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成

尋志摩不遇
既然人在江浙,又有朋友的熱情相邀,到海寧去尋訪徐志摩總該是必要的行程吧。我雖不是詩人,但是對詩的尊敬,對詩人的崇拜,自小就形成了的。我一直認為,詩是文學中的少女,文藝中的尖端。無論是詩還是詩人,就像國粹的京劇一樣,為其他各類的歌者所崇拜、所景仰。
人在海寧,其實去徐志摩的住處并不遠。雖說不遠,但找起來卻頗為周章。它藏在繁華的巷子里,稍不留神車子就開過去了。于是我猜想,先前一定不是這樣的,徐宅一定是寧靜的優雅所在。這應當是詩人的追求,也是大戶人家的常規做法。更何況徐志摩的父親深知自己的兒子是一個詩人,詩人的想法與追求即便是令父親感到有些費解,然而在兒子大婚在即,他還是選擇了這樣一個地方,以滿足詩人兒子的精神追求。
小巷里的徐志摩宅處是當代詩人所不能企及的,那是一個中西合璧的小洋樓。我看無論如何是有一點英國建筑的風格,甚至還有一點“劍橋”的影子。英國的劍橋我從那里回來已久,因而有了這樣出格的判斷。小樓是淺褐色的,與陽光的顏色自然地融為一體,給人一種若畫若夢的感覺。進了門去,小院子很幽靜,有樹,有草,有花壇,的確是一個吟詩、一個文學創作的好場所。我知道徐志摩先生不在,但這畢竟是他的家,他的靈魂棲息地,也曾經是他新婚的洞房。雖故人已去,但是每一個房間里陳列的照片和實物,依然可以讓你感覺到詩人就在你的身邊,在給你講解他浪漫又多愁的生活、困惑、喜悅和創作的快樂與苦惱。
在這里,我意外地看到,當時作為徐志摩和陸小曼證婚人的梁啟超先生寫的證婚詞,先生是這樣寫的:
“徐志摩,你是一個有相當天才的人,父兄詩友,對于你有無窮的期許。我要問你,兩性情愛以外,還有你應當做的事情沒有?我們從今日起,都要張開眼睛,看你重新把堅強意志樹立起,堂堂地做個人哩。你知道嗎?
“陸小曼,你既已有志摩做伴侶,如何地、積極地鼓舞他,做他應該做的事業,我們對于你,有重大的期待和責備,你知道嗎?以后可不能再分他的心,阻礙他的工作。你是有一種重大的責任,至少對于我證婚人梁啟超有一種責任。”
梁啟超不愧是梁啟超,他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他似乎意識到了這樣的事情會發生,還是把話說在了前面,表達了一種無奈時的掙扎,一種對才華的擔憂。
徐志摩先生曾經為了追隨羅素去了英國,去了劍橋。我也曾在劍橋的校園里坐那種撐蒿船,經過康橋時,我看到兩岸的草地上那些讀書和寫作的學子,也看到了在那里曬太陽的老教授、老學人。我知道,當年徐志摩也是他們當中的一員。是啊,如今這些所有的都是故事了,或是一首沒有完成的詩吧。
我就要離開徐志摩的宅地了,我回過頭來,看到他的表弟金庸題寫的“詩人徐志摩故居”這幾個字,知道和詩人很難再相遇了。我能想象啟功先生在寫安雅堂時那種慈愛之心和悼念之情。我還能想象到,當年泰戈爾訪華時,徐志摩當翻譯的情景,當然我并不知道徐志摩的英語水平如何,但是我卻清楚地看到徐志摩將佛羅倫薩翻譯成“翡冷翠”的那種詩人的浪漫和自由。
高山村記
從杭州的靈隱冒雨驅車去江西的廣豐。這一路山山水水,云霧勾連,真是奪人魂魄。想當年,徐霞客也曾經走過這一段路,若是明媚的天氣出行,倒也沒有格外感慨,然而,車在雨中、風中,便覺出徐霞客的偉大來了。中國人之所以了不起,就是歷朝歷代像徐霞客這樣的人總是層出不窮,成為后人的楷模,讓后學景仰。
一夜無話,晨起,當地的同志拉我去一個有四百年歷史的小店吃廣豐炒粉。小店經過四百年的風雨,四百年的滄桑,四百年的人事更迭,仍傲然地站立在現代化的都市之間,無論如何,這是文化上一個小小的奇跡。
其實,廣豐炒粉不過是大眾小吃而已,然而它的味道卻在于粉的制作復雜,且有苛刻的要求,吃過來不僅有嚼頭,且飽含著香氣,這香氣除了作料的作用,其主要的部分則是來自一種叫做“山羊的肉”,這山羊并非通常意義的山羊,是那種在懸崖峭壁上攀爬的野山羊,具有綠色的品質,味道呈健美式的香甜,甚至在吃的時候,恍惚之間與野山羊一起在山壁上行走了。只是那一碟炒花生米,至今仍令我大惑不解。
按照這一天行程的安排,先去銅拔山。銅拔山是廣豐境內的名山,也是江西群山之中的驕子之一,尤其為歷代英雄所愛。據說,每朝每代都有強人在這里呼嘯山林,與官府作對,做天下英雄的壯舉。由此可見,這山、這峰、這林,是何等的險峻,何等的奇絕,何等的變幻莫測,才讓歷代官府憂愁,也讓我這游客不知從何處出山。
據說在近代,前面那個紅軍巖上,就有多名將士為了不做俘虜從上面跳崖而下。我仰視這刀切斧砍般的絕壁,想象英雄們跳崖的壯舉,十分敬仰,不勝感慨。
從銅拔山繞出來,當地的那位同志領我去了一個叫高山村的村莊。到了這里,你仿佛就走進了另外一個世界,另外一個朝代,讓你不知身置何處了。這里已經被歲月染舊了的茅屋、祠堂,完全是它最初的模樣,只有錯落的幾戶人家在深林和山水之間,若隱若現,一時間讓人疑是幻境,疑是世外。據說這座高山村過去常年與世隔絕,老老少少雖然不多,但幾乎從不出山。而山外的人到這里又十分困難,這里不僅沒有電,也沒有任何通訊設備,甚至沒有學堂。據說,最早時,當地政府知道有這樣一個村,進村實在是不易,如同探險一般,索性既不收糧,也不登記。有趣的是,政府給他們發的錢,他們并不要,因為要錢沒用。完全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外界的人事更迭,與這里似乎毫無關系。這是一座真正的“世外桃源”。據說這一撥人是在明朝時躲避戰亂到此的,這也的確是一個藏身立命的好地方。小小的村子既不供佛,也不供基督,供的是一個叫毛四公的人,據說這人是村里最有力量的一個先人,是一個打獵能手,他死后村上的人就年年拜他,希望得到他的保佑,把他看做是高山村的保護神。令人驚訝的是,這個村里竟然還有一個小小的戲臺,他們在這里自娛自樂,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這位廣豐的同志曾在2002年的時候作為縣辦公室主任,專門到這里來考察,并特意邀請高山村80歲以上的老太太到縣里去開開眼界。這里的人多長壽,80歲并不算高齡,百歲者大有人在。這些老太太到了縣里,看到了高樓,看到了電燈,又吃過了縣里請他們吃過的飯,然后感慨地說,這回行了,回去就可以死了。說完,幾個人抱頭痛哭起來。
現在的高山村已經通上了電,并且有了電視,可他們很多人還是喜歡過原來的生活,還在祭拜毛四公。高山村到處都是比黃金還貴十幾倍的紅豆杉,每一棵都有幾百年上千年的樹齡了。我和一位村里的老漢聊了起來,我問,你知道黑龍江嗎?他說,知道,那里很冷。我很吃驚。我說,你怎么會知道。他說,電視上看到的呀。哦,的確是這樣。在這里,村長還請我們吃了地地道道的農家菜,除了臘肉、竹筍之外,喝的是一種甜甜酸酸的梅子酒,真的是醉人哪。
是為記。
選自《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