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中醫推拿既能預防疾病,又能治療疾病,千百年來在坊間相傳,經久不衰,為人們解除病痛立下了汗馬功勞,是人類健康的智慧寶庫。晉中市中醫院常務副院長、副主任醫師楊潤擅長中醫推拿,他結合中藥、針灸手段,大膽借鑒西醫理療技術,形成了自成體系的診療思路,經多年的臨床實踐,取得顯著的治療效果。
楊潤1981年7月生,27歲成為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最年輕的科主任,所在科室是全國僅有的三個設有病房的推拿科之一,每年診治患者超過2萬例。他師從國家級名醫宮廷推拿泰斗孫樹椿先生,主攻脊柱相關疾病的診治,以移骨正骨、分筋理筋等手法調理由脊柱關節紊亂引起的眩暈、失眠、過敏癥、手臂麻木、胃痛、痛經、膝關節疼痛、踝扭傷等。他多年專注于實踐,堅持法古不泥古,在遍訪名師、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精準結合中藥、針灸手段,大膽借鑒西醫理療技術,融會貫通、推陳出新,形成了自成體系的診療思路和廉、驗、快的診療特色,取得了廣受認可的顯著療效。
2021年5月,楊潤從山西中醫藥大學臨床技能中心主持工作的副主任一職,調任晉中市中醫院擔任常務副院長后,沒有片刻耽擱,就奔赴長治市中醫院、長治市中醫研究所附屬醫院、平遙中醫院、介休中醫院及成員單位城市醫聯體觀摩交流。拓展中醫發展思路,搭建中醫命運共同體平臺,以新建門診綜合樓投入使用為契機,筑巢引鳳、強強聯合,扶持培養中堅力量,為醫院中醫藥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推拿診療耗時耗神,楊潤總感覺時間不夠用,經常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他不忍心讓患者抱著希望而來,卻因為掛不上號失望而去。大多數時候,由于患者多,他必須在幾個診室間來回跑,從制訂診療方案到具體的治療過程,推拿、針灸、艾熏、拔罐,每一步都要親自把關、精益求精。大家都說,他有時像個心理醫生,有時像個急診醫生,但更多時候,他就是那個用愛心和微笑對待患者的“岐黃”傳人。
楊潤常說:“年輕人要多實踐,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把最好的青春獻給自己最愛的事業。”他堅持每周帶領科室人員深入鄉村、社區義診,免費為行動不便或貧困患者送醫送藥,將醫療服務從診室延伸到社區、山區、學校和老百姓身邊。因熱心公益事業,被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評為“三好一滿意”活動先進個人。
楊潤不僅是把登門求醫的患者治好,而且總想著能有效地造福更多的人。他將醫、教、研三者充分結合。“醫”上,收集優勢病種,總結經驗,用科研思路來規范精研提煉出更安全高效的醫療方案。先后編著了《推拿技術康復指南》《中醫知識入門》《家用按摩小妙招》《時令養生健康手冊》,在“今日頭條”號上發表養生知識1000余篇,《今日健康》報上刊登了32期對脊柱神經相關疾病的診治知識;在太原電視臺“健康時間”、山西黃河電視臺“專家來了”多次就常見病開展知識講座;“教”上,將理論和臨床反復應證,緊密結合,用理論指導臨床,在原教材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將帶教工作做深做實,每年帶教山西中醫藥大學、成人學院、康復學院針推五十三的推拿學理論,被評為“教學評估先進個人”;“研”上,在醫療實踐中總結研發出好的方法,編著《家庭按摩小妙招》等推廣到醫院之外,服務到更多的家庭。2012年,在省級課題《推拿六步法治療失眠的臨床觀察研究》中,他通過對100例失眠患者進行對比治療,得出的理論更全面、手法更完善,在國內現有的失眠手法治療中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作為太原市政協委員,他提案建議《基于大數據下的脊柱形態異常與脊柱相關疾病篩查》,經過幾年的前期研究與教育部門的溝通,2019年在山西省科技廳立項為省級重點課題。
除了鉆研業務,楊潤還積極投身抗疫阻擊戰,普及抗疫科普知識,捐贈抗疫物資。由于他專業成績突出,在抗疫中積極作為,2020年榮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楊潤就是這樣,用身體力行譜寫出一篇篇暖心的華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