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近年來,青少年培訓領域迎來了繼少兒英語后的又一個爆發式增長風口——少兒編程。據行業內分析,以市場滲透率2%測算,當前少兒編程教育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80億元,CAGR保持在17%,到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0億元。若政策加速推進編程教育學科化,市場滲透率達到10%,則千億賽道可期。
一個熱門行業的興起不外乎3種因素,政策偏愛、創新實用、資本青睞,而這3項編程教育全占。就目前來看,它已成為培訓的主流,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已經再現了當年“奧數熱”勁頭。
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寓教于樂的編程教學軟件、游戲的開發和推廣。支持開展人工智能競賽,鼓勵進行形式多樣的人工智能科普創作。山西省教育廳印發《山西省基礎教育信息化“十三五”推進意見》,提出開發創新教育課程,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作為重點,以項目學習方式積極推進創客教育、STEAM教育和機器人教育,開展創新教育模式實驗研究,每市至少建設3所創新教育基地學校。
從政策中可以看出,教育部對編程教育的重視及推廣決心。使得少兒編程從“興趣”轉化為“剛需”。因此,未來編程課程將是一門基礎課程,它甚至可能成為承接其他課程的基石。
前不久,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通過調研發現,目前我國中小學生編程教育存在“普及程度不深入”“教學體系不完善”“軟硬件設施保障不充分”的問題。而針對不足應從“強化整體統籌設計”“完善教學課程體系”“創新智慧教學模式”和“構建智慧學習支持環境”方面逐步進行改善。同時,他提議將編程納入中高考。
在此之前,已有個別省份已開始實行機器人大賽中獲獎選手享受升學政策照顧,甚至有些省市已將編程納入中高考。似乎在傳遞一個信號:國家對編程的偏愛正快速挺進。
對于一個發展還尚未完善的一門學科,一旦被納入中高考體系,一定能促使其更快地發展,甚至是野蠻生長也不為過。如此,是否會涌現出一批“急功近利”的家長,而這些家庭也將支付出一筆不菲的額外培訓費用。編程比較看重學生的邏輯能力,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和英語能力等。如果家長不管孩子是否有興趣,而強制孩子學習編程,勢必會增加學習負擔。不可否認少兒編程的優勢眾多,但切勿成為孩子升學的“利器”,再現中國“奧數熱”的場景。
在少兒編程方興未艾之時,應該以引導和發展學生的興趣為主,而不是讓少數孩子學習的少兒編程發展為全民編程。少兒編程應著眼于發展學生的興趣,莫要讓資本打了如意算盤,卻傷害了少兒編程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