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本文綜述了2022年圓錐曲線大題的四個新特點:載體更加豐富,雙曲線備受青睞;“點”視角直線方程成為“新寵”;圓錐曲線與函數綜合性問題加強;特殊性質、高觀點結論為命題“源頭”.最后給出了教學建議.
【關鍵詞】 圓錐曲線;新特點;教學建議
2022年高考全國共有8份試卷,提供了8個圓錐曲線大題(其中全國甲乙卷文理同題).這些試題,無疑為高考圓錐曲線大題研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資源.縱觀近3年來圓錐曲線大題,
筆者認為2022年圓錐曲線大題呈現出一些新特點,簡述如下.
1 新特點綜述
1.1 載體更加豐富,雙曲線備受青睞
從表1不難看出:①圓作為載體,在今年的高考中沒有出現,但2020、2021年圓也不是作為單獨載體出現;②橢圓依舊為主要載體;③拋物線的比例有所下滑;④雙曲線作為“新寵”,比例有上升趨勢,且備受新高考卷青睞.
2 復習建議
2.1 擴大范圍,關注通性通法,加強解題模式培養
不能將圓錐曲線大題的練習局限于橢圓和拋物線.許多老師在平時訓練中,默認雙曲線不會作為大題出現.這樣一來,使學生的認知產生了偏差;另外,使學生錯失了通過對比雙曲線與橢圓、拋物線在解答上的異同,失去了更深刻、更全面理解解析幾何的機會.近年來,圓錐曲線大題變化更加多樣,一些解答更是變成了玄學.但其實,萬變不離其宗,圓錐曲線常用的解決程序只包括以下四個方面:①方程聯立:包括直線與直線聯立、直線與曲線聯立、曲線與曲線聯立.這類聯立最終達成的結果是減少未知量,或直接得出坐標等;②條件轉化:常見的是直接將坐標、斜率、弦長、向量、面積等量的表征轉化為可計算的符號化語言,或將抽象敘述、幾何語言等轉為直觀理解的可計算的代數語言;③減少參量:利用題目中的條件,將參量個數變少或者建立起多個參量間的等式,或者利用不等式、臨界范圍等將某個參量定量消除;④計算化簡:包括根據條件最終計算出點的坐標、斜率、直線曲線方程等,并化簡為要求的或者約定俗成的形式,或者利用已知范圍計算出某個所求值的范圍或最值.只要按照流程,關注通性通法,加強解題模式培養,學生定能有所突破.
2.2 穩定心態,明確計算方向,加強運算能力培養
圓錐曲線問題初看來,往往式子繁雜.在平時訓練中,要培養學生穩定的心態和時間管理意識.要規劃好時間,不急不緩,注重細節,避免非知識性失誤.適當鼓勵,加強學生信心,克服其畏難情緒.同時,加強代數技巧、不等式方法的培養,提供簡算、巧算、估算技巧.如在判別式的計算中,并不需要將所有常數全部相乘,得到最終結果.而是將每個常數進行素因式分解,關注其偶次方式,因為判別式最終要進行開方.在2020年全國乙卷中,可以進行平移變換,將A(-2,0)變為A(0,0),從而使直線方程變得簡單.在與斜率有關的問題時,采用平移坐標系加齊次化的技巧,繞開一系列復雜的書寫和消元.適當補充圓錐曲線常見結論,在高觀點下解讀相關問題.這些結論和解讀雖無法直接使用,但可以為解題提供方向.如有了極點極線的相關知識,在處理某些定點問題時,學生就會知悉定點,有的放矢,從而不會過分擔心自己的計算失誤.
2.3 關注綜合性問題,注重思想的滲透和核心素養提升
在平時訓練過程中,合理設置綜合性的問題.如函數的本質是一種對應,其與數列、方程、三角、不等式、解析幾何之間都可以建立起良好的綜合關系.而諸多解析幾何的困難問題,都是以解析幾何為載體,最終轉化到函數問題.在知識的相似、趨同、承接、對比處合理綜合,便于學生在各個知識間形成通路,促進各個知識的相互理解,構建知識的網狀結構.如近年來熱度倍增的雙曲線問題,就可以和橢圓、拋物線形成良好對比.注重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圓錐曲線問題是數學運算培養的良好模板,尤其是其提供了多個含參數的分式化簡,便于學生反復練習并對比糾錯.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圓錐曲線和函數的結合的問題,可以十分清晰地感受到數形結合、轉化、整體處理等思想方法.
參考文獻
[1] 唐宜鐘.2020年高考圓錐曲線問題解法探索與備考建議[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21(01):3-5.
[2] 2022年高考數學解答題解法薈萃[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2(19):55-56.
作者簡介 唐宜鐘(1988—),男,陜西漢中人,中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和競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