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數字經濟是否促進了共同富裕?

2023-05-30 10:48:04劉偉麗陳騰鵬
當代經濟管理 2023年3期

劉偉麗 陳騰鵬

[摘要]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戰略任務。文章探討了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的理論聯系,依據2012—2019年我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的省級面板數據,實證分析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影響效應及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實現起積極促進作用,并通過了穩健性檢驗。機制檢驗發現,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是數字經濟推動共同富裕實現的重要機制。通過時間異質性檢驗,得知“寬帶中國”戰略增強了數字經濟賦能共同富裕的影響效應。通過區域異質性檢驗,得知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促進作用在我國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較明顯,在我國西部地區作用效果較弱。進一步研究發現,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和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對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有正向調節作用。

[關鍵詞]數字經濟;區域協調發展;共同富裕;寬帶中國

[中圖分類號]??F49;F1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461(2023)03-0001-10

一、引言

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產業結構優化和創新驅動成為未來經濟發展新趨勢。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數字經濟逐漸成為引領經濟發展和產業變革、構建國際新格局的核心力量[1]。“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2005—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6萬億元上升至358萬億元,2020年占GDP比重達386%。數字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引擎”作用逐漸加強,具有強大的社會財富創造力。然而,數字技術推廣帶來的“數字鴻溝”會拉大社會貧富差距,引起不同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影響社會財富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因此,研究數字經濟、區域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的關系尤為重要。

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指全體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下共同創造發達領先的生產力水平,共享幸福美滿的生活[2],體現了發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續性的統一[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提出“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

改革開放40年多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重大成就,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地區發展差距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主要障礙之一,由于資源稟賦差異導致的經濟發展不均衡近年來呈擴大趨勢[4]?;A設施建設落后、自然資源匱乏、外商投資較少等是造成這一問題重要原因。這就需要政府制定合理的區域協調發展政策,激發市場配置資源的活力、打破不同區域的市場壁壘限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和城鄉發展差距、改善收入分配不合理等問題的有效途徑,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有效地賦能共同富裕的實現。基于此,本文以區域協調發展為視角探討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的關系。

部分學者探討了關于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之間的關系。目前研究集中在討論數字經濟影響共同富裕的理論機制和傳導路徑,這些研究比較注重全局性和宏觀性。首先,部分學者從數字經濟的經濟效應出發探討其對共同富裕的影響機制。數字經濟消除市場分割以實現產業非中心化[5],助力產業結構高級化合理化[6],建立中國特色區塊鏈體系[7],支持具有生態普惠效應和網絡溢出效應的“新型平臺企業”發展[8],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推動共同富裕的實現。也有學者從跨境電商視角出發探討二者的關系,強調開展數字貿易時規避風險和防止平臺壟斷的重要性[9]。其次,部分學者結合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立足于數字經濟的社會效應分析其對共同富裕的影響。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普及帶來社會普惠機制的進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短板[10],優化新要素分配并建立新生產分配關系[11],調節社會收入分配結構以發揮減貧效應[12],豐富個體生活的同時提供高質量社會服務供給[13],實現社會均衡發展[14],進而推動共同富裕理想的實現。

考察已有的文獻,以下三個方面的研究尚待深入:第一,目前學術界對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關系的研究大多以理論闡述的定性分析為主,而實證檢驗研究相對較少,尤其缺少從區域協調發展角度的實證檢驗;第二,大多數研究基于總體宏觀層面,鮮有探討數字經濟賦能共同富裕的傳導路徑和潛在機制的研究;第三,部分研究存在內生性,且未能有效從時間和空間角度出發進行異質性檢驗,造成實證結果的可信度有待提高。為此,本文采用全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的省級面板數據(由于香港、澳門、臺灣地區數據有所缺失,本文剔除上述三地數據),通過基準回歸探討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的直接影響效應,并分析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是否在其中起到中介機制作用。經過剔除極端值、替換核心變量以及工具變量法等穩健性檢驗后該結論仍成立。

通過本文研究,期望實現以下主要貢獻:第一,基于區域協調發展視角考察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之間的關系,為共同富裕的相關研究提供了一個新視角,擴展了對數字經濟影響效應的機制探討;第二,通過剔除極端值、替換被解釋變量以及工具變量法檢驗了內生性,提供更準確的研究結果,希望為建設數字中國,走中國特色的數字經濟發展道路提供實證支持;第三,從時間和空間角度出發,對數字經濟賦能共同富裕效應進行異質性檢驗,為地方政府制定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提供理論參考。

二、理論分析

首先考察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直接影響效應,再探討區域協調發展是否在其中發揮中介效應,即探討數字經濟發展是否提升區域協調發展水平,進而賦能共同富裕實現。

(一)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直接影響效應

數字經濟發展賦能共同富裕的實現。

首先,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提高社會生產效率,加速社會財富的積累和創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發揮數據要素的正向效應、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激發創新效應進而推進生產力發展。一是數據要素具有正外部性特征。數據作為數字時代重要生產要素,其資本的穩態增速高于其他類型資本及總產出[15],具有低復制成本、非排他性、外部性、即時性等技術-經濟特征[16]。數據要素高效提煉有效信息并做出即時預測,加速微觀主體運行效率[17]。二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和利潤水平。企業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評估生產過程中不同生產環節的附加值,加大高附加值環節專業化投入,將低附加值環節進行外包,從而提高整體生產效率[18]。此外,企業數字化轉型構建數據管理系統降低生產經營成本,進而提高創新水平[19]。三是數字經濟通過創新效應提高生產力水平。根據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研發和創新是推動經濟增長與技術進步的重要因素。信息技術的創新降低生產邊際成本,形成規模效應和技術擴散效應,有效地提高社會全要素生產率。同時,數字經濟帶來的生產力發展能夠起到增加居民就業[20-21]和減少市場摩擦[22]的作用,提高社會整體和諧性和穩定性。

其次,數字經濟具有普惠效應,推動社會財富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進一步分好“蛋糕”。數字技術的進步為社會更高效地分配公共服務資源,進而推動區域均衡發展。第一,數字經濟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數字技術的推廣優化政府職能,通過數字政務平臺補充落后地區公共服務供給。信息技術不斷嵌入政府公共服務,完善政府稅收征管和治安管理職能。電子稅務平臺的普及簡化企業、居民辦稅納稅的流程,滿足納稅人的合理需求[23]。智慧城市建設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廣泛應用人臉識別技術等數字技術,提高公安機關維護公共安全、保障法律執行和完善社會管理的能力[24]。同時,便利化的數字平臺彌補了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的短板[25-26]。例如互聯網醫院、遠程問診平臺、網課平臺等數字平臺的普及有效改善落后地區人民群眾的醫療和教育條件,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足感。第二,數字經濟發揮協同效應推動不同區域均衡發展。一方面,新型信息技術的普及減少了市場分割從而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實現。東部地區的技術、資金、人才可通過數字平臺與中西部地區的自然資源相結合,深化均衡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加快完善國內大循環。另一方面,數字農村的推進有效縮小了城鄉發展差距。以消費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金融在提高農戶的收入流動性[27]、農村家庭的消費水平[28]、農業綠色增長[29]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對于農戶來說,電子商務的推廣拓展了商品營銷渠道,創造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例如,許多鄉村的農戶通過抖音等平臺進行直播帶貨,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對于農村企業來說,數字金融的推廣幫助它們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從而有更多資金拓展生產規模,為當地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二)區域協調發展在數字經濟賦能共同富裕過程中的機制作用

數字經濟發展激活區域協調發展的時代活力。

其一,數字經濟減少不同區域的溝通交流成本。云計算等技術的應用提高了社會處理大規模數據的能力,緩解傳統經濟活動的信息約束,減少信息不對稱的現象,降低搜索、復制、運輸、跟蹤等成本[30],加速供需雙方匹配,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31-32],有效整合生產要素在各個生產環節合理分配,引導上中下游產業在各個地區合理布局,發揮不同區域比較優勢,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

其二,數字經濟的空間溢出效應輻射周邊區域發展。數字經濟有效緩解經濟集聚的擁堵效應,強化不同區域的空間關聯性[33]。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在生產要素驅動下既產生正外部性的特征[34],又帶來負外部性的擁堵效應[35]。現代信息網絡建立數字化平臺以及時地傳遞信息,其自身兼具的知識溢出效應進一步強化經濟活動空間集聚效應,推動不同區域協調發展。

區域協調發展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36]。然而,區域之間和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仍然是制約共同富裕實現的主要障礙。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強調不同地區均衡發展。中央政府通過戰略聯動保障機制、財政轉移支付、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措施縮小不同區域發展差距。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進入均衡協調高質量發展階段,兼顧公平與效率是現階段的戰略主題[37],與共同富裕強調的“共享”和“富?!彼枷胂嗷ビ骋r。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對邊疆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的財政支持投入,有效地調動了國家生產資源合理分配,逐步改變經濟“南強北弱”和“東強西弱”的局面,最終賦能共同富裕在全國的實現。

其三,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城鄉經濟發展差距,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彌合城鄉發展鴻溝。城鄉協調發展是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環節[38]?!笆奈濉币巹澨岢觥敖⒔∪青l要素平等交換、流動政策體系”。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強調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根據增長極理論,增長極在經歷極化效應后,在一系列聯動機制下會對周邊地區產生擴散效應,進而帶動周邊地區發展[39]。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強調提升核心城市群經濟競爭力,引導相關產業向中小城鎮及鄉村地區轉移,從而提高鄉村地區人民的就業和收入水平,帶動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民市民化以及城鄉一體化發展,有效緩解城市勞動力緊缺以及工資水平上漲等影響,實現共同富裕的“雙贏”。

三、研究設計

(一)模型的構建

本文基準回歸采用面板固定效應模型,回歸模型如式(1)。

Yi,t=α0+α1lnDEIi,t+α2Controli,t+μi+εi,t(1)

本文參考劉心怡等(2022)的方法,使用居民收入水平和居民收入差距作為共同富裕水平衡量指標,并作出一定修改[40]。其中,i表示城市,t表示時間,被解釋變量Yi,t表示共同富裕水平,包含子指標收入水平inci,t和收入差距gapi,t。為了數據穩定性,本文將衡量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相關數據做取自然對數的處理,用lnDEIi,t表示來表示解釋變量。Controli,t表示控制變量。μi代表未觀測到的個體固定效應,εi,t為殘差項。

式(1)體現的是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直接影響效應,為討論二者可能存在的影響路徑,據前文所述以區域協調發展水平為中介變量,構建檢驗中介效應的回歸方程。具體檢驗步驟如下:在主效應回歸方程模型(1)中,在系數α1顯著性檢驗通過的基礎上,分別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指數lnDEIi,t對于中介變量區域協調發展水平RHDi,t的線性回歸方程(2),以及lnDEIi,t與中介變量RHDi,t對被解釋變量Yi,t的回歸方程(3),通過對回歸系數β和γ的顯著性檢驗判斷中介效應是否存在。具體回歸方程如式(2)~(3):

RHDi,t=β0+β1lnDEIi,t+β2Controli,t+μi

+εi,t(2)

Yi,t=γ0+γ1lnDEIi,t+γ2RHDi,t+γ3Controli,t+μi+εi,t(3)

(二)變量測度與說明

1被解釋變量

共同富裕水平(Yi,t)。已有研究中有關共同富裕指標的構建多從總體富裕和成果共享角度出發,具體通過收入、財富水平、人群占比和泰爾系數等指標表示[2]。本文對共同富裕指標的選取參考劉心怡等(2022)的做法,分別用兩個子指標居民收入水平(inci,t)和居民收入差距(gapi,t)來表示[40]。實現社會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居民收入水平是社會富裕程度和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體現,而收入差距則是反映社會的“共享”程度是否完善、社會分配機制是否合理、社會貧富差距是否過大的關鍵指標。本文通過對共同富裕相關指數的測量,反映數字經濟發展對社會的影響是加大“馬太效應”還是縮小“數字鴻溝”。

2核心解釋變量

數字經濟發展水平(lnDEIi,t)。目前有關數字經濟測量指標的研究已日趨完善,有從信息化、互聯網和數字交易發展等三個維度出發[41],或者結合數字經濟內涵、信息經濟理論及增長核算方法等方向進行指標構建[42]。本文參考趙濤(2020)的做法,以普惠金融指數、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人數、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移動電話用戶數、電信業務收入為子指標構建衡量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計算各子指標的權重[43]。該指標主要涵蓋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人力資本、市場規模和消費互聯網的情況,兼具社會宏觀因素和企業微觀因素,是覆蓋面較廣且具有代表性的數字經濟衡量指標。為了增強數據穩定性,本文對衡量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進行取自然對數的處理。

3中介變量

區域協調發展水平(RHDi,t)。在已有的研究中,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指標構建多從發展差距、一體化、城鄉協調、社會協調、資源環境協調等視角出發。數字經濟對區域協調發展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縮小區域差距和城鄉差距上,區域協調發展水平的提高意味著共同富裕的推進。本文借鑒楊仁發和沈忱(2022)構建的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指標體系,按經濟、生活、資源環境系統三個子指標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指數[44],其各子指標見表1。

4控制變量

本文對影響共同富裕的控制變量選擇如下:①經濟發展水平(EDi,t),選擇各區域的人均GDP衡量,經濟發展水平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會富裕程度;②人力資本水平(HCi,t),采用各區域高校生在校生人數表示,高校生作為高等教育接受者代表著社會人力資本;③外商直接投資額(FDIi,t),采用各區域外商直接投資額表示,是各區域對外開放程度代表性指標;④創新水平(RICi,t),選擇專利申請受理量為代表指標,因為專利作為科研與生產結合的代表對科研水平有象征意義;⑤政府財政支出(GSi,t),使用地方政府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占地方GDP的比重衡量。以上數據均來源于各省統計年鑒和統計公告。

(三)數據來源與描述性分析

本文選取2012—2019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省級面板數據。由于香港、澳門、臺灣地區部分數據有所缺失,本文將上述三地數據剔除??疾炝藬底纸洕鷮餐辉5闹苯佑绊懶?,以及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是否在其中起到中介效應。選擇該時間段的原因是該時間段包含了以下重要事項: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方面,2012年,黨的十八大順利召開,之后我國開始實施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2013年,國務院提出“寬帶中國”戰略,開始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文數據主要來自各省的統計年鑒和統計公告,以及由螞蟻金服集團和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編制的《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2011—2020)》。表2是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結果顯示代表共同富裕水平的子指標居民收入水平(inci,t)均值為2290,最大值為4240,最小值為1264。而另一個子指標居民收入差距(gapi,t)的均值為-1724,最大值為0940,最小值為-5656。以上數據表明不同地區的共同富裕程度差異較大,且核心解釋變量、中介變量、控制變量也呈現出同樣的問題。由此可見,不同?。ㄗ灾螀^、直轄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和居民收入差距存在較大差異,共同富裕的實現仍需一定時間。這與我國經濟發展東強西弱、南強北弱的總體格局有密切關系。

四、實證分析結果

(一)基準回歸結果分析

結合上述理論分析,首先探討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直接影響效應。表3列出了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直接效應的基準回歸結果,所有變量均控制個體固定效應,第(1)、(2)列為不添加控制變量的情況,第(3)、(4)列為添加控制變量的情況。由回歸結果可知,數字經濟對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分別為1479和0545,表明數字經濟對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起積極促進作用,有利于社會富裕程度的提升。數字經濟對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分別為-1974和-0972,說明數字經濟的發展縮小了居民的收入差距,助力共同富裕中“分好蛋糕”環節的實現。綜上所述,數字經濟的發展促進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并縮小居民收入差距,對共同富裕的最終實現起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中介效應檢驗

如前文所述,數字經濟通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水平的提高,從而賦能共同富裕的實現。為驗證作用機制假設,本文選用中介效應模型進行檢驗?;貧w結果如表4,其中(1)~(3)列為被解釋變量為居民收入水平(inc)的情況,(4)~(6)列為被解釋變量為居民收入差距(gap)的情況。從基準回歸結果可知,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水平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由列(2)和(5)可知數字經濟發展對區域協調發展水平的提升在1%的置信區間為正,即數字技術的推廣賦能區域協調發展的實現。最后,列(3)和(6)的結果是將區域協調發展水平這一中介變量放入到研究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發展的回歸方程(3)中。由此可見,加入區域協調發展水平這一機制后,

數字經濟對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的影響系數的絕對值有所減少

,說明區域協調發展水平在數字經濟影響共同富裕的過程中發揮中介作用。理論部分的相關論證得以證明,在數字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提高能夠推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從而推動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是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實現的作用機制。

五、穩健性檢驗

(一)剔除極端值

由于我國的四個直轄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和廣東省在政治地位、經濟實力、國家戰略定位上與我國其他?。ㄗ灾螀^)相比都有較大差距,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力也是其他?。ㄗ灾螀^)無法比擬的。因此,為避免極端值影響,在穩健性檢驗第一部分,采用剔除四個直轄市和廣東省數據的方法,重新進行回歸檢驗基準回歸結果是否穩健。結果如表5所示,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系數仍然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對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系數仍然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證明在剔除一線城市和廣東省數據后,數字經濟發展仍然對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居民收入差距的縮小起積極促進作用,基準回歸結果具有穩健性。

(二)內生性處理:工具變量法

本文檢驗了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水平的影響。為了減少系統性問題的影響,采用了面板固定效應回歸模型,但仍可能存在內生性問題進而導致OLS不成立。因此,我們采用工具變量法檢驗內生性問題,本文以各?。ㄗ灾螀^、直轄市)快遞業務量為工具變量,檢驗回歸方程是否存在內生性問題。工具變量要同時滿足外生性和內生性兩個條件。外生性方面,快遞業務屬于物流行業發展指標,對被解釋變量共同富裕水平不會產生直接影響。內生性方面,近年來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帶動全社會的快遞業務量需求上升??爝f業務量的增加帶來大規模的數據處理需求,刺激電子商務技術的提高和平臺經濟的發展,與解釋變量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有一定關系。其結果如表6的列(1)~(4)所示,我們可得知KleibergenPaprk?LM?統計量的p值分別為00001和00000,表明不存在不可識別問題。CraggDonald?Wald?F統計量分別為87218和82676,均大于各自10%的臨界值水平,表明不存在弱工具變量問題。最終結果表明,使用快遞業務量這個工具變量后,數字經濟對居民收入水平和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系數分別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和負,仍對居民收入增長和居民收入差距縮小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證明本文的估計結果是穩健的。

(三)替換被解釋變量

根據凱恩斯的絕對收入理論,居民的消費與當期收入密切相關[45]。為了保證實證結果的穩健性,采用居民人均消費支出(consume)作為被解釋變量居民收入水平的替代變量,使用類似方法構造消費差距指標(cgap)替代被解釋變量居民收入差距。重新進行回歸后結果如表6列(5)~(6)所示,數字經濟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對居民消費差距的影響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數字經濟的發展對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居民收入差距減小起促進作用,進而推動共同富裕的實現,基準回歸結果仍具有穩健性。

六、異質性檢驗

(一)數字經濟賦能共同富裕的時間異質性檢驗

2013年8月17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寬帶中國”戰略,象征著寬帶首次被列為國家公共基礎設施。寬帶建設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皩拵е袊睉鹇砸?015年為界,對我國城市光纖到樓入戶數、農村寬帶進鄉入村數、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等提出更高的目標要求。因此,本文以該戰略第一階段的時間點2015年為界進行時間異質性檢驗,考察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賦能作用是否因為新基建的完善而逐漸加強。實證結果如表7所示,數字經濟對居民收入水平和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和負,但2016—2019年的影響系數的絕對值均大于2012—2015年。表明在“寬帶中國”戰略實施后,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促進作用效果更明顯。可見,“寬帶中國”戰略推進數字新基建的發展,使數字經濟在促進共同富裕實現時顯示出更大的優勢。

(二)數字經濟賦能共同富裕的區域異質性檢驗

2020年,我國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然而,由于開放時間、地理位置、政策支持等條件的差距,我國經濟格局呈現出“東強中西弱”的情況。由圖1可知,我國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區。前面已經驗證了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最終實現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這種促進作用是否與當地發展水平有關?其相關性是正相關還是負相關?本文將樣本數據按我國三大經濟帶①劃分,檢驗基準回歸結果的區域異質性問題。

檢驗結果如表8所示,在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數字經濟對居民收入水平和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系數分別在1%和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和負。從影響系數絕對值看,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影響系數均高于西部地區,表明數字經濟對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居民收入差距的縮小等的促進效果強于西部地區。綜上所述,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促進作用在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相似,均強于西部地區。本文給出的解釋是:數字經濟賦能共同富裕的程度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有一定聯系。我國東部和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之西部地區更加發達,擁有更完備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更充實的人才儲備、更系統的財政資金儲備,接受數字化轉型的效果相對較好。

七、進一步分析:潛在機制影響

上述研究探討了數字經濟影響共同富裕的中介機制。本部分探討數字經濟是否可以通過其他潛在機制調節對共同富裕的影響效應。通過引入相關調節變量,加強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程度的促進作用,減緩“數字鴻溝”以及數字不平等性等不利影響。為此本文構建了回歸方程(4):

Yi,t=θ0+θ1lnDEIi,t+θ2lnDEIi,t×IFi,t

+θ3Controli,t+μi+εi,t(4)

回歸方程(4)中IFi,t是調節變量,lnDEIi,t×IFi,t為數字經濟與調節變量的交互項,θ2是交互項的影響系數,也是調節效應檢驗需要關注的重點。如果θ2大于0,表明該調節變量對數字經濟賦能共同富裕的過程起到正向調節效應;如果θ2小于0,則表明該調節變量起負向調節效應。

(一)基礎設施建設的調節作用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縮小城鄉差距的主要途徑,而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目標。因此,本文以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為調節變量,探討其對數字經濟賦能共同富裕的調節效應?;A設施建設完善將提升城鎮化水平,增加鄉村非農就業,進而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首先,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城鎮化進程的重要驅動力[46]。政府完善鄉村地區電力、水利以及交通等基礎設施,有效改善鄉村人民的生活狀況,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此外,高鐵、高速公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建成,將便利鄉村地區人員和貨物的流動,提高企業到鄉村投資的意愿。由此可見,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將進一步深化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促進作用。例如,基礎設施完善后,鄉村居民可以更便捷地進行電子商務活動,高效地將當地特產運輸到城鎮地區交易,拓寬了商品銷售渠道,開辟了更大的消費市場。

其次,基礎設施的建設提升鄉村的非農就業水平。一方面,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減少農民工流動成本并增加鄉村剩余勞動力存量,提高鄉村勞動力供給[47]。另一方面,在建設過程中,城鎮企業在鄉村進行物資采購和工程消費,能夠給鄉村企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由此帶來的非農就業能夠提升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促進作用。例如,隨著外賣平臺和電子商務物流的興起,城鎮逐漸增加對外賣騎手和快遞員等低技能勞動力的需求,而農村地區增加的非農就業剛好可以彌補這一缺口。

本文以各?。ㄗ灾螀^、直轄市)公路里程占行政區劃面積的比重衡量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表9列(1)~(2)報告了基礎設施建設對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指標關系的影響系數,可知分別從居民收入水平和居民收入差距看,lnDEIi,t×IFi,t交互項對被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上分別顯著為正和負,表明基礎設施投入對數字經濟賦能共同富裕過程起到正向調節效應,是影響二者關系的潛在機制。在基礎設施投入較為完善的地區,數字經濟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縮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更為顯著,進而更好地賦能共同富裕的實現。

(二)金融發展水平的調節作用

數字技術的推廣帶動消費者互聯網的普及,推動數字金融發展,進而提升全社會金融業發展水平。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帶來生產力的進步,降低中小企業和邊遠地區融資難度,與共同富裕提倡的“共享”與“富?!钡膴^斗目標相得映彰。金融發展水平提高將緩解融資約束,提升社會消費能力,進而增加居民收入和縮小居民收入差距。首先,互聯網金融有效地緩解針對“長尾”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48]。小微企業承擔著我國40%的稅務和80%的城鎮人口就業任務,融資門檻的降低將有效避免大型企業壟斷金融資源。其次,互聯網借貸金融的推廣提高居民消費的便利性,增加居民購買意愿。例如隨著支付寶花唄和京東白條等的新型金融借貸工具的出現,社會購買力得以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更加明顯。

本文以各?。ㄗ灾螀^、直轄市)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衡量金融發展水平。表9列(3)~(4)可知,分別從居民收入水平和居民收入差距看,lnDEIi,t×IFi,t交互項對被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在1%和5%的水平上分別顯著為正和負。表明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正向調節了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賦能作用,是影響二者關系的潛在機制。隨著地區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數字經濟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縮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更顯著,對促進共同富裕的作用將更明顯。

八、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主要結論

本文立足于數字經濟對我國經濟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的事實,從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基于全國2012—2019年的省級面板數據,運用面板固定效應模型和中介效應模型,實證分析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影響效應、傳導路徑及潛在機制。本文主要結論如下:第一,數字經濟促進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差距的縮小,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動力量。在采用剔除極端值、引入工具變量和替換被解釋變量等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后該結論仍成立。第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數字經濟助力共同富裕的作用機制,共同富裕的實現依賴于不同區域和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的縮小。第三,通過異質性檢驗,可以得知在“寬帶中國”戰略實施后,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促進作用將更加明顯,表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有助于數字經濟在未來發揮更顯著的影響。在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賦能作用效應中,對我國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作用效果相似,均強于西部地區。該結果與我國東、中部地區擁有較好的經濟發展基礎密切相關。第四,基礎設施水平和金融發展水平作為數字經濟影響共同富裕的潛在機制,對主效應具有正向調節作用。

(二)政策建議

基于上述結論,建議采用以下政策:

第一,基于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促進作用,我國應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戰略。首先,重視試點示范作用。政府應在若干城市設立數字經濟創新試驗區,結合各地實際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新生態。其次,各地應加大針對技術發展短板研究的資金支持力度,面向薄弱環節進行科研攻關。拓展多元化投資渠道,刺激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相融合。最后,行政管理部門應使用數字技術提升社會服務普惠水平,優化數字營商環境,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推動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讓數字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基于區域協調發展在數字經濟賦能共同富裕中的機制作用,利用數字技術引導資源在各地合理配置,提升各區域協調發展水平以實現共同富裕。首先,政府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戰略規劃,強化數字經濟對區域協調發展的促進作用,助力“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的實現。進一步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全國布局,縮小因數字不平等帶來的機會不平等和結果不平等。其次,國家合理布局數字經濟發展戰略資源,助力共同富裕的實現。優化國土空間布局,保持東部地區雄厚的經濟發展優勢,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貫徹“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钡脑瓌t,推進鄉村振興進程,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和城鄉發展差距,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

第三,基于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賦能作用存在時間和區域異質性的客觀現實,針對性地實施差異化數字經濟發展戰略。首先,基于“寬帶中國”戰略有效提升數字經濟賦能共同富裕的步伐這一客觀實際,政府應完善數字經濟方面的頂層設計,出臺針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戰略,形成完備的數據治理新格局。其次,立足我國三大經濟帶發展差距的客觀事實,國家可有針對性地給予中西部地區政策傾斜,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增強內地人才引進力度,鼓勵高層次人才前往中西部工作,注重公平與效率的統一,強化東部地區數字經濟的正向擴散效應,補齊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短板,促進數據資源共享機制的建立,縮小數字鴻溝,保障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

[注釋][KH*2D]

中國東部地區包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中國中部地區包含: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江西省、湖南省;中國西部地區包含:重慶市、四川省、陜西省、云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由于香港、澳門、臺灣地區數據有所缺失,本文將上述三地剔除。[BFQ][ZK)]

[參考文獻]

[1]孫毅,李欣芮,洪永淼,等.基于高質量發展的數字經濟監測評估體系構建——以北京市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為例[J].中國科學院院刊,2022,37(6):812-824.

[2]劉培林,錢滔,黃先海,等.共同富裕的內涵、實現路徑與測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37(8):117-129.

[3]郁建興,任杰.共同富裕的理論內涵與政策議程[J].政治學研究,2021(3):13-25,159-160.

[4]李實.共同富裕的目標和實現路徑選擇[J].經濟研究,2021,56(11):4-13.

[5]劉儒,張藝偉.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诳臻g門檻效應的實證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43(3):90-99.

[6]向云,陸倩,李芷萱.數字經濟發展賦能共同富裕:影響效應與作用機制[J].證券市場導報,2022(5):2-13.

[7]王宇航,王棟.新發展階段促進共同富裕的數字路徑[J].社會科學家,2021(10):99-104.

[8]朱太輝,林思涵,張曉晨.數字經濟時代平臺企業如何促進共同富裕[J].金融經濟學研究,2022,37(1):181-192.

[9]張夏恒.跨境電商賦能共同富裕的邏輯辨析[J].當代經濟管理,2022,44(3):8-11.

[10]夏杰長,劉誠.數字經濟賦能共同富裕:作用路徑與政策設計[J].經濟與管理研究,2021,42(9):3-13.

[11]劉誠.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基于收入分配的理論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22(4):25-35.

[12]艾小青,田雅敏.數字經濟的減貧效應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6(1):50-56.

[13]蔣永穆,亢勇杰.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內在機理、風險研判與實踐要求[J].經濟縱橫,2022(5):21-30,135.

[14]梁東亮,賴雄麟.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研究——基于均衡增長視角[J].理論探討,2022(3):57-62.

[15]徐翔,趙墨非.數據資本與經濟增長路徑[J].經濟研究,2020,55(10):38-54.

[16]蔡躍洲,馬文君.數據要素對高質量發展影響與數據流動制約[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1,38(3):64-83.

[17]TADDY?M.?The?technological?elements?of?artificial?intelligence[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2018:61-87.

[18]周澤紅,郭勁廷.數字經濟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理路探析[J].上海經濟研究,2022(6):5-16.

[19]MIKALEF?P,?PATELI?A.?Information?technologyenabled?dynamic?capabilities?and?their?indirect?effect?on?competitive?performance:?findings?from?PLSSEM?and?fsQCA[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17,70:1-16.

[20]HJORT?J,?POULSEN?J.?The?arrival?of?fast?Internet?and?employment?in?Africa[J].?American?economic?review,2019,109(3):1032-1079.

[21]ACEMOGLU?D,?RESTREPO?P.?The?race?between?man?and?machine:?implications?of?technology?for?growth,?factor?shares,?and?employment[J].?American?economic?review,2018,108(6):1488-1542.

[22]DANA?J?D,?ORLOV?E.?Internet?penetration?and?capacity?utilization?in?the?US?airline?industry[J].?American?economic?journal:?microeconomics,2014,6:106-37.

[23]王長林.電子稅務平臺生態系統的構建和治理策略[J].稅務研究,2020(2):79-84.

[24]石佳友.人臉識別治理的國際經驗與中國模式[J].人民論壇,2022(4):48-53.

[25]JANOWSKI?T,ESTEVEZ?E,?BAGUMA?R.?Platform?governance?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reshaping?citizenadministration?relationships?in?the?digital?age[J].?Government?information?quarterly,2018,35(4):1-16.

[26]歐陽日輝.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的邏輯、機理與路徑[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4(1):1-15.

[27]彭澎,周力.中國農村數字金融發展對農戶的收入流動性影響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2,39(6):23-41.

[28]劉婷婷,溫雪,潘明清.數字經濟提升農村家庭消費能力:理論機制與實證檢驗[J].經濟問題,2022(7):95-101.

[29]楊怡,吳麗玉,張齊家,等.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業綠色增長的影響——兼論農村人力資本投資的調節作用[J].經濟問題探索,2022(6):165-180.

[30]GOLDFARB?A,TUCKER?C.?Digital?economics[J].?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2019,57(1):3-43.

[31]SHAPIRO?C,?VARIAN?H?R,BECKER?W?E.?Information?rules:?a?strategic?guide?to?the?network?economy[J].?Journal?of?economic?education,1999,30:189-190.

[32]BORENSTEIN?S,?SALONER?G.?Economics?and?electronic?commerce[J].?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2001,15(1):3-12.

[33]金環,于立宏.數字經濟、城市創新與區域收斂[J].南方經濟,2021(12):21-36.

[34]FAN?C?C,?SCOTT?A?J.?Industrial?agglomeration?and?development:?a?survey?of?spatial?economic?issues?in?East?Asia?and?a?statistical?analysis?of?Chinese?regions[J].?Economic?geography,2003,79(3):295-319.

[35]BRAKMAN?S,?GARRETSEN?H,?GIGENGACK?R,?et?al.?Negative?feedbacks?in?the?economy?and?industrial?location[J].?Journal?of?regional?science,1996,36(4):631-651.

[36]龐丹,邊悅玲,張曉峰.共同富裕視域下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的現實困境與創新路徑[J].新疆社會科學,2022(3):36-46.

[37]劉耀彬,鄭維偉.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的戰略選擇[J].華東經濟管理,2022,36(2):1-11.

[38]孫久文,易淑昶.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的實踐創新與重點任務[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22(2):102-110.

[39]PERROUX?F.?Economic?space:?theory?and?applications[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50,64(1):89-104.

[40]劉心怡,黃穎,黃思睿,等.數字普惠金融與共同富裕:理論機制與經驗事實[J].金融經濟學研究,2022,37(1):135-149.

[41]劉軍,楊淵鋆,張三峰.中國數字經濟測度與驅動因素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20(6):81-96.

[42]陳夢根,張鑫.中國數字經濟規模測度與生產率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2,39(1):3-27.

[43]趙濤,張智,梁上坤.數字經濟、創業活躍度與高質量發展——來自中國城市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20,36(10):65-76.

[44]楊仁發,沈忱.科技創新、政府干預與長江經濟帶區域協調發展[J].統計與信息論壇,2022,37(3):24-33.

[45]KEYNES?J?M.?The?general?theory?of?employment,?interest?and?money[J].?Limnology?&?oceanography,1936,12(1-2):28-36.

[46]程哲,歐陽如琳,楊振山,等.中國城鎮化進程中基礎設施投融資時空格局與發展特征[J].地理科學進展,2016,35(4):440-449.

[47]駱永民,駱熙,汪盧俊.農村基礎設施、工農業勞動生產率差距與非農就業[J].管理世界,2020,36(12):91-121.

[48]王馨.互聯網金融助解“長尾”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J].金融研究,2015(9):128-139.

Does?the?Digital?Economy?Promote?Common?Prosperity?

—Based?on?the?Research?Perspective?of?Regional?Coordinated?Development

Liu??Weili,??Chen??Tengpeng

(China?Center?for?Special?Economic?Zone?Research,?Shenzhen?University,?Shenzhen?518060,?China)

Abstract:???As?the?essential?requirement?of?socialism,?common?prosperity?is?an?important?strategic?task?of?building?a?socialist?modern?country.?This?paper?discusses?the?theoretical?relationship?between?digital?economy?and?common?prosperity.?Based?on?the?provincial?panel?data?of?31?provinces?(autonomous?regions,?municipalities?directly?under?the?Central?Government)?in?China?from?2012?to?2019,?this?paper?empirically?analyzes?the?impact?of?digital?economy?on?common?prosperity?and?its?mechanism.?The?research?results?show?that?the?digital?economy?plays?a?positive?role?in?promoting?the?realization?of?common?prosperity,?and?the?result?has?passed?the?robustness?test.?The?mechanism?test?found?that?the?level?of?regional?coordinated?development?is?an?important?mechanism?of?digital?economy?to?promote?common?prosperity.?Through?the?time?heterogeneity?test,?we?know?that?the?“broadband?China”?strategy?has?enhanced?the?impact?of?digital?economy?enabling?common?prosperity.?Through?the?regional?heterogeneity?test,?it?is?known?that?the?digital?economy?plays?a?more?significant?role?in?promoting?common?prosperity?in?the?eastern?and?central?regions?of?China,?while?it?plays?a?weaker?role?in?the?western?regions.?The?research?also?shows?that?the?promotion?of?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and?the?improvement?of?financial?development?level?have?a?positive?moderating?effect?on?the?digital?economy?to?promote?common?prosperity.

Key?words:digital?economy;?regional?coordinated?development;?common?prosperity;?Chinas?broadband?strategy

(責任編輯:張夢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视频网址|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欧美亚洲第一页|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高清| 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国产成人欧美| 亚洲视频在线网| www.精品视频| 亚洲美女一区|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91黄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日本a∨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欧美国产在线看| 久久黄色小视频|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观看6|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在线a网站|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美女国产在线|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看片网| www.99在线观看|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青青草一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五月激情综合网|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干中文字幕| 日韩黄色在线|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2区|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911亚洲精品| 极品性荡少妇一区二区色欲| 天堂亚洲网| 国产在线八区|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99re在线免费视频|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亚洲精品另类|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久久国产毛片|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毛片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