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波 蘇鵬 趙震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和“雙減”政策出臺后,面對新時代對美育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北京育翔小學回龍觀學校的美育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針對當前各所學校實施美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就通過構建“建、學、練、比”校級班級合唱聯動機制,有效促進學生音樂素養整體提升,進而推動學校美育全面發展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索與研究。
研究背景 首先,隨著時代發展,學校美育已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需要全面提高學生藝術素養。在過去,全國各個學校都比較注重校級社團建設,它能給學校創造榮譽,同時讓部分學生得到更好的藝術體驗。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和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相繼出臺后,面對新時代對美育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學校美育實踐活動要面向人人,建立常態化學生全員藝術展演機制,大力推廣惠及全體學生的藝術實踐活動。同時,2022年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更是強調課程要重視藝術體驗,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得到藝術的滋養。
其次,我國當前在校學生基數較大,選擇一種適合全員參與的藝術體驗形式格外重要。音樂作為義務教育課程的必修學科之一,是學校美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學習任務概述中首先明確了演唱對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作用,即學生易于接受、樂于參與。演唱中的合作演唱形式將美育要面向人人的重要性凸現出來,它能夠有效提升班級整體的音樂審美素養。作為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唱非常適合在學校全員中開展。而如今,“班班有歌聲,人人開口唱”在各校以各種形式實施,已經逐漸被大家所認可。
再次,北京育翔小學回龍觀學校是一所六年制公辦小學,2014年建校,現有52個教學班,2140名在校生,9名音樂教師,配有一個音樂專用教室,兩個合唱排練廳。為了滿足新時代學生日益增長的審美需要,學校積極響應上級號召開展審美教育,并將其由原來的品牌教育轉變為普及教育,惠及大眾。在此基礎上,我們嘗試以合唱教育為突破口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已經帶領教師在師資引進和校級社團建設上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實踐,并注重音樂課堂上進行合唱教學、舉辦全校規模的班級合唱比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存在問題 對于學生而言,要達到“班班有歌聲,人人開口唱”并不難,但難在需要集體藝術性地表現歌曲,要有美感地歌唱,讓班級合唱具有欣賞性。我校面向全體學生舉辦班級合唱比賽,各班學生的合唱水平都有所提高,但也發現由于每個班級所占合唱校團的學生人數很不均勻。在校級合唱社團學生人數多的班級很輕松就能夠取得比賽名次;而在校級合唱社團學生人數少或者沒有的班級,雖然很努力地練習,最后比賽結果還是很不理想。而每個班級擁有校合唱團學生人數分配比例不均衡所造成的實力差距較大的問題,也導致很多班級學生參與合唱的積極性不高,班主任們對此也有怨言。這種情況嚴重影響學生合唱能力的均衡發展,更阻礙了合唱藝術的普及與提高。

研究價值 為了充分調動各班參與積極性,真正實現整體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目標,學校充分考慮面向全體學生的培養方式,策劃將校團和班級充分關聯起來,通過構建“建、學、練、比”的班校聯動機制,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均衡發展和有效提升。其實,目前對于小學班級合唱的研究較少,少有經驗可借鑒。在各學校實施全員參與合唱活動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觀念和策略的不同,導致各校合唱水平得不到均衡發展。近幾年也有一些教師致力于研究如何提升班級合唱水平,但都比較零散,缺乏系統以及較集中的研究和介紹,重要的是關于以校合唱社團建設帶動班級合唱水平整體提升的做法至今還沒有找到相關研究,因此我們在學校合唱教育中構建班校聯動機制,促進學生合唱音樂素養有效提升的行動研究,有著一定的探索性創新。
研究對象 一是校級合唱社團:這里指擇優錄取具有較高音樂核心素養的學生進行專業訓練的團隊。二是班級合唱學生:這里指以班為單位,全校所有學生都參與的合唱學習。
問題解決措施 校級合唱社團建設帶動班級合唱學生整體提升一體化聯動實踐,從選才、培訓、機制建設等方面將校級合唱社團建設與班級合唱作為一體互相促進,良性循環,建設學校合唱藝術良好生態。
實施思路(如圖1) 校級合唱團每班名額比例的基礎數據分析;均衡每班所占校合唱團的名額,培養班級合唱的骨干力量;有效提升校級合唱社團的水平;師資隊伍建設,包括開展與合唱相關的教研活動,音樂老師、班主任老師的合唱指揮能力的培訓等;系統地普及合唱藝術學習觀摩常態化;提前選擇合適的演唱曲目,通過音樂課堂和班級活動時間練習;構建評比展示的舞臺,通過學校合唱節比賽提升班級合唱水平。練和比都要發揮校級合唱團團員的引領示范作用,合唱團員在班里充當小老師起到輻射效果,通過比的機制以比促學,以比促練;班級評價機制提升校級社團建設與班級合唱水平互促共進的良好教育生態。
具體實施 我們以一年為周期,通過“建·學·練·比”,循環推進校級合唱社團建設,帶動班級合唱水平整體提升。一是“建”:指均衡分配校級合唱社團名額比例到各班,建立班級與學校社團互利互促的良好生態。一年級新建,每班平均選拔校合唱團員,其他年級有缺少的及時補上,協調平衡。二是“學”:指通過觀摩校合唱團的排練和展演、到音樂廳欣賞合唱音樂會切身感受,通過請合唱專家到校指導、音樂課堂學習、網絡觀看合唱視頻資源等,提高學生的合唱欣賞水平。三是“練”:指通過音樂課進行合唱練習;通過演唱學校比賽曲目進行排練;發揮校合唱團團員作用,讓他們當“小老師”帶領班中學生練習。四是“比”:指以班級為單位,舉辦人人參與的合唱節,選取合適曲目進行練習,以比促學,以比促練,并評出進步班級與教師個人。
我校通過“建·學·練·比”的循環方式,有效提高了各班校隊參與人員的比例,同時也擴大了校隊整體人數,建立了校預備團、校小團、校大團三個梯隊,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升效果顯著。
校合唱社團在市、區學生集體藝術節合唱展演中連續兩屆獲得市級、區級金獎;班級合唱水平通過兩個周期的實施計劃也整體提升,全體學生音樂核心素養有明顯提高。以往在學校選擇班級參加區里舉辦的班級合唱比賽時,音樂教師很難從中挑選出符合水平的班級代表參賽,而且參賽時都是音樂教師上臺指揮。但今年參加區級班級合唱比賽時,我校的可選擇性非常多,而且兩個參賽班級都獲得了區金獎,并且都是班主任指揮。這極大地激發了師生的熱情,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
學校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五年級二班在學校舉辦的第一屆班級合唱比賽中成績非常不理想,但通過“建·學·練·比”的培養方式,在第三屆班級合唱比賽時喜獲一等獎,班主任為此還給全班學生拍攝了一個短片,記錄了本班學生訓練合唱的心路歷程。這對于一個班級來說,不只是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更是班級凝聚力和榮譽感的大大提升,體現了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
通過對我校50個班級的班主任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他們的參與積極性由原來的23.6%到現在的90.2%,積極性得到大幅提升。
學校舉辦的班級合唱比賽,區教委組織區內音樂教師來觀摩比賽,北京教育學院協同項目組負責人也組織音樂學科新教師來觀看合唱排練。經過跟外校教師的交流、對校比賽中所邀請的幾位專家評委進行訪談,都對我校學生整體的合唱水平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我們這種構建機制非常具有可借鑒性、推廣性。
通過構建班校聯動機制,我校音樂教師及班主任老師的合唱能力都有所提升,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有利于大面積提升的合唱藝術生態。
通過擴建校級合唱團,各班學生在合唱團人數比例平衡的方式,讓師生都覺得各班實力相當,有可比性,更公平,師生積極性被激發;增加優秀的音樂教師帶校團、增加校團學生人數,班里合唱骨干人數得到保證;師生觀看合唱音樂會,感受高水平合唱的藝術魅力;請專家進校給老師和學生做相應的培訓;發揮校團學生在班里的骨干作用,充當小老師,帶著班里學生共同練習;搭建展示平臺,注重舞臺效應,以一班一國的形式舉辦“唱響和平世界多元文化藝術節”,一個班代表一個國家,每班準備兩首歌曲參賽,一首固定曲目,一首本班所代表國家的歌曲,每個班級不僅在唱的方面下功夫,在服裝、表演形式上也非常重視,讓比賽成為盛大隆重的節日;受疫情影響居家學習期間,學校采取閉環管理,但“建·學·練·比”保證常態化而不中斷,并對這種機制進行了創新,改為以錄制視頻,提交視頻方式進行比賽;學校把班級合唱節作為班級評優的評價指標,取得名次的班級、班主任指揮都是加分項,調動師生參與積極性;學校把合唱節作為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融合了音樂、美術、舞蹈、表演等姊妹藝術,還融合了歷史、地理、語言等人文學科。比賽現場最亮眼的除了學生們充滿異國風情的服飾,還有各班集體用所代表國家的語言向大家問好,現場能夠聽到來自不同國家的語言,凝聚成了最美麗、動聽的祝愿。這種匯聚了多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各方面能力互相促進,顯著提升。它不僅擴大了學生們的視野,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特色,并且推進了學校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的合唱教育取得了整體提升,但系統性和常態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以校合唱帶動班級合唱水平提升,老師們有了一定的探索、實踐,但關于校級合唱社團的梯隊建設還做得不夠,學生或老師的流動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老師的配備上怎樣盡量合理,校團梯隊建設怎樣保持持久穩定的平衡,對我們來說都是一個考驗。
新時代全社會日益重視美育并積極探索,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以審美教育為主旨的基礎音樂教育,倡導“綜合”的理念,學科交叉與融合成為學校學生全面發展的創新源泉和時代特征。我校通過班級與校級聯動機制進行多元文化合唱節就是基于學生可持續發展理念下進行的綜合實踐活動。如何一體化設計高水平校級合唱社團建設帶動班級合唱整體提升,為基層學校整體提升班級合唱水平提供經驗,需要我們繼續實踐研究和完善,讓校合唱與班級合唱互相促進,形成良好的藝術教育生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