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傳統繪畫中,工筆花鳥畫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也是世界藝術寶庫中極為璀璨的明珠。“新”工筆花鳥畫畫家在保留傳統花鳥畫特色的基礎之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極大地增強了工筆花鳥畫的表現力。闡述“新”工筆花鳥畫發展的概況,分析“新”工筆花鳥畫的審美理念,探討“新”工筆花鳥畫的創作特點,并結合部分當代“新”工筆花鳥畫畫家的作品,深入研究“新”工筆花鳥畫的創作技法,及其在繪畫實踐中的具體運用,希望能夠促進當代“新”工筆花鳥畫的研究與學習。
關鍵詞:“新”工筆花鳥畫;美學理念;創作技法
近些年來,畫壇涌現出一批以工筆畫為主要創作形式的畫家,具體包括高茜、雷苗、秦艾、陳林、孫驥、李娜等。這批年輕的“新”工筆花鳥畫畫家,繼承了傳統工筆花鳥畫的創作理念,同時又十分尊重當代受眾的審美取向,并且結合時代特點,對工筆花鳥畫進行了大膽的突破與創新,因此,他們的工筆花鳥畫形式更為新穎,造型更加豐富,表現出的個性也更為鮮明。對他們的作品進行分析探討,能夠促進工筆花鳥畫的當代發展。
一、當代“新”工筆花鳥畫的審美理念
(一)貼近現實的理性審美追求
多數“新”工筆花鳥畫畫家接受過學院教育,創作題材及創作觀念都體現出“新”的特點,在進行藝術創作實踐時,他們采用了很多前人沒有用過的表現形式。這些畫家會將自身在現實生活中的體驗轉化為創作素材存儲在腦海之中,當他們進行創作時,會對腦海中的素材進行加工處理,再將其用于創作,從而使自己的作品呈現出濃厚的生活氣息。對藝術家而言,藝術思維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形成,而是需要通過對大量的藝術實踐進行總結提煉,并結合自身喜好進行取舍和內化才能產生。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面上看似乎并無交集,但是當代“新”工筆花鳥畫畫家卻能夠從中發現潛在的共性,即不同的藝術形式能促使受眾產生類似的審美感受。人們產生的“美的感受”基本相通,因而從某種程度上講,不同藝術形式之間并不存在無法打破的隔閡,畫家能夠從其他藝術形式中獲得一定的啟發,這種啟發不僅豐富了當代“新”工筆花鳥畫畫家的審美體驗,也使他們的創作理念變得更加成熟。在創作工筆花鳥畫時,這種理念會影響他們的創作,使他們的作品內涵更加貼近現實,更貼合當代受眾的審美需求。
(二)意境上著力體現古典含蓄之美
“新”工筆花鳥畫家雖然在審美取向上倡導貼近現實,但在一定程度上又繼承了傳統工筆花鳥畫的創作精髓,尤其是宋代工筆花鳥畫,對當代“新”工筆花鳥畫的發展影響極深。在創作時,“新”工筆花鳥畫畫家十分擅長將客觀事物意象化,以構建引人深思的意境。他們進行創作的主旨在于通過繪畫作品為受眾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而不僅僅是描繪客觀事物。一些“新”工筆花鳥畫畫家所描繪的物象具有一種特別的陳舊感,時間成為他們表現古典情懷的元素。他們有意突出畫面的視覺效果,淡化事物本身的狀態,將對于客觀物象的細致刻畫與朦朧意境的創造相融合。以秦艾的作品《百寶箱之潘多拉》為例,畫面當中是一個大木箱,一只只蝴蝶從打開的木箱中飛出,畫面清新靈動,處處透露出女性獨有的婉約之美,以及一絲絲古典氣息。
(三)線條弱化,注重虛幻朦朧之美
在工筆畫當中,線條是最為重要的造型元素之一,也是藝術家表現內心情感的載體,線中蘊含著畫家獨特的藝術氣息。工筆花鳥畫十分注重線條的質感,流暢的線條不僅可以描繪事物的輪廓,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節奏感。傳統工筆花鳥畫畫家通常采用寫意性的筆觸描繪不同的線條,運用線條表現不同的繪畫風格。但是“新”工筆花鳥畫畫家在創作時卻有意弱化線條,讓畫面顯得更加朦朧。雖然“新”工筆花鳥畫中的線條也能夠表達畫家內心的情感,反映客觀生活,但畫家在運用線條時明顯更加隨意,更為自由,線條在畫家創作中的地位有所下降,需要服從于整個畫面的需要。
二、當代“新”工筆花鳥畫創作特點
(一)構圖形式多樣
“新”工筆花鳥畫畫家在創作時經常打破傳統的構圖形式,加入一些富有裝飾性的元素,增強畫面的設計感,而這種多變的構圖形式明顯更貼合當代人的審美取向。傳統工筆花鳥畫的構圖以全景式構圖、折枝式構圖為主,“新”工筆花鳥畫中增加了點線面式構圖、黃金分割式構圖等多種構圖形式。比如高茜在創作“合歡”系列時,就采用了中心式構圖,將描繪的事物放在正中間,不僅醒目,而且十分清晰地表現了藝術家的情感。再比如雷苗在創作“山石”系列時,采用了特寫的形式,整個作品將山石盆景作為描繪對象,畫面的內容雖然極其簡單,卻十分精致。
(二)造型風格新穎
“新”工筆花鳥畫的造型具有三個方面的特點。其一,注重畫面的趣味性。在創作時,畫家不再一絲不茍,而是有意讓畫面顯得更有活力,從而體現時代精神。例如,李娜的工筆畫作品中有各種各樣靈動的動物,不同動物的動作、眼神都顯得活潑生動,讓人覺得妙趣橫生。其二,較強的符號性。很多“新”工筆花鳥畫畫家采用一些符號化的元素,通過符號化的事物去表現特殊的思想和情感。其三,抽象性及主觀性。“新”工筆花鳥畫畫家在創作時更注重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展現自身獨特的思想情感。許多工筆花鳥畫嘗試打破舊的工筆畫創作模式,嘗試運用多種新的技法進行創作,雖然部分作品看上去顯得比較抽象,卻蘊含著畫家內心對生命的獨特感悟。
(三)肌理表現細膩
肌理制作是“新”工筆花鳥畫畫家極為重視的內容。與此同時,肌理的質量及其是否符合作品主題,也是判斷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出色的肌理效果可以使整個畫面保持高度統一,還能展現不同物體的質感。為了尋求更加出色的肌理效果,許多“新”工筆花鳥畫畫家嘗試采用多種材料作畫,具體包括洗衣粉、鹽、泥土等,部分較為簡單的作品,還可以直接采用水洗的方式進行制作。雷苗創作的“浮水印”系列,就采用了水洗的方式進行肌理制作。豐富多變的肌理,也進一步強化了“新”工筆花鳥畫的表現效果。
(四)注重空間層次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追求儀式感,這一點在“新”工筆花鳥畫創作當中也得到了體現。部分畫家在創作時有意識地加入了構成感和空間感,增強畫作的視覺效果,也改變了工筆花鳥畫的繪畫形式。畫家在最簡單的二維平面當中,充分發揮想象力,進行大膽創造,讓描繪的事物呈現出三維的特征,從而帶給受眾震撼感。比如陳林在創作新工筆畫時,就大量運用多種元素創設神秘空間,再將花鳥置于其中,從而獲得敘事性效果。這種特殊空間感的加入,不僅讓“新”工筆花鳥畫的風格更加鮮明,也為畫家發揮自身才能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三、當代“新”工筆花鳥畫創作技巧
(一)構圖技巧
在繪畫當中,構圖即“謀篇布局”“經營位置”,是工筆花鳥畫最為基本的繪畫技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畫面的效果。在創作“新”工筆花鳥畫時,許多畫家在繼承傳統構圖方法的同時,充分考慮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創作經驗,探索出新的構圖技巧。比如很多畫家在進行創作時,開始嘗試運用滿構圖這一繪畫技巧。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繪畫作品的視覺效果提出更高的要求,為引起受眾關注,必須增強作品的視覺刺激性,讓作品顯得格外新穎。畫家運用滿構圖的技巧,正是為了迎合當代人的這種審美心理。在創作時,畫家有意讓所描繪的對象充滿整個空間,從而增強畫面的沖擊力。比如孫驥在創作《太平梨花》時,讓梨花遍布整個畫面,梨花本身比較小,難以引起人注目,但是當梨花鋪天蓋地占滿整個空間,就會給人一種強烈的真實感,讓觀眾覺得自己仿佛身處梨花之中,從而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此外,部分畫家還借鑒平面設計中的元素,在創作工筆花鳥畫時,嘗試運用平面構圖的技巧。畫家陳林在創作時就十分擅長于運用屏風或者墻體等不同的事物,將原本完整的畫面分為多個空間,增強畫面的縱深感。比如他在繪制《盛宴》這一作品時,就巧妙地通過一扇門,將畫面劃分成兩部分,通過巧妙的構圖讓畫面呈現出一種奇特的“走入感”,從而帶給受眾全新的體驗。除此之外,部分“新”工筆花鳥畫畫家在創作時還采用了陌生化構圖、裝飾性構圖等多種新的構圖技巧,創作出風格獨特、富有時代氣息的工筆花鳥畫作品。
(二)造型技巧
造型是繪畫創作的基本技巧,傳統工筆花鳥畫通常運用線條進行造型,客觀地展現描繪對象,通過線條的變化增強畫面的表現效果。但是進入現代社會后,這種只運用線條造型的方式很容易導致繪畫作品同質化,因此部分畫家開始嘗試使用各種新的造型技巧,不僅保留了工筆花鳥畫本身的審美特質,還具有西方繪畫特有的寫實功能。雷苗在繪畫時就十分注重運用造型技巧表現畫面的真實感,但這種真實感并不是完全復制現實,而是融入了畫家自身的思想與情感,所以最終形成的作品能夠給人一種獨特的感受。比如她在創作《花卉條屏》時,對所有的芙蓉花葉都做了細致的處理,線條卻極為簡潔,看上去十分干凈,既具有寫實的感覺,又具有宋畫的古典韻味。再比如何曦在創作《陌生》這幅畫時,盡管也十分注重寫實,卻又體現了自己的個性風格。在創作時他采用寫實的技巧,運用傳統的筆法,在畫面當中繪出多座玻璃幕墻,而幕墻上空是一只燕子,通過隱喻的方式表現當代人所承受的重重束縛。由此不難看出,在實際的繪畫實踐中,部分畫家雖然保留了傳統工筆花鳥畫的寫實精神,但是又結合作品主題,有意進行了突破與創新,打破固定的程式與方法,運用了多種新的造型技巧,展現個性化的藝術風格和思想情感,也使得工筆花鳥畫展現出全新的風貌。
(三)色彩運用技巧
觀眾在欣賞繪畫作品時,第一眼感受到的就是繽紛的色彩,而色彩運用在美術界也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涉及心理學、美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傳統工筆花鳥畫在色彩運用上向來注重“高雅”與“精致”,體現了古人樸素的審美思想。但是當代畫家在創作時,有意識地融入了大量個性化的元素,突破了傳統“隨類賦彩”的規范,在色彩運用上盡力避免程式化,讓色彩服務于個性情感的表達,以及畫家思想的傳達。比如孫驥在進行繪畫時,就傾向于運用艷麗飽滿的色彩,他在創作《霜色染山林》時,通過大量的紅色來描繪如火般的楓葉,使畫面看上去格外絢麗。盡管如此,整幅作品卻讓人感覺不到絲毫的“匠氣”,而是顯得清新活潑。這一方面是因為畫家在創作時忠實于事物本身的顏色,另一方面是因為畫家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并且成功地引起了受眾的共鳴。再比如江宏偉在創作時擅長借鑒西方繪畫的色彩技巧,他認為隨著時光流逝,原本色彩斑斕的宋畫已經顯得有些黯淡,而這種色調和西方古典繪畫當中的灰褐色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因此他在創作時有意識地效仿西方的繪畫作品,采用渲染的技法讓畫面呈現出一種復古的情調。雷苗在創作時也喜歡運用渲染的技法,讓原本明麗的色彩顯得虛幻朦朧,然后再自然地加入一些半透明的光斑,使原本乏味的畫面顯得格外靈動。除此之外,很多當代畫家在色彩運用方面都進行了大膽突破,而色彩的個性化運用也成了“新”工筆花鳥畫突出的特點。
(四)材料融合技巧
在材料運用方面,“新”工筆花鳥畫畫家同樣也進行了諸多有益的探索,并由此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創作技法。在西方繪畫裝飾性理念的影響下,很多現代材料都可用于繪畫創作,具體包括金屬、泥土、丙烯等,這些材料可以賦予工筆花鳥畫作品極強的視覺震撼效果。還有部分畫家傾向于深入挖掘傳統的繪畫材料,并將其用于創作實踐。比如黃靜在創作時,通過運用各種傳統的繪畫顏料,營造出個性化的藝術世界,通過色彩融合獲得的偶然效果,繪制出許多富有特色的作品,比如她在創作《春光之四》時,采用了大量的礦物質顏料靛青,再加上石綠、藤黃等顏料的渲染,使整幅畫的色調看上去更加豐富多變。黃靜在創作時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顏料的情感功能,給人一種極致唯美的感覺。
四、結語
創新是促進藝術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正是一代代畫家的積極創新,才使得繪畫藝術的內容不斷變化,體現出強烈的時代精神。當代“新”工筆花鳥畫畫家,既需要學習傳承民族繪畫藝術的精髓,又需要不斷地尋求突破,既要學習其他優秀藝術家的實踐經驗,也要結合自身的個性,進行有意識的創新,這樣才能形成獨特的創作風格。只有畫家們共同努力,才能不斷提高“新”工筆花鳥畫的創作質量,為我國繪畫藝術發展提供強大的助力。
參考文獻:
[1]王金金.淺談灰色影調在新工筆畫中的繪畫語境[J].國畫家,2022(5):71-73.
[2]魏祥奇.中國畫的水墨破界及問題[J].美術,2022(2):11-15.
[3]李韓婧,李漢平.新工筆畫肌理淺論[J].藝術教育,2021(7):151-154.
作者簡介:
蘇鈺茵,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畫藝術(花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