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云 王春梅
摘? 要:班級文化是一個班集體整體形象和精神的代表,良好的班級文化建設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滲透法治教育有利于學生自身素質的發展,同時有利于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引導者,班主任要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的法治素養,從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兩方面滲透法治教育內容,進一步推動班級文化建設從“人治”走向“法治”的發展新高度。
關鍵詞:班級文化建設;法治教育;顯性文化;隱性文化
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軟實力。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滲透法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其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律性,并規范學生行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良好的班級文化能夠反映班集體的整體風貌,是班級形象、班級精神和班級制度等的集中體現。法治教育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滲透是班級團結合作的黏合劑,也是班級積極進取的催化劑。班級文化建設主要包含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兩個方面:顯性文化主要指物質文化;隱性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互聯網文化、活動文化和制度文化。
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是在班級文化氛圍下的活動和交流過程中實現的。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滲透法治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有效方式。法治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滲透法治教育,既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又有利于建設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
一、在班級顯性文化建設中滲透法治教育
班級顯性文化內容具體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指教室里面擺放的花卉、清潔工具、宣傳欄、多媒體設備,以及教室內張貼的教師寄語、《中學生守則》、名言警句等;二是學生宿舍中的洗漱用品和床鋪等。為了在建設班級物質文化的過程中滲透法治教育,班主任應當先培養學生形成集體生活的責任感,教導學生保護集體環境,不隨意毀壞公共物品,愛護公共財物。針對住校生,班主任應當引導其建設和諧團結、互助友愛的舍友關系,創建美好的寢室環境,時刻保持寢室干凈整潔,并遵守住宿紀律,規范作息時間,從而每天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構建良好的班風、學風。
二、在班級隱性文化建設中滲透法治教育
1. 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滲透法治教育
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一個班集體實質的、個性的精神面貌的整體表現。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是一個班級的旗幟。培養健康班級輿論、創建和諧的人際交往關系、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凝聚力,是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集中體現。班主任作為班級的掌舵人,必須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做到正派、公道,體現公平性和公正性。在此過程中,班主任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幫助學生制訂奮斗目標。
受成長階段和學習壓力等因素的影響,中學生容易迷茫、困惑、不知所措。班主任要結合學生實際,幫助他們規劃中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使學生有目標、有計劃地學習和生活,這樣才能健康成長。為了提高班級的凝聚力,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制訂長期的共同目標,樹立積極向上的班級形象,進而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
(2)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不可或缺的部分。班主任要引導、教育學生處理好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懂得尊重他人,學會幫助他人,遇事沉著、冷靜,寬以待人,讓學生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相互幫助、團結進取,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3)樹立榜樣,起到風向標作用。
為實現培養有修養、有素質的學生的目標,班主任要從自身出發,用自己的言行影響、感染學生。同時,可以在班級中對積極上進的學生進行表揚,樹立榜樣,用這些學生的言行舉止、做事態度和吃苦耐勞精神影響其他學生。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班主任要善于樹立榜樣,會用榜樣,讓榜樣到處開花。
2. 在班級互聯網文化建設中滲透法治教育
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交往越來越多元化,互聯網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做好互聯網法治教育和正確的輿論導向是教師當前和今后教育工作中的主要任務。對此,班主任可以適當向學生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維護法》等法律法規,以提升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防止學生被網絡詐騙或沉迷網絡游戲無法自拔,使學生學會意識到保護自己隱私的同時也要學會保護他人的信息,引導學生樹立網絡安全觀。
3. 在班級活動文化建設中滲透法治教育
班主任要提高學生依法律己、依法做事的意識。對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學校舉行的紀念日活動、升旗儀式、開學儀式、畢業典禮等集體活動的機會,積極開展實踐性法治教育。例如,在每年的“3·15消費者權益日”“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6·26國際禁毒日”“12·2全國交通安全日”“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等紀念日開展法治教育,通過相關活動提高學生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能力。
班主任要支持和指導學生廣泛參與法治相關的社團活動。例如,“珍愛生命,遠離毒品”“跟網絡游戲說再見”“告別網吧”為主題的視頻展或圖片展,可以讓學生獲取更多的法治知識,認識到毒品、網絡游戲等的危害性,同時學會敬畏法律。
4. 在班級制度文化建設中滲透法治教育
班級制度是指班級全體成員認可并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是道德規范、行為準則、是非觀念等在班級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具體體現。班級制度有利于幫助、教育、引導學生朝著講文明、懂規矩、知禮節的方向發展。在班級制度建設中滲透法治教育,就是要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其也是深化班級制度文化內涵、彰顯班級內部人文關懷的一把金鑰匙。
總之,班主任是班級文化建設的總規劃師,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是引導學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基礎。班主任要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增長學生的法治知識,提高學生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律性,有效提高學生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班主任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滲透法治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增強學生對法律的敬畏感。
基金項目:甘肅省“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城區中學班級管理中滲透法治教育的策略實踐研究(GS[2021]GHB1595)。
參考文獻:
[1]李金明. 憲法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0,36(2).
[2]王鳳蘭. 班主任依法治班的理性思考[J]. 現代教學,2015(18).
[3]黃敏. 讓“法治意識”在班級管理中閃光[J].小學生(中旬刊),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