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宜亭
摘 要:當今,食品安全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四個最嚴”規定了全面落實食品安全的要求,因此應當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督抽檢,并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的監測,以確保食品安全。為了更好地保障公眾的健康,各有關企業、政府機構應該加強多方合作,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提高食品安全風險的發現、預測和控制能力,以期有效阻止或降低食物安全事件的發生,確保公眾的健康。
關鍵詞: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監督抽檢;問題;策略
Abstract: Nowadays, food safe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 The “Four Most Strict” stipulates the requirements for fully implementing food safe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sampling of food safety, and effectively monitor possible risks to ensure food safety. 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the health of the public, relevant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shoul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among various parties, establish a sound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detect, predict, and control food safety risk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vent or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food safety incidents and ensure the health of the public.
Keywords: food safety; risk monitoring; supervision and random inspection; problems; strategy
近年來,由于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人們開始更加關注這一問題。為了確保食品安全,必須進行有效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檢。由于各種限制和影響,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工作的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棘手的問題。為了徹底解決問題,必須深入挖掘問題的根源,采取恰當的措施和方法,堅定不移地維護食品質量安全,以確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
1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相關概述
1.1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的區別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檢有著明顯的區別。①風險監測可為相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和標準制定參考,確保安全的基礎;而監督抽檢則是檢查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標準,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提供證據支持行政處罰,確保食品安全建筑的質量。②檢測任務不同。監測食品安全風險對于相關部門制定決策至關重要,可以幫助相關部門制定更合理的方案并評估風險。監測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地區或群體的基本信息。抽樣監督檢查旨在確保食品安全,通過對各種食品的品種、類型和批次的檢測來確保食品的質量,并為行政處罰提供可靠的參考。③實現形式不同。風險監測是一項科學且嚴謹的任務。監測工作人員在確定指標、采樣以及其他方面的選擇時,應當全面考慮可操作性、國家情況、實物消費狀況和人口分布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務。在本質上,采樣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取證任務,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步驟進行[2]。
1.2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之間的聯系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①食物鏈的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都是一致的,它們都是系統化的、持續的,涵蓋了食物鏈的各個環節,并可以從中發現一些有規律的問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抽檢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需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按照33種不同食物類別以及在不同的地區進行抽檢。②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檢都必須嚴格遵守各自的規范和法規,并且采集樣品必須符合技術標準,以確保食品安全。③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檢必須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并且采集的樣本必須符合技術標準。④監測和抽檢體系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相互補充有助于提升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水平。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旨在確保市場上的食物質量符合標準,而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系統則是為了確保每一種食物都能得到有效的檢驗和控制。經過嚴格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不僅可以為相關部門的執法決策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而且還可以從中獲取定量的指標,從而有助于改善相關部門的執法力度,確保食品質量,維護消費者的權益[3]。
2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的意義
2.1 有利于提升食品安全質量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加工食品的種類越來越多,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及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許多食品企業會在食品中添加大量的食品添加劑,但如果添加劑使用不當或者含量過高,將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為確保食物的安全,相關部門應該高度關注這一問題,并加強對食物安全的風險監控和抽查。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相關人員應該在食品進入市場之前對其進行分類,并對其中的元素進行精確的分析檢測,以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質,通過采取嚴格的處理措施確保食品安全[4]。
2.2 有利于促進社會穩定和諧
食物安全一直被視為維護社會和平與穩定的關鍵,如果出現了質量問題,將會給整個社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消費者對食品制造商的信任度不斷下降。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和飲食健康的要求日益增加,然而一些生產商為了獲得更多利益,大量使用各種食品添加劑,這種行為給社會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通過科學合理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抽檢,可以有效地阻止不良食品進入市場,從而有效地抑制由于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的負面輿論,為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5]。
3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相關問題分析
3.1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問題分析
為了確保食品安全,建議各部門積極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和優勢,明確各方的職責,清楚地界定實際的生存發展關系,從而推動食品檢驗檢測和風險監測體系的規范化、有序化,從而有效地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由于多種原因的影響,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仍然存在一些挑戰。
3.1.1 食品安全監測技術能力不足
①由于部分地區的食品安全檢測設備落后,加上檢測人員的技能水平不足,使得當地的食品風險監測水平遠低于我國的相關標準和要求。②由于資金投入不足、技術發展滯后、風險監測體系不完善,使得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受到了嚴重的制約,而且由于樣本數量有限以及信息缺失,這也成為影響監測技術發展的關鍵因素。③盡管一些食品安全標準受到國外經驗的啟發,但由于中西文化和經濟的差異,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規范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3.1.2 監測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缺位
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衛生部門負責協調和統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各項工作,而其他部門則負責分階段進行。食品安全監測涉及各個領域,包括環境保護、醫療等。如果在監測過程中發現問題,應將數據和報告反饋給衛生部門進行統計和匯總。由于資金、資源的匱乏,使得監測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也無法利用最新的數字化技術來提升內部信息的共享和傳輸的及時性。
3.1.3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部門職業分工缺乏精細化
為了有效地防止和減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部門之間的利益矛盾,建議建立完善的權責分工制度,使每個部門的責任都能夠清晰明了,并且能夠得到充分的落實。然而,由于各部門缺乏明確的職責定位,加上分工不夠細致,使得整個部門和人員無法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從而阻礙了他們全面參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影響了監測的有效性。除了對風險監測的責任主體沒有采取必要的懲罰措施,在風險監測工作中,失職的情況也比比皆是,這使得各方的權益和義務難以達成平衡,從而削弱了各部門之間的合作精神[6]。
3.2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對食品進行監督抽檢。這需要抽檢人員根據我國的相關規定和標準來解決問題。通過統計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當前的食品安全情況。經過分析,這些問題主要涉及以下4個方面。
3.2.1 工作計劃或方案制定缺乏合理性
在進行監督抽檢時,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需要綜合考慮歷史監測結果、食品安全標準以及潛在的風險等因素,以確保抽檢的有效性和準確性。然而,在目前的食品安全監管抽查過程中,由于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沒有制定出具體的計劃和方案,使得這些工作計劃和方案缺乏可行性,從而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
3.2.2 抽檢人員的專業性有限
抽樣與檢驗對于食品安全監管來說至關重要,若沒有嚴格的抽檢標準,將可能導致檢測結果的不準確,從而無法反映出食品的實際情況,甚至可能出現錯誤的診斷。由于部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導致抽樣結果缺乏統一性和可靠性。
3.2.3 重復抽檢導致資源浪費
經過國家級監管機構的嚴格檢查,地方政府無需重復抽樣;通過上級部門抽查的產品下級部門無需重復抽查。由于缺乏一個全面的數據集,當地政府很難對市場進行有效的監督,從而使得重復檢查和抽查的可能性增加,這不僅會導致資源的浪費和成本的增加,還會給食品安全的監管和執行帶來不利的影響。
3.2.4 樣品總體率的直接比較缺乏合理性
經過對不同年份的抽樣檢測,發現原有的抽樣方式存在明顯的缺陷,未能充分考慮到食品種類、項目等的差異性,從而導致最終結果的準確性受到了影響。在相同的樣本中,由于年份的不同,檢測結果的差異性很大,即使超標率保持一致,超標項目也會有所變化。
4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相關問題優化策略
4.1 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優化策略和方法
4.1.1 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
為了保障食品安全,專門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機構應該充分利用其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的檢測,并進行準確的風險識別和評估。同時,要及時向社會公布有害物質的黑名單。為了更好地監測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應該充分利用我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優勢,并在省級疾控中心的支持下,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建立覆蓋全省、市和縣的監測網絡,延伸到農村地區。為了保障食品安全,應該加強對生產、流通和消費環節的監測,并積極收集信息。同時,還應該對污染源進行全天候的追蹤和調研,并主動加強對高風險食品原料和配料的監測工作。
4.1.2 增強食品安全監測技術水平
在新時代背景下,為了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監測水平,應該及時引進和更新先進的設備,并將其作為企業年度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確保設備及器材的持續更新和維護,從而確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質量達到標準。為了保障食品安全,應該大力引進先進的監測技術,并借鑒國外獲得的經驗和成果,以建立一個完善的監測體系。
4.1.3 搭建完善的監測信息資源共享平臺
在信息化的大環境中,為了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風險,必須充分利用科學技術,以實現更高的監管水平。為了提高食品安全監測水平,應該建立一個完善的監測信息資源平臺,讓所有相關方都能參與進來,以便在不同部門和人員之間進行信息交流,并確保信息的及時傳遞。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國疾控中心將為各省級疾控中心提供強有力的指導,積極搜集、整理和分析相關信息,實施全面的風險監測,及時發現重點污染物,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隱患預警機制,以確保公眾的健康安全[7]。
4.2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工作實施的優化策略和方法
4.2.1 整體統籌,制定有效的工作計劃
為了確保監督抽檢的有效性,有關部門應當制定詳盡的規劃與方案,并嚴格執行。為了確保最終結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應嚴格遵守相關規范和要求,并建立一個專門的抽樣小組來管理和檢驗同種樣品。為了確保樣品的準確性,建議合理設定指標,并且上下級機構應該有效分工,以免出現重復檢測的情況,從而避免資源的浪費。
4.2.2 強化樣品接收、制備和流轉
在樣品被送達專門機構之后,內部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迅速完成樣品的接收和存儲任務。在制備樣品的過程中,檢測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步驟進行,以確保不會發生任何污染。一旦完成了樣品的準備,就要立即將其貼上標簽,以防止樣本的混淆。
4.2.3 保證抽樣抽檢工作程序規范化
通過建立完善、科學的工作流程,將歷史上的工作經驗融入新的質量管理體系中,提高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在實際應用中,應該根據以往的工作流程和操作,在現場安排專業人員,并嚴格控制他們的進出,以便使抽樣抽檢的過程更加有條理、規范,從而提升工作的精準度。
4.2.4 使用抽檢App,避免重復抽樣
為了有效地防止和減少重復抽樣,有關部門應該加強機構的創新與改革,應該充分利用App,實現實時、可靠的樣本采集,同時可以實現對采集結果的實時反饋和傳輸,從而實現內部的高效共享。在進行嚴格的審查之后,確認關鍵信息,如抽樣單位的營養證書和樣本編號。為了保證質量,對相同的生產企業、地點和批次的樣本進行抽查。在進行抽樣檢驗時,必須特別重視食品的組成、檢驗項目的多少,并且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以便獲得準確的結果,從而使得最終的抽樣檢驗結果更加可信和合理。
5 結語
近年來,由于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政府機構和公眾都開始高度關注并加強對食品安全的保護。雖然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查這兩種方法有所不同,但它們之間仍然有著密切的聯系。需制定嚴格的風險監測計劃和監督抽檢計劃,并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以確保社會大眾的飲食健康。
參考文獻
[1]師國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相關問題的探討[J].飲食科學,2020(3):44.
[2]王春蓮.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相關問題的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2018(20):40.
[3]賈耐玲.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改革后,食品安全工作對策探討[J].飲食科學,2017(22):10.
[4]李欣,溫一菲.淺談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環節風險點[J].市場周刊:商務營銷,2019(74):1.
[5]李越凡.有效進行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工作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藥事,2016,30(5):426-428.
[6]本刊訊.2014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工作部署會議在重慶召開[J].中國藥房,2014,25(20):1909.
[7]朱波,賴璟琦,葉小莉,等.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中糖精鈉假陽性樣品的判別與確證思路[J].質量安全與檢驗檢測,2022,32(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