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是當前干部工作的重點難點,也是廣大干部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需要全省基層黨員干部“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勇于擔苦、擔難、擔重、擔險,創造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奮進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需要基層黨員干部敢擔當、真作為
黨員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沒有黨員干部的擔當作為,再好的政策措施也會落空。面對新時代新任務,基層黨員干部必須增強責任擔當意識,積極干事創業。
扛起新征程使命,譜寫現代化篇章,要求基層黨員干部擔當作為。基層黨員干部身處發展一線、直接面向群眾,承擔著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的職責,必須要有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的政治擔當,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心系“國之大者”,切實增強“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勇擔重任,拼搏實干,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以區域性實踐為全省乃至全國現代化建設先行探路。
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要求基層黨員干部擔當作為。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高質量發展更加渴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具體廣泛。基層黨員干部要貫徹新發展理念,讓發展更加綠色低碳;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的碧水、藍天、凈土;要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讓每一個孩子“好上學”“上好學”;要加快鄉村振興步伐,扮靚農村人居環境。這些既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老百姓期望黨員干部有作為、能辦好的具體事項?;鶎狱h員干部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為民擔當,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甜。
踐行好干部標準,鍛造善攻堅隊伍,要求基層黨員干部擔當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事擔事,是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比孀龊梅€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等各項工作,需要基層黨員干部勇于擔當、善于作為。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實現“六個顯著提升”、落實“九項重點工作”,每一項目標、任務和工作都需要付出艱辛努力,基層黨員干部必須要有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過硬擔當,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用苦干實干把省黨代會描繪的美好藍圖變成生動現實。
大豐區積極打好激勵基層黨員干部擔當作為“組合拳”
近年來,江蘇省委通過建立健全“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鹽城市委出臺了《關于鍛造“看得出、站得出、豁得出”的干部隊伍,加快形成激情澎湃、勇立潮頭干事創業氛圍的意見》。大豐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于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相關要求,制定并實施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十條措施”,激發基層黨員干部在新的起點上銳意進取,奮發作為。
注重考核實績,將擔當作為導向“樹起來”。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為識別干部、評判優劣、獎懲升降的重要標準。大豐區抓住換屆人事調整契機,提拔使用干部時向園區建設、招商引資、項目服務等前沿現場傾斜,把干部導向實干實績、導向基層一線;注重在疫情防控、鄉村振興、安全環保、信訪穩定等艱苦吃勁崗位考察使用干部。近三年對實績突出的100余名干部提拔使用,占所有提拔干部的42.5%,“誰有本事誰來、誰有潛力誰干、誰能干成誰上”的導向更加鮮明。
強調賦能充電,讓干事創業肩膀“強起來”。把黨員干部能力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實施領導干部政治素質業務能力“雙提升”三年行動,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推動領導干部上講臺,讓實踐豐富的人講“實踐”,讓專業過硬的人講“專業”,讓擔當有為的人講“擔當”,實現了“干部教、教干部”的良性循環;舉辦全區“頭雁講壇”暨村(社區)書記主題培訓班,構建黨校主陣地、機關豐彩學堂、20日統一活動、網絡視頻直播、高校教育基地“五位一體”干部教育培訓模式,近兩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50余期,培訓學員1.1萬人次;先后選派120余名優秀年輕干部到上海、蘇錫常等發達地區掛職鍛煉,選派10名年輕干部到國家部委、省級機關跟班學習,使黨員干部政治素養、理論水平、專業能力、實踐本領能夠跟上時代發展步伐。
常態輪崗交流,讓組織資源優勢“活起來”。把“在崗使用”作為對基層黨員干部的最大肯定,聚焦重大任務表現突出的干部、有潛力但經歷單一的年輕干部,開展重要崗位壓擔、多崗位歷練培養交流。有針對性選派區直機關干部到重點工作任務現場掛職鍛煉,落實“解決一個發展難題、服務一個落戶項目、辦好一個民生實事、包保一個安全環保問題、化解一個信訪矛盾”的“五個一”工作機制。同時,把調整交流作為倒逼干部擔當作為的有效方式,明確“工作狀態不佳、進取精神不強、考核排名滑坡、重點任務拖延、造成失誤影響”等五種必須交流離崗的情形,推動干部主動提升自我,切實增強“輸不起”的危機感和“坐不住”的緊迫感。
考核引領行動,讓進位爭先氛圍“濃起來”。綜合考慮各鎮(街道)區位優勢、各園區重點產業、各區直部門職能特點,科學分類制定考核指標。在村年度考核過程中,根據村集體收入、主導產業、農民收入等情況,按一定比例劃定一、二、三檔村,村干部考核報酬與村考核檔次掛鉤,通過拉開收入差距激勵村干部進位爭先;每月舉辦項目開竣工現場觀摩會,每月召開重大項目、重點指標、重要事項推進會,工作進度落后的“一把手”在會上坐“后排專椅”并表態發言,通過視頻連線在全區“亮相”;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對獲得綜合先進單位的鎮(街道)主要負責人重用到區直經濟部門和重點鎮(街道),對考核排名靠后、實績不明顯的鎮(街道)主要負責人及時調整崗位,真正做到“讓優秀者優先、吃苦者吃香、有為者有位、無為者讓位”。
強化關心關愛,將黨員干部士氣“提起來”。加強職級職數使用審核把關,把職級職數向條件艱苦、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的機關(單位)傾斜,近兩年對154名同志進行職級晉升,充分釋放了激勵效應;認真落實省委組織部“抗疫十條”,及時發現和解決基層黨員干部的實際困難,及時將黨組織的溫暖傳遞到基層;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加強對受處理處分干部的后續管理與使用,制定評估使用暫行辦法,對4名受處分的干部經過評估后重新使用;加大擔當作為先進個人表彰獎勵力度,推薦83名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務中表現突出的優秀干部擔任區級“兩代表一委員”。
激勵基層黨員干部擔當作為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歷史眼光和實踐標準
鍛造“看得出、站得出、豁得出”的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歷史眼光、比較思維和實踐標準。
堅持系統觀念,增強體制機制引領力,才能形成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工作合力。激勵基層黨員干部擔當作為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干部選拔、培訓、考核、獎懲、管理等多個方面,只有各項激勵機制相配套、相銜接、相呼應,才能形成激勵合力、釋放引領效應。必須牢固樹立激勵干部擔當作為“一盤棋”理念,充分把握干部成長規律,進一步優化干部成長路徑,將政治教育、思想引導、培養使用、待遇保障、人文關懷等方面貫通起來,構建干部“發現儲備—培養鍛煉—選拔使用—管理監督”的閉合鏈條,全過程、多方面激勵干部擔當作為。
堅持歷史眼光,增強評價體制說服力,才能不斷提升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工作效能。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前提在于全面準確、客觀公正地識別干部、考核干部、評價干部,必須堅持歷史眼光“立體看人、精準識人”,全面考察評價干部政治素質,科學分析評價工作實績,辯證評價擔當行為。充分運用平時掌握情況,既看見成效、可感知的“顯績”,又看打基礎、利長遠的“潛績”,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而不是簡單地以經濟指標論英雄;既看縱向比的進步又看橫向比的進位,既看客觀條件也看主觀努力,全方位、多角度、近距離識別擔當作為的干部。根據可知可感的擔當作為行為,綜合考慮激勵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制定內容相宜、力度適宜的措施。
堅持比較思維,增強激勵措施推動力,才能保持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的良好態勢。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邏輯起點,是回應干部個人需求訴求。需求訴求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激勵措施與需求訴求契合到什么程度、滿足到什么程度,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激勵效果。必須堅持比較思維、差異原則,制定與完善激勵擔當作為政策措施,防止激勵措施“上下一般粗、左右一個樣”,真正讓干部在比較中爭先進位、在差異中找尋興奮點和發力點,從而引導廣大干部根據工作實際和履職崗位積極擔當作為,確保各類干部各有各的“賽道”,做到考核有體系、有目標,激勵有對照、有比較。
堅持實踐標準,增強效果運用公信力,才能真正體現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影響力。擔當是勇氣、態度、本領的集中體現,“敢不敢扛事”檢驗勇氣,“愿不愿做事”檢驗態度,“能不能干事”檢驗本領。檢驗干部是不是實干、是不是干出了實績,不能簡單看干沒干,更要深入了解、全面掌握、認真分析干的具體情況。必須堅持一切憑實踐說話,將是否履職盡責、是否求真務實、是否做出實績等作為評價干部是否擔當作為的基本標準,把“干成了什么事、干的事群眾認不認可”作為選拔基層黨員干部的根本依據,真正讓“能干事者有機會、干成事者有舞臺、不干事者沒位置”,增強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公信力。
扛起“兩爭一前列”光榮使命必須鍛造干事創業的精兵強將
激勵基層黨員干部擔當作為,必須從基層黨員干部的迫切訴求發力,從破解干部不擔當不作為的瓶頸問題入手,旗幟鮮明地“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推動各級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為全省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探索一條新路。
必須發揮“關鍵少數”榜樣作用,讓基層黨員干部有標桿、學擔當。頭雁領航高飛,群雁振翅齊飛。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只有黨員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才能“擰成一股繩”,形成最大合力。一是打造“領頭雁”標兵。建立“縣級干部帶著鎮級干部干、鎮級干部帶著村干部干、村干部帶著群眾干”的工作機制。對縣級干部而言,重點是“樹好標桿”,遇到矛盾困難迎頭而上,推進落實迅速有力,以身作則、當好示范;對鎮、村干部而言,重點是引導“自覺看齊”,思想上“一條心”,目標上“一個調”,行動上“一盤棋”。二是提升“專業化”本領。專業本領是基層黨員干部推進工作落實的重要基礎。推行“導師幫帶制”,縣區與鄉鎮、鄉鎮與村組干部結成幫帶對子,面對面講,手把手教,使擔當精神薪火相傳;建立區直部門與鎮(街道)干部“互派掛職、互相體驗”掛職學習機制,讓“條”與“塊”的干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學習,共同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錘煉“勤務員”作風。推動建立“群眾直通車”“向群眾匯報”等群眾工作機制,以干部“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促進干部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為群眾謀利益,用心用情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
必須樹立識人用人導向作用,讓基層黨員干部添干勁、爭擔當。正確選人用人是對干部最大的激勵,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引領促動。選用敢于擔當的干部,主動擔當的干部就會競相涌流,爭相擔當就會蔚然成風,擔當作為的“鏈條”就會越鑄越牢。一是建“擂臺”比擔當。定期召開重大工作推進會、觀摩會、評比會,讓干部在“一事一辦”中受觸動、受鼓舞;加強公務員平時考核,推行“三考三問”(考個人問績、考單位問責、考運用問效),通過平時考核促進擔當,以公務員隊伍整體擔當積蓄干部隊伍擔當的“源頭活水”。二是給“平臺”強擔當。統籌使用職級職數,專門拿出一定數量的職級職數,向基層傾斜,向吃勁崗位傾斜,向長期在疫情防控、安全環保、鄉村振興一線的干部和任職時間較長的實干家、默默奉獻的“老黃牛”重點傾斜;統籌縣鄉四級調研員以上較高職級職數,結合年終綜合考核,對做出特別貢獻的干部以及綜合考核位于前列的單位主要負責人予以優先晉升職級。三是搭“舞臺”促擔當。放眼各條戰線、各領域、各層級,綜合運用“調、掛、派”等多種方式,推動蘇南、蘇北干部雙向交流,加大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鄉鎮、開發園區之間的干部交流力度。鼓勵機關干部放棄公務員身份到國有企業任職并建立聘期制度,對于期滿后考核優秀的干部,打破身份、年齡、學歷等限制安排回機關事業單位崗位,讓“現任干部敢擔當、繼任干部愿擔當”。
以正向激勵激發干事創業熱情,讓基層黨員干部增動力、搶擔當。激勵的最終目標是打破相對平衡,創造良性競爭環境。要堅持獎勞酬勤理念,實行“一事一獎、有功必獎、功成即獎、功大重獎”,讓干部本人感動,讓其他干部心動。一是實行差異化激勵,體現導向性。探索建立公務員績效考核獎增長機制,拉開績效考核獎差距,對不同單位、同一單位不同崗位制定不同績效獎金系數,明確鄉鎮機關高于縣直機關,形成“倒三角”績效分配機制,形成“干部往下走、力量往下沉”的干事格局。二是實行個性化激勵,體現針對性。對于年輕干部成長培養實行“量身定制”,一般年輕干部壓任務、壓擔子,優秀年輕干部給崗位、給舞臺,讓年輕干部在“動腦、動手、動腳、動心”中快速成長。對村書記突破“換屆進鎮領導班子”條件限制,對社區書記打通進鎮(街道)領導班子渠道,建立選拔優秀村(社區)書記進鎮(街道)領導班子常態化辦法。探索建立“編制池”,統籌使用基層事業單位編制,將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納入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范圍,讓更多的村(社區)干部干有奔頭、看到希望。三是實行分類化激勵,體現有效性。針對不同崗位性質的干部凸顯區分度,對主要領導側重強化事業引領,對分管領導強化工作加壓,對中層干部強化政治進步,對一般干部強化物質獎勵。開展“十佳公務員”“鄉村振興領路人”等評選活動,發揮基層黨員干部實干擔當的引領作用。
以反向鞭策推動責任落實,讓基層黨員干部知敬畏、要擔當。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既要堅持正向激勵提動力、增活力,也要強化反向激勵給壓力、挖潛力,讓干部知責擔責、履職盡責。樹立“優必獎、劣必罰”的激勵導向,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干部堅決予以處理,形成“處理一個、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震懾效應。一是列出清單劃“紅線”。全面推行重點工作、重點項目清單管理,重點任務逐一定人、定責、定目標、定時間,劃出干部履職行為“紅線”,建立責任倒查機制,擠壓不擔當、不作為問題空間。二是開展督查亮“紅燈”。建立干部隊伍作風情況聯系通報機制,實時掌握干部隊伍擔當作為情況,對于不作為、慢作為的干部,采用談話、函詢等方式及時“咬耳扯袖”,做到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防止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三是“應下即下”出“紅牌”。健全和落實干部“能下”機制,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制定“下”的情形標準,重點圍繞“因德才素質、作風品行、廉潔自律與所任職務要求不符,因工作績效差或群眾滿意度低,因不作為或亂作為受到問責,因年齡、任期、交流、回避、健康等原因不勝任擔任現職”等四個方面,充分發揮“下”的干部案例的警示作用。
以組織關愛消除顧慮擔憂,讓基層黨員干部壯底氣、敢擔當。組織關愛是基層黨員干部銳意進取的“助推器”,也是改革創新的“定心丸”。建立事前、事中、事后關愛機制,事前關愛要突出松綁放手,事中關愛要突出加油鼓勁,事后關愛要突出肯定釋壓,讓基層黨員干部能夠時刻感受組織溫暖。一是明晰職責界限,為干部減負。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履崗誰擔責、誰管理誰盡責”的原則,明確“上”與“下”,“條”與“塊”的責任,防止和糾正簡單以屬地管理名義層層下移責任等問題。二是落實容錯糾錯,為干部撐腰。通過分析問題性質、查詢工作依據、研判主觀動機、回溯決策過程等準確把握容錯糾錯政策界限,建立“單位核實—主管部門復核—紀檢組織部門審核—上級黨委復審”的四級核實把關機制,確保容錯糾錯案例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同時,推進實施受處理處分干部評估使用辦法,綜合考慮干部所犯錯誤性質、情節輕重、后果影響、受處理處分情況、本人一貫表現等,審慎穩妥地開展評估使用工作,鼓勵和引導黨員干部“挺起腰桿擔當、甩開膀子干事”。三是完善澄清機制,為干部正名。對信訪舉報對象進行認真查核、深入研判,嚴格區分正常檢舉揭發和不實反映,不放過有問題的干部,也不耽誤沒有問題的干部。
(作者系中共鹽城市大豐區委書記)
責任編輯:劉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