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緊緊抓住青少年階段的“拔節孕穗期”,理直氣壯開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小學思政課的實踐研究”課題確立后,課題組緊扣研究目標,聚焦重點內容,創新方式方法,分工合力推進實踐研究。
一、加強教師培訓,在“習”上強引導
思政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課題組張順老師在2021年11月前整理完成了課題組學習內容的校本資源,分為上下編:上編是9篇關于思政課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論文;下編是11篇關于統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專業論文。匯編校本資料的落地,為課題組每位成員提供了學習的平臺,提升了大家對思政課認識的高度、深度和廣度,為落實好小學生“蒙以養正”的愛國情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課題組建立了以中國精神和新鄉地域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為主要內容的“大思政課”教學資源庫,不僅為學校思政課教師更好地把握課題核心和教材內涵提供了寶貴資源,還推動了區域內多所學校的思政課建設,促進了思政課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加強集體備課,在“研”上下功夫
鑒于學校思政課教師兼任班主任和語文學科的實際情況,課題組健全思政課集體備課機制,以教促研,研訓一體。例如,每學期通過開展道德與法治優質課評比,促進教研組集體備課,組內分工分單元備課;課題組成員按分工,做好課程相關信息資源的搜集整理,為“大思政”課提供資源支撐;組建以課題組成員為核心的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團隊,加強對青年思政課教師的指導;定期組織思政課教師進行線上線下多形式的課例觀摩學習研討;鼓勵教師之間盡可能多地開展經驗交流,特別是在課程的活動設計、教師用語上,重視“接童氣”,用學生聽得懂的話鼓勵、引導他們分享相關學習生活體驗,提升思政課的溫度。
三、加強共育機制,在“融”上求實效
(一)完善共育機制,打好育人底色
課題組建立健全家長委員會工作機制,形成了“學校黨支部—校務委員會—校務監督委員會”與“學校家長委員會—年級家長委員會—班級家長委員會”并行共建的運行模式,通過每月電話家訪調研,聽取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聯系平原公園和衛河公園,為學生搭建兩處勞動實踐基地,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融”的情感教育
課題組成員將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到思政課堂上,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愛國情懷。如教師在執教《網絡新世界》一課時,通過語音游覽故宮、網上點餐、現場連線、遙控關燈、網上購票等,讓學生感受互聯網的神奇和科技的強大,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三)開展學黨史活動,突出“融”的學習教育
課題組緊扣新時代要求,大力弘揚紅色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課題研究的思想引領。如課題組設計了“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系列活動,組織師生學習黨史,教育引導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四)創新學習形式,強化“融”的感知體驗
課題組實施“行走的思政課”,強化學生愛國情懷的體驗認知。如課題組教師帶領學生到新鄉市平原博物院進行“行走的思政課”研學實踐,讓學生通過沉浸式學習,欣賞歷史文物,觸摸厚重鄉土文化,感受燦爛中華文明,堅定民族自信,增強文化自覺;課題組邀請公安、交通、檢察、消防等法治副校長和“中國好人”董振玉等多名校外輔導員到校,為學生上一節特殊的愛國主義教育思政課。這些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思政課活動的開展,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了必需的營養。
四、加強黨建引領,在“化”上做文章
黨建引領,培根鑄魂。課題組緊扣課題研究,積極推動學校黨建融入并引領思政課教育,有序推進學校文化建設。一是設計了黨建文化墻,以中國精神為核心,結合牧野先鋒榜樣事跡和學校黨支部建設,加強對全體師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在學校已有的民族服飾文化墻的基礎上,增加了以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內容的文化墻,加強對學生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三是設計了廉潔教育文化長廊,包括歷史賢達的廉政故事,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的紅色家風介紹,以及關于廉政和自我修養的中華優秀古詩文等內容。這不僅豐富了學校文化,還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情操,為學生學習紅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精神等搭建了平臺。
家校攜手,誦讀經典。課題組發揮學校經典誦讀特色,推薦學校和家庭購買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優質圖書,設立周二下午第二節為閱讀課,組織學生開展“飛花令”“誦紅色經典”“講紅色故事”等系列活動。學生在家閱讀相關內容后,錄制小視頻在微信等平臺進行分享交流。這些舉措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思政課實踐的一個重要前提和課后延伸,不僅豐富了師生的知識,還拓展了學生的學習視野,同時也積淀著學校文化。課題組通過不斷學習研討,與學校、家庭、社會建立三位一體的管理機制,加大研究創新力度,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融”字為依托,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多措并舉,讓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入腦入心。
(本文系2021年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小學思政課的實踐研究”的成果。課題編號:JCJYC211007029)
(本欄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