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芳 吳子君 闕祥堯 安健 張桂芳 曹海鵬 劉嶸 鄢文 張燕萍 章海鑫



摘要:為解決黃尾鲴夏花培育過程養殖水體中氮、磷等營養物質含量上升的問題,探討了不同濃度的高效絮凝脫氮除磷菌劑對養殖水體氮、磷去除的效果。30d的水族缸養殖實驗驗證了當高效絮凝脫氮除磷菌劑的劑量為0.2 mg/L時,養殖水體氨氮的含量始終在0.15 mg/L以下;氨氮去除率可達90.5%~99%,亞硝酸鹽氮的含量始終在0.08 mg/L以下,亞硝酸鹽氮去除率可達93.8%~99%;總磷去除率可達72.8%~99%;生物絮團在第三天就能形成。此外,通過大田實驗得到使用高效絮凝脫氮除磷菌劑培育黃尾鲴夏花成活率可達71.25%~72.5%,養殖效益每畝可達3862.5~3937.5元。表明高效絮凝脫氮除磷菌劑能顯著提高耐低溫黃尾鲴的苗種成活率和養殖經濟效益。
關鍵詞:黃尾鲴;高效絮凝脫氮除磷菌劑;夏花培育;水質調控
中圖分類號:S949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余建芳(1996-),女,漢族,江西上饒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漁業資源調查及環境監測等研究。E-mail: yujianfang06@163.com
黃尾鲴(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隸屬于鯉科(Cyprinidae)、鲴亞科(Xenocyprininae)、鲴屬 (Xenocypris),中小型底層魚類,在我國東南水系均有分布,屬雜食性偏植物性魚類[1]、[2]。因其具有肉厚、質實、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等優點,深受市場的喜愛,我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利用野生黃尾鲴進行馴化養殖和人工繁殖育苗。但由于黃尾鯝生性膽小,性情急躁,而且耐低氧能力弱,苗種運輸和商品魚的運輸受到很大的考驗,經常因為缺氧或應激導致大量的死亡和損失。
目前在黃尾鲴夏花培育過程中,投喂的豆漿、次粉等存在直接利用率低的問題,容易導致水體氨氮超標、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等物質出現,不僅會導致培育成活率降低[3],而且還會造成養殖水域污染,并有可能進一步誘發細菌病、病毒病等病害,給黃尾鲴養殖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養殖水體中亞硝酸鹽氮和可溶性磷的有效去除是黃尾鲴苗種培育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生物修復技術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在人為促進工程化條件下實現污染物分解的目的[4]。研究表明好氧反硝化細菌凝結芽孢桿菌(YX-6)和好氧除磷-蠟樣芽孢桿菌(LY-1)形成的高效絮凝脫氮除磷菌劑(復配比例2.5:2.5)能夠有效的降低養殖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氮、可溶性磷含量,快速的形成生物絮團,并對水質起到很好地凈化作用[5][6]。
1 材料與方法
1.1 菌劑來源
菌劑由上海海洋大學提供的由好氧反硝化細菌凝結芽孢桿菌(YX-6)和好氧除磷-蠟樣芽孢桿菌(LY-1)復配的液態高效絮凝脫氮除磷菌劑,有益微生物含量為0.4 mg/L。
1.2 水族缸養殖試驗
準備15個80 cm×50 cm×50 cm的水族缸,每個水族缸放30尾體質量為 (50±5) g 的健康的黃尾鯝,控制水溫25℃。設置4個試驗組,分別加入0.1 mg/L、0.2 mg/L、0.3 mg/L、0.4 mg/L復配的高效絮凝脫氮除磷菌劑(總有效菌含量大于 2.0×1010 個/g),每6d使用一次,探討其對黃尾鲴夏花魚苗培育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氮、總磷、絮凝效果的影響,對照組不使用該菌劑,每組3個重復。試驗期間在曝氣狀態下24 h沖氧,以保持水體溶氧水平。每天投喂兩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3%,試驗為期30d。
1.3 大田養殖試驗
選取3口面積為2畝的池塘,分別放養15萬尾/畝、20萬尾/畝和25萬尾/畝的黃尾鲴水花。試驗為期30d,探討黃尾鲴的最佳放養密度。在最佳放養密度下,再選取3口面積為2畝的池塘,分別編號1#池塘、2#池塘和3#池塘。1#和2#池塘在黃尾鲴夏花培育期間每隔10d使用一次高效絮凝脫氮除磷菌劑(0.2 mg/L),3#使用常規培育方式。前期15d 每天2次豆漿(4~5 kg/畝),后期以面投(次粉)——多點投喂(次粉)——定點投喂(次粉)——定點投喂(破碎飼料)的投喂方式,投喂量按魚2 h吃完為準,試驗為期30d,探討高效絮凝脫氮除磷菌劑對黃尾鲴夏花成活率的影響。
1.4 水族缸養殖實驗指標測定
試驗期間連續監測水樣中的氨氮、亞硝酸鹽氮、總磷、絮凝效果,連續記載黃尾鲴夏花魚苗的體長、體重和成活率。
1.5 大田實驗指標測定
試驗期間記錄黃尾鲴夏花魚苗的體長、體重和成活率。
1.6 計算公式與數據處理
去除率(%)=對照組污染物值-實驗組污染物值對照組污染物值× 100
實驗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 Excel 制圖,用 SPSS 18.0 進行 Duncans 多重比較檢驗,以P<0.05作為差異顯著水平。
2 結果與分析
水族缸養殖試驗表明,經過30d的養殖,高效絮凝脫氮除磷菌劑能夠有效地控制養殖水體氨氮的持續增高。劑量在0.2~0.4 mg/L的試驗組中,養殖水體的氨氮含量在30d內得到了最有效的控制,氨氮的含量始終在0.15 mg/L以下,氨氮去除率可達90.5%-99%。其中,劑量在0.3~0.4mg/L時,氨氮含量可始終降低至0.12mg/L以下,較對照組有顯著的降解水體氨氮效果(圖 1)。
如圖 2所示,高效絮凝脫氮除磷菌劑能夠有效地控制養殖水體亞硝酸鹽氮含量的持續增高。劑量在0.1~0.4 mg/L的試驗組中,養殖水體中亞硝酸鹽氮的含量30 d內始終在0.08 mg/L以下,亞硝酸鹽氮去除率可達93.8~99%。其中,劑量在0.2~0.4 mg/L試驗組中,各試驗組的亞硝酸鹽氮含量始終保持在0.05 mg/L以下,較對照組有顯著的亞硝酸鹽氮降解效果。
如圖 3所示,高效絮凝脫氮除磷菌劑能夠有效地控制養殖水體總磷含量的持續增高。劑量在0.1~0.4 mg/L的試驗組中,養殖水體的總磷含量在30d內,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水體總磷的含量最低可降解至0.002 mg/L以下,其他各試驗組總磷含量均保持在0.02 mg/L以內,總磷去除率可達72.8%~99%,較對照組有顯著的降解水體總磷效果。
如表 1所示,添加劑量為0.1~0.4 mg/L時,各試驗組能快速的形成生物絮團,水體透明度逐漸降低,顏色呈棕黃色,桶壁粘附棕黃色絮狀物質。添加劑量為0.3~0.4 mg/L時養殖第1d生成棕黃色絮凝物質,2d內可形成生物絮團。添加劑量為0.2 mg/L時養殖第2d生成棕黃色物質,3d內可形成生物絮團。添加劑量為0.1 mg/L,6d內可形成生物絮團,對照組養殖水體無明顯變化。從表 2可以看到添加劑量為0.2 mg/L時,黃尾鲴夏花體長、體重和成活率分別為4.5 cm、2.85 g和74.54%,顯著高于對照組,綜合試驗結果,建議在黃尾鲴夏花培育過程中,高效絮凝脫氮除磷菌劑的用量為0.2 mg/L。
如表 4所示,在15萬尾/畝、20萬尾/畝和25萬尾/畝的放養密度的試驗組中,15萬尾/畝與20萬尾/畝的苗種培育密度成活率相差不大,且顯著高于25萬尾/畝的放養密度下的苗種培育密度成活率。基于高產的目標確定以20萬尾/畝的密度為黃尾鲴苗種培育最佳密度,探究了高效絮凝脫氮除磷菌劑對苗種培育密度成活率的影響,其試驗結果如表4所示:與3#池塘的常規培育方式相比,使用高效絮凝脫氮除磷菌劑的1#與2#池塘培育的黃尾鲴夏花體長4.2 cm以上,成活率71.25%以上,畝產效益達到3862.5元以上。
3 結論
養殖實驗和大田實驗驗證了高效絮凝脫氮除磷菌劑對黃尾鲴夏花培養具有積極意義。當高效絮凝脫氮除磷菌劑的劑量為0.2 mg/L時,能夠較好的維持黃尾鲴夏花養殖水體的氨氮、亞硝酸鹽和磷酸鹽的水平和較快形成生物絮團,降低其對養殖黃尾鲴夏花的危害,提高黃尾鲴夏花培育的成活率,從而提高黃尾鲴的養殖效率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葉富良 . 2007. 東江黃尾密鲴的生物學及漁業利用[J]. 淡水漁業,4: 9-11.
[2]彭良宇,謝芝明 . 2011. 細鱗鲴和黃尾密鲴的共同特點與區別[J].養殖與飼料,55( 9) : 17-18.
[3]郭旭升,吳坤杰,倫峰,彭新亮.氨氮和亞硝酸鹽對黃尾鲴孵化率的影響[J].科學養魚,2016(12):12.
[4]羅國武,翁如柏.水產養殖水體污染的生物修復技術[J].海洋與漁業, 2017(07): 74-76.
[5]安健,宋增福,楊先樂,胡鯤,路懷燈,佘林榮.好氧反硝化細菌YX-6特性及鑒定分析[J].中國水產科學,2010,17(03):561-569.
[6]安健,伏光輝,阮記明,陳百堯,龔琪本,唐興本,楊先樂.反硝化除磷菌篩選及其特性研究[J].微生物學通報,2012,39(02):16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