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畫是中國傳統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國畫作品中蘊含著畫家的創作靈感和高超的藝術技巧。部分畫家在創作國畫作品時會采用書法與繪畫相結合的方法,以給觀眾傳達出一種或自然、或氣勢恢宏的視覺效果,這些國畫作品都有著相當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裝飾價值。以制作與表現技法對國畫創作的意義為主要內容,對國畫及國畫創作的概念進行闡述,分析制作與表現技法對國畫創作的重要性,并對制作與表現技法在國畫創作中的應用進行探索,以推動國畫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表現技法;國畫;焦墨法
在國畫創作的過程中,制作和表現技法是兩大基本要素。兩大要素相互結合,相輔相成。畫家在創作國畫時,能否正確地使用制作與表達技法,對其作品的整體意蘊呈現與視覺表達效果有直接影響。從學理上講,“創”與“造”都屬于藝術學的范疇,也是藝術學的一種表達方式,將其和畫家的繪畫方法結合起來,既能體現國畫的獨特之處,又能賦予國畫豐富的內涵。
具體來說,就是從國畫的制作和表現技法中,可以看到國畫的創作過程,并使人們從中領悟畫家的創作意圖。由此可知,一旦離開了特定的國畫作品,制作和表現手法就不再具備實質的藝術內涵,也難以將國畫作品的語言藝術和畫面藝術充分地體現出來。
一、國畫及國畫創作的概念
國畫的題材有花鳥、山水、人物,其表現技法有兼工帶寫、寫意、工筆,每一種表現技法都會使國畫產生不一樣的視覺效果。傳統國畫在物象的光與色上沒有過多著墨,但卻以多種形式的表現技法體現作品的意境,使人得到一種審美愉悅。
國畫的創作過程是這樣的:首先是用墨來完成畫面中線條的勾畫;其次,在預先勾畫好的基礎上,對畫面中的一些細節進行裝飾和處理;最后,通過藝術創作和表現技法,使藝術作品與作者的創作意圖相吻合。相對于西方油畫和現代漫畫等流派的繪畫,國畫更注重對表現技法的應用。也就是說,畫家要想創造出一幅完美的國畫,就一定要運用國畫獨特的表現技法進行美學表現。
畫家在進行國畫創作時,需注重對筆墨的掌握、對線條的勾勒、對筆速的控制,以及對創作意境的營造?!皞魃瘛笔菄嫷木?,不少畫家把“傳神”當作一種追求目標。
二、制作與表現技法對國畫創作的意義
(一)承載國畫創作構思和創作立意
國畫的創作強調的是“傳神”,其制作與表現技法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二者能否滿足畫家的個性需求。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畫家應如何利用國畫的制作與表現技巧,讓國畫實現“傳神”的效果,就成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這要求畫家在創作國畫的過程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把國畫的制作和表現技巧進行有機結合,使國畫“傳神”的鮮明特點得到最大程度的表現,同時使其藝術美學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二)幫助畫家把握國畫創作方向
在前期的創作過程中,畫家創作思維的形成需要具有明確的邏輯,而不需要精細的表現技法突出其創作理念。在形成一定的創作思維之后,畫家可在粗略的畫作上進行制作與表現技法的體現,凸顯其創作理念,同時突出畫面的意境和氛圍感。國畫的制作與表現技法具有變化性,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畫家的創作思維進行合理的變化。而制作與表現技法與畫家的創作思路和立意有直接的關系,并且貫穿畫家整個國畫創作的過程。因此,在創作早期,畫家便要為其之后的作品進行構思和準備,將豐富的國畫制作與表現技法進行合理的應用,從根源上把握藝術創作方向。
(三)賦予國畫“傳神”的審美價值
國畫注重意境和“傳神”的表達,不像西方油畫那樣具有寫實的特征。國畫的表現技法使其具有東方藝術特征。也正是其“傳神”的審美價值,才造就了那么多的國畫藝術巨作。在當前藝術領域中,無論是現代藝術還是傳統藝術,都具有“托物言志,以景創意”的規律體現。如果畫家在創作國畫時忽視了這一基本的規律與創作原理,則得到的畫作不僅沒有“傳神”的韻味,反而會給觀眾留下一種空洞且無內涵的負面印象。
由此可以看出,國畫的制作與表達技巧對畫家的創作帶來的影響非常大。因此,畫家在進行創作時,要特別注意對國畫制作與表現技法的應用,在嚴格遵循國畫創作規律和原理的前提下進行藝術創作,努力掌握每個筆觸的濃淡、粗細、干濕,利用自身積累多年的繪畫經驗,使國畫呈現一種“傳神”的美感,將國畫的藝術魅力發揮到極致。
三、制作與表現技法在國畫創作中的運用
(一)用墨方面
畫家可結合心中構想的畫面及意境,運用水筆調和墨汁與水的比例進行國畫創作。將墨汁調勻之后,畫家可用不同的墨汁勾畫出粗細不一、變化豐富的線條。國畫可以用墨色營造一種視覺上的美感,也可將其作為整體畫面的一種鋪墊。例如,用較深的墨色表現近景,用稍淺的墨色表現遠一些的距離,用非常淺的墨色表現遠處的景物。此外,當墨色深淺相同時,墨色的強弱也會給國畫營造不同的效果?,F代的一些畫家,根據顏色的不同,把墨色分為焦、濃、重、淡、清五種。中國近現代國畫家黃賓虹注重用墨營造畫面意境,其根據自己的繪畫經驗,總結出焦墨、潑墨、積墨、破墨、宿墨、濃墨和淡墨七種用墨法。其中,焦墨法主要用于點擢,也可用于勾畫,可突出畫面中的某一個部位。同時,焦墨法還可與濃墨法、淡墨法相互映襯,使整個畫面呈現豐富的層次感,給觀眾帶來較強的視覺沖擊。墨的濃密程度,以能在宣紙上自由滲透和流動為標準,畫家可以此為基礎,輔以畫筆,來完善墨法構圖,通過整體和細節的處理,賦予作品一種活靈活現的感覺。積墨法是用淡墨和濃墨先后進行多次積疊,讓墨跡產生由淺到深、由淡到濃和逐步漬染的藝術效果。若畫家對積墨法運用得當,則不僅能使其作品表現出一種濃烈、渾厚的視覺效果,而且能讓其作品具有更強的立體感。破墨法又可分為濃墨破淡墨和淡墨破濃墨,在國畫創作中,對前者的應用較多。用墨的濃淡轉換能夠更好地表現畫面的層次感。宿墨的密度比較大,其用量和使用頻率都比較少,能夠在畫面之中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可用來加強線條的立體感,在墨色之間,以濃淡交替的方式,使畫面中物象之間的對比更加強烈。
從上述介紹和分析中可以看出,國畫的創作包含了不同的用墨法,而每種用墨法都有自身的應用環境和特點。這就要求畫家對每種用墨法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能夠將用墨法與之前構思好的畫面和意境相結合,以實現最好的畫面效果。然而,畫家需要注意的是,在創作過程中不能一味地只知用墨,還要注意創作的創造性,在不同的筆墨形式中,進行不同的嘗試。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將自己的創作意向融入國畫創作,讓作品達到理想的效果,并形成獨特的畫風。
(二)用筆方面
在國畫的創作中,畫家必須注重筆法的運用,并對筆法中鋒、側鋒的使用技巧進行熟練的掌握。中鋒與側鋒勾勒出來的線條具有明顯的區別,二者在用筆的腕力和側重點上也具有差異,筆尖落點也不一樣。中鋒多被用以描繪粗獷的線條,結合點、勒、勾、擦等多種筆法的綜合運用,對線條進行改進。側鋒的用筆則注重線條的塑造,這種用筆方式下勾畫的線條較為細膩,通常用來描繪近景或者是具有寫實需求的畫面,能夠增強畫面的遠近關系,凸顯畫面的真實性。在國畫創作,尤其是在山水畫創作中,在用筆方面采用側鋒的形式,能夠給觀眾帶來一種雄渾、大氣的感覺。而畫家在國畫創作中,經常需要把這兩種用筆方式結合起來,才能創造出一幅明快、色彩變化豐富的畫卷。
例如,在山水畫面中,遠處的山景與近處的山景在表現技法上具有明顯的差異。其線條的粗細程度和表現方式需要通過用筆方式的不同進行控制,以體現不同景色的韻味。在此基礎上,畫家可通過對中鋒和側鋒的應用將整體畫面表現出既生動又精致、既脫俗又飄逸、既瀟灑又隨性的多重審美效果。
此外,國畫中的用筆方式不僅有中鋒、側鋒,還有飛白鋒、拖鋒、逆鋒等。至于采取哪一種用筆方式,還需根據畫家的實際創作需求決定。應當指出,無論選擇哪一種用筆方式,都必須確保表現技法的科學性和標準化。畫家在國畫創作中,要想達到點、線、面的和諧統一,就必須把握“指實掌虛”的技巧。畫家在應用這樣的技巧進行國畫創作時,即使不能一氣呵成,也能使其作品呈現一種隨心所欲、瀟灑自在的效果,避免因重復涂描而破壞畫面意境,從而充分體現畫家的思想情感和創作意圖。
(三)筆速把控
在國畫創作中,運用不同的筆速會給人一種截然不同的感覺。畫家在創作時應用不同的筆速會給作品帶來不一樣的畫面效果。創作會受到畫家情緒的影響,即畫家的情緒會通過筆速的快慢直接體現在畫面上。筆速快則會在畫紙上形成潦草的線條,這些線條可能不具有規律性和穩定性,但有時反而會使畫面呈現一種淡然效果。很多國畫名家,在興致來時也會提筆作畫,其心緒會對筆速造成影響,也會造就不同的畫面內容。因此,畫家在進行國畫創作時,必須追求“人筆合一”。
對用筆的速度進行把控,能夠更好地表達畫家的創作意圖。比如,畫家在畫一些較為荒蕪的場景時,若想要在作品中表現荒蕪的感覺,就需要使筆速稍微快一點。這樣才能夠將荒蕪的景象通過潦草的筆觸體現出來。但是,畫家若想要表現較為生動的形象,則其用筆速度要相對慢一些,讓畫出的物象顯得更為活潑。因此,在國畫的創作過程中,畫家可通過對筆速的把控展現不同的創作意圖。
(四)意境營造
就國畫來說,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有意境美。因此,在對國畫的制作和表現技法的研究中,應該把“意境”與“用墨”“用筆”“筆速把控”作為一個整體來討論。畫家應以創作理念為起點,確定自己在繪畫中想要表現什么樣的意境。在確定這一內容之后,再思考如何用墨、用筆和如何進行筆速把控,使這四個方面的要素進行有機結合,以免在創作結束后,不僅沒有在作品中體現自身創作意圖,還使作品給人一種突兀的感覺。
畫家在開始創作前,必須明確以下內容。第一,國畫的本質在于“傳神”。畫家在進行創作前,不僅要在心中勾勒出一幅理想的畫卷,還需要對畫卷的背景、關鍵要素、主次關系、物象遠近等進行研究,最后才能確定畫卷的意境。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最終呈現出來的畫面具有生動感,能夠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并能使觀眾聯想到一定的故事情節,而不是各種物象之間的簡單疊加,給人以炫耀繪畫技法之感。第二,畫家在創作過程中,要對墨法、筆法和筆速進行正確的應用。不同的墨法、筆法和筆速,能夠給作品帶來不同的情緒體現,所以畫家在營造國畫的意境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對不同的墨法、筆法和筆速進行取舍,而不能一味地只知使用。例如,在描繪春日山景的時候,可以用淡墨、中鋒和適當的筆速營造山間“長煙引素,霧鎖煙籠”的效果;在描述夏日景物時,應采用適當的墨法和筆法及筆速,營造“綠水無波”“近水幽亭”的意境。畫家若想要在畫面中營造雄渾、壯麗的意境,那么就應該應用濃墨、較強的筆法力度和較快的筆速,以使畫面的營造更加“傳神”。要想在國畫創作中營造良好的意境,則國畫畫家和國畫愛好者要多加練習,多加嘗試,多加借鑒,多加欣賞,以提高自己的創作能力。
四、結語
國畫以其自然、質樸、大氣、寫意的藝術特點,深受古今中外畫家的喜愛。在一件國畫作品中,畫家所使用的制作和表現技法,與畫面的美感和藝術表達的完整性有直接關系。因此,在國畫創作中,畫家必須把握好對墨法、筆法、筆速的應用,并營造恰當的意境,以不同的制作與表現技法賦予國畫新的生命,使得國畫在不斷發展中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蘇曉雅.國畫創作中傳統筆墨文化元素的運用探討[J].藝術大觀,2023(6):64-66.
[2]盧會祥.國畫技法中的肌理運用探析[J].參花(上),2023(2):53-55.
[3]李廣彥.國畫創作中筆墨文化元素的應用[J].文化產業,2022(27):70-72.
[4]陳民新.中國畫“制作”的現代意蘊[J].美苑,2007(2):84-87.
[5]胡曉瑛.水彩畫特殊的表現技法[J].大眾文藝,2011(18):37.
[6]葉彬.淺談青花山水畫創作中表現手法[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3(4/5):83.
[7]胡曉瑛.水彩畫特殊的表現技法[J].大眾文藝,2011(18):37.
[8]蔡華成.管窺國畫藝術中的意境美及其表現[J].藝術科技,2014(11):99.
作者簡介:
段志穎,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