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帥
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快建成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堅持把發展教育事業作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點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在職業教育方面,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作為辦學治校的最高原則,把堅持黨的領導貫穿于職業教育管理、改革、發展等各方面各環節。一是堅持黨建引領,強化政治建設。在師生中深入開展“鑄魂育人”“紅色教育”等活動,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日常教學和校園文化建設,使黨員教師成為教育思想、專業技能、實踐能力、服務群眾等方面的示范者和引領者。二是強化政治引領,把牢正確辦學方向。堅持職業院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嚴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三是聚焦“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構建“大德育”格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落實好“三全育人”制度和思政課程設置與教學方式改革;實施全員德育導師制,構建全員育人合力;加強新時代學校思政工作隊伍建設;完善落實德育工作責任制及考核評價機制。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聚焦“立德樹人”這個根本性問題,充分發揮思政理論課在課程教學中的主渠道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和各環節,推動思政同向同行。堅持“教學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科研興校”方針,深化實施“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推動學校與行業企業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和專業平臺建設。積極培育學校品牌專業的發展特色,打造具有職業教育鮮明特色和品牌效應的專業群,不斷提升辦學層次水平,全面推進高水平院校建設工作。在高水平院校建設工作中充分發揮學校牽頭作用和引領作用,積極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產教融合育人機制、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
以治理能力為保障,加強職業院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持續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引導人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要把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根本方向,明確職業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教師的第一職責,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學校的領導。我們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強化政治引領。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提高辦學治校能力;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職業教育要聚焦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立足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在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中發揮積極作用。我們要深入推動職業院校“專業+產業”“課程+產業”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與行業產業聯系緊密程度。要完善產教融合育人機制,加強產教深度融合,促進職業教育和經濟社會、科技進步深度融合。要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協同機制,發揮好政府統籌協調作用。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育人模式。
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當前,我國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還不完全匹配。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依然把職業教育僅僅作為促進就業的手段,并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教育作為就業重要基礎保障的地位;另一方面,部分企業仍然存在著“看不上”技能人才的現象。職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存在著“社會認同度低”甚至“社會忽視”等問題。一方面要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研究,建立健全以市場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教學評價標準體系;另一方面要創新工作思路方法,通過實施“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專項行動等措施提升職業教育質量。
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不斷提高職業教育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 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要把推進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建設作為實施“十四五”規劃、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提升專業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作為我國高技術水平勞動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職教發展面臨著重大機遇。我們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要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職業院校立校之本、強校之基。我們要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要以服務鄉村振興為契機,推動人才、技術、管理三大要素向農村流動、向農業轉移;要在鄉村振興過程中不斷加強職教工作。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為職業教育指明了發展方向,是我們做好職業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就是要夯實職業教育基礎,推動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共同發展、協同育人。從目前情況看,中等職業學校普遍存在辦學規模偏小、結構不合理、質量不高等問題。因此,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合作辦學,對鞏固基礎、提高水平、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們要大力推進中等職業院校專業建設工程,按照“一校一品”原則打造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和示范高職院校;推動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取得實效;實施“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中等職業學校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體制機制改革,建立現代學徒制等模式;推進教師隊伍建設與教學改革相結合;深化課程體系改革;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中職學校“教科研一體化”建設。
健全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我們要從以下方面做好質量保障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二是要強化校企合作;三是要全面深化產教融合;四是推進學校和企業深度合作,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五是要加強專業群建設,推動高職院校向應用型轉變;六是要完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七是健全職業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建立國家、省、市和學校四級聯動的質量監測與評價體系;八是加強信息化支撐能力建設,提升學生學習、實訓、就業服務等信息化水平,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九是加強宣傳引導,提高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支持度,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加強校企合作,建立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社會組織相互融合的合作機制 一方面,校企合作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我國具有豐富的職業教育資源,也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建設完善與機制創新較快的國家之一。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制度、激勵機制,推動行業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辦學。此外,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提高我國勞動力素質和人力資源競爭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而要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就要堅持“五個結合”,即與普通教育相結合、與終身學習相結合、與技術技能積累相結合、與產業升級改造需求相結合、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相結合。近年來,按照中央關于進一步健全國家層面培訓體系建設的部署要求,各地圍繞推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取得實效加強頂層設計并建立部門間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在產教融合方面、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方面都推出了系列創新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