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教齡7年的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常感覺課本內容銜接不夠,學生不能構建完整的知識脈絡,所以希望可以引用一些史料進行補充,在教學中讓知識點結線成網。可是在尋找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市面上的大多數著作、通史距離課本較遠,往往翻閱大量的資料才能得到很少的對應內容,效率較低。所以我一直想要自己出版一本著作,補充初中歷史課本的相關內容。一來可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二來也能夠幫助其他歷史教師,使其在教學時有可利用的素材。
目前,我還只是停留在這一階段——將每節課自己需要補充的內容記錄下來,并將已經找到的資料對應保存。如果要做到對其他教師也有幫助,恐怕需要建立更為系統的脈絡,并且有權威的途徑查找到可靠的資料。苦于積累有限且能力不足,我對于如何撰寫這樣的著作沒有頭緒,不知如何下手,希望老師可以指導一二,謝謝!
(提問者:山東青島第三十七中學? 青年教師荊偉)
荊老師:
您好!
很高興和您一起探討歷史教研問題。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的學習是兩個不同階段,可以說初中歷史打開了學生對于歷史這個科目的認識,是基礎;而高中歷史的學習是對歷史這個科目深層次的認識,是升華。實際上,您提到的在教學過程中感覺課本內容銜接不夠、學生不能構建完整的知識脈絡等問題,在高中也是很常見的。我們歷史老師需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開發課外歷史知識,構建知識網絡。
您提到想要自己出版一本著作,補充初中歷史課本的內容,我覺得是個不錯的對策。針對這個想法以及您意識到的問題我提出如下建議:
一、熟悉初中歷史課程標準
去年發布的《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做出了很大的變動:一是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二是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三是研制了學業質量標
準;四是增強了指導性;五是加強了學段銜接,新增了和高中歷史一樣的學科核心素養。可見如今的初中歷史學習的目標要求越來越高。對于初中歷史的教學,我們首先要根據新課標進行教學設計,比如學生初學歷史,需要培養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情境再現、問題引領、故事講述和多樣化的資源運用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要注重對學生歷史學習方法的指導,從幫助學生學會閱讀、理解教材,概括所學內容入手,進而指導學生解讀史料,使學生逐步學會對史實進行分析。
新課標對初中歷史學習的要求描述得非常清晰。因此,您可以以新課標為標準,去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來補充與教材相對應的內容。
二、課外歷史書籍的涉獵
現如今市面上有一些適合初中生閱讀的歷史書籍,可以作為參考,比如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的《中國大歷史》。黃仁宇先生對于歷史的見解十分獨到,將人的行為置于所處的環境和大背景中進行分析,從而規避了傳統敘史的重情節和人物關系的局限,格局、視野之大在那個時代實屬可貴。更難能可貴的是,雖然是宏觀性的梳理和歸納,此書讀起來卻又條理清晰、線索分明。不過該書對讀者的文字功底和歷史積累有一定的要求,是一部難得的初中生進階類的歷史書籍。比較流行的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所著的《全球通史》,其可貴之處在于采用全球史觀的觀點和方法,將整個世界看作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從而摒棄了傳統的從某一國家或地區的角度來考察世界各地區人類文明的敘史角度,注重從歷史本身的內在邏輯來書寫歷史。全書從人類的起源記載到20世紀70年代的世界格局,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教育、宗教、民族、思想意識等多個方面。其內容極其豐富,視野極其開闊。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對龐雜的史料取舍得當,敘述張弛有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全球史著作,完全可以作為初中歷史課外書籍供學生閱讀。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恩斯特·貢布里希的《世界小史》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講述嚴肅的故事主題,做到專業嚴謹性與歷史趣味性完美結合,深受讀者的喜愛,這本書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廣為流傳,受到各個年齡層讀者的歡迎。全書不足二十萬字,卻以生動簡練的語言講述了人類自古至今幾千年風云變幻的文明史,在普及歷史知識的同時又不失趣味性,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特別適合作為初中學生的歷史課外讀物。
除了以上比較專業的學術專著以外,還有像《明朝那些事兒》這樣的歷史傳記小說,記載了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的關于明朝的歷史,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明朝歷代皇帝為主線,利用小說的寫作手法,對明朝十七帝、王公貴族權臣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展示,尤其是對明朝官場政治比如宦官專權、戰爭、帝王心術著墨較多,并加入對明朝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感悟。這樣的暢銷歷史小說非常受學生的歡迎,在初中歷史課的教學中,完全可以引入《明朝那些事兒》中的描述作為材料,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有利于構建學生對于明朝歷史的框架。以漫畫出名的《半小時漫畫中國史》和《半小時漫畫世界史》也可以作為課外書籍,這一套書籍通過漫畫和段子的形式構建了清晰的歷史大脈絡,學生對于這樣的書籍也會比較有興趣,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完全可以把其中的漫畫材料運用在課件制作上,這樣講述歷史更加清楚,通俗易懂。
荊老師的目標是出版一本初中歷史課本的補充內容著作,以上推薦的書籍完全可以作為參考書,有一定的使用價值,而且也適應初中學生的學習水平,希望荊老師可以考慮一下。
三、提升教研能力
從荊老師的提問可以看出,您十分注重教學方面的研究。這對我們中學歷史老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關系到我們的前途發展。
作為中學老師,我們有科研的任務,需要寫論文和做課題。您出版一本初中歷史課本的補充內容著作,其實也可以是做教研的一部分。寫一本著作相當于寫一篇長篇的論文,這樣的研究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荊老師可以從簡單的部分開始,比如說先將課本知識點特別是中考歷史會考到的知識點進行系統的整合,可以給學生平常使用。真正要寫一本著作,需要您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以及一定的中學歷史教育學的研究能力。在此給您推薦幾位中學歷史教育學的研究名師: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黃牧航教授,首都師范大學趙亞夫教授,首都師范大學徐藍教授,首都師范大學張漢林教授。這些中學歷史教育學名師在業界有很高的知名度,關于中學歷史教育學的理論研究有很多創新點。比如黃牧航教授的《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中有很多教學案例,把有人性的歷史教育放在了最高位,所有的教學設計都在這一基礎上實現;視學生為教學的主體,所有的教學智慧在課堂上都得到自然的釋放,這便是該書力圖追求和凸顯的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徐藍教授主編的《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對新的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做了深度解讀,荊老師可以把此書作為自己編寫著作的參考書。
荊老師想撰寫著作,可以從嘗試寫歷史教育類論文開始。現今很多中學歷史老師在各大期刊上發表論文,參加自己所在地區的論文比賽,這是一線老師教研的必經之路,也關系到我們的職稱評審。比如廣東省名師全仁經老師作為廣東省首批中學歷史正高級教師,一直植根于歷史教育教學實踐中,在《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中學歷史教學》《歷史教學問題》《歷史教學》等期刊發表論文達四十余篇,有豐富的論文寫作經驗,在晚年他將自己的論文編成一本著作《杏壇漫思錄》。荊老師可以參考全老師的經驗進行創作,先從寫短篇論文入手,多學習前人的經驗,多研讀名師在歷史教育類四大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文章,可以模仿學習,創造出自己的科研寫作方法。相信荊老師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
以上的建議與荊老師共勉,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解答人:廣東江門市臺山市鵬權中學? 姚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