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松 郭嘯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生效標志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區開始運行,協定的實施必將給中國的紡織服裝產品貿易帶來許多機遇與挑戰。論文通過總結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的貿易發展現狀,分析了中國與RCEP成員國紡織服裝的貿易特征。RCEP的貿易便利化措施、原產地累積規則將促進中國紡織服裝及中間產品的出口。通過GTAP模型的模擬發現,RCEP關稅減免、削減技術性和綠色貿易壁壘都將增加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對美國、歐盟、越南和印度等主要經濟體的出口,特別是對日本的進出口貿易增幅較大。為此,中國企業要高質量實施RCEP協定,充分利用關稅減讓表來擴大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加強與各成員國紡織服裝的產業合作,積極做好應對貿易摩擦的準備。
一、引言及文獻綜述
截至2022年7月,RCEP已在8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新西蘭、澳大利亞5國生效,RCEP的實施標志著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FTA)正式落地。RCEP成員國均是中國重要的經貿伙伴,2020年,中國對RCEP成員國的進口和出口額分別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38%和27%,其中,東盟、日本、韓國分別是中國第一、第四、第五大貿易伙伴,RCEP協定還首次在中日兩國之間建立了自貿伙伴關系。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紡織和服裝產品出口國,RCEP的實施必將有利于中國擴大紡織等傳統優勢行業產品的出口。在此新形勢下,如何用好各成員國降稅安排等新規則,擴大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深入分析RCEP對中國紡織服裝產品貿易的影響,對此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總體上,現有文獻主要涉及RCEP的貿易效應、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和貿易現狀、RCEP對中國紡織服裝貿易的影響三個方面。例如,李新興等(2020)研究了RCEP對中國貿易規模和結構、GDP和福利水平的影響,提出RCEP削減關稅有利于中國擴大對外貿易規模。陳淑梅等(2014)運用GTAP模型分析了RCEP的經濟效應,發現RCEP對經濟和貿易的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劉璇(2022)認為,RCEP生效不僅有利于降低中國紡織服裝業產品的出口成本,擴大出口規模,還降低了成員國間的投資壁壘。張立杰(2019)研究了不同國家的紡織服裝貿易潛力,認為RCEP將推動區域紡織服裝產業鏈和供應鏈持續優化。胡靜寅(2021)提出RECP的簽署有助于擴大中國紡織服裝的貿易出口,促進產業轉移升級。林濤(2019)提出關稅減讓、原產地累積規則、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措施將有利于中國和世界各國進行更為密切的紡織服裝產業合作。許菱(2022)研究了中國與RCEP伙伴國紡織服裝的發展格局,發現中國與RCEP國家從總體和多維度上都存在著競爭和互補關系。
綜上,現有文獻對RCEP的研究側重在宏觀經濟效應,即其對各成員國的GDP、社會福利、進出口貿易等宏觀經濟指標的影響,關于RCEP對中國具體行業影響的研究不足。有關中國紡織服裝貿易的相關文獻很少,說明學界對紡織服裝業的關注度較低,特別是有關RCEP對中國紡織服裝貿易的研究幾乎沒有。因此,本文重點研究RCEP新規則對中國紡織產品貿易的影響,這既是對相關文獻的有力補充,也具有很強的實踐應用價值。
二、中國與RCEP成員國的紡織服裝貿易現狀
(一)中國紡織產業產出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紡織服裝行業飛速發展,紡織服裝行業規模不斷擴大,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紡織產業鏈,并成為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紡織工業大部分指標達到甚至領先于世界先進水平。據統計,2018年,中國紡織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共有32.9萬個,紡織行業從業人數達1612.4萬人,總營業收入約6.41萬億元,人均營業收入58.1萬元。2020年,全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52萬億元,占全國工業營業收入的4.3%,利潤總額2065億元,占全國工業利潤的3.2%①。同時,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結構穩步優化調整,服裝、家紡及產業用三大終端產品纖維消耗量比重由2015年的46.4:28.1:25.5調整為2020年的40:27:33。2021年,中國紡織行業運行質效穩中向好,內銷和出口都保持著良好的態勢,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1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3%,利潤總額2677億元,同比增長25.4%。
(二)中國紡織服裝貿易現狀
加入WTO二十多年來,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經歷了從快速增長、穩步增長,到穩定平臺期三個發展階段,并成為世界最大的紡織服裝出口國。②據統計,2001-2021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從3萬家增加到10萬多家,出口額從527億美元上升到3227.1億美元,共增長約5.12倍(見表1,下同)。其中,2017-2019年,紡織服裝貿易增速放緩,2019年的出口額還出現下滑,但2020年以來,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又呈現較快增長。近五年來,中國每年保持在250億美元左右的進口規模。
2021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額高達3227.1億美元,同比增長8.94%,其中,紡織品出口額為1452.03億美元,同比下降5.6%;服裝出口額為1702.63億美元,同比增長24%;紡織品服裝進口額為277.3億美元,同比增長16.93%,其中,紡織品和服裝進口額分別為157.2億美元、120.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4.4%和 29.3%。長期以來,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保持著較高的貿易順差,2021年的貿易順差為2942.4億美元,占當年中國整體貿易順差的比重為43.5%。
市場份額方面,2004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占世界同類產品出口的比重為15.6%,到2008年,這一數字提升到27.34%,2016年提升到32.4%,后穩定在三成以上。2019年,中國占全球紡織服裝出口的33.9%,2020所占比重進一步提升至36.9%。當前,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對象日益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對傳統市場(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貿易依存度不斷降低,新興市場的比重穩步提升,傳統市場占中國出口的比重從2001年的75.8%降至2019年的48.4%。與此同時,中國紡織產品的出口結構持續優化,紡織品占出口比重從2001年的32%增長至2019年的44.2%,同期服裝占出口比重則從68%降至55.8%。2020年,由于口罩的出口激增,中國紡織品出口比重首次超過服裝。
(三)中國與RCEP成員國的紡織服裝貿易現狀
1.中國與RCEP成員國的紡織服裝貿易規模及結構。RCEP區域在全球紡織服裝貿易中有著重要地位,15個RCEP成員國涵蓋了全球最主要的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據WTO統計,2020年,RCEP成員國向全球出口紡織品1866億美元,出口服裝2088億美元,分別占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貿易額的57%和46.5%。RCEP成員國中,既有中國這樣全球重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又有經濟增長潛力較大的東盟國家,還有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些較強購買力的發達國家。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21年,中國對RCEP成員國的紡織服裝產品進出口總額為987.6億美元,同比增長13.4%(見表2)③,占行業全年貿易總額的27.7%。其中,對RCEP國家出口紡織品服裝870.4億美元,同比增長13.2%,占行業出口總額的28%;自各成員國進口紡織品服裝117.2億美元,同比增長15.2%,占行業進口總額的42%。
從各成員國來看,東盟、日本分別是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第二、第四大出口市場,韓國、澳大利亞也是中國終端產品的重要出口目的地。在進口方面,東盟是中國紡織品服裝最大的進口來源地,東盟每年占中國行業進口總額的30%。此外,中國從韓國進口了部分紗線及功能性面料、服裝等產品。澳大利亞、新西蘭為中國提供了大量的優質紡織原料,如2021年,中國從兩國進口羊毛總量超過20萬噸,進口額超過20億美元。
在貿易結構上,中國對RCEP成員國的出口以下游服裝和紡織制品為主。例如,服裝主要面向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市場;紡織制品(包括家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等)主要出口到日本,其次是越南和泰國。紡織面料大多出口到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等東盟國家。中國自RCEP國家進口主要產品是紗線和服裝,紗線(棉紗為主)主要來自越南、印尼、日本和韓國,特別是越南占中國棉紗進口額的約45%。中國進口服裝主要來自東盟,其中越南是最大的進口來源國。
2.中國與RCEP成員國紡織服裝的貿易特征。論文運用貿易競爭性指數(CI)④和貿易互補性指數⑤,具體分析中國與RCEP成員國紡織服裝產品的貿易特征。
第一,通過計算2016—2020年中國與RCEP成員國紡織服裝的貿易競爭性指數(見表3),發現中國與越南、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文萊的CI指數基本高于0.8,其中,與越南、新加坡、菲律賓三國的CI指數持續高于0.9,說明中國與東盟國家在紡織服裝貿易結構上相似,存在較高潛在競爭性。
中國和日本、韓國的CI指數一直介于0.65至0.8之間,潛在競爭性較弱。由于日本、韓國是紡織服裝的重要消費市場,兩國更加專注于優質或精細化紡織服裝業產品的生產。近年來,中國對韓國CI指數逐漸上升,2020年達到0.797,其原因是中國將紡織服裝中低端產業向成本更低、稅收更優惠的東南亞地區轉移,紡織服裝產業整體向中高端轉型。另外,中國同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潛在貿易競爭性偏低,這兩國的消費市場和紡織原料供應主要是紡織服裝和優質羊毛等,與中國的貿易結構差距較大。
第二,本文從中國進口與RCEP各國出口、中國出口與RCEP各國進口兩個角度分別測算中國與各成員國紡織服裝的貿易互補性指數。一方面,2016-2020年,中國進口與東盟的貿易互補性上升,與澳大利亞的貿易互補性下降,與韓國、日本出口貿易互補性長期處于0.7-0.8,基本保持穩定(見表4)。從國別來看,2020年,中國進口與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出口的貿易互補性指數超過0.8,說明中國與這四個國家的出口結構契合度不斷提升;中國與緬甸、柬埔寨出口的貿易互補性指數在0.6-0.7,且貿易結構契合度呈上升趨勢。此外,中國和越南、韓國、菲律賓等國在近年來也保持著較高的出口契合度。
另一方面,2016―2020年,中國出口與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進口的貿易互補性上升,其中與馬來西亞的互補性增長幅度最大,從0.786上升至0.953,而與其他 RCEP 伙伴國進口貿易互補性變化狀態則較為穩定(見表4)。從國別看,2020年,中國出口與RCEP伙伴國進口的貿易互補性指數從大到小依次為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文萊、日本、馬來西亞、韓國、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老撾、越南、緬甸、柬埔寨,前七個國家與中國的貿易互補性在0.9以上,菲律賓和泰國在0.8以上,在0.6 以下的僅有緬甸和柬埔寨。
三、RCEP對中國紡織服裝貿易的影響機理
RCEP協定由序言、20個章節及貨物和服務貿易、投資和自然人臨時移動承諾表組成。⑥RCEP在貨物貿易領域的零關稅比例達到90%以上,在投資準入方面采用負面清單的方式,協定里還納入了經濟技術合作、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等方面內容,這些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措施都將促進中國紡織服裝產品貿易的增長。
(一)關稅減免和貿易便利化措施
RCEP整合了15個成員國之間的雙邊自貿協定(FTA),協定實施后,紡織服裝產品的關稅大幅下降,大部分紡織服裝產品都將享受到超出原有雙邊自貿協定的關稅減讓。RCEP協定通過制定貿易便利化自由化等措施降低了貿易壁壘,提高通關效率,減少貿易成本。例如,對貨物通關時間,協定規定絕大多數貨物于抵達后48小時內放行,并對快運貨物6小時內放行,這些措施都將促進中國紡織服裝產品與各成員國的貿易合作。
(二)原產地累積規則
在RCEP生效之前,許多成員國之間已簽訂了雙邊FTA,各種原產地規則錯綜復雜和相互交叉,容易產生“意大利面碗效應”。RCEP協定第三章“原產地規則”中規定區域內成分達到40%均可開出原產地證書,并享受優惠關稅待遇。該原產地累積規則鼓勵使用RCEP區域內中間品,有利于擴大區域內投資,構建區域內紡織服裝產品供應鏈體系。RCEP實施后,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可以在區域內根據關稅的高低、海關程序的簡易程度選擇中間品進口來源地。如中國向日本出口服裝,中方可從各成員國進口服裝面料等原材料,只要區域內原產成分達到40%,中國出口日本時便可享受關稅減免,
(三)產業鏈供應鏈的國際合作
RCEP將對中國深化紡織服裝業的國際產能合作,與東盟國家構筑互利共贏的紡織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發揮重要推動作用。中國的紡織服裝全產業鏈完整,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強,中國紡織企業在生產創新、國際營銷網絡和電子商務經營等方面都有較強優勢,而東盟國家具有廉價勞動力等低成本生產要素的優勢,這與中國形成良好的優勢互補。RCEP生效將促進中國紡織服裝業產業鏈向東盟等國家轉移,加快紡織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中國提升面料等中間產品對東盟國家的出口,提高中國在全球紡織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并有助于中國保持在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的中心地位。
四、RCEP對中國紡織服裝貿易的影響
(一)RCEP對中國紡織服裝產品貿易的影響
為模擬RCEP對中國紡織服裝貿易的影響,本文基于最新發布的GTAP10.0數據庫,將該數據庫中的141個國家或地區劃分為11個組別,分別為中國、日本、韓國、越南、澳大利亞、新西蘭、東盟、歐盟、印度、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地區。根據ISIC Rev.3,將57個產品部口劃分為2個組別,ISIC17紡織品的制造、ISIC243人造纖維的制造和剩余產品類別所包含的產品⑦。另外,由于RCEP生效后,紡織服裝產品的關稅下降空間較小,而技術性貿易壁壘和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逐步凸顯。因此,將技術性和綠色貿易壁壘入沖擊變量,設置了如下兩個情景:
情景一,RCEP成員之間所有產品關稅降為零,技術性貿易壁壘削減2%(S1);
情景二,RCEP成員之間所有產品關稅降為零,技術性貿易壁壘削減2%,綠色貿易壁壘削減2%(S2)。
使用GTAP軟件進行一般均衡模擬求解,研究發現RCEP實施后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額將出現大幅增長。在情景一下,中國對歐盟、日本、美國的出口增加較多,其中,增加值最大的是歐盟各成員國(增長31.88億美元),其次是日本、美國和印度,分別增長了27.11億美元、23.56億美元和22.38億美元。在情景二下,排在中國出口增長前五位的經濟體為日本、美國、歐盟、越南和印度,分別增長了36.8億美元、35.8億美元、32.34億美元、29.87億美元和23.19億美元(見表5)。
在進口方面,RCEP生效后,削減技術性和綠色貿易壁壘均使中國擴大了從RCEP成員國紡織服裝的進口,特別是從日本和韓國的進口增幅最大。根據GTAP的模擬結果。在情景二下,中國對日本和韓國的紡織服裝進口增長分別高達26.8億美元和19.41億美元,對其他經濟體的進口增幅較小。
(二) RCEP對中國與日本和東盟紡織服裝貿易的影響
日本是中國第四大紡織品出口市場,RCEP使中日兩國首次達成自貿關系。RCEP 生效后,日本對中國 33.7%的紡織服裝品立即零關稅,最終零關稅覆蓋率達99.2%。一方面,RCEP有利于中國紡織業企業降低出口成本并擴大對日本的出口規模。在RCEP的原產地累積規則下,中國企業無需再為了規避原產地規則限制而對外轉移,導致不必要的低效配置,中國的企業能夠實現更好的規模經濟效應。另一方面,紡織服裝產品關稅的降低將使企業的競爭更加激烈,日本作為先進技術發達的國家,在部分高性能纖維材料領域具有壟斷性技術優勢,迫使中國企業不斷革新自己的技術,生產物美價廉的高質量產品,創造更高的附加值,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另外,中國從日本進口的紡織大類產品由 RCEP生效前的5%-10%稅率,基本將在第11年、第16年分階段降至為零關稅,這有利于中國進口日本的先進紡織設備。
東盟目前是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第二大出口市場,RCEP的生效對中國和東盟的紡織服裝產品貿易有著重要作用。中國-東盟FTA已于2015年完成升級談判,除極少敏感類產品稅目保持了5%以內的稅率水平外,雙方大部分紡織品服裝關稅已降為零。雖然RCEP關稅減讓清單沒有顯著優于中國—東盟自貿協定,但RCEP將推動中國與東盟的紡織服裝生產分工合作。近年來,以越南為代表的東盟國家紡織業快速發展,對中國紡織產業鏈的中間產品需求不斷增加。隨著中國紡織服裝企業跨國供應鏈生產布局能力的提高及大量國際服裝品牌供應鏈向東南亞國家轉移,中國自東盟的服裝進口規模也將持續擴大。RCEP實施后,“中國+東盟”的紡織服裝產業生產分工合作體系將更加完善,雙方在上游紡織品和服裝成品方面的貿易規模將繼續擴大。
五、對策及建議
(一)高質量實施協定,推進中國由“輕紡大國”向“輕紡強國”轉變
在政府層面,要指導各級部門高質量實施RCEP協定,協助企業提高RCEP協定的利用率。支持紡織服裝品牌企業“走出去”,加強科技創新,推進中國紡織服裝業邁向產業價值鏈中高端。雖然中國紡織服裝業已經擁有完備的產業鏈和較強國際競爭力,但隨著勞動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產品的低成本優勢逐漸喪失,中國紡織服裝業在質量、品牌、關鍵技術等各方面仍有許多欠缺。因此,中國紡織服裝必須增強以技術、標準、質量、品牌、物流服務、電商平臺為核心的國際綜合競爭力,推動中國由“輕紡大國”向“輕紡強國”轉變。
(二)充分利用關稅減讓表,擴大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
在行業層面,要深入研究RCEP關稅減讓安排,指導中國企業開拓RCEP成員國市場。中國企業要用好用足RCEP成員國的降稅承諾,繼續擴大紡織服裝產品出口。由于各成員國關稅減讓的幅度和范圍各不同,中國企業可對產品種類、關稅減讓、操作流程便利化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估,選擇最優出口貿易方案。另外,要利用RCEP的區域原產地累計規則和國別市場機遇,積極擴大紡織服裝中間產品的生產規模。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外貿新優勢,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鞏固美歐日傳統國際市場,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新興市場。
(三)加強與RCEP成員國紡織服裝的產業合作
要充分發揮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和紡織服裝企業在產品設計、營銷網絡和跨境電商等方面的優勢,加強與RCEP成員國在紡織服裝的產業鏈合作,特別是開展與東盟國家紡織業的合作。另外,支持中國品牌企業“走出去”,謀劃中國紡織服裝業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優化調整,優先考慮RCEP區域內的綠地投資和產能布局,在RCEP區域內打造并形成世界最具有競爭力的紡織服裝產品制造中心。還要推動中國紡織服裝業產能、裝備、技術和標準的輸出,引導東盟企業使用中國紡織行業的標準體系。
(四)積極做好應對貿易摩擦的準備
中國紡織業正面臨著“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國際競爭格局。RCEP協定將促進紡織業的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加速向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轉移。中國企業要更加專注于高附加值的設計、研發、品牌運營等高端生產環節,加快促進輕工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從價值鏈中低端向高端攀升。隨著RCEP協定的實施,大部分紡織服裝產品將實現零關稅,各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必然增加。當前,歐美發達國家仍是中國紡織服裝的主要出口市場,中國與東盟國家仍存在較強的競爭關系。因此,中國企業應深入研究RCEP協定中的“爭端解決”等內容,提前做出應對貿易摩擦的預案。
注釋:
①數據來源: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上網時間2022年5月2日)。
②數據來源:中國海關,https://www.customs.gov.cn/(上網時間:2022年6月15日)。
③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http://www.mofcom.gov.cn/(上網時間:2022年6月15日)。
④貿易競爭性指數;兩國貿易結構的一致性和潛在競爭性,CI指數越接近 1,表明中國和該國紡織服裝貿易競爭性越強。貿易競爭性指數CI=1/2(CS+CC) ,CS和CC分別表示專業化和一致性系數,CS=1-1/2∑laikajkl,aik和ajk分別表示i國和j國某種產品出口額與該國總出口額的占比。
⑤貿易互補性指數;表示兩國的貿易互補性,越接近1,貿易互補性越強。CIm=1/2(CSm+CCm),CSm和CCm分別表示專業化和一致性系數,CSm=1-1/2∑laikajkl用aik表示i國k產品出口額與總出口額之比,ajk分別j國k產品進口額與總出口額的占比。
⑥20個章節主要包括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貿易救濟、服務貿易、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投資、知識產權、電子商務、中小企業、經濟和技術合作、金融、電信、政府采購等章。
⑦分類根據ISIC Rev.3(全部經濟活動的國際標準產業分類,訂正三)。
參考文獻:
[1]李新興,蔡海龍,蔡松鋒,謝家琦.RCEP未來發展前景及潛在影響研究——基于GTAP模型[J].宏觀經濟研究,2020(07):165-175.
[2]王春宇,王海成.RCEP關稅減免對中國貿易的影響及對策[J].宏觀經濟管理,2022(06):74-8.
[3]陳淑梅,倪菊華.中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的經濟效應——基于GTAP模型的模擬分析[J].亞太經濟,2014(02):125-133.
[4]劉璇,孫明松,朱啟榮.RCEP關稅減讓對各成員國的經濟影響分析[J].南方經濟,2021(07):34-54..
[5]袁波,王蕊,潘怡辰,趙晶.RCEP正式實施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國際經濟合作,2022(01):3-13.
[6]張立杰,張亞飛.中巴經濟走廊背景下中國對沿線國家紡織服裝貿易潛力研究[J].價格月刊,2019(11):25-31.
[7]王孝松,周鈺丁.RCEP生效對中國的經貿影響探究[J].國際商務研究,2022,43(03):18-29.
[8]胡靜寅,張麗.全球價值鏈視角下中國紡織服裝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基于出口復雜度的研究[J].蘭州財經大學學報,2019,35(02):92-104.
[9]王欣,田文.中國紡織服裝出口貿易潛力研究——基于“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的數據[J].商業經濟研究,2021(14):149-152.
[10]林濤.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背景下中國紡織服裝貿易發展對策[J].亞太經濟,2019(01):56-60+154-155.
[11]許菱,劉道林,殷蓮甜.中國與RCEP伙伴國紡織服裝貿易競爭與互補關系.現代紡織技術:1-10[2022-08-05].
基金項目:202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編號:21XGJ004)。
作者單位:趙青松,新疆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郭嘯,新疆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