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陽 梁子陵






摘要:六盤水市作為煤炭資源型城市,工業產業結構對能源消耗總量影響較大,研究其能源消耗與工業產業結構的關系意義重大。文章根據2009~2020年六盤水市面板數據,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對其能源消耗與工業產業結構的灰色關聯情況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六盤水市發電行業與能源消耗總量之間的灰色關聯度最高,原煤開采業次之,第三位是焦炭行業,水泥和粗鋼行業分列第四、第五位。并對六盤水市工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促進六盤水市工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六盤水;工業;灰色關聯度
經濟發展,一直以來離不開能源與環境問題。能源與環境也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國內外研究表明,工業產業結構對一個地區的能源消耗量產生影響,控制著一個地區能耗的質與量。工業產業結構可以直接或間影響能源的消耗、污染物排放量、種類以及成因。具體來看,在整個區域中,各個工業產業之間的比例關系、單個工業產業中各個不同部門之間的比例關系,就是工業產業結構。在一定經濟區域中,采礦業、制造業等重工業,一直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門。可以說能源消耗與工業產業結構存在高度相關的關系,一個地區不同的工業產業結構決定著其能源消耗的演化進程。六盤水市屬于中國西部欠發達地區,不僅存在能源消耗帶來的環境影響大的問題,而且其工業產業也有著結構上的缺陷。
一、研究區基本情況
六盤水市地處中國貴州,全市行政區域面積為9965km2,行政區劃為2個區區、1個市、1個特區,即鐘山區、水城區、盤州市、六枝特區。2020年年末,六盤水市生產總值為1339.62億元,同比增長4.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45504元/人;六盤水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工業產業,其貢獻率為5.02%。六盤水市工業體系的產業門類以煤炭采選、電力、鋼鐵、建材、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業居多。六盤水市工業的發展和工業產業結構的演變對地區能源消耗產生著重要影響。
二、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一)研究方法
灰色關聯分析法是揭示所考察因素之間是否相互關聯、所考察因素之間關聯程度的分析方法。此方法通過比較序列所構成的二維圖形形狀之間的相似程度,進而判斷因素之間聯系的緊密性。再通過對各因素之間緊密性的考察,進而判斷引起系統演化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通過得到序列曲線的關聯度,若曲線的形狀越相似,相應的關聯度越大,聯系越緊密;反之,關聯度就越小,聯系越不緊密。灰色關聯分析法在所需樣本數量、計算量方面,都優于一般量化統計方法,并且灰色關聯分析法量化結果與定性分析方面,比傳統方法更加貼合實際,也更加簡潔方便,是一種非常有效率的分析方法,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1. 對原始數據進行均值化處理。
x■■=xi/xi=(x■■(1),x■■(2),L,x■■(n)),式中:xi=■■x■(k);
2. 計算序列差。
令Δi(k)=|x■■(k)-x■■(k)|,Δi=(Δi(1),Δi(2),L,Δi(n));
3. 計算兩級最大差和最小差。
令M=■■Δi(k),m=■■Δi(k);
4. 計算關聯度系數。
γi(k)=m+εM/Δi(k)+εM,ε∈(0,1),取ε=0.5;
5. 計算灰色關聯度。
γi=■■γi(k),其中:i=1,2,L,m;k=1,2,L,n。
(二)指標選取及數據來源
選取六盤水市能源消費總量為參考序列,用X0表示;六盤水市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為比較序列,包括原煤、洗精煤、焦炭、粗鋼、鋼材、水泥、發電、電解鋁產量為比較序列,分別用X1、X2、X3、X4、X5、X6、X7、X8表示。
在原始數據中,六盤水市能源消費總量以及原煤、焦炭、粗鋼及鋼材、水泥、發電量、電解鋁等產量數據均來源于六盤水市統計年鑒(2010~2020年)和六盤水2020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見表1)。
三、 結果與分析
(一)原始數據無量綱化處理
為了消除各個指標不同單位的影響,需要對表1中的各個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對表1中的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均值初值化處理,結果如表2所示。
(二)求絕對差值
計算表2 中的數據參考序列和比較序列在各個年份的絕對差值△0i,計算結果為表3。
(三)計算關聯系數
根據表3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參考序列與比較序列各個年份絕對差值中,最大值為0.5092,最小值為0.0044。
在這里取分辨率,再分別計算灰色關聯系數。計算結果如表4所示。
(四)計算關聯度
根據表4中的參考序列與比較序列因素之間的灰色關聯系數,運用灰色關聯度的計算公式,計算得到六盤水市能源消耗總量與工業各產業即原煤、洗精煤、焦炭、粗鋼、鋼材、水泥、發電、電解鋁的灰色關聯度分別為:0.66534、0.54875、0.63444、0.61660、0.61360、0.62839、0.76989、0.50703。由此可見,六盤水市發電行業與能源消耗總量之間的灰色關聯度最高,原煤開采業次之,第三位是焦炭行業,水泥和粗鋼行業分列第四、第五位,電解鋁行業位列第八位。六盤水市發電行業與能源消耗總量之間的灰色關聯度最高,說明發電行業對六盤水市的能源消耗總量的影響最大;六盤水市電解鋁業與能源消耗總量之間的灰色關聯度最小,說明電解鋁對六盤水市的能源消耗總量的影響最小,該分析結果可以為六盤水市工業結構調整以及工業發展方向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四、討論
(一) 六盤水市工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 工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六盤水市目前工業發展中,重工業比重過大,輕工業比重太小。并且重工業中又以煤電鋼材為主的傳統工業為主,對六盤水市工業經濟的影響很大,甚至在整個產業結構中,煤電鋼材也有相當分量的占比。2014~2020年間,六盤水市重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98.82%、98.49%、97.08%、94.63%、95.47%、96.34%、97.31%,可見,六盤水市重工業對其能源消耗總量的影響較大。雖然中成藥、飲料酒等輕工業近年來也都得到快速發展,但是在工業產業中的占比仍然較小,2020年其產量僅分別為893.7噸、2.38萬千升,導致2020年六盤水市輕工業增長速度呈現負增長,增速為-29.9%,同比下降24.1%,但其中重工業卻保持了6.5%的增長速度。輕重工業比例進一步失調,勢必進一步影響六盤水市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
2.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滯后。六盤水市地處貴州西部,屬于煤炭資源較為豐富的山地城市,適宜發展能礦裝備制造、電子設備制造、特色醫藥制造、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可有效改善六盤水市工業能源消費結構,但是發展相對滯后。2019年中,從不同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來看,高技術制造業為1.33%、裝備制造業為4.14%、電子設備制造業為1.13%、醫藥制造業為1.07%。四個行業累計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也只有6.67%。從行業增長速度來看,這四個行業全部呈現負增長。2019年,四個行業的增長速度分別同比下降29.1%、12.4%、29.3%、45.1%,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滯后難以在短時間內改善六盤水市工業能源消費結構。
3. 農產品加工業成長緩慢。長期以來,六盤水市主要依靠自有資源,第一產業中傳統農業種植業和養殖業、畜牧業的占比較大,并依靠傳統第一產業為主導,發展如食用油加工、果蔬加工、肉制品加工等農產品加工業。因此帶來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速度較慢的問題,帶動六盤水市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推動工業能源消耗結構改善的動力不足。2019年,六盤水市農副產品加工業企業只有14家,主要從事稻谷加工、飼料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果蔬加工等,營業收入為11.16億元、利潤僅為0.76億元;屠宰及肉類加工企業僅有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為1.28億元,以焙烤食品、方便制品、調味品及發酵制品、茶葉加工為代表的地方特色加工企業有1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為7.17億元,對工業經濟的貢獻率較低。
4. 工業循環發展不足。2016年以后,國家批復同意六盤水市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工業領域循環發展作為創建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的核心領域。通過利用政策導向、自然與環境資源的雙重優勢,將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玄武巖纖維、新材料等產業作為重點產業發展,從而帶動傳統產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進一步循環發展傳統工業。但是,工業循環發展起步較晚、發展不足,影響能源消耗總量的改善。在2017年《六盤水市統計年鑒》中列示的32個工業行業中,而綜合能源消耗量同比上升的有10個,占全部工業行業的31.25%。
5. 工業園區創新發展不夠。以2011年六盤水市人民政府出臺《關于加快產業園區建設的意見》(市府發〔2011〕15號)為標志,全面開啟11個工業園區建設進程,經過十年的建設發展,全市工業園區仍然面臨不少問題。發耳、盤南2個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難以承載大工業發展的需要,六盤水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滯后,其他工業園區產業同質化現象也較為突出,各個工業園區負債率居高不下,也將嚴重影響低碳綠色工業發展,推進工業園區轉型升級發展任重而道遠,將嚴重制約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總量的下降。
(二) 對策建議
1. 調整優化工業產業結構,加快輕工業協調發展。六盤水市要綜合考量輕工業產品從初加工到深加工、工業原料的生產到廢棄物綜合利用加工之間的協調關系,積極立足六盤水市亞高原特色資源稟賦。促進農業規模化,加強農戶與農業生產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之間的聯系,以及城市居民與輕工企業之間的協作關系。積極利用亞高原山地特色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并據此提升輕工產品的精深加工層次和水平。六盤水市要重點攻克針對獼猴桃、苦蕎、土豆等農產品的工業加工技術,以及飲料、小分子水等初級輕工產品的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利用政策等手段,積極培育一批輕工產品加工業龍頭企業,并以此帶動地區輕工業發展。整合輕工業企業,充分利用工業廢棄物等資源,建設輕工產品全面利用、全值利用以及梯次利用的集約型一體化產業鏈。將六盤水市特色輕工產品品牌打造成具有高知名度、高產品質量的知名品牌、馳名商標。通過輕工產品加工業的集聚發展和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的集群發展,以輕工產品加工產品需求為導向,逐步引導六盤水市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改善工業能源消費結構。
2. 推動工業產業形成集群發展,加強建設現代工業示范園區。六盤水市要把握好宏觀政策導向,同步推進西部新通道建設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做好持續幫扶、防止返貧的工作,進而整合六盤水市第一、二、三產業,形成產業間融合發展的態勢,增強產業間的聯合性。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第二產業發展思路,將綠色發展的理念融入工業產業鏈發展中,建設一批現代工業高效示范園區、工業文化旅游一體化示范園區、工業產品電子商務示范平臺、工業科技創新示范平臺等。同時也要補齊六盤水市產業發展中的短板,鼓勵示范園區發展高端技術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相關行業,鼓勵有能力的企業逐步補齊六盤水市供應鏈短板。同時也要強化產業的縱向發展,鼓勵工業企業形成以創造利益為核心,不斷加強生產模式的創新,與上下游各類企業加強合作,推進工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發展,不斷推動工業產品產值能耗下降。
3. 助推工業經濟健康發展,加強工業產品行業跨界融合。六盤水市要引導優勢工業企業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行業相結合,支持傳統工業企業基于自身優勢,結合先進技術,發展工業大數據分析、工業物聯網等新一代工業信息化產業。同時也要大力支持傳統工業企業跨界發展,積極引導工業企業與休閑、娛樂、旅游、大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在引導企業跨界發展的過程中,結合鄉村振興與城鄉基礎信息建設的政策方針,帶動發展六盤水市亞高原特色工業產品健康養老基地、“電子商務+工業產品”、工業文化旅游、農產品加工體驗工場、特色產品健康小鎮等新業態。通過加速實施工業跨界融合,推動六盤水市工業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能源資源產出效率。
4. 推動工業重點領域技術升級,促進傳統工業企業轉型。加快煤炭開采與洗選、焦炭、電力、鋼材、電解鋁、建材等領域的技術改進步伐與加工制造技術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與加工質量。重點支持傳統工業企業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煤泥、城市生活垃圾等工業固體廢棄物積極發展漂珠、輕質墻材、有價金屬元素提取等產業,促進傳統工業企業產業鏈延伸,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積極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傳統工業企業技術改造進程,引導煤礦機械化開采、鋼鐵智能工廠、電力3D快速檢測及智能車間、六盤水“安全云”等加快建設。同時也要著力加速食品加工業的技術升級,支持食用油加工企業研發更加健康、安全的產品。拓展食品加工企業的產品線,支持企業研發羊肉粉、烙鍋辣椒面等速食料理包以及素食調料包,拓展外賣半成品市場。同時也要依托于六盤水市的自然環境與適宜生長的農作物,發展土豆淀粉、大米淀粉糖、油脂制品、生物飼料、生態食品等精深加工產品,提高工業產品附加值,增強工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擴大其市場占有率。通過加強食品加工業在六盤水市經濟中的占比,進而有效改善工業能源消耗強度。
5. 構建工業“雙循環”體系,加快外向型經濟發展。加快建設面向中國西部的煤電聯營、煤電鋼材一體化、煤電鋁材、煤電化材、氫能源、電子信息制造、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集群及產業基地,構建工業產業“內循環”發展機制;加速推進工業園區首位及次位產業規劃布局,按照差異化、綠色化、循環化的要求,推動工業園區循環改造進程,發展區域性循環經濟,實現各個工業園區之間的產業大循環。加快建設六盤水—昆明—老撾、六盤水—百色—南寧—北部灣—新加坡、六盤水—宜賓—長江經濟帶、六盤水—桂林—粵港澳大灣區等產業通道建設,積極發展加工貿易、現代物流等產業,布局建設產業鏈供應鏈,構建國際大循環,發展外向型經濟,助推工業低碳綠色發展。
6. 營造工業發展環境,加快新型工業集群發展。立足六盤水市區位、交通、資源稟賦等,不斷改善營商環境,提供相應的政策、公共服務等配套支持,促進形成新型工業發展產業鏈,加大面向國際優強企業、中央企業、軍民融合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推進清潔能源、軍民融合、應急、節能環保、智能家居、大數據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大健康等新型工業產業,配套發展服務于現代工業企業的第三產業,如現代物流、工業設計、軟件開發檢測檢驗、等生產性服務業,加速推進新型工業集群發展,建設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參考文獻:
[1]趙霄偉.新疆產業結構調整對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影響的實證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財經大學,2009.
[2]李博.中國工業環境能源效率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6.
[3]郭麗娜,駱高原.浙江省農業產業結構的灰色關聯度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02):174-176.
[4]劉小燕.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文山市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研究[J].文山學院學報,2013,26(03):86-90.
[5]鄧聚龍.灰色預測與決策[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6.
[6]劉經喜,金輝,鄒華芬.六盤水市農業產業結構的灰色關聯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20):291-292+295.
[7]楊嬈.煤炭資源依賴型地區經濟發展的問題及建議——以貴州省六盤水市為例[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20(01):29-32.
[8]姚逸,鄒榮燦,鄧秋婷.基于產業結構調整的六盤水市環境保護現狀及對策研究[J].綠色科技,2020(16):46-47+51.
[9]胡藝偉.六盤水市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中的政府職能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7.
*本文系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廣西大數據產業公私合作發展協同演化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8BGL014)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系欽州學院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項目“北部灣城市群工業發展比較研究”(項目編號:2017KYQD127)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北部灣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梁子陵為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