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浩 王威廉
主持人語:
本期我們推出“首屆全國大學生逸仙青年文學獎”的小說類獲獎作品。全國大學生“逸仙青年文學獎”發端于2017年的廣東省大學生原創文學大賽,升格于2020年全國大學生原創文學大賽,2022年在以往的基礎上,以“逸仙”冠名此青年文學獎,是為了彰顯中山大學的歷史文脈與創新精神。這次獎項的設置是有一個主獎,三個優秀獎,但是小說主獎因為一些客觀規則方面的原因,被取消了資格。那是一篇有想象力的科幻小說,它的取消跟文本質量毫無關系,這是必須要說明的。
要從海量的來稿當中評選出優秀作品,是一件規模浩大的難事。這里面充滿了各種機遇和巧合。本次評獎共設有三輪晉級,第一輪是由中山大學文學博士構成的評審團,第二輪是由中山大學中文系的教授構成的評審組,最后一輪是由著名專家構成的終評委員會。本次大賽的終評委由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著名詩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西川,著名作家韓少功,中山大學教授、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林崗,暨南大學教授、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申霞艷五人構成。為了公平公正,整個評獎過程都是雙向匿名的,按照評分累積晉級。毋庸諱言,任何評獎都會有所遺漏,但能從中脫穎而出則更不容易。
這三位獲得優秀獎的小說作品,非常令人驚艷。它們反映出評委趣味和創作現場的多樣化,那種單一風格、單一題材的樣態是不符合文學實際的。像是《敲鐘人》所展現出來的童話與哲理交織的想象力,《旅者》中奔涌而出的灑脫不羈的青春精神,《暮色中的烏鶇鳥》所滲透出的對于世俗人生、女性意識的反思與勘探,都在各自方面極具代表性,也體現出當代大學生寫作的豐富性與深刻性。
這三位作者有兩位來自北京師范大學,有一位來自南京大學。我們知道,北師大和南大一直有著比較優秀的文學創作的傳統,所以一開始我們認為他們一定都來自文學專業。但是聯系之后才發現,只有北師大的李言是學中文的,而章雨恬的專業是側重教育方面的,南大的邱國強居然是學建筑學的,這就讓人比較驚艷了。如果寫作者僅僅局限于中文專業,那一定意味著寫作的危機,正是不同專業領域的作者從事寫作,才讓寫作在一個更大的文化與知識視野中獲得“創意”,從而推進文化的更新,并反哺文學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