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紫薇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被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在增加了教學活動趣味性的同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實現了教書與育人并行。微課是其中的一種方法,其具有形象生動、時間短、針對性強等特點,因此如何進行微課視頻的開發應用成了教師不得不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文從注意事項、作用、策略三個方面入手進行研究。
一、微課開發與應用的注意事項
(一)做好時長控制
微課的字面含義為微小的課,所以在進行微課的開發利用時,教師需要將時長控制重視起來。在當前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無法做到這一點,課堂導入環節的內容較多,學生無法快速掌握重點知識。那么,微課的時長應該控制在幾分鐘之內呢?一般情況下,微課視頻應當控制在5到8分鐘內。這個時間段內的微課視頻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可以縮短導入的時長,從而實現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提高教學質量及效率。
(二)結合實際情況
微課教學是輔助工具,利用其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推動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而不同的學科有著不同的特點、不同的班級有著不同的情況,所以在利用微課視頻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實際情況。比如,在進行微課開發利用時,教師不能傳授過多內容,因為過多內容不利于學生快速吸收及消化,導致教學活動的效率及質量受到了直接影響。
(三)做到合理引導
雖然基于微課的初中歷史教學需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但是初中生的學習能力、經驗有限,在學習過程中很有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且會受一些因素的影響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導致教學效果受到直接影響。因此,在微課教學中,教師需予以學生適當引導,使其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進行深入探究,做到深入理解知識,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
二、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時代的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被納入了教學目標。在長時間的研究中發現,學生的興趣與學習情況成正比。具體表現為,學生如果能夠對某個科目產生興趣,便會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基于教師的引導快速理解及掌握知識,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而微課視頻具有時間短、形象生動、針對性強等特點,將過往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直觀形象地呈現于學生面前,并對相關知識進行詳細介紹,可以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在實踐中發現,微課視頻的有效應用可以達到這一目的。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教授新知識前制作微課視頻,并將其上傳于班級群中,引導學生進行觀看。在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對相關知識進行了解,并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教師還可以在課下將有關新知識的微課視頻上傳于班級群中,使學生基于此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探究,從而形成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能力。
(三)突破歷史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是教師所頭疼的。因為教學重難點常是考點,但是憑借學生現有的學習能力、知識儲備不易理解、掌握。而且,因歷史所教授的內容都是過去發生的事,與學生生活的年代較為久遠,所以很多學生無法快速理解知識。長此以往,學生會產生自己不適合學習歷史的意識,逐漸不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將微課視頻運用于重難點知識的教授中,可以將相關事件、人物以圖文聲結合的方式呈現于學生面前,使學生快速理解并掌握,從而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
三、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開發應用策略
(一)在初中歷史預習環節運用微課,提高預習效果
預習可以使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初步了解,可以為其更容易聽懂教師所講提供保障。但在當前的預習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抓不住重難點的問題,導致預習效果受到了直接影響。所以,在運用微課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其應用于預習環節,確保學生可以通過觀看微課視頻,了解相關知識、掌握相關知識,從而提高預習效果。例如在教學《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課時,教師可將微課視頻運用于預習環節,在降低預習難度的同時,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有效提高預習效果。具體而言,教師須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并基于新課標中明確提出的教學重難點進行資料收集。在收集好資料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整理歸納,制作成微課視頻。在制作好微課視頻后,教師需要花費一定時間觀看微課視頻,確保其不存在錯誤、掉幀等問題后上傳于班級群中,要求學生基于此進行預習。由于這樣的預習方式具有一定的新穎性、趣味性,很多學生會充分參與到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并通過觀看微課視頻,了解相關知識,從而為其在教學活動中聽懂教師所講奠定良好基礎。
此外,考慮到部分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時會出現關注情節而忽視重難點知識的問題,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問題、任務,增強微課視頻的目的性。例如在教學《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一課時,教師可制作相關知識的微課視頻,并將制作好的微課視頻上傳于社交軟件或學習平臺。在上傳好后,教師可以在微信群或QQ群中發出如下問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成就及其意義是什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及其意義?我國是在怎樣的起點上開始大規模工業化建設的?你如何看待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所取得的建設成就?由于問題具有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的作用,所以學生可以主動積極地觀看微課視頻,并在觀看微課視頻時,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思考。
由此可見,將微課視頻利用于初中歷史預習環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可以使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的同時對教材內容進行初步了解,幫助學生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進而有效掌握相應歷史知識。
(二)在初中歷史新課導入環節運用微課,提高學生積極性
新課導入環節為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其可直接影響到教學活動的開展效果。而微課視頻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可帶給學生感官刺激,而且其時間較短,可以避免課堂導入時間過長的問題,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微課視頻運用起來進行課堂導入。
例如在教學《隋朝的統一與滅亡》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搜集一些資料,并以學生所喜歡的方式進行呈現,從而幫助學生快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其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探究、有效挖掘。比如,教師可以截取電視劇《隋唐英雄傳》的片段,使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并對相關知識的學習產生一定興趣。大多數學生都喜歡通過觀看電視劇消遣時間,因此對《隋唐英雄傳》并不陌生,教師引入相關片段可以瞬間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使其在觀看微課視頻的同時,對相關知識產生一定興趣。隨后,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你在微課視頻中看到了些什么?每個朝代都會經歷興盛衰亡,你們知道隋朝是怎么滅亡的嗎?這些問題觸及了學生的知識盲區,學生會保持沉默,并對問題的答案產生好奇。之后,教師告知學生接下來所要學習的知識,與這些內容有關,便可將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性調動起來,實現相關內容的有效教授。
又如在教學《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一課時,教師可先將題目寫在黑板上,然后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知曉的與七七事變和全民族抗戰有關的內容。在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后,教師可將多媒體技術利用起來,直觀呈現制作好的微課視頻。微課視頻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可以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之后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如:七七事變的時間?七七事變的經過?七七事變的影響?全民族抗戰始于哪件事?以達到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再如在教學《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課時,教師便可將改革開放前與改革開放后的人們生活制作成微課視頻,并在課堂伊始進行呈現。由于這部分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著一定聯系,所以學生會主動積極地進行觀看。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如下想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使人們過上了好生活。目前,我國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為國家未來的人才,有責任與義務承擔起建設祖國的責任。在觀看完微課視頻后,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人們的生活有著巨大不同,改革開放后的人們顯然更快樂、更幸福了,那么你們知道改革開放后的祖國建設依靠誰嗎?你們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材應該怎么做呢?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出答案后,教師引入教材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對知識進行學習,從而使教學活動的效率及質量得到提升。
由此可見,將微課運用于課堂導入環節,有利于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并在探究思考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環節運用微課,提高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環節不僅是教學知識能力培養的主要陣地,也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基礎環節。所以,在開展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時教師需采用適合的手段引入微課,發揮微課與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
例如在教學《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一課時,很多學生對歷史知識不夠了解,歷史知識講述的是過去發生的事情,古代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又有很大不同,所以,即便教材中有很多資料,學生也無法通過這些資料快速有效地學習知識,導致教學活動的實效性與理想存在較大差異。而通過微課視頻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大大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具體而言,教師可在備課環節搜集有關于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的資料,并制作成微課視頻。在對相關知識進行教授時,教師可以先播放微課視頻,使學生基于此了解什么是貞觀之治?什么是開元盛世?隨后,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有何異同?”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自主根據微課所提供的資料對二者進行分析與比較,從而對相關知識進行了解。
又如在教學《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一課時,教師不僅要對相關知識進行教授,還需要使學生產生愛國之情,樹立遠大理想。而想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就需要將微課視頻充分利用起來。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課前搜集有關長征的視頻,并在課堂教學環節進行播放,使學生基于微課視頻對長征進行了解,明確長征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并對中國紅軍產生崇敬之情。隨后,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及微課視頻提出一些問題,如:中國工農紅軍為什么要長征?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意義?中國工農紅軍的三大主力?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起點和終點?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自然可以主動積極地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思考,從而做到真正了解、掌握知識。
再如在教學《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搜集一些關于殖民地人民反抗斗爭的圖片,并基于圖片制作微課視頻,使學生明確其起因經過結果,并結合新中國成立的相關知識與殖民地人民產生情感共鳴。之后,教師提出如下問題:為何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會出現波瀾壯闊的獨立運動?拉美獨立運動和印度民族大起義有何異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有何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可以在教學活動中憑借自己的能力理解及掌握知識。
由此可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環節運用微課有利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體現,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及掌握,有利于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開發利用微課視頻,可以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可以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可以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但是微課視頻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基于此,本文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在預習環節中運用微課視頻、在課堂導入環節運用微課視頻、在課堂教學環節運用微課視頻三種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運用。但是在利用微課視頻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時,教師還需充分考慮到主次地位,確保微課視頻下的初中歷史教學不會出現喧賓奪主的情況。如此,才可借助微課視頻推動教學的改革創新,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推動學生的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