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能華
摘? 要:目前幼兒教育存在小學化傾向、幼兒師資力量薄弱、家長教育觀念滯后等問題,致使幼小銜接工作困難重重。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幼兒園要“采用多元化措施,改變小學化傾向;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素養;轉變家長觀念,做好家園共育”。
關鍵詞:幼小銜接;家園共育;健康成長
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幼兒教師和家長關注的焦點。幼兒順利地過渡到小學,適應小學生活,對其終身成長有重大意義。然而,當前有些幼兒園存在教育內容小學化、師資力量薄弱、家長教育觀念滯后等問題,影響著幼小銜接的順利進行。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有意識地減輕幼兒的心理負擔,使他們能夠順利地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成為亟待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認真反思的課題。筆者根據實際教學經驗,分析了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可行性策略。
一、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1.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
幼兒教育小學化一直是我國幼小銜接主要問題之一。由于部分幼兒教師教育理念落后,功利思想嚴重,對幼小銜接存在片面認識,因此認為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就是提前向幼兒傳遞小學知識。部分幼兒教師無視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盲目地讓幼兒過早地接觸小學知識,揠苗助長,打亂幼兒科學成長的規律,影響幼兒后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幼兒升入小學的數量成為社會評價幼兒園辦園水平高低的依據。由于各小學的生源爭奪越來越激烈,部分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愿,而提前開展小學化教學,這種做法對幼兒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2. 幼兒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然而當前幼兒教師,專業水平參差不齊。許多幼兒教師并非幼兒教育專業畢業,不熟悉幼兒教育專業知識,對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特點和差異也缺乏了解,盲目地為幼兒灌輸超綱的知識,嚴重影響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阻礙了幼兒過渡到小學學習的科學進程。
3. 家長教育觀念滯后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很多家長缺乏科學的幼兒教育常識,“唯成績”“唯分數”的錯誤思想觀念仍普遍存在,直接影響幼小銜接的順利推進。部分家長對幼小銜接缺乏正確的認識,錯誤地認為讓幼兒提前學習小學知識,熟悉小學的相關要求,就是做好了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還有部分家長堅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思想,迫切希望孩子能夠提前學完小學一、二年級的知識。
二、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策略
1. 采取多元化措施,改變小學化傾向
首先,轉變教學觀念。幼兒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時,要充分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關注幼兒的學習情感體驗,將關注成績轉變為關注幼兒的個性發展和能力發展,制訂符合幼兒成長規律的教學方案。幼兒教師應當了解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特點和差異。在知識教學方面,幼兒園教育只需讓幼兒對所學內容形成基礎的認知即可;而小學則強調學生必須系統性掌握教材知識。在教學時間方面,幼兒園教育相對開放,幼兒教師可以靈活開展游戲化教學,在幼兒自由活動期間實施引導教學,避免幼兒提前接觸枯燥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而出現厭學情緒。幼兒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短板,靈活選擇幼兒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為幼兒以后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做好準備。
其次,家園達成共識,切實改變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揠苗助長”的故事警示世人辦事不能急于求成,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幼兒教育要科學、合理,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不是以幼兒提前學習了多少小學知識來提高社會對幼兒園的認可度。因此,幼兒園要與家長積極溝通,讓家長認識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弊端,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使幼兒教育回歸正常的狀態。
2. 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素養
首先,幼兒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實施者,需要具備扎實的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幼兒教師承擔著教育幼兒的責任,其個人素養直接影響幼小銜接的進程。幼兒園要加強對幼兒教師的專業培訓,讓幼兒教師盡快熟悉幼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積極學習前沿的課程改革理念,用專業素養裝備自己,切實推進幼小銜接工作的順利開展。幼兒園可以外派教師到外地參觀學習,學習其他幼兒園先進的教育理念,返回后及時進行經驗擴散、輻射,提升同園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可以邀請幼兒專家、名師,或做專題講座,或進行教學診斷,指出存在的問題,并能及時給予改進;還可以依托名師工作室,發揮名師的引領作用,通過師徒結對、幼教論壇等形式,促進年輕幼兒教師快速成長。只有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了,才能使幼兒接受科學、有效的幼小銜接教育。
其次,開展活動,提升專業技能。幼兒園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競技活動,推動幼兒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幼兒園可以開展教學技能競賽,以講故事、舞蹈、繪畫、音樂器材等為內容,讓教師自彈自唱、自編自演,掌握嫻熟的技能、技巧,練就過硬的基本功;可以開展主題活動教學競賽,圍繞同一主題,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展示自己的教學技能,從而提高教學技能;可以進行精品教學活動展示,給教師提供相互交流與學習的機會,發揮團隊力量,引導教師深入研究教學;還可以開展教科研活動,以集體備課、案例分析、問題探討等形式,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3. 轉變家長觀念,做好家園共育
首先,積極糾正家長錯誤的幼兒教育觀。家長的教育觀念影響幼兒的心理和行為發展。幼兒園應當與幼兒家長建立聯系機制,經常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定期組織開展親子活動、家長開放日活動,以及家庭教育方面的講座等,增進幼兒教師與家長的聯系,并向家長宣傳幼兒教育的先進理念,加強家長對教育規律的學習和認識,幫助家長轉變育兒觀念,以更加專業的目光來審視幼兒教育,形成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共同做好幼兒教育工作,實現對幼兒成長和發展的全面了解,及時發現幼兒成長中的問題,并及時糾偏,既有利于幼兒園工作的開展和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有利于實現家園共育,這是有效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根本。
其次,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習慣。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經過長期的引導和培養才能形成。在平時的家庭生活中,家長要引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讓孩子自己整理床鋪、打掃臥室、收拾書桌、給玩具歸類存放,幫助父母擦桌子、洗碗等,逐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時,要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習慣會使幼兒終身受益。在作息時間上,督促幼兒早睡早起,形成時間觀念,養成按時起床、不遲到的生活習慣;在飲食上,養成不挑食、不貪吃、定時定量的習慣;在學習上,精心給孩子選購適合閱讀的書籍,養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還要引導孩子養成按時完成作業、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有效架起幼兒走向小學的橋梁。
另外,在幼小銜接過程中,為了讓幼兒能夠平穩過渡到小學,幼兒家長要積極配合教師的引導和指揮,為孩子營造輕松、愉快的幼小銜接學習氛圍,力爭使家庭教育與幼兒園的常規教育保持一致。在家庭中,家長要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讓孩子對小學生活產生向往和憧憬,調動孩子的好奇心和積極性,為其順利升入小學提供保障。
幼小銜接教育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幼兒園要根據當地實際加強幼師隊伍建設,提高幼兒教師專業素養,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出現。同時,家園聯手,形成教育合力,不斷探索適合幼兒發展的幼小銜接工作模式,共同推進幼小銜接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韓笑. 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新課程研究,2021(24).
[2]林媛. 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 教育觀察,2020,9(16).
[3]陸科言. 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中旬刊),2020(2).
[4]孟潤平. 幼小銜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