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雕塑作為造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質是指為美化城市或用于紀念而雕刻塑造出的觀賞物和紀念物。創作者在設計制作城市廣場雕塑作品時,往往會考慮到其藝術形象塑造能否有效表達出個體審美情感和反映社會現實。城市廣場雕塑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城市的空間風貌,其通常有著鮮明的審美文化特征,能夠表現出藝術家個體審美體驗和審美情趣追求,同時有利于促進人民群眾審美素養的提升,推動現代文明城市建設和諧健康發展。
關鍵詞:城市廣場雕塑;審美文化特征;美學價值
在社會發展新時期,人民群眾對于城市精神文化生活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廣場雕塑的創新設計能夠促使現代廣場與雕塑藝術有機結合,這不僅能夠極大程度拓寬城市景觀藝術空間,還可以為廣大城市居民與外地游客提供具有一定藝術特色的休閑游玩空間,滿足人民群眾的審美體驗需求。城市廣場雕塑的塑造,能有效提升當地人的審美情趣,美化生活環境,還可以提升現代城市廣場的視覺效果,彰顯城市廣場的人文性,賦予城市廣場更多的美學價值。
一、雕塑在城市廣場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城市廣場視覺效果
在如今大眾審美水平顯著提升的社會背景下,人們對于城市廣場景觀空間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雕塑作為現代城市廣場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實現城市廣場藝術化的重要依托,能夠有效提升城市廣場整體視覺效果,給過往行人帶來更加美好的審美體驗。在城市廣場雕塑作品優化設計中,創作者要充分考慮到雕塑造型設計的美學價值與實用功能,要科學有效地將二者融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出雕塑在城市廣場中的應用優勢[1]。雕塑制作加工過程中所選用的材質、色彩以及造型組合等,都會影響到雕塑成品的最終視覺效果,創作者要結合當地城市廣場特色與大眾審美需求,合理應用多元藝術文化元素,這樣才能夠打造出更加具有內涵的美學意象,同時能吸引到更多城市居民和游客駐足觀賞。
(二)體現傳統景觀文化
在現代城市建設發展中,不能僅僅依靠高樓大廈、智能科技塑造城市形象,還需要借助城市廣場展現當地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向城市居民和海內外游客呈現出多元的傳統景觀文化。在城市廣場景觀空間創新設計中,設計者不能只是關注到花草樹木的搭配設計,還必須科學借助雕塑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空間,賦予城市廣場更為獨特新穎的文化特色與審美特色。
雕塑藝術的演變發展與人類生產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受到了不同時期哲學思想、宗教思想等意識形態的影響。雕塑在傳統景觀文化與審美文化中有著極高的地位,能夠充分體現出不同時期藝術創作者的美學創作觀念與審美情緒,同時也能夠向世人展示出那個時期的景觀文化風貌。雕塑的最終形態與主題內容往往會受到社會環境、地域民族文化的影響,創作者在設計現代城市廣場雕塑時,會考慮到雕塑主題與風格是否符合城市發展歷史與現狀,是否能夠彰顯城市居民對于未來城市風貌的期待憧憬。因此,現代城市廣場雕塑的設計呈現不僅僅能夠繼承發揚傳統景觀文化特色,還可以向人們充分展現出現代城市與時代文化的融合,是一種時尚潮流與人文精神美學的綜合體現,能夠實現對傳統景觀文化的升華。
(三)改善城市環境質量
隨著現代城鎮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工業生產活動變得日益頻繁,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城市環境質量。因此,為了科學有效保障城市環境質量,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就必須注重發揮出雕塑美化環境的作用及教育引導的作用,推動現代城市朝著綠色低碳的方向不斷發展。在城市廣場景觀空間塑造中,雕塑景觀與其他景觀元素共同構成的優美環境,不僅能夠有效滿足城市居民與外地游客的審美體驗需求,陶冶他們的情操,還可以更好地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城市綠色生態環境質量維護[2]。除此之外,在一些大型雕塑景觀組合設計中,設計人員還可以通過融入各種綠植,達到凈化空氣、除塵等環境保護作用,有效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并產生一定的生態效益。
二、城市廣場雕塑的美感體現
(一)城市廣場雕塑的尺度美
設計人員在設計城市廣場雕塑作品時,不能只是考慮到雕塑的藝術美感,還必須關注到雕塑與周圍環境是否能夠融為一體,是否能夠相輔相成。設計人員要科學遵循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在雕塑尺度確定方面,要綜合考慮到雕塑與廣場的空間關系、觀賞者的最佳視距,在保障雕塑作品設計完整性、和諧性的同時,要能夠給觀賞者帶來良好的審美體驗感受。城市廣場地面組織的構成元素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包括草地、花壇、臺階、路面、欄桿、柱子等,它們彼此之間相互錯落。因此,設計人員需要順應城市廣場具體的地面結構形態,明確雕塑尺度,靈活巧妙利用好地面空間上的各種元素,使雕塑不會影響地面環境空間結構的整體美觀性,又能夠有效彌補城市廣場建筑空間的缺陷,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廣場空間環境的藝術美感,最終取得和諧統一的尺度美感。
(二)城市廣場雕塑的材料美
在城市廣場雕塑設計過程中,不同材料的使用會促使雕塑呈現出不同的質地、肌理效果。從材料原始狀態來看,絕大多數材料本身都有著一定的自然之美,設計人員通過創新運用現代化藝術設計手法與工藝技術,對材料進行加工,能夠促使材料煥發出嶄新的藝術魅力,促使城市廣場雕塑具有獨特新穎的審美價值。
材料對于城市廣場雕塑來說,其綜合表現力主要體現在形式構筑和內容傳達上,材料的色彩、質感以及肌理等,能夠賦予雕塑獨特的藝術美感,提升雕塑作品的視覺效果,讓觀賞者具有更好的審美體驗。現代材料的豐富性能夠為雕塑藝術創作者提供更多的創作空間,幫助他們實現各種創意設計想法,將視覺、觸覺感知與多元化藝術表達形式融合在一起,全面提升城市廣場雕塑作品的審美品質[3]。材料多樣性、多元化是城市廣場雕塑藝術的一個顯著特征,與傳統雕塑作品設計相比,現代雕塑作品設計對于各種材料的選擇使用,能夠極大程度豐富雕塑作品的藝術表現力,豐富現代城市廣場雕塑的藝術特性。
材料不單單是城市廣場雕塑藝術表現的重要媒介,同時也是雕塑作品整體造型的核心表達語言。設計人員通過對材料自然形態美的認識、對材料審美價值的深入挖掘,將材料合理運用在城市廣場雕塑作品的設計中,能夠更好地傳遞出自身的藝術設計創作理念與內心情感。
(三)城市廣場雕塑形式美
現代城市廣場雕塑形式美主要來源于雕塑藝術創作者對某種特定空間環境的把握和對形式法則的創造性運用。雕塑藝術就是在特定環境中科學尋求形式美的創新創造,創作者需要合理自覺地運用一定的形式規律與法則,并將個人豐富的思想感情與藝術審美理念融入雕塑視覺形式設計,以此使雕塑藝術具備良好的視覺效果。現代畫家袁運甫曾提出:“作為城市建設中的公共藝術創作,我們必須考慮到如何適應大多數市民對待藝術的基本態度和理想追求,并正確地導向更具崇高精神意義的文化境界。”由此可見,城市廣場雕塑設計者在設計雕塑作品時,需要充分考慮到城市居民對雕塑藝術形式的適應問題,要科學協調好雕塑表現形式與廣場空間環境之間的關系,確保其能夠得到城市居民的普遍認可。城市廣場雕塑的形式設計要與周圍空間環境的景觀風格保持一致,從特定空間環境特性、功能屬性以及工藝材料等方面深入思考城市廣場雕塑形式的優化設計問題。設計人員要正確認識到在雕塑藝術形式的創新創造過程中,對于“式”的科學把握是極為重要的,其是支撐雕塑藝術作品整體結構關系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促使雕塑作品產生藝術美感的關鍵視覺因素[4]。對于城市廣場雕塑作品形式的建構,設計人員還需科學把握好作品的“正面性”,即雕塑作品整體結構的主體朝向,其通常是建立在對特定空間環境與廣場雕塑整體結構關系把握的基礎上完成的,是雕塑藝術形態所凸顯出來的整體形式結構關系。
三、城市廣場雕塑的審美文化特征
(一)廣場雕塑質地美
在現代城市廣場建設中,雕塑有著獨立審美的表象特質,其質地美的特征通常體現在雕塑本體的語言質感方面。設計人員在對城市廣場雕塑進行優化設計時,會深入挖掘利用好市場上的各種材質,科學結合雕塑創作主題,合理運用好相對應材質的審美價值。這樣無疑能夠最大限度提升城市廣場雕塑作品的藝術美感,給來往行人提供視覺美的享受。現代城市廣場雕塑的質地美通常指的就是雕塑本身的質地,是一種自然之質,能夠有效改變城市居民對于身邊事物觀察的角度和視點。設計人員嘗試從雕塑藝術本質中創新創造出視覺的新空間,并完成與各種材質的互動表達與對話,最終體現出城市廣場雕塑的物理特性之美。
(二)廣場雕塑形態美
在城市廣場景觀空間塑造過程中,雕塑作為一種立體造型藝術呈現在大眾面前,其多樣化的形態美能夠促使雕塑成為一種極具審美文化特征的景觀。在各地區城市廣場景觀設計中,雕塑都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其不僅可以作為一種重要城市設施,起到美化空間環境的作用,還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民群眾的審美素養。城市廣場雕塑的造型形態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設計人員會將多種元素與藝術設計手法應用在雕塑作品的創新設計中,最終以物質實體性的形體塑造及空間表現確立藝術形象,充分展現出雕塑藝術作品所具備的形態美特征[5]。城市廣場雕塑的形態主要分為個體形態和組合形態,設計人員要想有效提升城市廣場景觀空間的景深和層次,就必須合理設計出形態高低錯落的雕塑作品,賦予城市廣場良好的空間立體美感。
(三)廣場雕塑肌理美
在現代城市廣場雕塑藝術創作中,肌理是一種重要的審美文化特征,同時也是雕塑藝術美感展現的關鍵語言和形式,設計人員需要做到對雕塑制作材料的優化處理,促使其能夠有效賦予雕塑作品良好的肌理美感。肌理美是雕塑藝術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是現代城市廣場雕塑作品的核心藝術特色,同時還可以體現出一種藝術裝飾性、創新性以及組織性。肌理美在雕塑作品中的呈現,能夠使雕塑作品具備更好的視覺效果,同時反映出創作者的個人審美情趣與藝術理念。設計人員在設計城市廣場雕塑作品時,雕塑的肌理能夠有效起到明確廣場雕塑主題、表達創作者內心豐富情感及豐富廣場雕塑觸感的作用。觀賞者通過對城市廣場雕塑的觸摸,可以達到深入探索雕塑的藝術意境的目的。
(四)廣場雕塑色彩美
調查得知,人們如果長時間生活在亮度偏高、光源環境不夠穩定的環境中,就會容易產生視覺疲勞的情況,這輕則會使人們的心理方面產生異常,重則就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因而,現代城市絕大多數的建筑在設計施工時都會選擇采用中性的色彩,這也是更多考慮到使用者需要長時間面對這些建筑物,避免他們產生各種負面情緒,影響到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而在城市色彩整體趨向于冷灰色調的背景下,為了給人民群眾的生活增添更多樂趣,設計人員就會選擇在城市廣場景觀設計中采用更加具有活力與個性特征的色彩。在城市廣場雕塑作品設計中,設計人員會根據雕塑創作主題,合理運用色彩,將充滿個性的色彩應用到設計中,以此來有效豐富城市廣場景觀的視覺藝術效果,同時起到與人民群眾進行心靈溝通的情感傳遞作用。色彩的合理應用能夠為城市廣場雕塑帶來更多的生機活力,極大程度豐富城市廣場的色彩效果,讓人們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放松身心,獲得更好的視覺體驗。
四、結語
在現代城市建設發展中,廣場雕塑作為一種較為重要的空間環境公共藝術,能夠有效豐富完善城市廣場景觀環境,并起到良好的美化城市環境、提升人民群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作用。設計人員在設計城市廣場雕塑作品時,要綜合考慮到雕塑與廣場環境的關系、人民群眾的審美體驗等內容,靈活運用好各項材料、色彩與工藝技術,全面提升雕塑作品的形態美感、色彩美感、質地肌理美感,打造良好的城市廣場環境,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譚煒.城市廣場雕塑的審美文化特征[J].美術教育研究,2012(19):87-88.
[2]康希,葛易航.談城市廣場雕塑的文化美學設計[J].輕工設計,2011(5):84-84.
[3]王明泰.現代城市環境雕塑藝術的審美特征分析[J].傳播力研究,2019(20):269.
[4]閆小敏.城市雕塑的主題、環境和形式[J].當代建設,2003(3):42-43.
[5]朱世郎.淺談城市廣場雕塑的設計[J].湖南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2):70-72.
作者簡介:
張藝銘,碩士,平頂山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美術學、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