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國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于2022年8月1日開放預約,其核心功能為展覽、保存、研究與交流,是集展覽館、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多種功能形態于一體的綜合性場館。通過解讀版本和版本館的概念、歷史沿革,分析杭州國家版本館建筑所蘊含的宋韻等元素,探析杭州國家版本館在文化傳承和建筑藝術方面的成就,以期賡續宋韻文化,守護文化遺產。
關鍵詞:杭州國家版本館;文化傳承;建筑藝術
一、杭州國家版本館落成
(一)何為版本
《現代漢語詞典》將版本釋為:“同一部書因編輯、傳抄、刻板、排版或裝訂形式的不同而產生的不同的本子?!痹谥袊鴼v史上,版本這一概念由來已久?!鞍妗迸c“本”在古代分別指簡牘與縑帛,二者都是記錄文字的工具,所以“版”與“本”的合稱即為書本的通稱。可以說,版本是記載歷史、傳承文明、弘揚文化的重要載體,支撐和促進一個民族的文化發展。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之一就是中華先民善于利用文字記載歷史,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到楷書、行書、草書,從青銅器銘文、簡牘、帛書到各種寫本、刻本,無不記錄著中國悠久的歷史。幾千年的歷史隨著各種各樣的“版”與“本”呈現在人們面前,向世人展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其豐富程度、完整性與真實性是毋庸置疑的。
“以前版本的概念就是指古籍,現在一切具有中華文明印記的都可以稱之為版本。”杭州國家版本館展陳負責人余良峰如是說??梢?,國家版本館中的“版本”是取其廣義的概念。館藏的范圍不僅包括各種文化載體及其相關制作技藝和設備設施,還包括古今中外記載的含有中華文明印記的十大類型的版本資源,如古籍、錢幣、郵票、刊物、唱片等,相當于一個大的集合體。
(二)版本館所展為何物
杭州國家版本館以“4+1”的形式進行展覽,分別為“潮起之江——‘重要窗口主題版本展”“文獻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覽”“盛世浙學——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展”“千古風流——浙江歷史文化名人展”,再加上一個數字展廳,總展覽面積達7 000平方米,有主書房、南書房、文潤閣、山體庫房、附屬用房等13個單體建筑。
在“潮起之江——‘重要窗口主題版本展”中,人們能看到1 200余件承載著厚重歷史文化的展品。它們烙著時代的印記,將這片浙江大地上的發展變革以其真實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在“文獻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覽”的展廳里,人們不僅可以了解到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還能看到歷朝歷代的痕跡,如戰國時期青銅劍上的銘文、宋代的刻本、民國的年畫等?!笆⑹勒銓W——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展”是浙江省文化研究的范疇,是其一項重大的研究工程,以約1 300件珍貴的版本資源來展現浙江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同時也形成了具有中國氣派、結合浙江特色的“浙學”品牌?!扒Ч棚L流——浙江歷史文化名人展”是由72名浙江畫家創作呈現的182位浙江歷史名人的展覽。每個畫作下面都呈現了對應名人的生平事跡、手稿、拓片、書信等。該展覽從原始社會到現在,串連起一個人杰地靈、俊采星馳的浙江發展圖鑒。數字展廳是杭州國家版本館的一大亮點。版本與科技的結合,讓歷史“活”了起來。數字化、虛擬化等方式,可以將一些珍品以別樣的形式呈現出來。其實,現代科技手段不僅用于數字展廳,還滲透進展覽的方方面面,能夠沉浸式地將版本的魅力充分展現。
二、文化傳承
在中國古代,雖未有現代意義上的圖書館,但一直有重視版本保存、傳世的傳統,歷朝歷代都有專門的藏書機構。周朝有藏室,漢代有天祿閣,唐宋有弘文館、崇文院,明代有文淵閣,清代有四庫七閣?!扒竽局L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痹O立國家版本館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讓中華民族的文化資源得以傳承、永葆生機,使后人繼續浸潤于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之中,守好泱泱大國之本。正所謂,前代所藏,后代繼之。
事實證明,歷代皆在盛世時期修典興藏,這不僅是對文化的保存,更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當前,對于歷史上文化盛世的研究大多從當時的典籍、版本、藏書入手。版本是歷史,是當下,也是未來。版本館是貫通古今、綿延未來的文化長廊。在這里,展出的版本琳瑯滿目,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無論是書寫時代的簡牘帛書、銘刻箴言的古籍經卷,還是記載歷史的版本文物,又或是留下近代生活痕跡的出版物,都是流年的記憶、時代的索引,更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因此,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設立國家版本館不僅十分必要,而且極具現實意義。這既昭示了中華民族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發展前景,又彰顯了新時代繁榮昌盛的國力,是一項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紀文化工程,同時對增強國人的文化自信、中外文化交流以及漢文化圈的形成等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承載文化的實物載體在流傳過程中極難保存,一旦受損,便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因此,國家版本館應采取有效手段保存珍貴古籍實物,同時利用現代科技將高仿真影印版呈現于世,將保存與欣賞有效地結合。數字化技術不僅傳承了傳統文化,而且有效地為藝術創作帶來新的呈現方式和創作思路,將成為當今藝術發展和文物保存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這塊擁有悠久歷史的神州大地,孕育了璀璨的中華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庇捎隈R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能夠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以當代中國國家版本館要使其發揮出無限生機,使世人意識到它的無限價值。“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就是要從精神層面、文化層面打造新時代中國的標識,樹立起神州大地的文化地標。”中國國家版本館黨委書記、館長劉成勇如是介紹。國家版本館的建設,是站在新時代國家文化發展的新高度,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文化工程。卷帙浩繁的版本生動地傾訴著中華民族輝煌的過去,深刻影響了當下的發展,也必然能昭示未來。也就是說,當下的人們需要充分利用中華優秀文化,創造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科學的、民族的、大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守中華文化,立足社會現實,堅持守正創新。
三、建筑藝術
(一)選址
中國古代典籍大多以竹、絲、木、帛等為原材料,怕蟲怕火,對保存環境要求甚高。古人除了在藏書環境方面下功夫外,也會采取“備份”的方式以防古籍的亡佚。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中國國家版本館按照“一總三分”的模式,除中央總館外,另在三地設立異地災備館,四地四館均承擔著保存、收藏版本的重任。四館的選址十分講究,東南西北四方各設一座,所在城市均為各方位的文化名城。場館傍山而建,分別坐落于北京燕山、西安圭峰山、杭州良渚、廣州鳳凰山,力求山水交融。
位于東部地區的杭州,自古以來便是國家藏書地之一,藏有《四庫全書》的文瀾閣便位于西子湖畔。同時,杭州曾是南宋都城,是宋文化的集大成之地,有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三大世界文化遺產,是一座具有良渚文化、吳越文化、南宋文化等濃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因此,在杭州布局一座分館,是歷史和文化的選擇。
良渚古城遺址位于杭州國家版本館東南側不遠處。良渚文化是中華文明的起源之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實證。這里山水資源豐富,文化設施齊全,恰恰符合了版本館對文化賡續和風格建構的要求。此地原本是廢棄的礦山,設計者借助天然的山脈和水系,將宋代園林的風貌與原有景色完美融合。
(二)宋韻藝術
宋代文化是世界學術界公認的中國文化高峰。因此,杭州版本館建設之初,相關設計部門將其定位為以江南園林風格為特色的、含有宋韻文化的建筑。然而,放眼中華大地,宋代園林難以尋覓,建筑設計的參照物較少,如何設計杭州版本館成為一道難題。最終,主創設計師王澍從南宋畫家馬遠的一幅畫中尋得突破口。這幅畫“畫的是宋代的西湖邊上,一個文人在彈琴,兩個人在聽。有意思的細節是他們戶外活動的雅致:彈琴人身后還擺有一個U字型屏風,屏風上畫有松樹,形成一個非常建筑化的空間”。王澍從畫中獲得靈感后,從屏扇入手“破題”,設計出一個具有宋文化“掩映之美”的建筑群,整體呈現“南園北館、館園一體”的格局。
場館的建筑沿中軸線,自南向北層疊展開,依次是南門、南書房、主書房、主館二區、主館三區、主館四區,四區西側為主館五區,東側為山體庫房。各個場館之間點綴著繞山廊、長橋、文潤閣、北閣等建筑。建筑設計充分利用原有的礦坑,將良渚港水系引入,貫通北池、中池和南池。整體來說,整個建筑山環水繞,曲徑通幽。
由南大門步入,最奪目的便為“梅子青”青瓷制成的屏扇,如圖1所示。杭州國家版本館共采用251樘青瓷屏扇,單樘屏扇的規格為2.68米×10.34米,厚度為22厘米,重量高達4噸。所有屏扇均由純手工燒制的青瓷片組成,所用青瓷片共計約7萬片,均來自浙江龍泉窯。在整個青瓷工藝和藝術史上,幾乎很難尋得如此大規模的應用。各樘屏扇頂上采取了工整的榫卯結構,大氣磅礴,通過機械控制可以轉動,既可合并成整體,也可呈一字形展開,投下斑駁的光影,類似于宋代畫卷中畫屏的概念。屏扇以“梅子青”為主色,青翠碧綠。從遠處看,屏扇與館中的水榭樓臺交相輝映,好似給建筑披上了江南獨特的青衫。選擇青瓷的原因除了龍泉窯的精妙制作技藝以外,還在于“梅子青”這一色彩代表了青瓷釉色與質地的頂峰。純如美玉,以瓷仿玉,恰好與杭州國家版本館的“文潤閣”中的“潤”相呼應。在青瓷的制作工藝和藝術史上,如此大規模的應用可以說是史無前例了。
為了與宋韻的主題吻合,王澍團隊在建筑選材上也繼承了宋代建筑中天然去雕飾的古樸雅致的風格,堅持“生態修復,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修復生態,修復遺留的礦坑,在原有基礎上加入傳統建筑的木結構,采用具有東方韻味的竹紋清水混凝土,使建筑透露出純天然的蒼勁之感。整個建筑采用一次澆筑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并且在完成之后,不做二次處理,所有色彩均保留建筑材料原有的色彩,在環保的基礎上又不失美觀,這與杭州國家版本館的整體形象相得益彰。更為驚艷的是,杭州國家版本館首創超20米大跨度的鋼木結構,總量達2 900多立方米的夯土墻,單面墻體長達67米的超大體態青石花格砌成的青色石料細花石墻。淡雅的色調配合天然竹木紋理,體現了復雜工藝與生動氣韻的完美結合,一步一景,讓整個版本館顯得極為生動。山體庫房入口面的斷壁被修復成茶壟,呈階梯式種上一排排龍井茶樹。人們站在主書房朝山體望去,可以看見北宋范寬所作《溪山行旅圖》之景,仿佛置身于清新雅致、淡泊寧靜的環境中。
人們在館中參觀時,若細細觀察,會發現一些不太流暢的設計。例如,某根柱子忽然斜出一個角度,或某段連廊突然凌空架起等。據了解,前者是為了給一棵小樹留出生長空間,后者是為了給一個小山丘騰出一方土地。設計團隊透露,他們曾為了給3棵與宋畫中極為相似的松樹“讓路”,多次修改圖紙。杭州國家版本館的設計理念同宋人提倡的“天人合一”不謀而合。
四、結語
在杭州國家版本館寫有這樣一句話:“歷史留給了我們博大精深的版本文化,文明受到嘉惠,讓我們在觀察、比照、甄選中得到啟示與教益。進入新時代,文明要在生動的生活時間中不斷創造、創新版本文化,為賡續中華文脈、推動歷史進步,刻下光輝的印記。”站在歷史與未來之間,置身宋韻文化之中,聆聽龍泉青瓷擊打歷史的回聲。杭州版本館將使文明代代相傳,與中華文化中的瑰寶遙相呼應,是當代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實錄,也是擴大中華文化對外影響力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徐陽晨,林志文,姚改改,等.以版本為載體,守護中華文明的“種子”[N].中國婦女報,2022-08-15(2).
[2]樓瑋玥.在宋韻山水間,輕叩歷史的回響[J].杭州,2022(17):14-17.
[3]陸健,葉凱昱.杭州國家版本館:文化地標盡現“江南韻味”[N].光明日報,2022-08-02(1).
作者簡介:
潘映雪,中國計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