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工筆花鳥畫不僅與時代特征、民族精神相結合,更是一種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繪畫形式。該繪畫形式特征鮮明,并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發展,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诖耍瑥臉嫵尚?、語言與裝飾性、藝術三個方面,深入分析新工筆花鳥畫的多元化表現。
關鍵詞:新工筆;花鳥畫;藝術表現
一、構成性表現
(一)構成性成因
一是隨著審美觀念的轉變,工筆花鳥畫的構圖形式也發生了變化。近年來,新工筆花鳥畫的構圖形式在繼承傳統法則的前提下還受到了西方相關理念的影響。尤其是西方構成藝術在中國新工筆花鳥畫構圖形式中的應用,使得越來越多的畫家不再簡單學習詮釋畫面語言的表達技巧,而是更加注重對構圖形式的學習,這促進了新工筆花鳥畫在構圖方面的創新發展。與此同時,在繪畫理念的影響下,平面構成這一藝術也逐漸應用于新工筆花鳥畫的構圖之中。在構圖中不斷融入新的構成元素,可以衍生出新型的繪畫形式。同時,利用解構、拼貼等方式,可以實現對畫面空間背景的重新組合。例如,可以在結合符號與圖像的基礎上,借助中國繪畫語言講述西方神話故事,從而創新畫面表達形式,推動國內繪畫文化的宣傳,使具有中國特色的繪畫語言走向世界,給世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二是文化環境的影響。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逐漸將物質消費轉向精神消費,以陶冶個人情操。目前,藝術市場的整體需求不斷提升,在這樣的環境下,新工筆花鳥畫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當代構圖形式的有機結合,表現出獨具一格的藝術特色。其中,新工筆花鳥畫的構圖形式中還包含了畫家對文化環境的個人解讀,以確保作品可以反映時代特征,給人以與生活相聯系的親近感。
(二)構成元素運用
1.變化與統一
在平面構成設計中,畫家基于變化與統一的原則,使得花鳥畫作品在情緒上的整體表現趨于協調,從而實現對意境的延伸,凸顯人文特征。其中,變化指的是事物的表面或者本質發生改變后所表現出來的新面貌。在平面構成中,變化主要指的是多樣化的畫面,主要表現在形式、色彩、材料等方面,而形式美主要表現在大小、形狀和密度等方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變化需要掌控好“度”,以避免變化過度而導致產生視覺疲勞、畫面雜亂等問題。統一主要表現在作品能夠給讀者帶來一種規律性的視覺感受。在實際創作中,要求畫面構成元素之間存在聯系,相互協調。
2.對比與調和
對比與調和是變化與統一的直接性表現。對比出現后,隨之而來的是反差。這種反差會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從而突出畫面的個性化特點,進一步豐富畫面感。其中,畫面中各個構成元素的對比度越高,畫面的視覺效果也會越強。目前,新工筆花鳥畫中的對比主要表現在疏密度、顏色、質感等方面。畫家運用對比手法時,既要保留二者的相似元素,又要促使二者相互滲透,構建緊密聯系,確保畫面的過渡區域在視覺上更加和諧。這時,畫家就可以運用調和的手法,使畫面在色調、整體布局、質感等方面實現協調。在新工筆花鳥畫中,大部分畫家都會利用二者的相互結合,加強圖形與畫面背景的反差,增強主體情感。
3.對稱與均衡
在構成方面,對稱主要表現在位置和方向兩個方面,可以讓讀者產生舒適的視覺感受。一般情況下,對稱分為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兩種形式。新工筆花鳥畫中的對稱,指的是一定程度上實現畫面的對稱,從而增強畫面的協調感,提高視覺效果的穩定性。但是,對稱與變化一樣,不能過多使用,否則只會弄巧成拙。與此同時,均衡與物理學科中提到的均衡不同,這里指的是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卻又包含差異性。在新工筆花鳥畫中運用對稱和均衡的手法,可以進一步增強畫面的視覺張力,從而提升畫面效果。
(三)構圖中的表現
由于各種藝術思想的影響,新工筆花鳥畫逐漸轉變了傳統的繪畫思維,其在構圖形式方面不斷創新,逐漸趨于多元化發展。繪畫形式的轉變,使得新工筆花鳥畫的構成性表現更加突出,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此外,花鳥畫的情感表達逐漸主觀化,這大大增強了作品的吸引力,使讀者產生更加濃烈的探索欲望。而且,從復雜多變的繪畫語言中提煉精華內容,再搭配抽象化、夸張化的描述手法,可以為觀者提供更加多元的視覺享受,極具新穎性。
新工筆花鳥畫中呈現出來的多元化構成形式,是創作者思想、理念受到沖擊后形成的。構成藝術在這一沖擊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使得中西方繪畫理念得以有效融合,從而推動新工筆花鳥畫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形勢。
二、語言與裝飾性表現
(一)繪畫語言
1.幾何表現
繪畫語言中的幾何表現,主要是指將具象表現進行簡化處理,使其可以與構圖形式相互融合。而其中最基本的元素就是點、線、面三者。事實上,立體、抽象和極簡主義都是利用這三種元素進行構圖表現的。新工筆花鳥畫通常以線造型,同時結合幾何表現的原始性,再搭配西方的藝術思維形式,從而使繪畫在畫面方面得到新突破。新工筆花鳥畫中的幾何表現主要有兩種,分別是直觀性體現和具象物體簡化,二者都有利于提升畫面的視覺效果。
2.空間立體感
立體構成作為現代化設計領域的基礎課程,其包含的基本要素與幾何一致,都是點、線、面三者。不同的是,立體構成的點、線、面是立體形態的。在西方繪畫領域,立體感主要依靠透視、光線的明暗進行表現。而中國的新工筆花鳥畫,則是利用線描造型,通過不同粗細、長短的勾線對事物進行細致描繪,以平面造型為主,沒有西方的透視、明暗對比。新工筆花鳥畫在其中加入了立體的構成要素,使畫面更具立體感。此外,繪畫作品在空間形式上顯現出來的美被稱為體積之美。體積與空間存在相似之處,前者指的是單個物體,而后者指的是多個物體之間的組合關系。
3.圖像錯位
在西方,畫家會利用錯位、重組和拼貼的方式來提高畫面的整體性。以畢加索的《格爾尼卡》為例,畢加索就是利用拼貼與重組的方式來強調作品的象征意義。由于拼貼產生的錯位效果在經歷重組之后會產生新面貌與新形式,所以畫作會給人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審美理念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新工筆花鳥畫在西方圖像錯位、拼貼等形式的影響下,逐漸打破了傳統構圖形式的限制,使得花鳥畫更具奇特性。
4.矛盾化畫面
在中國,畫家多采用慣性思維進行構圖與整體布局安排。在新工筆花鳥畫中,折枝、中心、特寫、全滿等構圖形式都處于同一個平面中,這就確保了作品畫面能夠給人以舒適、和諧的視覺感受。而現代繪畫構圖中的不平衡構成,是對傳統構圖的突破,即利用傾斜、偏置、上移等方式吸引觀者的注意力,從而增強畫面的不平衡感。在新工筆花鳥畫中,畫家為了實現平衡突破,常常利用小元素或者對主體進行邊緣化處理,來凸顯畫面中的矛盾,從而促使畫面最終給人一種獨特的視覺感受,即跳躍感。
5.極簡之美
極簡主義主要是利用簡單到極致的形式進行繪畫,是一種具有個人特色的創作風格,給人以簡潔、優雅的視覺感受。在新工筆花鳥畫中運用這一構圖形式,可以增強畫面表現的隨意性,使畫面更具自由感、節奏感。此外,畫家通過對主體與空間的層次感進行提煉,能夠為更多觀者還原事物本身的形式,從而凸顯出原始感。
(二)裝飾性表現
1.線條
在新工筆花鳥畫中,為了進一步將畫家的創作目的與意境表現出來,可以從裝飾性著手,在線條上進行創新,從而突出個性化特征。而線條的粗細、長短、疏密等要與意境中體現出的聚散離合相互照應。相比于傳統花鳥畫對事物的精細化描繪,新工筆花鳥畫大多是按照藝術美原則進行線條描繪的。畫家在描繪過程中,通過對各事物進行夸張、變形、提取、概括等,不斷在創新中增強線條在畫面中的表現力。最終,畫家通過線條的變化,將新工筆花鳥畫的裝飾美體現得淋漓盡致。
2.顏色
鮮艷的色彩會在第一時間抓住觀者的視線,并對其情緒產生影響,甚至能夠引導觀者隨著色彩的變化來釋放個人情緒。新工筆花鳥畫在色彩運用方面,更是在西方繪畫色彩理念的基礎上,充分結合了時代變化的特點。具體而言,就是讓繪畫畫面中的色彩變化不再局限于簡單的深淺、明暗變化,而是大膽使用各種色彩,強調在不同環境、時間和光線下體現出不同的色彩意境,將大自然中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變化的色彩進行畫面捕捉,通過運用夸張手法,實現花鳥畫在視覺、錯覺和直覺上的多種裝飾作用。
同時,在設色方面,現代新工筆花鳥畫畫家更注重畫面的裝飾性,除了對構圖方面的留白進行處理以外,也會利用裝飾性更強的色塊進行構圖代替,從而使畫面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而且,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畫家在新工筆花鳥畫的用色上更凸顯自身的主觀意愿,強調意境和自身想法的表達,致力于通過色彩來增強畫面的裝飾性效果。
3.工具材料
豐富的物種資源也為畫家提供了多樣的工具材料選擇。在新工筆花鳥畫的實際創作中,除了原有的礦物和植物顏料,如今還引入了丙烯、水粉、水彩等材料,這為畫家創作的畫作增添了不同的韻味。在用紙方面,以往大多采用熟絹、熟宣紙。而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出現了更多類型的宣紙,有半生半熟的,也有帶顏色的。此外,部分畫家會為了讓畫面具有更優質的肌理效果,會使用不同毛質的筆刷進行繪畫。
4.創作題材與技法
第一,創作題材拓展。對于新工筆花鳥畫畫家而言,其可以從生活、大自然、個人審美體驗中獲得不同的創作題材。畫家通過對這些題材進行合理篩選,可以集合成一幅個性化特征明顯的作品。正如目前,許多畫家會選擇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為創作題材,如玩具、盆栽、窗簾、地板等。這些創作題材搭配上合適的構圖與配色,可以讓畫家借助畫作表達出自身更深層次的審美內涵。
第二,創作技法創新。畫家通過不斷創新自身的創作技法,可以使畫面呈現出更理想的肌理效果,從而使畫面中的物象更加生動化、形象化,同時有效增強畫作的裝飾性。常見的創作技法多種多樣,如砂紙打磨、拓印、做舊等。風格鮮明的畫面表現與語言、材料的運用有著密切聯系。在如今的工筆花鳥畫中,肌理表現方法主要有撞色、噴、磨等,同時利用鹽、肥皂等材料,可以使肌理表現效果更佳。
三、藝術表現
(一)虛實銜接
新工筆花鳥畫在虛實銜接方面與傳統繪畫存在較大差異,其在創作風格方面也是多元化的。新工筆花鳥畫根據主體審美傾向進行不斷創新探索,其畫面風格表現在空間、線條、創作技法、構圖形式和色彩等方面。一般來說,分為“客觀寫實”和“主觀寫意”兩種,二者的內容存在相同之處。“主觀寫意”主要是指通過創作出虛擬空間,對客觀存在的世界進行重組,從而在畫面中創造出現實不存在的場景。“客觀寫實”主要包含了畫家對自然、庭院、生活等空間的具體描寫,這表現出了畫家的專注、認真。在創作中,畫家通過利用虛實銜接的方式對各種元素進行重組,并將自身的感受穿插于各個細節,從而提升畫面的感染力。
(二)視覺思維
對審美的追求就是視覺思維的來源,視覺的積累可以使人們在視覺方面形成高級的認知。在新工筆花鳥畫中,大部分畫家都比較重視視覺思維的培養,要求畫面風格需要同時具備經典的中國古典韻味和現代化藝術形式。通常,對視覺思維的分析可以從審美追求、古典意境美入手。其中,就理性的審美追求而言,隨著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新工筆花鳥畫的大部分畫家都以個體思維發揮為主,通過對所積累的繪畫經驗進行不斷反思,從而提升其對視覺感知的準確把握能力。而古典意境美主要指的是花鳥畫畫家在創作過程中,追求自然地進行意境表達,而不是直接表現,這是為了給觀者預留足夠的想象空間。
四、結語
從構成性、語言與裝飾性、藝術三個方面深入分析新工筆花鳥畫的新形式、新表現、新特點,希望可以讓更多讀者了解到,花鳥畫作品有其獨特的審美意趣,從而增強讀者的視覺體驗。
參考文獻:
[1]彭碧霞.淺論“骨法用筆”對粉彩工筆花鳥畫的影響[J].陶瓷科學與藝術,2023(2):54-55.
[2]關銘華.水墨工筆花鳥畫創作探索之路[J].美術觀察,2023(2):144-145.
[3]李永強.繪“鳥鳴山更幽”之意境:蘇凌云工筆花鳥畫小品印象[J].當代廣西,2023(增刊1):128-129.
[4]馬慧.工筆花鳥畫的色彩情感表達[J].收藏與投資,2023(1):40-42.
[5]邱麗蓉.傳統工筆花鳥畫中蝴蝶圖式的藝術表現[J].東方收藏,2023(1):89-91.
作者簡介:
彭代森,昭通學院藝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