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 楊近平

摘要:碳達峰、碳中和變革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推動了我國生活和生產方式向著綠色節能過渡,是我國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和提升經濟實力的關鍵所在。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是達到長期碳中和目標的重要發展階段。二氧化碳排放達峰時間越早,排放量越低則越有利于達成長期碳中和目標。當下,在社會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國正處于新舊經濟體系改革階段,政府部門對區域經濟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調控作用?!半p碳”目標的提出,直觀影響著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引起地方政府部門的關注。如何實現“雙碳”目標下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如何開展地方政府協同治理,是推進我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雙碳目標;區域經濟;政府協同治理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背景下要盡早達成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雙碳” 目標,讓循環經濟發展道路深入人心。2011年底全球范圍內已有40多個國家宣布了要落實碳中和目標。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必須走綠色可循環經濟發展道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對環境的保護,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1]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碳達峰、碳中和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各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區域經濟不協調的問題時有發生,尤其在經濟轉型階段這種現象更為突出。對于我國而言,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一方面關系到社會市場經濟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影響著國家的長治久安。因此,構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的地方政府協同治理模式十分重要。
一、雙碳目標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的地方政府協同治理的必然性
(一)傳統治理范式的不適應性
政府部門對于社會中的各項資源發揮著調控作用,中國區域經濟逐步演變為“非均衡發展”,而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瓶頸問題,政府部門管理模式較為單一滯后,嚴重影響了經濟水平的提升。[2]全能型政府模式更能夠適應社會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當下國家面臨的社會市場環境復雜度越來越高,滯后思想的束縛會導致一些不合理決策的存在,從而影響經濟發展。
其二,社會結構在發生調整的過程中,一些公眾對公共政府部門權力職能秉持著懷疑態度。
其三,公共行政能力逐步衰退,會導致公眾面臨著較大的經濟和精神層面的壓力。中央政府控制效果不佳,其中各種矛盾糾紛問題不斷涌現,導致公共政策無法做出合理有效的決策。
(二)公共服務的需求性
當下我國公共服務體系會導致政府、市場、社會的競爭協作受到影響,政府、市場、社會職責劃分并不清晰,本身應由政府部門承擔的公共服務領域呈現出越來越市場化的趨向。政府部門職責落實不到位,在市場中存在著亂收費、義務教育和醫療行業投入不足等情況,從而導致許多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而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政府沒有強化宏觀調控導致的。[3]在市場環境下準公共產品供給領域沒有構建完善的市場競爭體系、政府部門過度干預、管理過度嚴苛導致公共服務的質量低下。
而之所以會出現上述情況,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部門沒有積極轉變自身職能,對公共角色和責任的劃分認知并不清晰。尤其是沒有構建完善的職能體系,從而導致政府部門提供的公共服務不到位,無法滿足大眾需求;二是在當下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環境下尚未構建完善的共同治理環境,政府部門提供的制度保障薄弱;三是公共監督管理體系不到位,沒有構建公平公正的競爭關系,從而導致市場活力不足。
(三)單一治理主體的“失靈”
1.市場失靈
市場過度自由開放會達不到發展目標,無法實現對各項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調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市場各項資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出現了大量資源浪費的情況;二是市場機制無法解決效率以外的非經濟目標。市場過度自由開放會無法約束各經濟主體的行為,因此需要政府部門的干預和控制。
2.政府失靈
政府失靈就是指政府部門為了達到既定的發展戰略目標采用的一系列的干預活動,但是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降低了經濟效益,主要表現為政府部門干預不到位或過度干預。而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層面:政府部門決策存在失誤,沒有促進經濟效益;政府工作人員工作效率低下;政府部門的盲目擴張等。
二、雙碳目標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的地方政府協同治理模式構建
(一)政府內部縱向分權協同治理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核心便是妥善處理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一是中央高度集權化情況仍然非常突出,地方政府部門在落實各項工作時仍然處于較為被動的局面。由于法律制度建立不完善,地方政府部門職責界限劃分并不清晰;二是地方保護主義現象不斷涌現。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出現了“諸侯經濟”,這些問題的存在會嚴重影響區域經濟發展,同時也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要致力于解決的關鍵所在?;谏鲜鰡栴},必須要厘清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各自的職責,建立起上下協調的新型分配關系,切實解決社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地方政府部門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首先要根據中央政府部門出臺的經濟發展策略來明確本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層層推動各項方針政策條款的執行;其次要基于本區域實際發展情況構建完善的方針政策,隨后明確各區域人才、技術發展重點;最后制定完善的教育方針政策,致力于培養優質人才。對于社會市場經濟環境而言,人才資源的作用至關重要,只有制定完善的人力資源開發策略和優化人力資源市場環境,才能和區域經濟發展目標相協調,才能合理利用各項資源來提高經濟效益。[4]
(二)政府橫向裂合協同治理
地方政府部門要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明確自身市場地位。由于各個地方政府部門利益發展存在著不協調性,政府部門通過互助協作能夠彌補發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這也是推動各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環節和解決區域經濟發展難題的重要策略。
1.合作理念的重構
一是促進地方政府部門績效評估體系的改善:就政治層面而言,要促進人力資源和信息等元素之間的互相流通。構建科學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合理評價地方政府部門的工作情況,幫助政府部門改善工作中的薄弱點,同時也可以減少晉升體系產生的負面作用,讓這些官員能夠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下提升工作質量,真正為社會發展貢獻自身力量。
二是構建互助互惠的協作理念。政府部門加強協作的最終目的便是共同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化發展,在不同市場經濟環境下政府部門有著各自的經濟利益,合作的最終目的便是實現共贏,只有將合作置于互惠互利的基準之上,政府部門才能共同抓住契機和應對風險問題,從而提升工作積極性,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三是基于社會市場需求落實服務型政府發展理念,轉變自身職責理念,致力于為民眾和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創建出“小社會,大市場” 的市場環境。[5]政府部門要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在尊重市場運作的基礎上合理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協調區域經濟發展。
2.創建長期合作互動機制
各個地方政府部門應當明確本地區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優勢和不足,以此為依據實現和其他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隨后構建各政府部門之間的互動機制,使得一旦遇到難題各政府部門能夠共同參與進來,為解決難題出謀劃策。在地方政府部門互助的基準之上可以構建發展合作機制,推動各項政策條款落實,同時要符合法律條款的各項章程,其中涉及的內容包含:信息的公開透明化;優秀人才的交流和協作;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等。不僅如此,政府部門也要加強互相之間的監督管理,約束對方的各項行為。地方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化發展能夠改善各區域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和促進經濟的協調化發展。
3.在制度層面政府合作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政府部門要基于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和各城市競爭力狀況來積極調整發展策略,逐步向服務型政府過渡,全面推行公平公正的發展策略,為社會市場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6]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要注重改善交通和通信方面的劣勢,減少對社會市場經濟發展的干預和管控,促進社會市場經濟和諧公平發展。政府部門要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需要從以下兩個層面著手:一是商品和服務流入到市場內時要采用無差別的政策,減少不正當干預行為;二是在市場內教育、醫療等,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關聯的,政府部門要協調這些資源的發展,提供各項公共服務資源以滿足人們的需求,推動區域經濟的持續化發展。
(三)政府與其他管理主體協同治理
1.政府與市場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宏觀調控,政府部門的各項行為將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會造成直接影響。因此,政府部門需要和市場之間構建良好關系,需要從以下幾個層面著手:
首先,就宏觀層面而言,政府部門要提升宏觀調控力度,為促進經濟發展構建良好的市場環境。地方政府部門要合理利用社會中的各項資源,轉變傳統管理模式,引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為了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部門要重點落實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提升市場服務、輿論和政策方面的干預,讓協調化經濟發展深入到市場管理的核心;二是在市場中要注重信譽和文化層面的建設,減少弄虛作假行為,構建公平公正、和諧競爭的市場;三是政府部門要注重人力資源建設,鼓勵社會中的優秀人才為經濟發展作出努力,同時給予其應有的物質和精神嘉獎,從而提升人才貢獻的積極度,減少他們的后顧之憂。
其次,地方政府部門要減少對企業的不必要干預,讓企業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同時對于社會中的各項資源也要合理調配和運用,使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實現各項資源的合理配置。區域經濟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和市場的共同調配,需要按照各項資源的流動情況來合理落實各項政策。只有政府部門和市場互相促進和干預,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走可循環發展之路。
最后,市場很難對一些非競爭部門進行有效調節,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對其進行嚴格干預和管控。市場經濟環境背景下社會對公共產品的需求不斷提升,這就需要政府部門轉變管理模式,承擔起自身職責,提升對公共產品質量的把控。同時政府部門也要更加注重基礎產業部門的適度發展,從而消除社會中存在的不良經濟發展因素。
2.政府與公民社會
政府部門和市場單一化管理都存在著許多劣勢,因此需要發動民眾力量,在兩者之間構建一種互相干預和互相促進的關系。而當下公民社會發展并不成熟,尚未構建和市場經濟相符的公民自治文化理念,因此必須要動用社會中的各項資源來構建完善的公民社會,需要從以下三個層面著手:
一是構建與第三部門發展有關的法律條款,對其職責和義務做出嚴格界定,同時將中介組織發展納入管理要點,用法律武器來約束各級組織部門的工作。
二是促進第三部門和行政機關之間的職責分割,積極鼓勵第三部門發揮其自身作用,促進組織框架的規范化構建。
三是運用重點扶持政策來促進第三部門的發展,要注重一些中介組織的重要性并加大調控力度。在當下社會市場經濟環境下,各社會組織是獨立于政府行政機構單位之外的市場主體,應當承擔其自身的管理職責。
三、總結
為了實現“雙碳” 目標,必須堅持綠色循環經濟發展體系,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保護自然環境,減少對自然資源的破壞。這一發展道路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宏觀調控。政府部門要轉變自身傳統的思維理念,不斷更新管理模式。政府部門是協同治理的重要參與者,要運用社會中的各種資源發揮出各主體的優勢,實現公平公正管理,將協同治理作為互相協作的公共服務體系,提升社會管理質量和效率,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一心,繆小林.協同治理、地方政府綠色轉型與空氣質量改善[J].當代財經,2022,(3):40-52.
[2] 周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地方政府協同治理的內涵意蘊、應然邏輯及實現機制[J].寧夏社會科學,2021,(1):128-136.
[3] 蔡子琪,程銘.東北地區大氣污染地方政府間協同治理初探[J].經濟師,2020,(6):143-145.
[4] 余璐,戴祥玉.經濟協調發展、區域合作共治與地方政府協同治理[J].湖北社會科學,2018,(7):38-45.
[5] 康紅霞,孫仁金,吳杰林.協同治理視閾下地方政府信任危機問題研究[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5): 29-36.
[6] 林明燈.協同治理視域下地方政府的權力行使及邊界[J].江海學刊,2015,(6):141-146.
作者簡介: 劉宇,男,漢族,江蘇揚州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楊近平,男,漢族,碩士,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三級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社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