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興龍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于臨床常見病,雖然對患者的生命不會造成威脅,也不像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有較高的致殘率,但是誘發活動障礙,對生活質量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該病的發病原因和骨關節退變損傷、營養狀態、氣候以及職業因素等存在關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從發病原因上劃分,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那么,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該如何治療呢?
中醫治療
中藥內治法
對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采用中藥內治時,一般是根據對痹癥和骨痹的判斷采取辨證治療。從該病的表現來看,大多數患者存在肝腎虧虛和血瘀痰濕的問題,所以中藥內治主要目的是幫助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補益肝腎、養經護脈,最終實現活血化瘀。
藥方一:壯筋活血湯。主要是改善患者的肝腎問題,并通過疏經通絡的輔助性作用,保證膠原的正常含量,從而減少軟骨中的含水量,有效抑制軟骨蛻變。
藥方二: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個病程階段。早期治療過程中,需要以活血化瘀為基本原則,通過通經疏絡、祛風除濕的方法進行治療,常見藥方為化瘀定痛湯。中晚期治療過程中,以養血榮筋、補益肝腎為主,應用溫經通絡和理氣散的中藥化瘀溫經,改善血液循環,減少關節中以及骨內高壓,從而減輕癥狀。
藥方三:益腎消痛丸。該藥方的主要藥用價值在于補肝腎、祛濕,能夠迅速改善積液問題,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
藥方四:活血止痛膠囊。主要成分包括當歸、黃芪、白術、羌活、乳香和沒藥等,能起到補氣養血、溫經疏絡的效用。
藥方五:當歸四逆湯加減。辨證治療,有效改善患者氣滯血虛的問題。
中藥外治法
通過藥物與熱力的綜合作用,使用中藥熏洗法和中頻直流電,保證中藥有效成分能夠直接導入到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病變部位,能有效改善關節滑膜炎問題,促進骨內微循環,降低骨內壓。該療法通過不斷改進,已經應用較為廣泛,其使用的中藥大多具有溫經散寒、理氣散結和活血化瘀等功效,包括麻黃、桂枝、制川烏、制草烏、生艾葉等,還多見花椒、當歸、紅花、川芎、牛膝、羌活、獨活等,需充分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辨證應用。
針灸推拿治療
通過針灸推拿能夠起到增強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機體免疫水平、改善疼痛的功效。在選取合理穴位的同時,需要使用正確的針刺技巧,能夠有效減少患者癥狀。通過針灸對深部組織進行針刺后,再進行提插捻轉等,使患者的局部神經受到刺激而引發粗神經纖維的活動,有效控制疼痛。不僅如此,患者在接受針刺后,自身的5-羥色胺與嗎啡樣的物質水平得到了較為明顯的上升,保證中樞下行抑制系統的出現。中醫認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和患者身體虧虛以及痰濕、血瘀存在較為明顯關聯。從患者實際病情出發,可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其中,急性期一般采取溫和的治療方案,慢性期則采取補足的治療方案。
小針刀治療
小針刀治療主要是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粘連部位剝離開來,同時處理疤痕,改善肌肉痙攣,幫助解除患者血瘀氣滯的問題。此外,能夠明顯改善軟骨邊緣骨質增生,減輕關節部位壓力,有效緩解疼痛。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小針刀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要求操作人員熟悉膝關節內部的結構,以免操作不當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導致病情加重。
功能鍛煉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屈膝和肌肉伸縮能力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肌肉廢用性萎縮,另一方面是肌肉保護抑制的結果。膝蓋伸屈水平的下降,會導致患者膝關節的穩定性受到影響;同時,受到膝蓋周圍肌腱以及韌帶組織強度的不良影響,破壞了關節穩定性。而膝關節一旦缺乏穩定性,會引發脛股關節、髕股關節位置出現異常的應力分布,導致骨關節炎惡化?;诖?,無論是改善肌萎縮、關節不穩和疼痛,還是提升關節功能性水平,都需要積極展開肌力鍛煉。
西藥治療
鎮痛藥物治療
現階段,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所使用的藥物主要有兩個大類,即麻醉性鎮痛藥物和非麻醉性鎮痛藥物。麻醉性鎮痛藥物主要包括阿片類藥物,如右丙氧芬、可待因、嗎啡等;非麻醉性鎮痛藥物主要是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物,包括雙氯芬酸鈉、舒林酸、阿西美辛等。關節疼痛并未完全由于滑膜炎引發,在骨內壓不斷上升、軟骨下微骨折、骨贅形成以及肌肉痙攣和韌帶牽拉時也會出現。因此,常認為短期階段可以通過阿片類鎮痛劑進行治療。從實際情況來看,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的鎮痛效果與阿片類鎮痛藥物相比較為有限,但是不會出現全身不良反應,且在炎性疼痛治療中產生的效用更強。
注射治療
目前,注射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主要有痛點注射與關節腔內注射兩種。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會出現局部壓痛,因此需尋找具體痛點,通過局部注射麻藥的方式改善疼痛,每周一次,次數控制在3~5次,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可改善炎性滲出,緩解肌肉痙攣。
總而言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案較多,一般是在單一療法基礎上,多項療法并舉,最大程度保證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