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遼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要部署,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保障民營企業發展,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印發《民營企業司法保護專項行動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決定于今年 2月至 12 月在全國檢察機關部署開展“民營企業司法保護專項行動”,旨在加強民營企業涉案源頭治理,通過專項行動監督一批案件、解決一批問題、保障一批企業,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法治環境。3 月 1 日,《法人》記者就該項行動保護重點、涉及案件特點等,與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講師陶朗逍進行了對話。
《法人》:本項行動案件范圍是什么?
陶朗逍:根據方案,本次專項行動案件范圍為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及其近親屬向檢察機關提出控告申訴的五類案件:涉及民營企業或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或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申請立案監督的案件;民營企業家被逮捕后沒有繼續羈押必要,申請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案件;涉及民營企業財產被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申請監督的案件;涉及民營企業刑事案件辦理超期或者久拖不結,申請監督的案件;對法院生效刑事裁判或者檢察院生效刑事處理決定不服,提出申訴的案件。
《法人》:本項行動保護重點是什么?
陶朗逍:此次行動特別強調對民營企業財產保護和對民營企業家人身保護。第一,由于涉企案件辦理時間較長,在此過程中,如果企業的合法財產被超范圍、超標的查封、扣押、凍結,將直接造成企業因資金問題無法正常經營,增加破產和倒閉風險。因此,專項行動特別強調要關注涉及民營企業財產類強制措施的案件。第二,民營企業家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的人身自由與企業經營狀態密切相關。企業家在實施與企業經營有關犯罪行為時,人身危險性一般較低,能夠通過非羈押性強制措施達到預防其逃脫審判的效果。因此,本次行動基本上秉承對企業家“能不捕則不捕”基本思路,強調審慎對待逮捕后申請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案件。
《法人》:本次行動為何將涉及民營企業家的案件納入?
陶朗逍:此次行動名稱為“民營企業司法保護專項行動”,以民營企業為保護對象。但在我國,大多數民營企業經營的人身依附性較強,如果企業實控人“被捕”,企業難免陷入項目停滯、破產倒閉、員工失業、科技成果流失等負面狀態。因此,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家,對實現民營企業司法保護的總體目標至關重要。考慮民營企業家肩負企業經營責任,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強調對其予以特別保護,符合情理和法理。
《法人》:以往這些案件的辦理容易出現哪些問題?
陶朗逍:在以往司法實踐中,由于辦案方式相對粗糙、司法人員認識不足,會出現一些破壞企業財產權益、威脅企業家人身權益的情況。例如,司法人員超額查封、扣押、凍結企業合法財產,沒有為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留有必要資金;對涉案企業家一律逮捕和羈押,沒有為其處理經營項目、交接企業管理事務等提供便利。這些都是本次行動想要解決的問題。
此外,由于涉企案件較為復雜、涉及人員較多、證據數量較大,案件辦理通常需要花費較長時間,在一些疑難案件中,甚至會出現“超期辦理”或“久拖不結”等現象,使一些企業在被追訴和審判之前就已陷入破產倒閉,違背了事實意義上的“無罪推定”。本次行動也重點納入了此類案件,推動盡快辦結涉企案件,避免給社會公共利益帶來負面影響。
再者,由于公檢法權屬分立,一些涉企案件在立案環節或執行環節存在拖沓或者銜接不暢現象。本次行動強調立案監督,是為避免出現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問題。同時,處理結果存在爭議的案件,有一些是對法院生效刑事裁判或者檢察院生效刑事處理決定不服的案件,也需要檢察機關重視和處理。不斷加強公檢法在執法辦案中的溝通、銜接和協作配合,才是確保涉企犯罪案件處理結果符合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的關鍵。
《法人》:該項行動將為民營企業經營帶來哪些影響?
陶朗逍:一方面,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及其近親屬向檢察機關提出的控告申訴將更被重視,將由檢察院指派專人管理。無論是民營企業本身,還是民營企業家和近親屬,都可以在遇到這五類案件時依法申請監督或者提出申訴,能更好保障案件利益相關人員行使法定權力,實現多方配合的共同監督。
受理案件后,方案加強了檢察系統內部權力統籌和管理,將提升辦案效能。各級檢察院除了需要指派專人管理,還要對重要案件報送上級檢察院備案,并在擬作出處理結論前,將案件報告、擬定法律文書等材料報送上一級檢察院審查。此外,對于有重大影響的案件,最高人民檢察院予以掛牌督辦。
另一方面,民營企業的訴求處理程序更為公開,案件辦理結果將更符合社會公共利益。民營企業相關案件情節一般較為復雜,專項行動以檢察監督職能為紐帶,強調利用檢察建議協調各單位和部門間的關系,采取舉辦公開聽證會等方式釋法說理,實質性化解矛盾,追求實現“監督一批案件、解決一批問題、保障一批企業”的效果。在此過程中,民營企業現實困境將更被公開和重視,避免了粗糙、簡單辦案帶來的問題。
《法人》:該項行動與涉案企業合規改革是否存在聯系?
陶朗逍:該項行動與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價值目標較為相似,但實踐領域和路徑并不相同。涉案企業合規改革也是貫徹“民營企業司法保護”精神的重要改革實踐,旨在利用相對不起訴制度的裁量空間,為涉案民營企業及部分民營企業家提供一次以“合規”為抓手的改過自新的機會。
相較而言,專項行動雖然也以“民營企業司法保護”為目標,但主要集中于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活動,以相關主體提出控告申訴為前提,較少涉及審查起訴階段和企業合規問題。
長期來看,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與本次專項行動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關系。對于涉案民營企業來說,涉案后可以通過控告申訴降低立案環節不當問題,避免不合理的財產扣押或人員羈押,進入審查起訴階段后,可以通過與檢察機關協商,申請啟動合規考察程序,爭取通過有效合規整改獲得不起訴決定,從而實現從“涉案企業”到“合規企業”的身份轉化。簡單來說,本次專項活動保障涉案民營企業不會在訴訟流程中被不公對待,而涉案企業合規改革給予企業被從寬處理的特殊司法機會。
(責編惠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