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霞
當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一線教師們共同追求的目標,而有效性教學著重體現于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學生能否充分地發揮其主體作用,積極投入到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之中,從而促進綜合素養的發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真正實施有效的英語教學,切實提高教學效率?本文也就圍繞當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現狀,提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從而切實實現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現代教學理念付諸實施于各大課堂。教師通過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在現代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改變教學方式,突破陳舊教學壁壘,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現代教學理念的實施,也帶來了教學上的一定實效。但從中也能發現,雖然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形式變得更為豐富,但是有的教學中所采取的方式過于形式化,學生被光顧陸離的新花樣所吸引,但關注力并沒有放在英語知識的學習上。由此也反映出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中過于注重教學活動的有趣性、新穎性,但是缺乏了活動的有效性,導致這一教學形式涂于表面,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未能真正得以培養,而教學效果也并不理想。為此,有效教學的提出,實際上是切實關注學生學習的效果,才能促進英語教學持久有效的發展,而如何讓英語教學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加凸顯實效,也成為小學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命題。
一、有效教學的具體體現
在一定時間內,學生認知處于最佳狀態,知識的汲取變得迅速且有所獲得,能促進學生認知的最大化發展,學生帶著興趣積極投入到學習過程之中的教學稱之為有效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其有效性著重體現在教師是否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學生是否能夠產生主觀能動性,投入到自主學習中,切實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等的綜合發展。有效教學著重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教學中的教師是“有效教師”。也就意味著教師要勤于讀書,補充專業知識,持久學習,并在教學中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教學之后能及時地反思、總結一堂課教學,找出存在問題,進而探究何種教學方法與手段更能夠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符,與新課標的要求相符。而教師也要選好課題,讀好書籍,上好課堂,組織研討,跟蹤個案,撰寫論文,有了這幾方面的能力才能真正與時俱進,才能以其高水平的專業能力駕馭英語課堂,同時也在英語教學之中,及時調整自我的教學思路,做好教學反思,圍繞學生的認知水平實踐探索新方法,新手段。教師勤于讀書充電,既借鑒先進經驗,同時也能結合實際不斷創新發展,教師在集結集體智慧下,通過深入研究,實踐探索,不斷將英語教學的發展推上一個新臺階。
其次有效教學還體現在要有效地學習。有效教學的落腳點就是學生的學習要更有成效。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反思總結,學會質疑問難,圍繞學生的智能著重加以培養。在教學中避免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而是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角”讓給學生,指導學生怎樣更好地投入學習,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學會了學習,學生才能獲得新知、促進發展,不斷向更高層次攀升。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問難,只有學生展露自己個性化的見解與想法,才會萌生創新意識。在培養學生過程中,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為此,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再次教學還體現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上。讓課堂教學富有成效,作為教師應抓住教學的各個環節而做好文章、下硬功夫。通過備課實現有效性,講授知識實現有效性,提問實現有效性以及各種多媒體設施輔助教學也體現有效性,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練習也會富有成效,最后經過反思與總結更要體現有效性。從課堂中的各個環節把握住其效能,則需要教師在每一個環節付出精力,精心備課,精準確定教學目標,精巧設計教案,精深進行教學,提煉精煉的問題,以及設置富有實效性的練習,及時總結反思,有效調整教學,從而促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達成。
二、小學英語課堂實現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教師更新教學理念,以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開展的英語教學應體現的是柔性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高高在上,或者以權威式的主導角色對學生進行命令式的知識傳授。采取柔性化的教學管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以藝術化的語言以及肢體語言,以情喚情,感染學生。在授課中利用說服教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學生及時改正其錯誤的做法或者認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產生持久的內驅力。通過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及時更新,對自身的教學加以反思與改進,才能與需求相適應。教師著力體現自身人格魅力,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更樂于聆聽英語教學課,也更樂于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不斷發展自我的學習能力。
(二)圍繞學生主體,創設良好教學氛圍
實現有效英語課堂教學,也就意味著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改變以往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圍繞學生這一主體,采取柔和性的教學形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如在上課伊始,為了緩解學生的緊張感,教師播放歡樂的英語歌曲,既能練習學生的聽力,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愉悅。通過巧妙引導,為后續的教學做好了鋪墊,為學生留出了足夠的思維空間,使教學目的更精準且富有彈性。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應在明確的教學目標要求下,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吸收消化英語知識,拓展知識,用所學知識不斷做到學以致用,而且還能創造更多的外延知識,由此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而在授課中,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率,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問難,教師也要隨機積極進行引導,鼓勵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自身的思考,最終獲得問題的答案,從而讓學生油然產生成功感喜悅感。在課堂上,通過搭建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活躍課堂氛圍,學生之間交流互動,討論探索,在良好氛圍中激活學生思維,迸發創新火花,讓英語課堂充滿活力。
(三)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活動具有導向性
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總目標為: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進行培養,而學生也學會運用一定的語言做事情。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是與學生生活相貼近,以及學生易于投入體驗的任務型的教學活動。如,教學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一課,教師設計的活動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臺表演,通過表演練習介紹他人位置以及他人正在進行的活動。教師先帶領學生一起學習這一節課中的動詞,然后讓學生在自學中學會讀、學會拼,學會寫。而同桌之間也輪流進行單詞朗讀,從而探討單詞的正確讀音以及寫法,并且同桌間相互檢查各自單詞的拼寫是否正確。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展示練習用where are…?what is/are…doing?等句型。讓小組為單位來開展這一對話時,也是創設了具體而典型的情境,讓學生體會現在進行時態的用法。學會運用句子what are you doing來詢問對方正在做什么,而對話者則用句型Iam…ing.準確作答。在小組進行完這一對話展示后,讓其他作為觀眾的同學作為評委,評判各小組成員的語音語調是否準確。從對話學習中,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培養,且能聽懂熟讀這些對話,并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作為日常的交際語言。從這一課堂的開展可以發現,教師的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一定程度上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實現了有效的教學活動。
(四)重視導入環節,提高教學有效性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伊始,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發展特點,如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學生較為活潑好動等,精心設計導入環節,讓學生從授課一開始就能迅速進入到學習的狀態之中。導入環節的設計對是否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因此在這一環節的具體設置上,則需教師提前掌握好一個班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心理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需求,以及教學的內容與目的。通過對所教學內容的意義以及趣味性進行充分發掘,教師拓展教學思路,采取柔性教學方法來喚醒學生,感染學生、發動學生,讓學生的興趣被充分點燃。比如,在Help yourself,please!這節課的導入環節,教師先是進行了復習導入,讓學生表演對話,借助單詞卡片對水果、蔬菜及食物進行復習,然后再讓學生復習可數名詞單數與不可數名詞,然后教師再為學生介紹單詞grape、fish等單詞,并告訴學生今天會學習到很多食物名詞,利用多媒體輔助課件播放了葡萄的幻燈片……學生的興趣被充分地激發出來,產生了解后續內容的迫切感和期待感,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五)創設適宜教學情境,提升課堂效率。
英語知識作為第二語言,對于學生來說較為的枯燥乏味,因為缺少一定的真實語境,使得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了畏難情緒。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最大可能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通過靈活多變教學方法的應用,使教學活動豐富多彩,讓學生在有限時間內不斷獲得最大化的發展。有教師在教授一些單詞,如long、short以及big、small時,則是利用民族《西游記》中的人物孫悟空與豬八戒,引導學生對比這兩個角色中的身體部位,進行big和small的對比,這一情景的創設富有生趣,而且還惟妙惟肖,簡單易懂。讓學生通過觀看金箍棒的長短收縮來引出short與long的單詞,通過精美課件的制作,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與教學內容相貼近,與學生的生活情景相貼近,通過生動情景的創設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求知欲望、探索熱情,使學生真正喜歡英語,愛上英語、樂學、會學。在教學中,通過創設游戲情境,寓知識于游戲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游戲是學生的最愛,通過將教學內容融入游戲之中,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激發熱情,并且能夠有效掌握學習內容,快速記憶相關知識,更易于理解教學內容,在快樂游戲環節之中也能夠達成有效的教學目標。
(六)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拓展延伸課堂
每一節課授課后,教師都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做教學的有心人,反思自我的教學觀念與行為,對學生在課堂的具體表現以及最終教學所獲所得做出理性的思考。經歷反思——總結——實踐——反思,以螺旋式上升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反思授課語言的有效運用。教師在課堂中使用學生易于理解的教學語言,而學生不太熟悉的教學語言,則通過肢體語言進行表達,有時候則直接用漢語進行表達,通過恰當的英語正確輸入,逐漸讓學生能聽懂一些英語語言。課堂上英語語言的運用要采取循序漸進、逐步滲透的方法,做到語言的簡明易懂,而且也要為學生提供實踐語言的機會,比如一些較為復雜的游戲或者對話等。教師的指示語既要簡單還要明了,要借助自身的肢體語言或者漢語,讓學生了解規則,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及時反思評價的有效性。課堂上給予學生的評價以正向激勵為主,尤其是切實運用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潛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在實踐操作中教師通過語言的精準應用,使學生精神振奮,而且也能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懷,體會到教師真誠的鼓勵與肯定,產生成就感,有助于更好地投入學習。
及時反思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教師圍繞小學英語教學的學科特點設計有效的作業,突出語言教學的特殊性。課后作業的設計上應以充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作為入手點,而且還要體現層次性。而作業以基礎知識為主,適當提高要求以及拓展題目,可讓學生自由進行選擇,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這一作業設計,能滿足自己的認知需求,恰好設計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能做、會做、想做,體驗做作業成功的喜悅。將這一作業認為是發揮個人創造力的一項活動,切實讓作業反映出教與學的真實效果,不斷拓展與延伸有效的課堂教學。
拓展延伸課堂,激發實踐熱情。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除了課堂教學實現多樣化,體現實效性外,還要做好課上課下有效銜接,不斷拓展第二課堂。通過豐富課外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能夠持久地保有學習英語的熱情。如根據學生的年齡與興趣設計英語朗讀比賽、英語角、英語對話、英語書寫比賽、故事會、讀書會等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需求自由選擇參與這些活動,充分在活動中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提高綜合能力。同時,學校的校園建設以及一些活動也要與英語教學同頻共振,創設濃厚的英語氛圍與環境。校園內可以懸掛英語的名人名言,或者對學校花草樹木的介紹用英語標識,積極為學生搭建情景劇以及課本劇的表演舞臺,通過多種形式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三、結語
總之,在新課改下,小學英語教學應不斷尋求有效性的途徑,豐富教學手段,切實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通過引導學生投入到教學實踐之中,不斷變被動為主動,提升個人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