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牛扣
一、破點狀思維,立整體聯動優勢
“雙減”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場深層次的教育變革,需要多部門的聯動配合,形成合力。點狀的思維是種片面的思維方式,不利于問題的有效解決,各個部門開展工作時不能僅從本部門的視角出發,只做點狀的思考。
1.政策落地的需要
“雙減”政策的落地,是提質減負效果的體現,也是智慧的整體聯動。細化落實“雙減”政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提質減負,需要多部門的整體聯動,需要家長和社會的理解和支持配合。無論是校外培訓機構的取締,還是“雙減”政策的宣講;無論是教師理念的提升,還是家長意識的轉變,都需要每個部門把政策研究透,相互溝通,因地制宜,因情施策,這樣才能確保“雙減”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地生根。
2.學校管理的需要
提質減負的核心在學校。學校要積極推行“雙減”政策,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后延時服務活動,外圍管理需要多部門聯動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一方面,學校周圍環境常態化的整治、流動攤販的管理,離不開多部門長期持久的監管;另一方面,學校開展課后延時服務,上學、放學時間節點發生變化,學校周邊的停車難、路燈的開啟、交通的管理等一系列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需要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持。
3.資源拓展的需要
減負的根本點是在減去不必要的過重負擔的同時,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綜合素養和創新素養。鑒于學校教育資源的限制性,提升學生綜合素養需要的師資力量不足,欠缺專業特色的課程、某一領域的專家教師;同時,拓展課程資源,需要帶領學生走進少年宮、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等地域場館開展拓展課程學習,這些都需要社會力量和多部門的通力合作。
二、破固化學習,立生態教學體系
學校是實施“雙減”政策的主陣地。“雙減”政策中明確指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要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要更加科學合理,課后服務要基本滿足學生需要。這對學校教育教學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受應試教育、升學率等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作業量偏多的現象依然存在,同時,課后服務的形式單一,價值和功能得不到體現,滿足不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因此,破除固化單調教學,構建高效的生態教育體系才是提質減負的治本之策。
1.構建人文本真課堂,確保教學效率
提質減負的關鍵在課堂,只有課堂增效了,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當前,盡管在著力推行教學改革,但仍有部分教師囿于自身的惰性和慣性,出現一些低效、無趣、滿堂灌的課堂。因此,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更新教育觀念,變革教學行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聚焦知識的生成過程,通過師生、生生多邊互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構建互動式、探究式、體驗式等形式多樣的人文本真課堂,真正實現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和課堂效能的提升,也真正實現從“學科教學”向“學科育人”的轉變。
2.落實個性分層作業,滿足多元需求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知識的鞏固和拓展,是承載學習內容、體現學習方式、實施過程性評價的載體,是提質減負的聚焦點。學校將作業設計納入平時的校本研修體系,這是保證作業質量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徑。首先,學校要從源頭上抓起,完善作業管理制度,引導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優化作業設計,嚴格按照學情落實作業的分層、彈性、個性化的設計;其次,要密切關注作業的常態化管理,堅決不允許出現超量、無序的作業,要分類落實基礎作業、拓展性作業、實踐性作業;最后,要改善作業評價制度,開展多元評價,引導教師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力求讓更多的學生通過作業能“看見”自己,助力學生成長。
3.創新課后延時服務,拓展學習空間
課后延時服務是教育人性化和個性化的體現,在解決家長上下班接送孩子時間問題的基礎上,也滿足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因此,學校必須主動承擔起課后延時服務的主體責任,要創新課后延時服務的形式,將拓展課程、社團活動、個別輔導和課后延時服務緊密結合起來;要豐富課后延時服務的內容,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強基固本、回望經典、科學探究、閱讀分享、文體藝術、計算機編程、心理健康等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三、破形式溝通,立新型家校關系
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提質減負本質上是一場觀念和認識的改革,需要家校同向同質而行。而現在的家校關系,普遍存在的溝通形式是微信家長群里發發通知,家委會幾乎形同虛設。同時,一些家長不理性、不成熟,缺少對教育的敬畏之心,易混淆家校權責的邊界,抑或對孩子的學習很焦慮,患得患失,導致教育方法走極端。為喚醒全社會重視家庭教育、關注家教和家風的意識,2021年10月23日,國家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促進法),該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繼“雙減”政策后的一大重磅新舉措,從法律的層面,明確了家庭教育的責任,指明了新型家校共育的方向,與“雙減”政策是一破一立,對推進協同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1.轉變觀念,同擔責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并具有終身性、示范性。因此,家長必須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要把孩子的教育一味地推給學校,要及時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成才觀和就業觀,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不拔苗助長,不超前、超綱學習,正確對待差異,克服教育焦慮。“雙減”不減家長的責任,恰恰相反,反而對家長的要求更高,需要家長更新教育觀念,擔當起養育陪伴、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責任。
2.加強溝通,同向奔跑
在同一個班級的孩子各有所長,難免出現行為和成績上的差異。因此,家長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教育和成長情況,應將孩子在家里的狀況及時告知學校,主動投入家校合作,這樣才能掌握有效的溝通渠道和方式。從學校的角度,也必須創新家校溝通途徑,豐富家校合作內容,通過不同的形式讓家長深度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讓家長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品格、能力等,從而實現家校的同向奔跑。
3.科學教育,同助成長
“雙減”的實施,根本在于完善教育生態,家庭教育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必須科學化、合理化。促進法的實施更是將家庭教育從“家事”提升到了“國事”。因此,家長要營造民主和諧、向上向善的家庭氛圍,用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構建相親相愛的文明家庭新風尚。家長要多傾聽,多交流,多陪伴,做孩子人生的導師、學習的引領人、習慣的監督者、興趣的好伙伴。科學教育,跟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總而言之,提質減負,提的是教育教學質量,減的是多余過重負擔。這需要政府主導,多部門聯動,家校合育,切實強化責任意識,主動作為,助力每一個學生的美好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第四中學)
本文系江蘇省泰州市第十三期教研課題“基于數字化學習環境下融合課堂的實踐研究”(編號:tjyyb2021-018)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