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張麗娟
摘要:多年來,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發展職業教育,把其作為促進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為助力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有力抓手,作為促進就業、創業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基礎工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與唐山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為此,深化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各級政府、職業院校、企業和社會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同推進。
關鍵詞:職業教育;唐山;產教融合
一、唐山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主要做法和成績
近些年來,在政策制度的指引與支持下,唐山職業教育得到了快速蓬勃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中等職業學校32所(含獨立的技校6所),其中,公辦學校28所,民辦學校4所。開設各類專業139個,在校生7.2萬人;有高等職業院校6所,其中公辦2所、企業辦2所、民辦2所,開設專業132個,在校生6.04萬人。全市已形成市有高職院校、縣有職教中心、鄉有成人學校的職業教育體系,并在產教融合方面取得了較好成績。
(一)強化頂層設計,落實政府責任
1. 加強政策引導
2012年,唐山市就印發了《唐山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成為全省首個以政府名義印發的促進校企合作文件。2018年以來,唐山市委、市政府又先后印發了《唐山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實施方案》《唐山市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唐山市構建“五業聯動”職業教育發展新機制實施意見》《唐山市建設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試點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強化頂層設計,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
2. 加大資金保障
一方面,唐山市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近年先后投入28億元對14所縣級職教中心進行了改擴建;投資16億元,建成了唐山工職院曹妃甸新校區,2019年,又投資6.4億元實施了二期工程。唐山職業技術學院也已順利遷入南湖校區。另一方面,市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加強產教融合和公共實訓基地項目謀劃籌備,指導職業學校積極申報產教融合和公共實訓基地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截至目前,共4個項目獲得國家產教融合和公共實訓基地項目建設專項資金支持1.55億元。其中,2019年,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唐山市(曹妃甸)公共實訓基地項目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4500萬元,玉田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產教融合工程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1800萬元;2020年,唐山市樂亭縣綜合職業技術學校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1200萬元;2021年,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南湖校區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項目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8000萬元。
3. 營造良好環境
從2011年起,唐山市每年舉辦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展示周及宣傳月活動,全面展示職業院校辦學特色、辦學成果,擴大職業教育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二)深化校企合作,搭建發展平臺
1. 深化校企合作
唐山市各職業院校認真落實《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全力構建與合作企業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合作機制,全市90%以上的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實施“訂單培養”,實現了校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為全面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唐山市積極爭創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2021年被列為全國第一批21個產教融合試點城市之一,成為河北唯一上榜城市。
2. 加強企業培育
近年來,唐山市不斷加強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積極發揮職業院校作用,通過學校聯系合作企業,幫助指導企業對照條件進行培育建設。2020年11月12日,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印發了《關于河北省首批名試點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名單的公告》,唐山市有唐鋼、開灤、三友、匯中儀表等40家入選首批河北省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占全省試點企業總數(62家)的65%。2021年11月19日,在河北省第二批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單位公示名單中,唐山又有唐山百川智能機器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國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唐山成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列入試點名單(全省55家,占16%)。
(三)強化專業提升,突出優質特色
1. 持續實施專業調整工程
近年來,唐山市各職業院校緊緊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不斷優化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各中等職業學校新增電子商務、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電梯維修、美容美體、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等專業45個,撤銷專業36個,改造原有專業或調整專業方向16個。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重點打造動車組、機電2個國家級高水平專業群和11個省級骨干特色專業,新增物聯網、云計算等5個急需專業;唐山職業技術學院重點發展護理、園林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會計學等4個國家級骨干專業。目前,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有52個專業被評為省級骨干、特色專業,占全省的13%;有16所職業院校的25個專業參加了全國“1+X”證書試點;唐山工職院、唐山第一職業中專有4個專業已經完成了現代學徒制試點。
2. 積極對接京津優質職教資源
近年來,唐山市積極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對接京津優質職業教育資源。2016年北京一曹妃甸國際職教城落戶唐山曹妃甸,旗下的曹妃甸職業技術學院于2017年掛牌招生,唐山海運職業學院2020年獲批設立。2014年和2016年,唐山市教育局分別與天津職業大學、北京朝陽區教委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每年在天津市和朝陽區舉辦職業學校校長和名師培訓班。目前,全市有15所中等職業學校與京津的29所職業院校、1個企業進行合作辦學。
3. 打造優質特色學校
在全國200所國家優質高職院校中,河北省有11所,唐山市占2所,分別是唐山工職院、唐山職業技術學院。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是省級優質校。唐山工職院入選了國家“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序列。全省有49所國家中職示范校,唐山市占7所;全省120所質量提升工程項目學校,唐山市占14所,其中全省精品校20所唐山市占4所;全省名牌校90所,唐山市占8所;全省特色校10所,唐山市有2所,在全省領先。此外,唐山市正在積極推進華北理工大學冀唐學院與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合并轉設為河北唐山職業技術大學,唐山工職院晉升本科職業技術大學已經列入河北省高校設置“十四五”規劃,屆時唐山市職業教育特色將更加明顯。
二、唐山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唐山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走在了全省前列,但是與唐山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經費投入與實際需求不匹配
雖然近年來唐山市政府加大對職業教育的財政支持力度,但仍無法滿足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需求。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和信息化建設,外聘學歷高、素質高、水平高的“雙師型”教師,組織師生參加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等所需的專項經費,大多靠政府財政補助,與實際需求還有較大差距。個別職校自籌經費能力有限,招生形勢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職校的內涵式發展。此外,目前國家中央資金只支持職業院校建設產教融合及公共實訓基地項目,對企業卻沒有直接的資金支持,也導致企業的積極性相對不高。
(二)學校人才供給與企業需求不匹配
就企業而言,需要的是技能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但從總體上看,職業院校學生的技術技能跟不上企業的技術發展水平,不能很好地勝任企業所需崗位的人員需求,造成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所需的人才不匹配、供需相脫節。與此同時,雖然近些年全市職業院校不斷調整專業設置,但是財經類、信息類專業設置重復,海洋類、化工類專業仍十分薄弱,對接唐山12個重點產業發展所進行的人才培養精準度總體不高,人才需求側和供給側的對接協調機制還沒有形成。
(三)教學科研水平與產業需求不匹配
從歷史沿革看,唐山市的高職院校基本是由陶瓷技校、職業中專、衛校、財貿學校等一些中專學校合并重組、擴大規模、升格大專體制而來,積累發展的時間比較短,無論是儀器設備、技術水平,還是師資素質方面,都普遍低于普通高校的軟硬件水平。職業院校缺乏高端人才,缺乏專業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缺乏“雙師”型教師,科研水平和研發能力總體不高,產教融合深度不夠,再加上學生生源相對較差,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掌握和運用現代先進技術的能力較低,總體跟不上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
(四)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與社會地位不匹配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就為新時代各地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舉措。職業教育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提升中的地位極其重要,但是在許多人的思想觀念中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并不高。大多數學生不愿選擇報考職業院校,學生不愿選擇職業教育,有的學生就業找工作時寧愿選擇低薪“白領”也不愿選擇高薪“藍領”,而有的企業也不愿聘用職業院校畢業的學生,這就導致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較低、職業院校的社會口碑不高。
三、深化產教融合推動唐山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舉措
深化產教融合,推動唐山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對優化唐山人才結構、促進創新和城市轉型升級具有重要作用,為此,要實現唐山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各級政府、各職業院校、企業和社會各界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力合作、協同推進。
(一)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1. 強化頂層設計,完善產教融合的規劃和布局
唐山市和各個縣(市)區在制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時,要將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與之同步規劃,在城鎮總體規劃中,經濟開發區、產業園區建設中,重大項目的建設布局中,將產教融合發展作為一項基礎性的要求,同步提出可操作的支持方式、配套的政策措施和具體的項目安排。優化職業教育布局,依托“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充分發揮唐山“自貿區、跨境電商試驗區、綜合保稅區、開發區”的政策疊加優勢,積極引導教育資源逐步向唐山市省級以上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曹妃甸等產業和人口集聚區集中,重點發展建設精品鋼鐵、職能軌道交通、智能機器人、現代化工和現代商貿物流5個國家高水平產教融合園區,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就業鏈、創新鏈、教育鏈”的“五鏈聯動”。
2. 完善產教融合政策激勵機制
以唐山入選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促進唐山各職業院校與企業深度合作,探索校企共同治理的良好機制。在精品鋼鐵、裝備制造、化工、建材等唐山傳統優勢主導產業中培育和遴選一批校企合作基礎條件好、參與合作辦學積極性高、在行業中有較高威信和較大話語權的龍頭企業,作為唐山重點培育發展的產教融合型企業,并根據每家企業在產教融合中發揮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效,給予“財政+金融+土地+人才+技術+信用”的組合式激勵政策措施。要積極開展市級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工作,對目前已納入河北省兩批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范圍的唐鋼、三友、開灤等49家試點企業,對其興辦或參與有關職業教育發展的投資,若符合有關政策規定的,根據其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給予其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或地方教育附加費用的一定抵免。對年度考核合格的產教融合型企業,每年給予專項經費獎補,從而調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開展職業院校教學診斷和質量評估,在對相關職業院校予以政策支持、表彰激勵、績效考核時,將產教融合的評價評估結果作為一項重要的參考指標。
3. 構建產教融合信息共享發布平臺
依托唐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教育局等行業主管部門,完善唐山市人力資源的統計、預測和供求信息發布制度,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短期和中長期人才的需求情況進行調查,科學進行人才需求預測,及時發布最新的產業發展方向和動態,產業發展數據,建立唐山市產教融合信息共享平臺,使得職業院校能及時準確詳細地把握實際人才需求、用工反饋等信息,動態更新學科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促進校企各類需求精準對接,降低校企雙方合作交易成本,培養適應唐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所需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二)發揮職業院校的培養作用
1. 樹立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理念
各職業院校要意識到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樹立區域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專業結構調整、專業結構調整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的理念,提高對所在地區經濟環境變化反應的靈敏度,主動對接市場需求,按地方主導產業、優勢行業的轉型升級,調整與設置前沿專業、及時更新傳統專業內容。各職業院校要注重對本校所設置的專業進行長遠謀劃和系統規劃,特別是要積極主動地布局一批節能環保、應急裝備、新材料等市場需求大、產業發展前景好的專業。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唐山職業技術學院等有條件的職業院校要積極與相關行業企業進行對接,根據有關規定,在目錄外校企合作共建一批如新能源、海洋產業、信息智能、基因技術、類腦智能、空天開發等新專業,開發相應的新課程,培養造就一批符合唐山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所需的技術技能人才。
2. 實施產教融合質量提升工程
各職業院校要樹立質量第一的理念,在日常教學、日常管理和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始終予以堅持;要樹立知行合一、工學結合的理念,堅持職業技能和學歷資格并重的原則,根據產業實際需求與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相匹配、企業職業標準與職業院校課程內容相匹配、企業生產過程與職業院校教學過程相匹配的要求,創新教學方式,豐富和普及項目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情境式教學、模塊化教學等,逐步實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職業院校學歷證書的課程互認互通。在全市范圍內構建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共享發布平臺,梳理匯總各職業院校的精品課程,建立精品課資源庫,建立共享發布機制,并實施動態管理,及時更新完善。全市各職業院校及技工學校要積極推動教育資源整合,組建職業院校聯盟,實現多學段教育的相互貫通、不同職校師資力量的共建共享。此外,以職業教育需求為主導,推動華北理工大學、唐山學院等駐唐高校與職業院校的教育資源共享。
3. 建設產教融合師資隊伍
各職業院校要宣傳利用好唐山“鳳凰英才”計劃3.0版的政策優勢,并結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要求,加大對高水平、高素質教師的引進力度。完善教師績效考核評價機制,支持在職的全職教師到企業進行一定時間的掛職或實踐鍛煉,并將教師服務企業的工作時間和工作量、參與產教合作的貢獻度和實際成效,納入年度績效考核、職稱評聘和晉升職務的標準與范圍。要完善“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教育和選拔提升機制,制定完善“職前培養教育”和“職中培養教育”的全過程培養教育機制;在唐山49家試點企業中選擇有條件的企業,建立一批校企合作、企業主導運行的“雙師型”教師培訓教育基地,制定完善相關的認定標準和管理辦法,以提高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實務能力和綜合素質。落實職業院校15%編制員額內可以自主招聘兼職教師的政策,設置“產業導師”“產業教授”等崗位,聘請或引進行業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工程技術人員、勞動模范、高技能人才等作為職業院校的兼職產業教授,并對其參照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的平均薪酬水平確定經費的撥付標準,或按照年薪制、項目工資制給予相應的薪酬待遇。
(三)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
1. 建設“企業課堂”
依托唐山的產教融合型企業,通過各級地方政府予以補貼、相關企業提供場地、職業院校與企業共建共享的方式,圍繞唐山精品鋼鐵、綠色化工、綠色建材、高端裝備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因技術、類腦智能、空天開發等未來產業,建設一批“企業課堂”,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一起,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培養培訓職校實習生和企業員工,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精準對接。
2. 實施“引企入教”
有效拓寬企業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途徑,允許行業龍頭企業,通過土地、資金、技術、管理、信息、人才等各種生產要素參與職業院校的建設與管理,創辦股份制學校、混合所有制學校,或合作共同建設二級學院、產業學院,并且依法享有相應的權利。圍繞唐山的優勢主導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探索行業指導辦學新機制和產教對話長效機制,建設一批由行業骨干企業聯合職業院校共同組建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集團或聯盟,搭建行業企業技術創新、科技成果有效轉化、信息數據精準對接、教育培訓服務的各種平臺,并設立“隱形冠軍班”“獨角獸班””羚羊班”及實訓教育基地等項目,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更高素質的新技術產業化人才。
3. 進行合作創新
產教融合型企業要積極聯合職業院校和駐唐高校,搭建精密增材制造、液壓技術、電動汽車電池與動力系統控制、水生態研究、濱海軟土工程、骨質瓷應用技術等6個科技攻關型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進行技術聯合攻關、產品開發和創新,服務唐山傳統產業發展和新興產業發展。
(四)發揮社會的導向作用
一方面,要加強中小學生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加大對職業教育重要性的社會宣傳教育推廣力度,增強職業教育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吸引力,讓學生家長愿意選擇職業院校和職業教育,讓用人單位依靠職業院校和職業教育,逐步形成“上學選職業學校和職業教育、技能提升找職業學校和職業教育”的良好社會氛圍。另一方面,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使得技術技能人才在社會上得到廣泛尊重,改變普通百姓對職業院校和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受重視的固有思維和刻板印象,促進唐山職業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河北省教育廳.關于河北省首批試點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名單的公告[EB/OL]. [2020-11-12].http://www.smehbzc.cn/News/ Detail.aspx?id=97508.
[2]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河北省第二批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名單的通知[EB/OL].[2021-11-30]. http://hbdrc.hebei.gov.cn/web/web/xxg-
kzhzwtztg/2c9473847e4cb7b1017e4d929-
0083d70.htm.
[3]我省42所高校有了新身份[N].石家莊日報,2018-02-23(02).
[4]徐文新.實現職業教育的“藍金領”轉向[N].光明日報,2017-11-10(11).
*基金項目:2022年度河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一般課題“唐山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問題研究”(課題編號:JRS-2022-3327,項目負責人為李霞)。
(作者單位:李霞,中共唐山市委黨校;張麗娟,中國食品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