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成二
一股“串門考察熱”正在全國各地密集上演。
從地域來看,近期多省黨政代表團頻頻交流考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被外界形象地稱為“鄰居串門”。
從時間來看,主要集中在全國兩會結束之后的兩周內。
以長三角為例,3月16日至18日,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市長龔正率領上海市黨政代表團先后赴江蘇、安徽、浙江學習考察。3月20日至23日,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省長許昆林率領江蘇省黨政代表團赴上海、浙江、安徽學習考察。
從主題來看,“串門”交流的主要內容聚焦區域協同、互聯互通、科技創新。比如,在長三角,“串門”交流的焦點話題是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在京津冀,則是聚焦于京津冀協同發展。
不同層面的梳理分析,折射出的是當前競合的區域經濟發展新狀態,呈現的是火熱的干事創業新姿態。
一是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跨區域學習經驗。2023年,全國各地都在拼經濟、拼開局,加之中央“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多省黨政“一把手”開啟密集“串門”之旅,便是生動的注腳。通過實地觀摩、深度交流,可以發現自己不足,了解他人長處,從而學其所長補其所短。3月24日,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在江蘇省黨政代表團結束考察后的總結交流會上指出,“江蘇要在新征程上勇挑大梁、走在前列,只有走出家門學習先進,才能明位勢而清醒、知不足而奮進?!薄皩W習的目的在于學以致用,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狀態,把所學所獲轉化為‘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的實際成效。”
二是奏響區域合作強音,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出“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內部的這波省際考察交流,就是打破區域壁壘,進一步暢通“微循環”,更好打通“大動脈”,寫好融合“大文章”,暢通國內大循環,這也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應有之義。
三是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主動作為奮勇爭先。經濟發展跑在前列的省份,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積極主動作為,善于在發展大勢下,發揮自身優勢,開創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局面。
以安徽來說,過去十年,充分用好了國家戰略疊加、科教資源豐富、區位交通優越等機遇和優勢,特別是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戰略機遇,主動靠上去、積極融進去,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大省向新興工業大省的躍升。安徽省委書記韓俊在安徽上海兩地座談會上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安徽獲得的政策紅利巨大、受益巨大。
俗話說:“親戚之間常走動,才會越走越親”,各省之間的“串門”也是這樣,彰顯出的是“情”和“親”的互動。我們樂見這樣的“串門”,也期待各地能在“串門”中展現更大作為,實現聚力發展,激活更多更加寬廣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