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遼

3 月 3 日,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向《法人》記者表示,為促進硅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支撐“雙碳”目標落地,建議優先保障硅能源產業用電需求。
硅能源是基于硅材料轉換得到的能源,主要指晶硅太陽能光伏發電,是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力量。
根據 2 月 13 日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22 年年底,全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 1.52 億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 76.2% ;中國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達到 1.25 億千瓦,再創歷史新高。
對此,劉漢元表示,隨著能源轉型步伐不斷加快,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規模迅速擴大,硅能源產業的能源屬性日益凸顯,其生產制造實質成為能源制造,產能開工與發揮直接影響到光伏電站裝機,進而影響到對化石能源的替代速度。硅能源產業穩健快速發展,對鞏固我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助力“雙碳”目標早日實現,推動全球能源轉型都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劉漢元說,作為光伏產業的核心原材料,高純晶硅是整個產業鏈上唯一還有進口占比的環節,其技術含量和工藝復雜程度高,需要較長時間持續穩定生產,才能保證高潔凈度系統環境,產品品質、純度才能得到保障。他表示,目前,晶硅光伏產業主要聚集區都存在不同程度用電需求無法保障、季節性限電限產問題,客觀上對硅能源產業發展造成了一定制約和影響。
為此,劉漢元認為,應加快硅能源產業發展,進一步強化硅能源產業能源正向回報屬性,持續釋放先進產能。同時,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
他建議,在工業領域優先保障硅能源生產企業用電需求,在保障民生用電基礎上,明確不將硅能源企業納入有序用電范圍,支持硅能源產業最大程度發揮產能。同時,他提出:“不將硅原料及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能耗納入能耗總量考核?!?/p>
(責編白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