒以單獨游戲和平行游戲為主,以和老師交流為主,因此,老師就發揮了“重要他人”的積極示范和帶動作用;中班幼兒開始嘗試與同伴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一起合作完成一個作品,交流的對象從老師過渡到同伴,需要注重引導幼兒關注同伴的建構行為,促進同伴間的交流;大班幼兒經常會三兩合作,自如交流,建構體現生活經驗的作品,需要引導他們關注游戲合作過程中每個人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紅飛,王景芝.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兒園建構區研究[J].幼兒教育,2020 年(第6期):16-19.
[2]王玉玲.幼兒園建構游戲中物質材料投放現狀的調查研究[D].江蘇大學,2019.
[3]張賢容.幼兒園主題式建構游戲的組織與開展[J].幼兒教育研究,2017(01):46-48.
[4]鄭宇冬.建構區活動中幼兒同伴互動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8.
【本文系廣州市南沙區兼職教研員專項課題“‘文溪雅荷幼兒園戶外建構游戲區活動的設計、組織與實施”(課題編號:NSKYZ2021002)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廣州市南沙區實驗幼兒園)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