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侃 黃珊

眾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需要靠指末采血來檢測血糖,尤其對于使用注射胰島素的患者,一天平均需要測試血糖3~7次。這也使得不少患者難以堅持,最終放棄每天的血糖監測,導致血糖在注射胰島素或口服抗糖類藥物后仍舊不受控制,糖尿病并發癥的風險也相應提高。那有什么辦法能做到不扎破手指,就能知道自己血糖的實時情況呢?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血糖監測的革新技術——動態血糖檢測儀。
據《中國糖尿病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2021年間,我國糖尿病患者的人數從9000萬猛增至1億4000多萬。比數據更可怕的是,糖尿病所帶來的并發癥及合并癥,包括致盲(眼底血管病變)、致殘(壞疽截肢)、致亡(心腦血管死亡)。這些疾病會逐漸侵蝕人體,使患者痛苦不堪。因此,為預防上述情況,糖尿病患者應每天實時監測血糖,及時調整用藥,使得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當前,各大醫院和家庭即時監測血糖運用20世紀80年代末研發的指末采血監測技術。該技術的缺點也較為明顯,如使用采血針時扎得不夠深,出血量比較少,患者可能會用手擠壓,在此過程中會把部分組織間液也擠出來,導致血液的標本被稀釋,測出來的血糖值有可能偏低;擦拭紙時,如果手指不慎碰到采血端,可能對電腦的芯片會有影響,造成血糖的讀數不準確等。隨著時代變遷,這項技術已經遠遠無法滿足現在人們對實時監測血糖的需求。因此,實時血糖監測技術的革新勢在必行。
值得借鑒的是,在國內已經有部分醫院將動態血糖監測儀佩戴到需要實時監測血糖的住院患者身上,以替代老舊的指末采血監測技術,且效果顯著。佩戴式血糖監測儀有諸多優點,如可以連續監測患者14 d的實時血糖,醫生或護士只要通過血糖監測掃描儀就能輕松獲取患者的實時血糖監測數據,不但減少了患者每天扎手指的痛苦,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還降低了醫患交叉感染風險。此外,提高了對患者實時監測血糖的力度,即只要患者出現血糖異常波動時,醫院的動態血糖監測系統就會發出預警,并第一時間通知醫生,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從成本測算角度出發,動態血糖檢測儀的出現,大大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降低了監測成本。指末采血監測儀需要配備與該儀器相應的監測試紙才能使用,并且不同品牌型號的儀器所匹配的監測試紙規格和型號不同,不能通用,同時還要配備一次性采血的針頭。很多患者在使用指末采血監測儀初期,或因采血器的針頭位置調得太淺采不到血,或因采血器針頭位置調得太深而感覺疼痛,雖然末采血監測儀價格不貴,但是匹配的監測試紙和采血器所需的一次性采血針頭并不便宜,如平均試紙價格在2~5元/片。動態血糖檢測儀則沒有上述弊端,尤其是對于家中有癱瘓、智障、常年類風濕指關節變形到無法指末采血的糖尿病患者更能發揮出優勢。它可以通過手機軟件系統配合穿戴式的血糖監測儀,做到實時監測患者血糖。當血糖出現異常波動時,動態血糖監測儀的手機APP端會發出預警提示,患者子女也可通過綁定自己的手機,遠程了解家中老人的血糖狀況。由于動態血糖儀的APP端會記錄、保留、預警14 d內所有的血糖波動情況,當患者就醫時,醫生能一目了然患者的病程,而不需要像以往一樣用紙筆記錄每天血糖的變化。
對于糖尿病患兒,因為其心智發育還不成熟,出于對扎針帶來疼痛、出血的恐懼,加上擔心長期扎針被同學們嘲笑,往往產生抗拒采血等不配合血糖監測管理的抵觸情緒,使得血糖監測無法順利進行。抵觸情緒出現很容易造成無法監管,導致血糖失控,從而引發糖尿病并發癥提前到來,對他們將來的治療會帶來巨大阻礙。而佩戴式動態血糖監測儀器可以很好地保護患兒隱私,它如同一顆紐扣貼身佩戴在上臂內側,不用扎針,也不用擔心暴露隱私。家長可通過動態血糖APP端實時監測患兒血糖情況,可放心讓患兒和同學玩耍,不用再擔心血糖監測管理問題。
說了那么多,大家一定很好奇動態血糖監測儀是什么樣的。其實,動態血糖監測儀早在2004年就已經存在了,是通過探頭刺入皮下無須接觸血液實時監測血糖。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讀取技術發展成掃描式、藍牙連接式,報告自動生成系統,統一的AGP報告生成和解讀功能,讓解讀血糖高低變化一目了然。同時,設備監測時間不斷突破,從最早的3 d變成7 d,又更進一步到了14 d,為患者提供了便捷、安全、準確、重復性好的監測手段。
現如今,動態血糖監測儀的大小如同一顆紐扣,通過醫用敷料粘貼技術佩戴在患者身上,將探頭埋入,利用皮下細胞液中的葡萄糖化學反應提供電子信號,能做好每10 s就從測試探頭接收一次信號。如果患者血糖出現異常波動,探頭會實時調節采集血糖數據的頻率來抓取有效數值。動態血糖儀可以將24 h~14 d的血糖值保存起來,繪制成波動曲線圖,既減輕指末采血的痛苦,又方便血糖監測管理,真正做到了無痛檢測、準確方便、自動記錄、實時預警。目前,該項技術已經被國家納入醫保,對廣大糖尿病患者是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