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澤鈺
〔關鍵詞〕習近平;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共同富裕;浙江實踐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21(2023)03-0115-11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和社會民生領域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習近平圍繞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其核心價值在于不斷推進“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①。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重要論述對于我們深刻認識民生建設和社會治理的重大作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開展各項工作,持續落實以人為本、為民造福的執政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浙江作為東部沿海省份,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發展迅速,城鄉發展較為均衡,市場化程度高。“重要指示”引領發展,“浙江精神”凝心聚力,浙江在改革開放浪潮中始終走在前列,在民生領域與社會治理方面發揮重要示范作用。因此,厘清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重要論述核心要義,分析其中蘊含的豐富思想在浙江如何發揮指導性作用并促進浙江社會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推動浙江共同富裕和省域現代化在全國先行示范,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一、充分認識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重要論述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社會公平正義,破解社會建設重要難題,推動我國社會建設事業改革、創新與發展,是新時代指導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實踐的重要法寶。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根本保證
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雹?社會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我國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的關鍵領域,也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皥猿贮h的領導是方向性問題,必須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決不能羞羞答答、語焉不詳,決不能遮遮掩掩、搞自我麻痹?!雹?堅持黨對社會建設的全面領導就是要求各地方各部門在執行政策時必須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決不能脫離黨的領導搞自己的“小圈子”,確保社會建設在黨的領導下順利進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不斷推出重大民生舉措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取得長足發展,黨對社會建設的領導機制不斷完善,教育強國、健康中國、平安中國建設得到重點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③,社會治理機制不斷完善,社會治理現代化不斷推進并取得較大突破。社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各級黨委和政府“對黨中央決策部署,必須堅定堅決、不折不扣、落實落細”④,提高政治意識,負起政治責任,全面保證社會建設正確的政治方向,從而向黨和人民交出滿意答卷。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宗旨所在
新時代進行社會建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爸袊伯a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雹?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事業的持續推進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人民群眾投身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只有這樣,我們的事業才會取得長遠進步,才能創造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
“民之所盼,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雹?習近平在多個場合強調“人民幸福生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保障人的權利方面,他認為:“生存是享有一切人權的基礎,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雹?2022 年8 月,習近平在遼寧考察時強調:“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奮斗都是為人民謀幸福。”④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關注人民群眾的需求,聽取群眾的呼聲,把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時刻放在心上,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提高辦事效率,自覺接受人民監督,以“群眾利益無小事”⑤的政治自覺解決好與人民息息相關的問題。決不能把“關注民生、關心群眾”當作一句口號、一句空話。社會建設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的磅礴力量,形成構建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歷史合力。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立足點在于人民福祉不斷增加、民生事業持續發展、民生得到有效改善,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三)堅持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社會公平正義更加成為全社會追求的價值取向。習近平強調:“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所以必須在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⑥
公平正義的實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以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前提,以全體人民更加努力奮斗為動力,要在實踐中探索具有保障效力的制度體系。堅持共享發展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為此,習近平指出:“堅持共享發展,就是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雹?堅持公平正義就要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用制度管長遠、保民生。同時,應當發揮司法機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①的重要作用,讓人民群眾在每個具體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充分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新時代進行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要把人民群眾關心的子女教育問題、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收入問題、住房問題、社會治安問題等作為重點攻堅領域,在營造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構建公平正義的制度體系上下苦功夫,讓人民的公平正義感更加強烈。
(四)堅持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指出:“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雹谠鲞M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我們黨踐行初心使命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各級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習近平指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雹?/p>
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盡力把一切工作做好,讓人民得到真正的實惠,感受到實際的溫暖。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重要論述為我國民生事業的發展和改善擘畫了藍圖。關于教育發展,必須“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④;關于就業工作,“黨和國家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改善就業環境,提高就業質量,不斷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⑤;關于社會保障,要“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⑥;關于收入分配,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⑦,使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關于住房,“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是滿足群眾基本住房需求、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目標的重要任務,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必然要求”⑧;關于人民健康,堅持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尤其是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作為“醫療衛生服務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應該主要由政府負責保障,全體人民公平獲得”①。其他諸如社會治理、農業農村現代化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習近平也作了重要論述。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要使群眾得到實惠和好處,就不能被眼前的困難所擊垮,而是要鍥而不舍、久久為功。
(五)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制勝之道
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制,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重大任務。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雹?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對社會治理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政府的主體責任不斷落實,民主協商的合力正在形成,社會力量的參與度不斷擴大,人民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法治保障更加堅強有力,科學技術效能更有效發揮,社會治理體系趨向完善。
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就是“要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有效機制,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完善國家安全體系”③。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要求相關部門探索符合新形勢下的工作方法,建立健全處理機制,把握和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人民滿意度;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要進一步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災減災能力”④;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要完善黨全面領導基層治理制度,加強基層政權治理能力建設,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推進基層法治和德治建設,加強基層智慧治理能力建設,加強組織保障等⑤;完善國家安全體系就是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建立健全國家安全風險研判、防控協同、防范化解機制,加強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建設。
(六)堅持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根本目的
實現共同富裕是民生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根本目的。現在,我們已經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穩步前進,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已經到了關鍵階段。習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① 這實際上已經為我國穩步分階段實現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共同富裕以物質生活富裕為前提,在實現物質富裕的同時更要追求精神富裕。正如習近平所說的那樣:“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② 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物質生活富裕注入持續動力,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為人民提振精神力量、增強精神動力。共同富裕的實現是一個過程,絕不可能在很短時間內實現,更不會是整齊劃一地實現。要堅持目標導向,一步一個腳印,分階段、分步驟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共同富裕堅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堅持共享發展,以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為立足點和出發點,以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為根本目的,與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相輔相成,助推社會建設制度、體系、機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二、浙江成為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重要論述實踐地的優勢條件
浙江牢記習近平囑托,秉承“浙江精神”,成為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重要論述的踐行者和實踐地,能夠承擔起建設“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歷史使命,為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推動共同富裕和省域現代化“兩個先行”注入強大思想動力。
(一)思想先行:重要指示與“浙江精神”
習近平一直非常關注浙江的發展,對浙江在全國進行先行示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浙江也成為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重要論述的重要實踐地。早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就在《浙江日報》發表題為《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的署名文章,鮮明提出“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③的浙江精神,此后的歷屆浙江省委省政府真抓實干、敢想敢干,不斷踐行“浙江精神”,與時俱進發展“浙江精神”。2015 年5 月,習近平在浙江考察時提出,浙江要“努力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水平上更進一步,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更快一步,繼續發揮先行和示范作用”, 并賦予浙江“ 干在實處永無止境, 走在前列要謀新篇” 的新使命。① 2016 年9 月,習近平在杭州出席G20 峰會期間,對浙江發展作出“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②的新要求。2018 年,習近平對浙江工作提出“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勇立潮頭方顯擔當”③的新期望。2020 年3 月,習近平在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之際再到浙江考察,賦予浙江“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④的重大使命,提振了浙江人民繼續拼搏攀高峰的精神和士氣。2021 年5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再次賦予浙江新的重大歷史使命。習近平對浙江發展寄予厚望,歷次重要指示環環相扣,這使得歷屆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推動全省各項事業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思想先行。思想先行成為浙江不斷推進社會建設向前發展以及作為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重要論述實踐地的最大優勢條件。
(二)前沿陣地:共同富裕和省域現代化“兩個先行”
中國共產黨浙江省第十五次代表大會明確提出:“在高質量發展中奮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現代化先行?!雹?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與省域現代化相輔相成,前者的成功是后者的重要標志,后者是前者的根本目的。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是浙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作的重大嘗試,是在更高層次、更高標準上引領發展以發揮“領頭羊”作用的全新動能。該次大會明確提出,要著力在創新驅動發展模式、數字化改革引領系統性變革、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塑造引領未來的新增長極、推進更高水平城鄉一體化、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全域文化繁榮實現全民精神富有、開創民生優享社會發展新局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法治浙江等10 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推進省域現代化先行?!皟蓚€先行”為浙江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裕提供強大支撐,為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重要論述在浙江的實踐提供了堅實保障,體現出理論與實踐的互動統一。
三、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重要論述在浙江的重要實踐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追求社會公平正義,以問題為導向,“高水平推進社會建設,打造社會全面進步高地”①。
(一)以打造“浙里優學”名片為契機,全面推進教育強省建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年輕一代、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雹?教育興則民族興,教育強則國家強。2005 年,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間就強調要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不失時機地加快推進教育強省建設”③。由此可見,浙江要走在前列,教育必須先行。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始終堅持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全省域推行“教育大腦+智慧學?!?,補齊學前教育短板,推動義務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穩步推進“雙減”工作落地落實,切實做到減輕學生壓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014 年,浙江同上海一道在全國率先開啟新高考改革試點。經過多年實踐探索,有關部門不斷完善政策方案,并于2020 年6 月正式發布《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該通知對社會關注的問題作出積極回應,力求更加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學生實際。一方面,著力深化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逐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培養新時代技術人才;另一方面,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高等教育體系, 發展高水平大學與高水平學科,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66.3%④。浙江不斷探索教育新模式,爭創新時代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打造“浙里優學”名片,全面推進教育強省建設,力爭實現教育現代化。
(二)以打造“浙有善育”“浙里健康”等名片為契機,全面推進健康浙江建設
2005 年7 月28 日,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提出:“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沒有衛生現代化,就沒有全社會的現代化。衛生事業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人的全面發展?!雹?/p>
一個走在時代前列、擔當先行示范的省份必然也是一個衛生強省,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強勁是健康強省建設的重要標志。2022 年5 月,浙江省醫療保障局、浙江省財政廳印發了《關于助力“浙有善育”促進優生優育工作的通知》,“浙有善育”被作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重點打造的標志性成果之一。下一步,浙江將以打造“浙有善育”名片為契機,營造育兒友好環境,構建育兒友好型社會,以國家鼓勵生育政策為切入點,完善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優化生育休假制度,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質量保證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②,全過程、全周期服務讓人民育兒無后顧之憂。
浙江也在健康建設行動上走在全國前列,目前正在“全省域推行‘健康大腦+智慧醫療,迭代升級‘互聯網+醫療健康新服務,率先推進健康多跨場景應用,使人人享有便捷化、智能化、有溫度的衛生健康服務”③。具體而言,未來浙江將以推進“醫學高峰”建設為著力點,促使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取得重大突破;以構筑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防疫大堤”為著力點,建設強大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以整合醫療資源為著力點,推進城鄉醫療共同發展,使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滿意的醫療衛生服務。此外,以辦好亞運會、亞殘運會為契機,鼓勵全省人民積極投身體育運動,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推動體育強省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三) 以打造“浙里長壽”“浙里安居”“浙有眾扶”等名片為契機,全面建立健全就業機制和社會保障體系
不斷完善就業和收入分配機制。習近平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雹?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進一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增加就業崗位,支持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和進城務工人員等重點群體實現高質量就業;對于失業人員和下崗職工實行政策兜底,鼓勵創業和再就業,加強就業困難人員技能培訓,確保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大力實施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倍增計劃和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全面實施“擴中提低”⑤行動,鼓勵人民群眾通過自身努力勤勞守法致富;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制度體系,充分發揮三次分配調節作用,以先富者帶動后富。2021年與2012 年比較,浙江全省“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從2.37 縮小到1.94,地區居民收入最高最低倍差從2013 年的1.76 縮小到1.61,家庭年可支配收入20 萬元—60 萬元群體比例達到30.6%”①。這表明全省的收入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全面構建社會保障體系。中國共產黨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明確指出:“牢牢把握辦實每件事、贏得萬人心的要求?!雹?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加快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讓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首先,積極構建幸福養老服務體系。面對人口老齡化,浙江全面建立居家社區探訪關愛制度,探索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努力讓每位浙江老年人都能享受有保障、有質量、有活力的長壽生活”③。其次,實現社保制度精準化,這是保障民生的前提。浙江在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深化惠民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等方面要探索建立一整套制度體系,確保人民生活放心、過得舒心。再次,健全住房保障體系。浙江牢記“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④ 這一定位,不斷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機制,解決重點人群住房問題,加強棚戶區改造、排查住房安全隱患,全面打造“浙里安居”名片。最后,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留守婦女、兒童、老人關愛體系,保障殘疾人生活,對退役軍人實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讓新時代浙江更有愛心、社會更加和諧、“浙有眾扶”名片打造更加深入人心。
(四) 以打造最安全、最公平、最具活力省份為契機,全面推進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
建設平安浙江、法治浙江,首先是創造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捌桨彩抢习傩战鉀Q溫飽后的第一需求,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雹?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時就指出:“建設‘平安浙江是一個綜合的、系統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內涵相當豐富?!雹蕖捌桨舱憬焙w政治安全、治安安全、信訪安全、經濟安全、生產安全、公共安全等關鍵領域。新時代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不斷完善大平安機制,使法治規范發揮更大保障作用。法治與平安相結合,構建法治建設體系,建立健全矛盾糾紛處理綜合機制,最大程度增加和諧因素。經過多年努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取得明顯進展。2021 年和2012 年相比,“每10 萬人命案數從1.32 下降到0.38, 億元生產總值安全事故起數從0.679 下降到0.017”,“2021 年群眾安全感達到99.19%,法治浙江建設群眾滿意度達到92.26%,成為群眾最有安全感、司法文明指數最高的省份之一”。① 浙江作為法治中國示范區和平安中國示范區,建設勁頭更加顯現,人民生活幸福指數和安全指數不斷提高。
(五)以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為契機,全面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黨中央、國務院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這就要求浙江繼續推進社會治理方面先行示范?!皠撔律鐣卫恚宰顝V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根本坐標,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② 首先,新時代浙江高度重視基層治理工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全面推進村社班子高質量建設、高效運轉,基層民主協商更加有效,發揮黨群服務中心政治引領、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全力解決人民群眾矛盾糾紛,推動縣域治理體系發展完善、促進市域治理現代化。其次,新時代浙江社會治理工作充分發揮數字化改革效能,“強化數字賦能,聚焦黨政機關整體智治、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數字法治等領域,探索智慧治理新平臺、新機制、新模式”③。在此基礎上不斷優化服務模式,全面“集成‘基層治理四平臺‘縣鄉一體、條抓塊統改革、城鄉社區現代化建設,產生了很多新的思路新的辦法新的模式,打造了基層治理系統,減輕基層負擔、提升治理效能”④。最后,新時代浙江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大背景下,社會治理更加有效,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逐步構建。正如習近平所說:“一個好的社會,既要充滿活力,又要和諧有序。社會建設要以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在體制機制、制度政策上系統謀劃,從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堅持群眾想什么、我們就干什么,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多一些雪中送炭,使各項工作都做到愿望和效果相統一。”⑤
(責任編輯 梁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