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來,高職院校不斷加強油畫專業人才培養,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路徑,但在油畫專業教學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急需開展課程結構改革。因此,對油畫行業現狀、職業崗位需求及油畫專業發展困境進行分析,探索符合當下需求的高職油畫專業教學模式,以更好地提升油畫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高職;油畫專業;項目化教學;人才培養模式
近年來,福建省的繪畫、書法、雕塑等行業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而且全省各地文化企事業單位、中小學、藝術公司、畫廊、畫院、各美術中高考培訓學校等都離不開美術專業人才培養。隨著跨越式的發展,福建省的文化事業邁上新的臺階,參加美術藝考的人數不斷增加,并且政府提出了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目標。因此,高職油畫專業教師應抓住時代帶來的機遇,致力于當下的課程改革,更好地開展油畫專業教學,為油畫專業學生提供一個更好的就業平臺,培養大量的油畫人才。
一、高職油畫專業就業方向及發展困境
(一)對應的職業崗位
高職油畫專業就業方向大體可歸納為六類:第一,參加專升本,繼續深造,提高自身學歷;第二,在小學、幼兒園及有關社會辦學單位從事教育工作;第三,在藝術館、社區文化中心等從事輔導工作;第四,在各地畫院、社會各層次畫廊、文化旅游娛樂場所、企事業單位、出版社從事藝術創作類工作,比如美術編輯、美工等;第五,自由職業者,如職業畫師、美術中高考培訓班教師(數量最多)、民間美術從業者等;第六,在藝術科研單位從事藝術研究工作。
(二)發展困境
高職油畫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同于本科院校,并且部分學生的專業基礎相對較為薄弱,因此必須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但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在開展油畫專業教學的過程中,仍采用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難以滿足目前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此外,部分教師還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第一,雖然專業基礎扎實,但科研水平較為薄弱;第二,對電子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不強;第三,缺少與企業的深度合作與聯系,無法有效地帶領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課程學習。
自2023年起,福建省專升本考試按調整后的《福建省普通高校專升本招考類別及考試科目表》執行,原來的色彩專業考試取消,替換成思政理論考試,這無疑對油畫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高職院校教師不及時做出調整,則難以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進而使得學生未來的就業更加困難。
二、高職油畫專業項目化教學改革探究
隨著藝術市場對油畫專業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對油畫專業人才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的重視與培養。為保證高職油畫專業學生的藝術實踐與就業,自油畫專業開辦以來,與不同小學、實訓基地等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校外合作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產學研相結合。通過與這些實訓基地的合作,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可實現企業崗位需求與油畫專業教學目標對接,以及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一)教學模式構建思路
隨著素質教育的持續推進,在美術教育領域,先后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一系列政策以推進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在中國文化藝術產業發展中肩負著重要使命的美術教育逐漸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并且為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的觀點,應將作品賞析和課程思政相結合,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設計課程教學流程,實現對學生的思想引領。在提倡教學相長的當下,應以怎樣的姿態迎接時代發展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是高職油畫專業教師應當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1.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綜合素質是決定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在這種情況下,高職油畫專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的培養,構建與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相適應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具體而言,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要因材施教,改變原有的授課方式,以項目目標為主導開展教學內容設計,實施分層教學,即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制定多維教學評價標準,將教學內容分成幾個層次。這樣不僅能兼顧學生在認知與理解方面的差異,還能更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整體的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
第二,多與各單位、企業開展合作,制定實踐、實習計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三,通過思政主題元素的融入,增強學生思政素養的培養,厚植學生的科學精神、家國情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優化油畫專業課程設置及評價體系
近年來,美術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藝術人才市場的需求也隨之發生改變。在油畫專業設置上,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以出定招”的原則,緊跟市場變化,重視專業結構的調整,注重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秉持“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原則,開設充滿活力的特色課程。在充分進行市場調研的基礎上,要更新項目化教學模式,對于有些不符合實際需求的課程內容,要及時進行調整、改革。同時,還要引進多元化、多維度的評價體系,設立適應課程改革的獎勵機制和競爭機制,對學?,F有的資源進行充分的組合優化,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各級專業賽事、展覽,以收到良好的社會反饋。此外,還要致力于與特色專業開展跨學科合作。比如,針對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特色非遺閩劇專業,可將其與油畫專業相結合,緊扣“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時代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憑借專業特色和專業優勢,將閩劇做大做強。只有這樣,油畫專業學生才能受到就業市場上各單位、企業的青睞。
(二)項目化教學模式課堂實踐
1.“以展促學”的項目化教學
油畫創作課程是高職油畫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該課程強調“以展促學”的項目化教學,教學模式也轉向了探究性教學。在課前,教師需先明確每個階段的教學主題,將作品以線上、線下展覽的形式呈現,注重打磨、細化教學內容,保證教學的合理性。在構建好基礎框架的同時,教師應最大限度地給學生創作的自由,并且提升創作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在實踐任務和目標比較明確的前提下,以項目化教學模式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具有針對性強、效率高的特點,所以要抓好學生的專業素質訓練,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堅持育人為本。
例如,當完成寫生課程教學后,可開展寫生作品展。首先,在校內教學階段,可提前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及學習內容,以順利完成寫生項目。其次,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構圖訓練、色稿臨摹等活動,以為接下來的現場寫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再次,通過實地考察、踩點,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挖掘寫生題材,鼓勵學生大膽展現個性特征,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積極開展油畫寫生創作。同時,在創作過程中,要求學生使用的造型語言應盡可能豐富、有新意,重點培養學生的繪畫語言能力。此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示范,讓學生明白寫生的方法、步驟,感受寫生創作的情感表達。最后,讓學生拍攝、收集、整理作品,以班級為單位合作完成寫生展的策展任務,從而使學生學會有效地和同學、教師以及承辦方進行溝通合作,最終完成項目化教學目標。
油畫專業積極與其他職能部門(黨工部、學生處、圖書館)、企業(附屬幼兒園、附屬小學、閩劇大觀園、閩越水鎮等)聯動合作,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展示平臺,將每次學生完成的主題創作作品通過線上VR和線下實體展覽的形式進行展出,開展畢業作品展、寫生作品展(圖1)、“萌丫”小畫展等。還與雜志定期合作刊登學生作品,出版主題作品展專欄,將優秀的主題作品投稿刊登,為學生創造更多展示自己風采的機會。同時,通過培養學生策展、布展的綜合實踐能力,可提升學生的成就感,令學生掌握更多的專業技能,為今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2.“以賽促學”的項目化教學
在高職美術教育的比賽中,與油畫專業相關的比賽有三種:第一,福建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第二,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第三,師范生教學基本功大賽。其中,油畫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考核的重點。在油畫專業課程教學中,可根據不同賽項的要求開展針對性的項目化教學。
第一,創新創業大賽以創新為核心,以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的。筆者所在團隊結合非遺閩劇與油畫創作,孵化“大專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設計出閩劇立體書(圖2),并在第六屆福建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金獎。
第二,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以展現學生時代風采為核心,在繪畫組賽道以當下熱點為題材,在藝術工作坊賽道則以非遺文創為切入點,與油畫專業相結合。針對高職油畫專業課程項目實施經驗及前沿技術不足的問題,應引入企業力量,共同實施“研學結合”課程改革,完成工作坊搭建與產品設計、生產。
第三,師范生教學基本功大賽則側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展示,在油畫專業考核上更側重基本構圖、塑造、調色等訓練。
“以賽促學”的項目化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認真完成作品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挖掘題材,加深對思政元素的理解與認同。同時,學生參與的比賽越多,越能在鍛煉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豐富個人履歷,為將來的就業奠定基礎,提升核心競爭力。
3.踐行橫、縱向課題的項目化教學
第一,可與附屬實驗幼兒園共建“學用共同體”,充分利用雙方資源,完成橫向的項目化教學,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共同參與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改善教學環境,為油畫專業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來展示自己的專業特長,以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及油畫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就業競爭力。
第二,鄉村振興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揭榜掛帥”是福州市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重點項目。閩侯“揭榜掛帥”平臺“上街鎮部分村落景觀提升設計項目”最終由筆者所在團隊揭榜,通過開展調研與實踐,完成了縱向課題的項目化教學(圖3)。墻繪是該榜單中的熱門項目,社會需求面廣,所以組織戶外教學是實現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途徑,是高職油畫專業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也是一項富有意義的學術活動。通過開展專業實踐(藝術考察、藝術實踐),有利于學生初步了解社會,拓寬視野,增強對實地實物的感性認識,深化專業理論學習,強化實踐技能培養,提高人文素質,培養審美意識和科學精神。
在近一個月的前期準備中,師生深入各村進行調研,結合各村實際,形成了一墻一風景、一墻一文化的鄉村墻繪。在活動現場,學生拿起畫筆勾勒線條和涂抹顏色,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傳承著文明,傳遞著鄉村的和諧之美。閩侯“揭榜掛帥”平臺不僅為學生提供了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事業的機會,也增強了師生黨員服務鄉村振興的意識。同時,現場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在油畫專業課程學習中深入探索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途徑,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從而實現鄉村振興、校地共建雙贏。
通過調研與實踐,筆者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及時根據社會需求調整高職油畫專業課程結構設置,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改進教學模式,以就業為導向,開展項目化教學模式改革,才能把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有機地融為一體,培養出更多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的油畫人才,并豐富油畫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渠道,推動藝術市場發展。
參考文獻:
[1]盧艷,張順鋒,韓志敏.裝飾美術課程實踐教學方式的探索:以墻繪為例[J].裝備制造與教育,2014(1):85-87.
[2]高原.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模式探討[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6(2):82-84.
[3]彭玉.高職美術專業色彩教學新思路[J].中國文藝家,2020(2):221.
作者簡介:
林雅婷,碩士,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藝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助教。研究方向:美術教育、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