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圣佳 康磊 王敏慧

冠心病全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狀動脈是為心肌供血供氧的血管,如果發生粥樣硬化、血栓血塞或血管發生痙攣等,管腔會狹窄甚至堵塞,血液通過受阻,進而使下游的心肌得不到充分的血液灌注,由此會導致心肌缺血的臨床表現。當冠心病發作時,患者常常會出現氣短、乏力、心絞痛、惡心等典型的癥狀,如果病情持續發展,會導致冠狀動脈堵塞,影響患者生命安全。
那么,冠心病患者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接下來,就來一起探討一下關于冠心病的危險性、
冠心病日常的護理,以及冠心病患者如何保持良好心態。
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決定了冠心病的程度,當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沒有超過50%時,醫學上將其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只有當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超過50%時才可以稱之為冠心病。一般來講,如果狹窄的程度大于50%而又沒超過75%時,患者體內的血液還能正常供應心臟,滿足心臟對血液的需求量,不會使患者發病,只有當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超過75%時,才會引起發病。這時候如果及時靠藥物進行維持,患者還出現心肌缺血的癥狀,就要考慮是否進行心臟搭橋手術或者心臟支架手術的治療。
簡單來說,冠心病就是由于心臟缺血所引起的心臟類疾病。所以,患者在產生冠狀動脈狹窄的癥狀時,要及時接受系統的治療,定期服用藥物,控制狹窄的進一步惡化,避免心臟缺血危及生命健康。
對于冠心病來說,最大的風險就是心臟內硬化斑塊造成破潰,一旦硬化斑塊破潰,就會使血管內的血小板在破潰的表面產生堵塞引起血栓,最終由于動脈產生堵塞而導致心肌梗死,斑塊本身的穩定程度是影響著斑塊是否形成破潰的關鍵因素,就是說,狹窄程度與心肌梗死的概率并無本質上的區別,主要在于斑塊的破潰度。
冠心病患者日常的護理辦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 要做到堅持口服藥物。常見可以治療冠心病的藥物包括很多,如他汀類的降脂藥物、β受體阻滯劑、阿司匹林等,患者在服用這些藥物期間一定要遵循醫囑,定期服用,不得擅自停藥,也不可以擅自增減藥量。
● 吸煙的患者要戒煙。香煙中所含的尼古丁會導致血管的收縮,對心臟造成過重的負荷;同時,一氧化碳還會造成患者體內血氧量的下降,導致血管內膜造成損傷,是冠心病最危險的影響因素。因此患者一定要戒煙,還要遠離二手煙。
● 冠心病患者在飲食上一定要注意健康飲食,低糖低鹽、低脂肪以及低膽固醇。食鹽中含有豐富的鈉元素,如果攝入過多會導致患者的血壓升高,加大血管內斑塊破裂的風險,除了食鹽之外,如醬油、腌制的食物、海產品等當中都含有很多的鈉元素,要減少攝入量。同時還要減少動物油脂的攝入,在日常飲食中多以蔬菜、水果、粗糧為主,減少含糖的碳酸飲料以及甜品的攝入。
● 患者要定期對血壓進行監測,臨床上引起冠心病發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血壓,血壓的增高會導致患者體內的血管內壁出現增厚的現象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的產生,從而使血管變得更加狹窄,導致供血不足而引發心肌缺血。
● 患者要加強定期做適量的有氧運動,運動可以增強患者的心肺功能,從而有效地防止冠心病的惡化,還能夠幫助患者控制血壓以及體重,減輕糖尿病發生的概率。
調查顯示,由于當代社會發展節奏較快,年輕人所要面對的工作壓力與日俱增,情緒波動也相對較大,又很少通過娛樂活動放松身心,導致了冠心病患者數量在日漸增多。所以,冠心病患者除了日常護理之外,還要從情緒上入手,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從而有效地預防冠心病,降低冠心病的發病概率。
首先,要時刻提醒自己遇事保持心平氣和的狀態。冠心病患者往往脾氣都比較暴躁,易發怒,而怒氣對心臟的危害是很大的,遇到事情時,要保持一個冷靜平和的心態,耐心地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緩解暴躁的情緒,保護心臟功能。
其次,要時刻保持寬以待人的心態。研究表明,寬恕他人,不僅能夠使自己的心態得到有效的緩和,還能創建和諧的人際關系,收獲更多的友誼,俗話說“寬容是人類精神的補品”,由此可見寬以待人的重要性。接著就是遇到事情要學會“放得下,想得開”,如果一個人過于斤斤計較,常常責備他人,會被他人漸漸疏遠,而這種孤立往往會使人產生壓抑的心態,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進而為心臟帶來一定的損傷。冠心病患者在遇到事情時,一定要用宏觀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要放平心態,面對疾病時也要坦然,用良好的心態去戰勝病魔。
最后,要學會進行情緒上的自我調節,增加娛樂活動,可以試著聽聽音樂、做做瑜伽、跑跑步、做一做有氧活動、到野外呼吸新鮮的空氣等,充分地放松心情,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從而保證心臟功能的正常運作。

所以說,冠心病患者要了解冠心病的發病機制,并且要謹遵醫囑,定期保養身體,心態上也要學會做好充分的自我調節,讓自己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從而降低冠心病的發病概率,為自身打造一個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鑄建一個良好的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