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樹娟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就健全完善財會監督體制機制作出頂層設計,這也是做好新時代財會監督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和行動指南。
所謂財會監督,是指依法依規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其他組織和個人的財政、財務、會計活動實施的監督。財會監督與人大監督、民主監督等都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監督體系中,財會監督具有基礎性、支撐性作用。財會信息一旦失真,那么其他監督也會偏離正確方向,監督效力也會大打折扣。
從現實生活來看,無論是公款浪費,還是官員瀆職,抑或權力腐敗,相關涉事人員總免不了在財政賬本和會計賬本上做手腳。如果有嚴密有力的財會監督,那么一些行為就可以從源頭上避免和杜絕,確保“權為民所用”。因此,改進和加強財會監督,既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規范權力運行的有力舉措,也是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提升國家風險管控能力的題中應有之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財會監督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維護中央政令暢通、規范財經秩序、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實踐中,仍然存在違規使用財政資金、財務造假多發、會計信息失真、部分中介機構“看門人”職責失守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容易引發嚴重的廉政風險,損害社會公平正義,而且會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甚至導致經濟金融風險。
財會監督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只有不斷強化自身專業監督能力,并與其他監督縱橫貫通協同起來,才能發揮最大效用。為此,意見堅持系統觀念和“一盤棋”理念,提出構建財政部門主責監督、有關部門依責監督、各單位內部監督、相關中介機構執業監督、行業協會自律監督的財會監督體系以及監督主體間橫向協同、中央與地方縱向聯動、財會監督與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的財會監督機制。這既有助于明確不同監督主體的監督責任,也有助于形成監督合力,及時高效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此外,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一些財務造假手法也在不斷“升級”,財務舞弊、“陰陽報告”不時出現,這一方面需要依法從嚴從重查處影響惡劣的財務舞弊、會計造假案件,以有力警示震懾各方主體恪守法治底線;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運用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不斷破解財務監督管理和風險防控難點。意見為此明確提出,要深化“互聯網+ 監督”,統籌整合有關公共數據資源,構建財會領域重大風險識別預警機制??萍嫉募映仲x能,必將有力提升財會監督效能。
加強財會監督,是嚴肅財經紀律、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抓手。期待各方切實推動意見落地落實,積極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財會監督工作格局,不斷增強財會監督的嚴肅性、協同性、有效性,守住財經紀律底線,讓市場運行更加高效有序。
(責編惠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