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英
自我國全面落實新課改政策后,各學段陸續開展教學改革工作。語文既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也是青少年理解、應用祖國文化的一大途徑,語文教學目標不僅在于豐富學生語言系統,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語感、發展思維。詞語是學生讀懂句子、掌握文章內涵的前提,詞語包含多個種類,如疑難詞語、重點詞語等,以及不同詞語的意義、功能及發音均存在差異。為奠定學生良好的語文基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必須認識到詞語教學的重要性,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方法施教。
1. 語文詞語教學的主要作用
1.1 可豐富知識儲備
詞語可以說是學生學習語文、掌握語文知識的基礎,其最顯著的作用之一便是可以豐富學生知識儲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詞語在語文學科中無所不在。任何階段的語文教材中都有大量課文,課文由句子組成,句子中又涵蓋多個詞語,學生要想理解課文核心思想、讀懂每句話想表達的意思,就必須先認識詞語,理解詞語內涵。尤其對于一些有多種含義的詞語來說,當所處位置不同時含義也會出現差異,學生還需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在課文不同位置的表達含義,避免出現理解錯誤、混淆等情況,增強詞語學習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詞語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語文是我國教育的基本課程,在任何學段都占據絕對地位,語文來源于現實生活,許多內容都與生活息息相關。很多作者在創作課文時,會將自己的真實生活作為素材,借助詞語烘托氛圍,課文中涉及很多與學生生活、環境相契合的詞語。比如,形容景色時運用“青山綠水”“姹紫嫣紅”“春意盎然”等詞語;形容生活時運用“酸甜苦辣”“豐衣足食”“天倫之樂”等詞語。對于學生而言,認識、理解詞語的過程也是豐富知識儲備的過程,可以為學生奠定扎實的語文知識基礎,為后續閱讀、寫作提供支持。
1.2 可培養整體觀念
詞語是語文學科不可缺少的存在,詞語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詞語含義基礎上挖掘出整體意識。詞語特征主要表現為獨立性和整體性,獨立性是指詞語可以獨立存在的形式加以應用,整體性則是指詞語可和其他文字元素結合應用,當詞語意義不同時具體的融合對象也自然不同。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理解詞義,那么學生對詞語的認知僅限于表面。因此,必須讓學生理解詞語結構及內在聯系,進而構建完善知識體系。詞語通常和文章之間有著密切聯系,通過應用合適的詞語可以進一步加強文章理解。例如,《跳水》中應用到“風平浪靜”一詞,若只站在詞語獨立面來看比喻平靜無事,但在文章中卻擁有較強意境,在“風平浪靜”的條件下猴子才能將帽子掛在橫木上,進而引發險情??梢姡~語在文章中的出現有著必要性,和文章情節發展密切相關,在教學中加以強調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詞語,主動將詞語和文章聯系起來。
1.3 可培養創造性思維
語文的學習需要想象能力的支持,想象力是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基礎,詞語教學具有想象力培養功能。語文中包含大量故事情節、詞句,需要學生充分想象才能理解意義,對于一些年齡較小的學生來說,由于受認知能力限制,在對整段內容講解時很難想象出對應畫面,教師可在詞語教學中彌補不足,循序漸進地培養想象力。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語文則是中華文明的一大匯聚點,在經過多年發展與沉淀后,語文學科進化出多個分支,學生需掌握的內容逐漸增加,這也在無形中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學習語文詞語內容時,如果不能徹底理解便無法提高學習效率。語文中大部分詞語有著專屬意境,學生可結合詞語中涉及的神態、動作、感受等進行想象,或是在理解詞義后進行拓展,加強思維求同存異訓練,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2. 讓詞語教學活起來的有效方法
2.1 疑難詞語教學法
疑難詞屬于語文詞語教學的重點,也是大多數學生所認為的難點,該詞語類型最顯著的特點便是難理解、不易掌握,若學生沒有充分掌握疑難詞語,則會影響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但同時疑難詞語也可以活躍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性,對疑難詞語的教學也是教師的關注重點。不能憑空判斷一個詞語的疑難程度,需站在實際角度出發,從某種角度來看,詞語的疑難度和學生有著密切聯系,若學生不能準確讀出詞語讀音,不能正確寫出詞語結構,或是無法理解詞語含義,便可將該詞語視為疑難詞。在具體教學中可通過以下方法展開教學:
其一,比較差異。在語文中有許多相似的詞語,學生往往會在該類詞語上出錯,通過比較詞語間的差異可明確詞語特征,引導學生更準確的區分詞語結構、含義。例如,在學習“栩栩如生”“自詡”時,許多學生會混淆“栩”和“詡”,這時,教師便可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首先可以從字面上進行比較,“詡”為言字旁,“栩”為木字旁,其次可從詞義上進行比較,“自詡”主要詞義為自夸,“栩栩如生”則用來比較事物十分生動靈活。抓住各詞語特點可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記住和正確應用詞語。
其二,由此及彼。該方法是指將當下正在學習的詞語和已經掌握的舊詞語相聯系,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又能鞏固舊知識,有利于拓寬知識面。例如,在學習“目睹”時,一些學生無法理解詞義,這時便可引入“看見”一詞,讓學生快速理解該詞語的含義。
其三,分層呈現。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教學時,考慮到學生年齡、認知等實際情況,應確保詞語教學具有層次性,提高教學針對性。例如,在學習“費力”“拼命”“自尋煩惱”“是非”等詞語時,可根據詞語某特點進行分層。可將“費力”和“拼命”分為同一層次,目的在于讓學生理解詞義,關注詞語共同點??蓪ⅰ白詫馈焙汀笆欠恰狈譃橥粚哟?,兩個詞語的理解難度均較大,需將教學目標分為多個步驟進行,先讓學生正確讀、寫出詞語后再涉及詞義理解。
2.2 重點詞語教學法
重點詞語主要指能夠突出核心內容的詞語,在對這類詞語進行教學時必須密切圍繞詞義展開。在一篇文章中,重點詞語可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使其對后續情節產生好奇心,有些作者在描寫文章時也會借助重點詞語突出內容核心點、銜接點、升華點及凝聚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加強對重點詞語的重視,利用重點詞語對學生形成啟發??赏ㄟ^以下方法實施教學:其一,創設情境。例如,在課文《清澈的湖水》中“攥”“扔”在文中發揮重要作用,看似簡單的動作卻能夠層層切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該動作初步感知詞義,再結合情節和詞語在課文中的實際應用理解全文內涵。“攥”可帶領學生欣賞湖水景色,“扔”則可讓學生感受小孩對湖水造成的破壞,最后再將兩個動詞聯系起來,引領學生理解在課文中起到的關鍵作用。其二,欲取故舍。在對重點詞語教學中,有時為了起到強調效果,前期會故意遺漏,后續再進行補充。例如,在學習“覬覦”一詞時,教師先向學生解釋前半部分詞義,即“希望得到”,后續再讓學生進行補充??上驅W生提出問題:“希望得到什么呢?”問題的提出可以給學生提供學習方向,最終得到“希望得到不應該得到的東西”這一結論。
3. 語文詞語教學的注意事項
3.1 明確教學目標
在語文詞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全面意識到教學目標發揮的關鍵作用,教學目標應具備全面性、階梯性,充分考慮學生的真實情況,以培養學生良好學習技能、促進全面發展為核心。教學目標是教學開展的前提和基礎,適當的教學目標可以促使教學事半功倍,教學主體為學生,這也意味著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師必須將學生放在核心,全面圍繞學生認知現狀、發展需求制定科學目標。不同的學生有著個性化差異,在一個班級中學生數量較多,且學習情況參差不齊,教學目標的制定不能只考慮某部分學生的情況,而是應綜合分析學生實際制定分層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需覆蓋全體學生。例如,針對學優生,詞語教學目標應符合學優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儲備現狀,學習任務不應過于簡單,如果過于簡單會導致學生喪失前進動力。針對中等生,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應處于中等水平,不宜過難也不宜過于簡單,要讓學生“跳一跳摸得著”。針對學困生,教師應充分挖掘學習潛能,制定趣味性更強的學習任務。一些學困生對詞語學習不感興趣,認為詞語教學枯燥無味導致學習結果不佳,通過設置趣味化學習任務可以充分激發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有助于提高整體教學有效性。
3.2 關注詞語運用
詞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運用詞語,學生在學習詞語后能夠準確運用。在傳統語文詞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略這一目的,課堂中雖然也會涉及詞語運用,但沒有將其作為根本要求,導致教學質量不盡人意。為了彌補不足,教師必須關注學生詞語庫的豐富、拓展及實際運用,無論任何學段的學生都會受興趣指引,可將此作為切入點,從興趣層面組織相關教學活動。例如,當學生掌握詞語后,要求學生可用詞語說出一句完整的話,可同時將多個詞語放在一句話中,能拆分出句子中含義相同或相似的詞語。此外,還需加強口頭運用,在平時表述時加強詞語口頭運用,可對學生進行適當點撥,注重日常詞語積累。
3.3 加強教師引導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指導性作用。在開展詞語教學時,教師主要扮演組織者、指導者等多重角色,教與學分別指向教師與學生,詞語教學不單單強調學生參與,也要求教師應積極參與,對學習過程予以引導。因此,教師必須正視自身在課堂中的地位、責任。在課堂中,示范讀既是一種教學方式,也是學生學習詞語的有力指導,在學習新詞語時,教師可以先進行示范,尤其是面對一些陌生難懂的詞語時,教師示范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先朗讀詞語引導學生初步感受詞語含義,可適當代入一些情感讓學生理解詞義中的神態、動作及情緒。以目前詞語教學現狀來看,大部分教師已經采用錄音示范,讓學生跟隨錄音朗讀詞語,這個過程缺少教師參與,詞語朗讀優劣需要學生做出評價。從表面上看,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可以體現學生主體,但卻大范圍削弱了教師的引導功能,不利于構建師生互動課堂?;诖?,教師必須重新看待自身在課堂中的地位,既要尊重學生主體,又要發揮引導作用,為學生認識、理解及運用詞語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詞語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高效的詞語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還能培養學生的整體觀念和創造性思維。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打造靈活課堂、提高教學有效性,可以采用比較差異、由此及彼、分層呈現、創設情境及欲取故舍等方法施教。與此同時,教師還需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關注學生對各詞語的理解和實際運用,加強教師詞語學習引導,充分發揮教師作用,為詞語教學的高質量進行提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