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換霞
回首過去的3年時光,在鄉村教育這片璀璨星空下,我有振羽重飛的教育激情,有仰望星空的改革決心,有腳踏實地的探究精神,有薪火相傳的師者夢想。這3年,不足以繪就時代畫卷,但足夠讓每一個胸懷夢想的人潑墨起筆;這3年,不足以匯成歷史長河,但足夠讓每一個心懷遠方的人揚帆啟航。這3年里,我和我的工作室團隊躬耕鄉村教育沃土,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歲月!
一、振羽重飛:以崗位設置為驅動,破冰專業成長規劃
我在鄉村學校工作28年,親身感受到鄉村學校規模急劇縮小、優質生源大量流失帶來的心理落差和困惑迷茫。2019年當選河南省首批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時,我已過不惑之年,中小學高級職稱已經評定,在工作上暫時失去了前行目標和動力,個人的專業成長一度陷入僵局。
河南省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的設置,為我的專業成長破了冰。思想破冰引起精神振奮,我積極參加鄉村首席教師素質提升培訓,參與能力診斷、名校訪學等活動,堅持閱讀教育名著,寫讀書感悟、教學反思等,深深向下扎根。工作室成立后,我積極履行職責,帶領團隊走上成長快車道。
(一)制訂團隊發展規劃
我們工作室以“立足衡嶺,引領弘農,輻射崤函”為目標,充分發揮專業引領、輻射帶動作用。計劃1年通過骨干成員的帶動,增強團隊意識;2年通過各種活動大面積提高工作室團隊教育教學水平,獲得多種比賽獎項;3年推廣教育教學經驗,充分發揮工作室輻射帶動作用。發展規劃的實施,有效促進了鄉村教師團隊的專業成長。
(二)做好鄉村教師專業引領
我帶領工作室全體成員學習職業道德教育資料,進行課堂教學研究,開展校際教研交流,參加解讀教材競賽、優質課比賽、微型課展示、常規曬課、經典朗誦比賽等活動,組織工作室成員撰寫教育教學案例,開展讀書分享活動等,不斷提升工作室成員的業務素養水平。
(三)搭建鄉村教育共享平臺
工作室以信息技術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教育”的優勢,開通微信公眾號,設置了《教育敘事》《教學設計》《課題研究》《教師閱讀》《教師隨筆》等11個欄目。微信公眾號上推送的文章以精選的內容、精心的編輯,展示了工作室的活動及研究成果,對周邊鄉村學校發展起到了良好的輻射帶動作用。2021年9月,我主持的“借助微信公眾平臺,帶動鄉村學校發展”研究項目獲得河南省信息技術優秀成果二等獎。
在河南省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上,我的教育激情被點燃,在鄉村教育的晴空下振羽重飛,專業成長重新啟航,教學能力及管理能力不斷得到提升。2021年9月,我被評為三門峽市教學標兵。
二、仰望星空:以“三名”主題為中心,踐行教育教學改革
2021年暑期以來,“雙減”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熱詞?!半p減”背景下,要減學生的“負”,必須提教師的“質”。鄉村教師大多讀書較少,視野比較狹窄,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學校開展的教研活動以聽課為主,基本上屬于“蘿卜燉蘿卜”式的教研,不足以高效提升教師素質。
針對令人擔憂的教研現狀,校領導有改變的決心,我也積極建言獻策。我們圍繞“三名”(名家名著、名家講座、名師課堂)主題,率先在工作室開展了一系列“走近名家,賦能成長”教研活動。
(一)讀名家名著,養書香氣質
我推薦一些名家名著閱讀書目,工作室成員每月共讀一本名著,先后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教育:創造無限可能》等教育教學名著,定期在學校業務例會上開展主持人及核心成員讀書分享活動,引領全體教師與名著相伴,培養書香氣質。
(二)聽名家講座,提理論素養
為了提升教師理論素養,我精選教育名家講座視頻,每周安排兩個小時,工作室成員集體觀看,集體研討,并寫出心得體會。我們先后觀看了河南教師成長書院導師余映潮的《例談好課的設計》、黃厚江的《語文課如何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等精彩講座,收獲滿滿。
(三)觀名師課堂,學教學策略
除了觀看名師名家的專題講座,我們每周還集中學習他們的課堂教學視頻至少兩個小時,并評課悟課、深入教研。在名師名家的熏陶感染下,我們的課堂教學策略越來越多,課堂效果越來越好。例如,在觀看了余映潮老師的《記承天寺夜游》課堂實錄后,我們從增強課堂趣味性方面探討出了很多“語文課上出美感”的具體措施。
此項活動隨后在全校開展,引領全體教師仰望星空,見賢思齊。取得顯著成效后,我和業務校長呂金旺合作撰寫的教改經驗文章《“蘿卜燉蘿卜”式的教研該變了》在媒體發表。
三、腳踏實地:以工作室為平臺,開展教育教學研究
(一)研究鄉村教育科研課題
工作室成員人人參與課題研究。針對農村學生名著閱讀的短板問題,我們開展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子課題“利用考級評定激發學生閱讀名著興趣的實踐研究”和市級課題“‘化整為分’促進整本書閱讀的實踐研究”等扎實研究。為推動課題研究,在每周一的學校升旗儀式上,各班輪流選拔學生分享名著閱讀感悟,并在微信公眾平臺《學生閱讀》欄目登載學生的閱讀感悟,用多種途徑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讓書香浸潤學生心靈。工作室成員把研究課題過程中的心得感悟撰寫成文,在刊物上發表,工作室的多項課題已順利結項。
(二)積累鄉村教育研究成果
我們學校地處靈寶衡嶺塬上,工作室全體成員扎實、有序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形成六位一體的“衡嶺六韻”(“衡嶺之聲”“衡嶺課堂”“衡嶺書韻”“衡嶺春雨”“衡嶺隨想”“衡嶺擷英”)系列教育主線。我們把工作室的各類主題活動內容和研究成果結集成冊,每學年刊印一期。“衡嶺六韻”收錄了工作室各項活動開展情況、課堂教學成果、師生讀書感悟、教師培訓心得等階段性成果。
四、薪火相傳:以“青藍工程”為抓手,助力青年教師發展
(一)“青藍”結對共謀發展
結合靈寶市“青藍工程”,工作室以“1+5+10”的結對形式幫助本鄉鎮青年教師成長,即1名主持人帶動5名骨干教師,5名骨干教師幫扶10名青年教師,引導青年教師關注自身的專業發展,以求涵養師德、提高師藝。
(二)扎實活動促進提升
為促進“青藍工程”深入開展,工作室組織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活動。一是開展師德培訓,通過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聆聽師德先進個人事跡報告等方式,培養青年教師良好品德;二是結合靈寶市每月一次的城鄉教育共同體活動,結合學校的常規曬課、說課展示、優質課評選等活動,開展“青藍”雙方同課異構及聽評課活動,引領、指導青年教師提升教學能力;三是吸納青年教師進入課題組,指導其在日常教學中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撰寫教育案例、教學論文,提升科研能力。
(三)碩果累累激勵人心
3年來,工作室給予青年教師強大的發展動力,促使青年教師取得了累累碩果:6人次獲得各類師德獎項,5人獲得教師節表彰,8人獲得省市縣級優質課獎項,3人獲得靈寶市教師綜合素質大賽獎項;10人次在刊物上發表論文,8人次獲得省級優秀期刊作文輔導獎;立項的國家級、市級課題研究共3個,2個已經順利結項。
河南省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的設置,為我搭建了走出藩籬、仰望星空的平臺,為我的工作室團隊搭建了追逐夢想、向上攀登的階梯,更為廣大鄉村教師拓展了專業成長、素質提升的無限空間。在鄉村教育這片廣袤星空下,我愿做一點星火,和我的工作室團隊并肩同行,微光成炬,去點燃更多鄉村教師的教育夢想,追尋鄉村教育振興的詩和遠方!
(作者系靈寶市焦村鎮第一初級中學教師,中小學高級教師,河南省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