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凌云

75歲的石奶奶在出院后回到了家里,她的丈夫剛剛去世,子女在外打拼,只能靠低保金獨自一人生活。石奶奶回到家時不僅身體狀態虛弱,而且精神狀態也不佳,擔心未來的生活。孫阿姨是石奶奶的鄰居,她的身體狀況也不好,能為石奶奶提供的幫助有限。出于對石奶奶的擔憂,她決定聯系當地的一家服務機構為石奶奶提供幫助。
石奶奶在接到社會工作者的電話時,一開始拒絕了服務請求。但是社工沒有放棄,繼續聯系石奶奶,堅持要看看石奶奶的身體情況,并看看石奶奶的日常生活有什么需要。社工非常擔心石奶奶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萬一出現跌倒等意外事故或者沒有按時吃飯吃藥,就可能再次進醫院。慢慢地,在社工的堅持下,石奶奶與社工建立了良好的聯系,開始信任社工的幫助,相信社工是真心為她提供服務。在家中獨自待了一周后,石奶奶主動要求社工幫助她聯系清潔人員打掃衛生,也愿意聯系社工幫她采購東西。同時,在社工的幫助下,石奶奶也走出了家門與鄰居多多交流,參與簡單的康復運動,心情也變得開朗起來。社工還與石奶奶的子女取得了聯系,將石奶奶的狀況如實告知了他們,獲得了他們的肯定和感謝。石奶奶在社工的幫助下,情緒有了極大的轉變,重新步入了社交圈,有了更多的朋友,生活也變得多彩起來,沒有了原先的低落情緒,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
目前,我國的老齡化人口不斷增多,老年人的心理問題日益凸顯,針對老年人心理疏導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入研究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及其原因,并采取相應的心理疏導措施,對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有積極的作用。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細胞也逐漸萎縮,加之老年人的生活相對比較清閑,且與周圍人的交流不斷減少,就導致一部分老年人出現了腦衰弱綜合征。由此引發了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下降、頭疼、頭暈等癥狀,甚至還會出現情緒不穩定、焦慮、易激惹、睡眠障礙等問題,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離退休之后,一些老年人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們暫時還沒有從以前繁忙的工作狀態中走出來,覺得離退休使自己失去了社會價值,產生了自我否定的負面情緒。他們在生活中表現出沮喪、郁悶、消沉、情緒低落等狀態,在與人交往中容易出現急躁、多疑、易怒的情況,對未來的生活表現出悲觀失望的情緒,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生理反應,影響正常生活。
子女在成人之后,學習、工作、成家等情況導致了大量空巢老人的出現。這些老人往往存在人際關系疏遠的問題,甚至因為和子女的分離而產生一種被舍棄的感覺。他們在生活中往往會產生寂寞、空虛、傷感和孤獨的心理癥狀,對周邊的一切事物喪失了興趣,長期處于悶悶不樂的狀態之中,甚至會在無人之時獨自哭泣或自憐自艾,以及出現食欲減退等問題。
首先,社工人員從心理上給予老年人足夠的支持,以熱情的態度向老年人介紹心理健康的知識,與老年人建立起良好的幫助關系,給予老年人更多的陪伴,時刻傾聽老年人的訴求和想法,鼓勵老年人主動地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情感,并給予老年人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幫助老年人完成社會角色的轉變。
尤其是對于離退休老年人而言,應該讓老年人意識到離退休并不是人生價值實現的終點,而是一個全新的起點,建立更加科學規律的生活方式充實自己的離退休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指導老年人正確看待子女在外打拼的艱辛,同時指導老年人學會一些簡單的現代通信技術,讓老年人能夠經常與子女保持良好的溝通,加強老年人與子女之間的心靈交流,幫助老年人盡可能地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同時,還應該鼓勵老年人多交朋友,積極與朋友進行交流,讓老年人能夠更加順利地抒發自己的情感,從他人的鼓勵和安慰中獲得精神支持。
社工人員應該鼓勵老年人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不斷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積極參與到社區舉辦的各種老年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生活技巧和技藝,比如攝影、書法、下棋、釣魚等等,這樣能夠陶冶情操,豐富老年人的生活,保持穩定規律的生活習慣,重新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對于居住在高樓中的老年人,鼓勵他們每日下樓進行戶外運動,例如慢跑、打太極、練氣功等等。但是,老年人在運動的過程中,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在持之以恒的基礎上合理地控制運動量,避免過度運動給身體造成負擔。
社工人員應該提醒老年人的子女多關心老年人的狀態,遇到事情主動和老年人商量,對于老年人的不同意見應該耐心傾聽并理解,讓老年人在家庭中感受到被重視和被尊重。同時,老年人還要進一步加強和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向家庭成員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家庭成員還要關注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其他重點內容和關鍵事項,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精神支持,讓老年人能夠享受天倫之樂。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正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之一,因此需要通過有效的溝通手段來幫助老年人順利完成身份角色的有效轉變,幫助老年人克服生活中出現的焦慮和不安心理,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用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未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