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源
摘 要:“元宇宙”是人類基于科學技術迭代,運用數字技術構建的可與現實世界交互的虛擬世界,它將虛擬空間和物理空間深入融合,構建出立體化、沉浸式、交互式的感官媒介。在元宇宙視域下,有效地運用人工智能、擴展現實、區塊鏈等技術,可以促進互動電影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從而推進互動電影產業影片創作的智能化、觀影形式的沉浸化、商業模式的多元化。基于此,通過探討互動電影在“元宇宙”視域下的技術移植與產業重構,以期提升中國互動電影在世界影像未來格局中的文化競爭力。
關鍵詞:“元宇宙”;互動電影;技術移植;產業重構
2021年,“元宇宙”一詞引發各界關注。隨著網絡傳輸速度的提升與媒介信息終端的多元化發展,網絡觀影、云上互動等觀影模式逐漸成為觀影的主流趨勢。在影游日趨融合的當下,以網絡為載體的互動電影,憑借其沉浸感和交互性的特點,帶給觀眾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目前,觀眾對于影像的審美需求正在發生深刻的轉變,互動電影的轉型也要求創作者不斷創新思維。而“元宇宙”擁有技術疊加性、虛實相融性、具身沉浸性、實時交互性等特征[1],這些特征與互動電影的交互敘事、影游融合、虛實共生、沉浸觀賞等特征不謀而合。因此,“元宇宙”可對互動電影數字化制作的整體流程進行重塑和重構,為互動電影未來發展提供新方向,為互動電影產業重構注入新鮮血液。
一、“元宇宙”與互動電影
(一)“元宇宙”:從文本創建到影像具化
關于“元宇宙”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作家尼爾·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中。作者用“元宇宙”指代與現實世界緊密相連的虛擬空間。可以說,“元宇宙”主要是以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為存在形式,它所構建的“超元域”更多是借用游戲、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而展現。《黑客帝國》(1999年)借助電影這一藝術形式,將小說里描繪的網絡虛擬空間呈現出來,由此,“元宇宙”這一概念實現了從文本創建到影像具象化的轉變。隨后《入侵腦細胞》《人工智能》《少數派報告》《夏日大作戰》《盜夢空間》《超體》《頭號玩家》《失控玩家》等電影中都充斥著大量“元宇宙”元素。可以說,“虛擬現實技術的穩步改進極大地擴展了我們創造令人信服的幻覺的能力”[2]。在多種視覺文化形式中,電影是極具影響力、大眾性和感知性的藝術形式。對于互動電影而言,“元宇宙”所囊括的技術現實與未來文化圖景具有啟發性。“元宇宙”并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更多是一種理念,是融合了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元宇宙”的理念與技術將會對互動電影的敘事、審美和產業等各個方面產生前所未有的沖擊。
(二)互動電影:從電影向游戲邊界的嘗試
互動電影是通過傳統電影藝術和游戲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具有一定交互特點的電影新樣態,是以交互敘事的方式進行創作的電影類型。互動電影是對傳統電影藝術的創新探索,也是電影向其他藝術借鑒發展的嘗試。觀影者能夠成為互動電影的角色介入電影的環境,并持續產生交互作用,從而影響劇情發展。互動電影中蘊含三個核心元素:電影、游戲和互動[3]。《一個男人與他的房子》是互動電影的初次嘗試,觀眾在觀賞電影的同時,可以按下座椅上的選擇按鈕鍵,決定接下來電影播放的故事內容。相比接受固定文本的傳統電影觀影模式,觀眾在互動電影中能夠擁有更強烈的觀影沉浸感,能夠對電影的劇情走向進行選擇。
(三)“元宇宙”對中國互動電影的影響
目前,國內對于互動電影仍處于探索階段,各個方面的發展還不完善,面臨著技術不精、成本過高、難度過大、周期過長等諸多問題。“元宇宙”這個全新的虛擬世界,實際上是由多種技術合力作用,共同構建起的一個具有復雜系統與人工智能的虛擬宇宙系統[4]。隨著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5G等技術的發展,未來“元宇宙”與互動電影的聯系一定會更加緊密,將會給電影形態、體驗、技術、產業、美學等方面帶來新的變化與擴展空間[5]。“元宇宙”將憑借自身強大的特性展開一個全新的互聯網世界,我國互動影視產業急需借助這股新生力量實現電影藝術的多元發展。
二、“元宇宙”視域下中國互動電影的技術移植
當下,我國互動電影市場創作面臨瓶頸,根本問題在于互動電影創作仍沿用傳統影視創作方式來進行影片制作,技術延遲成為互動影片創作與發展的枷鎖,我國互動電影急需探索技術革新的路徑。“元宇宙”作為下一代影視產業的網絡新媒介,其人工智能、擴展現實、區塊鏈等核心技術或許能成為我國互動電影質量提升的有力推手。
(一)人工智能技術加持
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模擬和延伸人類知識和行為的智能技術,是“元宇宙”重要的技術支撐。目前,互動電影與傳統電影最大的區別在于多線敘事與多元結局。互動劇情需要大量的角色樣貌與故事節點,用傳統手法進行創作無法契合其復雜程度,互動電影產業需要智能化影視故事編輯形態。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影視創作中,可以通過海量影視資料及社會對影片的反饋信息預測觀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從而選擇更優的影片主題。同時,編劇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完善互動情節腳本,人工架構角色性格、背景故事與人物間的相互關系,生成多類型的故事結局。人工智能與傳統創作的結合,使影片創作在視聽設計、剪輯風格、特效轉場等方面,有效彌補互動電影在人為感性創作中理性的缺失。
(二)擴展現實技術融合
擴展現實技術包含了AR、VR、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簡稱MR)技術,通過算法將真實與虛擬融合,打造人機交互的虛擬環境。擴展現實技術在互動電影產業中的應用,將進一步加深觀眾的參與感,讓觀眾以第一視角身臨其境探尋故事情節線索,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對影片人物進行模擬感知,以沉浸式交互觀影體驗增強敘事選擇的情感價值。關于擴展現實技術的移植,一方面,影片創作能夠在現實空間疊加虛擬空間,使觀眾獲得更為立體沉浸的視聽享受,在互動劇情中擴展情節的交互形式,讓有限空間場地實現無限的視聽延展;另一方面,對影片敘事進行交互沉浸,觀眾能夠在影片角色故事發展中支配周圍的物品,增強與人物互動參與感。擴展現實技術將解放互動影片與觀眾的距離枷鎖,提高互動電影虛實結合的仿真效果,實現人機全面融合。
(三)區塊鏈技術鏈接
“元宇宙”視域下的電影創作最大的特點是開放性。互動電影的發展需要實時結合區塊鏈技術開放獨立、去中心化、安全透明等特征,也需要更多創作者與觀眾的參與。其中每個參與者都是開放獨立的,用不同的創新理念共同發揮自身優勢,讓影片視聽得到延伸,具有更多精神文化價值。通過去中心化技術可將影視產業機構與創作者進行鏈接,充分發揮自身創作優勢,顛覆傳統影視的創作模式。自媒體時代,每個個體都能成為信息的主體,每個人都有進行自我生產的權利,去中心化的運作模式將以用戶為中心進行藝術創作。在互動電影的投資方、創作人員、播映平臺、利益分成等方面,區塊鏈的安全透明性也將促進各方合作及效果的達成,使優秀的內容相互融合直達觀眾,從而促進整個互動影視產業的良性發展。
三、“元宇宙”視域下中國互動電影的產業重構
“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網絡化的映射,是對各行業的用戶體驗、內容生產進行的改造升級。在多項軟硬件技術融合應用下,互聯網生態將進一步向更為交互沉浸的網絡形式進軍,互動電影是視聽藝術與電子科技相結合的產物,“元宇宙”引發的觀眾需求變革與視聽科技轉變將對我國互動電影產業的影片創作、觀影形式、商業模式進行重構。
(一)優化創作模式
“元宇宙”時代,電影創作將逐漸改變中心化創作的模式,其強大的開放性使每個用戶都是數字信息的建構者。但是目前,互動電影創作模式僵化,劇情發展多元化仍是“空中樓閣”,其最大的枷鎖是影片制作場地、人員、設備、演員等各種預算開支和實現程度。而在“元宇宙”視域下,藝術創作更多誕生于數字化虛擬場景之中,在場地方面,可通過數字編程創造任何需要的電影場景。在設備人員方面,電影制作不再需要昂貴的攝像設備和復雜的劇組人員,可通過計算機對實拍實時摳像并進行數字特效渲染,極大地提高影片制作效率。在演員方面,動作捕捉技術的提升賦予虛擬演員新的生命,虛擬演員將為影片帶來更多的自由創作空間。在未來的互動電影創作上,從電影作品策劃的始端借助“元”藝術創作理念,嘗試影片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簡稱IP)化的設計思維,利用人工智能、擴展現實、區塊鏈等多項技術融合,促進電影的劇本、演員、拍攝、特效、交互、剪輯等一系列制作環節進行虛擬化、數字化的優化轉型。
(二)改變觀影形式
湯姆·岡寧曾說:“電影史上的每一個變化都意味著它對觀眾的影響方式的變化,每一個時期的電影也都會以一種新的方式建構它的觀眾。”[6]增強沉浸式立體觀賞與交互體驗感,使技術與藝術深入融合并高速發展,互動電影產業勢必在“元宇宙”視域下實現進一步轉變。互動電影通過擴展現實技術賦能,使觀眾獲得虛擬視覺、聽覺、感覺、觸覺等多種新型的藝術體驗模式,實現人類在互動電影世界中深度沉浸的體驗,觀影形式也將從傳統二維平面觀影轉變為三維立體觀影,帶給用戶更強的沉浸感和更高的參與度。如VR互動影片市場在2021年推出的沉浸式體驗之《紅軍過雪山》《飛奪瀘定橋》等影片,讓觀眾以第一人稱進入虛擬場景,身臨其境地體驗紅軍長征的艱難險阻。在“元宇宙”中,互動電影的觀影模式將跨越個人沉浸觀影,高速的程序運算使觀眾的交流、投票及選擇以數字化交互技術得以實現,通過分析情節與推論不同線路的劇情,借助鼠標或手柄快速進行決策,極大地縮減影迷操作時間,從而實現群體交互沉浸式觀影。
(三)擴展商業模式
隨著視聽技術進步、網絡媒介發展與用戶觀影理念的轉變,互動電影產業化的長期發展離不開商業模式的更新。首先,在影片創作上,互動電影的劇情多線索交互,結局多線路發展,勢必增加影片的創作成本。這也是當下互動影視市場飽受偽互動、同結局詬病的原因,面對如此“氪金”的制作,大部分投資者望而生畏。其次,在影片盈利模式上,傳統的院線無法滿足劇情的交互,只能借助互聯網平臺購票展映,再借助部分廣告商參與劇情創收,但整體來說盈利缺失嚴重。在“元宇宙”視域下,互動電影的商業模式將進行深度重構。一方面,在影片創作上,計算機算法的完善、視聽技術的進步及數字視效的創新,使影片數字化制作得以實現,在數字化影片中,拍攝場景、道具、演員都可以在虛擬數字視效中進行制作,數字技術的進步顛覆了傳統電影制作的工業標準,虛擬拍攝、動作捕捉、人臉識別、3D特效等將大大提高電影制作效率;另一方面,在影片盈利模式上,“元宇宙”營銷路徑非同質化通證(Non-Fungible Token,簡稱NFT)差異化的創意內容將成為“元宇宙”盈利的核心內容,為互動電影的盈利提供多元路徑,將影片中的虛擬偶像、藝術道具、藝術空間、音樂等各種數字資產進行包裝營銷,能夠進一步提升互動影視的商業價值。
四、結語
“元宇宙”的概念已然成為各個行業探討的重要話題。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一個先導產業爆發式增長,帶動其他要素發展,其他要素進一步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形成正反饋,社會便加速進步。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將推動我國互動電影走進“元宇宙”新時代,使我國互動影視產業迎來全新的發展節點。我國互動電影產業要抓住機遇,利用新型技術進行重構,積極提升影片制作整體水平,努力改進互動影視美學新范式,促進人文與科技的鏈接,創造元宇宙視域下我國互動電影的精神文化新價值。
參考文獻:
[1]創新世界周刊編輯部,孫明華,王繼勇,等.萬物皆可元宇宙?:生猛的概念與夢幻的新紀元[J].創新世界周刊,2022(3):24-47,6.
[2]威廉姆斯.藝術理論:從荷馬到鮑德里亞[M].許春陽,汪瑞,王曉鑫,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264.
[3]金鑫.以移動端為代表談互動視頻對電影的沖擊[J].現代電影技術,2018(12):14-21.
[4]孫承健.基于人機社會交互的烏托邦與反烏托邦:元宇宙與未來電影的文化競爭力[J].當代電影,2021(12):13-19.
[5]楊鵬鑫.電影與元宇宙:雙向影響與數字基底[J].電影藝術,2022(2):50-58.
[6]岡寧.吸引力電影:早期電影及其觀眾與先鋒派[J].范倍,譯.電影藝術,2009(2):61-65.
作者單位:
信陽師范學院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