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為了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北京市密云區果園小學始終秉承“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辦學理念,以培養“有道德情操、有學習興趣、有健康身體、有充足自信”的“四有兒童”為目標,以“民族精神教育季”和“傳統文化教育季”系列教育活動為抓手,對標《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堅持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的“六育人”方略,努力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構建育人體系,全面提高德育工作實效。
學校堅持黨建引領,健全由書記、校長任組長的組織領導機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德育工作落細、落小、落實,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重,使學生養成良好思想品格和健全人格;進一步落實五育并舉,夯實“六育人”途徑,構建“三全”育人格局,培養“思·行”好少年;每學年初,研究制定德育工作重點,確定活動主題,做到德育活動“年年有主線、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天天有教育”,使德育工作與學生的年齡、心理、生活、學習密切相關,從而促進學生品德的內化與提升。
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高素質德育教師隊伍,是學校德育工作成敗的重要因素;發揮骨干班主任的示范引領作用,重實踐,強素質,切實提高班主任隊伍建設的質量,是開展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一是延續開展“青藍工程”。每學年做好師徒結對工作,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進行班級管理策略、突發應急處置、家校溝通等多方位指導,引領年輕教師盡快進入角色,提高帶班育人素養。二是健全“紫禁杯”班主任工作坊機制。充分發揮“紫禁杯”班主任工作坊的作用,積極開展學習研討活動,帶動全校班主任校本培訓研修活動,在“學習—實踐—研討—再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帶班育人能力。三是開展“卓越教師成長計劃”培訓。基于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通過線上學習、交流心得、線下專家進校園等形式,從管理建設、活動組織、教育合力等方面,系統全面地對班主任工作場景進行指導。
文化育人,明確培養目標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明確了“讓學校成為師生體驗教育生活,享受成長幸福的精神家園”共同愿景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辦學理念,著力打造“書香校園”,讓閱讀陪伴學生成長,盡顯“書香浸潤童年,閱讀成就人生”文化憧憬。一是抓住陣地宣傳。運用樓道文化、櫥窗、板報等加強文化宣傳,報道身邊先進人物、先進事跡,樹立身邊榜樣;將圖書館搬到樓道,讓學生隨時徜徉書海,培養閱讀習慣;利用廣播、電子屏、國旗下講話、主題班隊會等對學生進行愛黨、愛國、愛家鄉、愛學校、愛家庭的教育,激勵學生遵規守紀,努力學習,立志成才。二是打造“一班一品”。各班圍繞“果園”打造班級文化,依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圍繞法治、安全、愛國、誠信等內容布置各班的文化板塊;成立班級小導游,講述班級文化內涵,使學生從熟知到外化于行,激勵學生爭做“思行”美少年。三是鞏固習慣風景。在日常管理評價的基礎上,開展“三愛三節”教育,日常行為習慣重點指導學生慢步輕聲右行、微笑招手禮、“六會”(即會值日、會走路、會游戲、會整理、會傾聽、會交流)等習慣培養。
黨建統領,發揮管理育人功效 一是黨建統領全局。充分發揮黨建帶團建、帶隊建的模式,建立黨、團員深入班級制度。學校每位黨員、團員結合自己任教的學科深入班級,深入課堂,關注班級學生思想行為、學習習慣養成,使“思政教育”在每個學科中都得到有效的落實。二是制度管理育人。建立相關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理育人。學校制定《果園小學學生德育管理制度》,從早間到校、課上課下、就餐、課間、路隊、跑步等方面對學生提出明確要求,對學生學習遵守《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行為進行進一步細化,讓學生有規可循。
頂層設計,完善課程育人 學校德育工作堅持立德樹人,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系列教育活動課程化,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在實踐中成長。一是開學課程。開學典禮、校長開學第一課、開學第一節主題班會課、觀看央視開學第一課等課程實施,依托美麗少年教育,按周、按月、按年度評選“美麗少年”,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開展“美麗少年”評選與表彰,突出榜樣引領。二是紅色課程。積極開展“九·三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教育活動,9月30日烈士紀念日主題班會教育活動,“英雄故事會”講故事活動,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線上、線下教育活動(全校大會、各班級主題班會、全校師生線上祭奠活動等)等;在藝術節期間組織班級愛國歌曲合唱比賽、讀書征文演講活動,依托升國旗儀式開展“學黨史 感黨恩 跟黨走”主題演講活動,在學生中開展學習黨史、學習密云史教育活動,以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情懷。三是環保課程。積極組織開展常抓不懈的垃圾分類教育、三愛三節教育、節糧日專題教育、3月和12月志愿服務月、全校師生參與志愿服務(清掃樓道社區衛生、垃圾分類,教師桶前值守等)等活動;同時,依托生態文明教育,在學生中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開展校級垃圾分類小達人評選活動。四是實踐課程。每學期開學初,就開始籌劃選擇資源單位,切合學校整體規劃。如在疫情防控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區域內和區域外的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教育;開展增強凝聚力的團隊拓展課程;培養動手能力的蠟染、陶藝課程;開展田間耕種、挖紅薯等主題實踐活動;2022年更是抓住冬奧會契機,分批次組織學生開展了冰雪實踐體驗活動,弘揚奧運精神。一次次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多個領域大展身手,豐富了知識,培養了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五是法治課程。學校充分利用身邊資源,抓住重要節點積極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與密云區人民法院緊密聯系,邀請法治副校長到校講座,走進密云區人民法院,開展法制教育活動;利用國家憲法日、普法宣傳周,全校學生統一做普法宣傳;各班分別開展主題班會;開展全體師生晨讀憲法活動;組織開展學習憲法和憲法知識答題活動;開展學憲法講憲法征文及演講比賽活動;組織開展繪畫、手抄報征集評選和展示活動。全體師生人人參與,鼓勵小手拉大手,帶動家長,普及憲法知識,強化憲法意識。
家校社聯動,協同育人 一是家校共建。完善家長教師協會工作,確保有章程、有會議、有活動,請家長代表直接參與學校各項重要活動,如學生校服的定制、一年級新生的陽光分班監督管理、學生用餐供餐單位及餐標的選擇、外出實踐活動的志愿服務等,家長代表均能積極參與,并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家長開放日、一年級新生入隊、體育節親子運動會、綜合素養展示觀摩、課外活動年終匯報展示、全校家長會或年級家長會、家長學校大講堂等面向全體家長開放,個別特殊學生,家長可以隨時進入課堂旁聽,特別有利于家校溝通和學生的培養;為了便于家校溝通,學校校長、副書記、副校長和德育副主任的電話號碼向全體家長公示,這代表,所有家長只要有關于學校、教師或學生的問題或建議需要反映時,都可以直接找到相關領導反映,并且會得到最快的反饋和處理,收到最好的效果。二是與社區共建。我校與社區長期保持緊密聯系,在實踐活動中得到社區的大力支持,并積極參與社區共建活動。開展社區宣傳、尋訪慰問抗戰老兵、獨居老人等活動,社區會專門派人幫忙聯系并陪同;寒暑假期,積極參加社區實踐活動,如“家長學校大講堂——非智力因素與成才”講座、“如何當好新時代社區小主人”講座、傳承紅色歷史講座、三生教育講座、普法講座等,堅持做到社區精心組織活動,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三是與社會接軌。學校邀請教委關工委領導到校為學生開設講座,請滑雪場教練為學生們進行冬奧知識講座,請交通局警察叔叔為學生進行交通安全知識講座等,將學生的視角引向社會。良好的共建關系,必能共享一方平安與和諧。
實踐證明,學校通過課程化實施、文化氛圍浸潤、充分利用周邊社會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習得,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得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