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卿
齊魯民間音樂歷史悠久、內涵豐富,是中國音樂文化歷史上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政府應大力宣傳齊魯民間音樂文化,讓更多的人認識并了解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價值,認識到齊魯民間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使齊魯民間音樂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
齊魯民間音樂文化傳承的價值
正所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中國地域遼闊,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音樂特點。齊魯大地位于黃河下游,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區域,總體上呈現出多樣發展的態勢。民間音樂文化的差異實際上就是地域民俗文化的差異,也正是由于地域民俗文化的差異才構成了民間音樂文化的多樣性。齊魯民間音樂文化是當地勞動人民在生活、生產、交往等社會活動中自編、自唱的歌曲,具有詼諧、質樸、感染力強的特點,承載著勞動人民的思想和感情。齊魯民間音樂文化是當地地域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以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代表——魯西南鼓吹樂為例,這是一種以嗩吶為主要演奏樂器的民間傳統音樂,不僅被用于婚喪嫁娶、民間節日等風俗習慣中,還被廣泛用于各種大型的宗教儀式中,鼓吹樂風格獨特、精神爽朗、激情昂揚,與樸實的魯西南地域風俗融為一體,展現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具有很高的藝術性。
齊魯民間音樂文化植根于黃河文化,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齊魯民間音樂文化是當地的音樂語言,向世人展示著當地勞動人民的生活細節,展現出齊魯大地與眾不同的精神內涵。以山東民歌勞動號子為例,勞動號子產生于勞動、應用于勞動,具有協調并指揮勞動的作用。齊魯大地位置優越、物產豐富,農業、漁業、手工業發展迅速,勞動人民從事著捕魚、耕種、搬運、采礦等多種勞動。勞動號子主要有漁民號子、搬運號子、礦工號子等形式。盡管勞動號子動作單一,調子簡單,最開始只是勞動者發出的吆喝聲,但隨著勞動號子的發展,逐漸被勞動人民美化,成為一種具備演唱內容的歌曲,展現著齊魯人民勤勞智慧、樸實能干的性格特點。
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種類豐富、樣式齊全,全方位反映著齊魯地區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地域文化和社會風俗。齊魯民間音樂文化主要有山東民歌、山東梆子、琴書、膠東大鼓、鼓吹樂等。我們要研究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價值,首先要將其放置于相應的人文環境中,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風俗,再結合本民族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變遷去思考,這樣才能夠了解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時代價值。
中國古代民間音樂文化起源于先秦時期,而齊魯大地是先秦民間音樂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民間音樂史上占據重要地位。齊魯民間音樂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深深地扎根在齊魯大地之上,促進了中華民族不同民間音樂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對后世中華音樂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王朝更迭、經濟交流、社會發展等不同因素的共同影響下,中華民族音樂文化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傳播。比如,崇尚古典素雅的魯地人也開始慢慢接受嘹亮的民間音樂,他們用高昂的音調來抒發心中的情感。隨著社會的發展,南北方民間音樂文化的交流更為頻繁,不同的民間音樂匯聚齊魯大地,豐富了民間音樂的形式和內涵,共同促進著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發展與革新。
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深挖其時代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讓齊魯民間音樂文化成為現代人之間情感聯系的橋梁,為齊魯民間音樂文化增添更多的時代色彩和社會風貌,促進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
齊魯民間音樂文化在傳承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中國是世界上音樂文化發展最早的國家。音樂文化隨著歷史的發展在勞動人民的生產和實踐中繼承、弘揚和發展,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沖擊,齊魯民間音樂文化逐漸被人們所遺忘。因此,社會上普遍存在著對齊魯民間音樂文化認識不足的情況。人們對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內涵和價值缺乏系統了解,膚淺地認為齊魯民間音樂文化就是當地人民在勞作和生產的過程中所喊的口號。
人們對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自然不愿意去學習和傳承齊魯民間音樂文化。加之流行音樂的盛行,導致人們對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關注度越來越低,增加了傳統民間音樂文化傳承的難度。由于齊魯民間音樂文化起源較早,發展歷程悠久,其漸漸地融入其他地區,構成了不同種類、不同形式的音樂文化。因此,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缺乏一定的獨特性,在傳承過程中處于劣勢地位。就以膠東大鼓為例,膠東大鼓以說和唱為主,主要在于講述故事,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和鄉土氣息,深受膠東地區人民喜愛。但是大鼓在其他地區也有發展,比如安塞腰鼓、西安花鼓、京韻大鼓、中州大鼓等,這些大鼓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造成公眾對山東大鼓的印象與其他地方性鼓種重疊。
我國傳統的文化傳播渠道以口傳心授為主,即師傅進行口頭傳授。這樣的傳播模式影響力小,受眾群體小,很容易出現失傳的現象。目前,齊魯民間音樂文化仍停留在傳統的傳播模式下,以口口相傳、師徒傳承、家族式傳播等傳播方式為主,導致齊魯民間音樂文化傳播渠道較少,傳播方式較為落后,限制著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發展和壯大。從地域方面來看,齊魯民間音樂文化較為分散,形成了不同的派系。派系之間的演奏風格、傳統曲目、傳承方式等不同,造成傳承和保護的難度較大,比如山東菏澤市的箏。箏作為古老的彈奏樂器,演奏方式多為獨奏,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像《漢宮秋月》《美女思鄉》《鶯囀黃鸝》等就是山東箏派較為著名的曲目。目前箏派藝術家會到高校任職,以此來培養更多的藝術人才。但是受到地域的限制,箏僅在山東菏澤地區和聊城地區有較大的影響力,其他地區的人們對箏并沒有過多的認知和深入的了解。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政府必須加強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保護力度,整合社會資源,調動人民力量,拓寬其傳承渠道和發展空間,優化其傳承方式,讓更多人可以通過齊魯民間音樂文化了解當地的歷史和社會發展情況,了解不同時期齊魯的風土人情,實現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從而保護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貢獻力量。
齊魯民間音樂文化傳承的方向和措施
齊魯民間音樂文化起源于先秦時期,其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當時存在著兩種不同的音樂類型,一種是齊風,另一種是魯頌。齊國政治文化氛圍較為輕松,民間音樂出現了雅俗共賞的局面。而魯國音樂以周禮為核心,等級森嚴,主張音樂為政治服務,因而魯國音樂較為刻板,歌詞晦澀。但隨著齊魯先后被滅國,齊魯音樂打破了傳統束縛,走下廟堂并融入勞動人民的社會生活中,齊魯音樂獲得了交流和融合的機會,逐漸融為一體,成為勞動人民抒發感情的重要渠道。時過境遷,齊魯民間音樂文化出現了逐漸衰落的情況。當前,政府應大力宣傳齊魯民間音樂文化,制定相應的政策保護其發展,鼓勵更多的人加入到傳承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行列中,讓更多的人了解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意義和內涵。
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齊魯民間音樂文化具有特殊的時代價值和豐富的教育內涵,能夠對社會公眾進行精神層面的滋養,提高其審美價值和文化意趣,增強國民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要想使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發揚光大,就應該讓其走進學校,以學校教育的方式提高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影響力,激發學生對傳統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讓更多學生加入到傳承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行列之中。
有關部門可以組織民間藝人走進課堂,為同學們講述齊魯民間音樂的發展歷程、傳承方式等,讓學生了解齊魯民間音樂,并鼓勵學生去演奏齊魯民間音樂,使其能夠深入地感受到齊魯民間音樂的藝術魅力和文化魅力。此外,學??梢苑e極和民間齊魯音樂組織合作,在校內多舉辦一些音樂交流會、演奏會、民間音樂節等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滿足了學生的精神需求,也拓寬了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渠道,加強了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社會影響力。
同時,有關部門也可以開展社會教育,面向社會上對齊魯民間音樂文化有興趣的群體,對他們進行免費的社會教育,擴大傳承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隊伍,提高傳承效果。
政府還需要從社會實踐出發,舉辦多種多樣的社會文藝交流活動,讓齊魯民間音樂融入人們的社會生活之中,例如開展民間音樂交流大會、演奏表演、民俗音樂會等,讓社會公眾以表演的形式了解齊魯民間音樂文化,從中感受到齊魯民間音樂的魅力。此外,由于民間音樂文化主要是以口口相傳、師徒傳承、家族傳承的形式傳授,影響范圍有限,很容易出現失傳的情況,因此,政府可以定期舉辦民間藝人交流大會,讓傳統民間音樂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同時,政府可以整合社會資源,給齊魯民間音樂文化提供更多展示的舞臺,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齊魯民間音樂文化,感受其藝術魅力。
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程,需要整合全社會的力量。相關部門可以將企業、文化行業、社會團體等力量整合起來,構建齊魯民間音樂文化協會,有針對性地對齊魯民間音樂文化進行傳承和保護。比如,修建齊魯民間音樂文化交流廣場,完善相關的舞臺布置,為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提供一個更大的舞臺,讓更多人有機會欣賞齊魯民間音樂文化,感受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的內涵和魅力。有關部門還可以組織各種演出,鼓勵民間藝人結合當前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發展情況對齊魯民間音樂文化進行優化和改編,讓齊魯民間音樂文化融入實際生活,使傳統民間音樂文化煥發生機與活力。
齊魯民間音樂文化是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體現的是齊魯地域社會背景、經濟環境、文化氛圍、生活習慣的變化,人們可以通過齊魯民間音樂文化了解齊魯地區的風土人情和社會變遷。齊魯民間音樂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民族凝聚力、促進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傳承齊魯民間音樂文化既能豐富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形式和內容,為音樂文化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夠以齊魯民間音樂文化為紐帶,加強現代人的情感聯系,提高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相關決策者應該站在時代高度,認識齊魯民間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大力開展齊魯民間音樂文化教育,拓寬傳承渠道,豐富文化內涵,提高傳承效果,讓齊魯民間音樂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新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