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強化擴散效應推動城鄉共同富裕的理論機制與策略研究

2023-05-30 10:48:04羅富政羅能生
人文雜志 2023年2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羅富政 羅能生

關鍵詞 中國式現代化 人民性 中國共產黨 馬克思主義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47-662X(2023)02-0001-11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① 人民性是中國式現代化最鮮明的品格。正確認識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性,是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開創過程的關鍵,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提。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后,對于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人民性”相關問題的思考與認識就在不斷深化。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性”具有多重規定性,是一個復合概念。具體而言,可圍繞人民為何、如何開拓中國式現代化以及如何檢驗中國式現代化人民性這一邏輯主線,從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因、領導核心、行動指南、依靠力量與效能標尺五個維度來解讀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性。

一、人民需要: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因

為什么要進行現代化,是探究中國式現代化的“元問題”。中國式現代化的開拓過程就是中國人民自身需要不斷滿足的過程。中國式現代化起因于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對自身解放的熱切期望,發展于人民對富裕生活的強烈追求,形成于人民對現代美好生活的實踐探索。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開拓過程中,“人民需要”始終是現代化實踐的根本動因和邏輯起點。

1.“站起來—富起來”進階中的“人民需要”表達

人民群眾的一切現代化實踐活動的目的都鮮明地指向滿足自身需要。馬克思認為:“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①人們進而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的發展需要。因此,滿足人民需要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本源動因。

近代以來,在以西方資本主義為主導的世界現代化浪潮的沖擊下,在國際資本主義與國內反人民勢力的聯合壓迫中,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舉步維艱。當時整個國家如同“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廣大人民如“籠中之鳥,釜底之魚,牢中之囚,為奴隸,為牛馬,為犬羊,聽人驅使,聽人宰割”。② 中國人民普遍存在“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能廢除我們家族和家鄉觀念而組織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家嗎?”的疑問。③ 深處艱苦生活中的人民群眾對現代化萌生的熱切期望,催使人民群眾對中國社會的各種思想學說、各派政治力量進行對比選擇,以期找到更科學的思想引領救亡出路,找到新的組織力量實現人民“站起來”的現代化夢想。俄國十月革命之后,中國人民逐漸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并逐漸認識到實現民族獨立,建立“以全國絕對大多數人民為基礎而在工人階級領導之下的統一戰線的民主聯盟的國家制度”,④以及實現人民解放,建立保障“幾萬萬人民的個性的解放和個性的發展”的體制機制,⑤ 不僅是實現國富民強型現代化的根本社會條件,也是滿足人民生存需要的根本保障。最終,人民解放的現代化需要、民族獨立的現代化要求與中國共產黨現代政黨的革命任務契合在一起,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人民成功“站起來了”。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人民群眾深處“一窮二白”的境況中。現代化水平低下與“落后就要挨打”的現實壓迫感,使人民群眾萌生出對物質資料的強烈需求。它促使新中國逐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力爭通過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與優越性發揮,為“站起來”的中國人民提供更豐富的物質保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對此,黨的八大明確提出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⑥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我國總體上仍處于“欠發展”的歷史方位,“富起來”是中國人民的普遍期盼。這一時期,“人民需要”經歷了一個由生存到發展、從溫飽到富裕、從物質層面延伸到精神層面的動態變革過程,并集中表現為“解放生產力和提高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經濟層面,即著眼于在經濟領域首先實施現代性”。⑦ 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遵循“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牢牢抓住了滿足人民需要的“牛鼻子”。

2.“強起來”目標下的“美好生活需要”呈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整體步入“發展起來以后”的新歷史方位,社會主要矛盾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此時,“人民需要”的內涵已由片面的“物質文化需要”向全面的“美好生活需要”轉變。“人們萌生出的美好生活向往,實則是一種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發意識,這一意識的產生是對實踐與生活的能動反映。”①因此,這一轉變過程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已由前一歷史時期“富起來”的“片面現代性”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追求“強起來”的“全面現代性”躍升。

把握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最重要的是遵循和貫徹人的發展邏輯,即“人自身發展各種需求、要素的內在聯系及其發展趨勢”。② 所謂“美好生活”,按照人的需求邏輯,就是生存方面無后顧之憂,發展方面有用武之地,社會方面人人受到尊重、社會井然有序,精神方面無事紛擾、心靈寧靜。③ 作為人民的現代化目標與生活狀態,“美好生活”的核心在于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在于主體價值的充分發揮。這主要因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人不僅作為客體以消費商品的形式來滿足自身需求,同樣也作為主體以生產和創新的方式來實現自我價值和自身全面發展”。④ 因此,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作為客體性的被滿足,它是以人民為主體、以人民為本位的價值立場、價值追求、價值目標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價值性呈現。⑤ 另一方面,作為人民主體的能動創造,美好生活需要也是一種“關乎人的存在方式的重大變化,這一變化使自由自覺發展和創造成為提升社會生產力的關鍵”。⑥

相較于資本主義現代化給世界人民帶來的痛苦體驗,中國式現代化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更具有引領性意義與比較性優勢。習近平強調:“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⑦黨的十九大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概括為包含更高水平物質文化需要基礎上的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需要,其外延更寬、層級和水平更高。黨的二十大進一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層面作出部署,為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充足、有保障、可持續的戰略安排。雖因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狀況使得“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變為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但黨和國家不斷“重塑以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為導向的思維,讓人民幸福成為‘國之大者”,⑧推動這一任務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充分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優越性。

二、人民政黨: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核心

中國共產黨應人民的現代化需要而生。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開拓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逐步強化與人民群眾之間的“契約關系”,并通過自我建設保證黨在現代化進程中能夠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成為領導人民群眾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主心骨。

1.“黨群雙重契約”確證黨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權

現代化事業需要現代政黨來領導。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是在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落后的后發大國啟動的,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前之所以長期徘徊不前,缺乏敢于突破現代化政治阻礙、“進行最廣泛的社會動員、展開最全面的資源整合、凝聚起最普遍的社會意志”的強有力的領導核心是關鍵。⑨ 中國的政治舞臺上雖早已存在現代意義的政黨,但終因其無法有效承載人民群眾的利益和現代化需要,無法全力投身于反對殖民主義的運動中,而無法帶領中國人民擺脫“國辱民難”的困境。“中國人民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①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②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事業領導權的根本確證,在于黨與人民群眾之間基于現代化探索實踐歷史地形成了牢固的“雙重契約”關系。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現代化進程中與人民群眾建立了一種“道義性契約”關系,即“黨表明自己對人民的道義關切與價值承諾,并以自身的努力期待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人民則基于這種關切與承諾,期待黨的有效領導,并通過直觀感受形成對黨領導的高度認同、自覺擁護。”③其中,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價值承諾”是一種“聽其言、觀其行”的“事實認定型承諾”,這與西方民眾與政黨之間形成的形式上“聽其言”的“選舉型承諾”有本質不同。這種道義性的契約關系反映在黨對“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等理念的強調,反映在黨在推進現代化過程中對全國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和為人民福祉做出的系列政策安排。這種契約關系以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群眾深切的“魚水情誼”為支撐,是中國共產黨與廣大人民之間基于認同、奮斗、奉獻乃至犧牲形成的生死倫理和心理契約,這賦予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至高無上的道義性。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建立了一種“法理性契約”關系,即“黨作為執政主體由公民選舉決定,保障公民權利與社會公益,公民認可與接受黨的執政,憲法法律對雙方的責權利做出規定”。④這種法理性的契約關系反映在人民對中國共產黨執政黨地位的確證及作為執政黨的國家政權運行規則的要求,反映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中國共產黨依法、依規對人民權力和利益的維護和保障。這是一種以憲法、法律為基礎的契約關系,從制度層面保證了中國現代化事業的人民性。“道義性契約”關系與“法理性契約”關系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中相互支撐、相互促進,有助于增強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群眾基礎,使黨源源不斷地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營養”,鞏固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合法性。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與人民群眾建立“雙重契約”關系,關鍵在于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屬性。與西式政黨在現代化進程中僅服務于個人和小集團利益不同,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典型的人民政黨。“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黨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走向了統一,這時,黨性就是人民性,人民性也就是黨性”。⑥ 因此,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身的階級屬性促使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現代化和理想社會總體性目標為價值追求,并確證其合法地位的執政邏輯,這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合理性。⑦

認同是黨和人民契約關系鞏固的基礎,中國共產黨獲得民眾的高度認同,黨和人民群眾的“雙重契約”關系就會鞏固,黨對現代化事業的領導就有依據、有支撐。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直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迎來“強起來”的過程中,現代化事業取得的每個輝煌成就,都在不斷加深人民群眾對于黨領導地位、領導角色、領導能力的認同,逐漸形成了“以歷史認同為前提、以價值認同為靈魂、以績效認同為基礎、以文化認同為根脈”的政黨認同邏輯,⑧并在此基礎上締結成日益強大的契約關系,促使中國共產黨時刻保持歷史清醒,準確把握人民的現代化需要,并以強烈的信念決心和實干擔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2.強大政黨建設保障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性

建設強大的現代政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應有之義,對于增強黨為人民服務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至關重要。與后發現代化國家應對政黨危機不同,先發的資本主義國家政黨可以利用在全球市場中的資源優勢,應對現代化進程中的風險挑戰,以此消弭因黨爭紛沓、相互傾軋造成的負面影響。但對于廣大后發現代化國家而言,西式政黨制度帶來的往往是現代力量之間的相互掣肘和嚴重內耗,不僅無法有效應對現代化“時空壓縮”所集中爆發的社會矛盾,還會使廣大勞動人民深陷現代化的種種陷阱中。反觀中國共產黨,在百年的現代化奮斗中之所以能有效應對“亨廷頓命題”,即現代化與政治穩定之間的矛盾關系,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推動黨有效履行對人民群眾的現代化承諾,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國共產黨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斷通過自身建設強化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不斷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以增強黨為人民利益奮斗的能力。

建設強大政黨,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展現為人民服務組織效能與引領作用的自覺行動。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百年探索實踐中,黨的建設始終圍繞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展開。從建黨初期的“群眾黨”“廣大群眾性的”黨,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卓有成效地為人民服務”“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服務型”“人民衷心擁護”的政黨,①黨始終努力成為為人民現代化事業服務的核心領導力量。在新時代,政黨建設的內容更加豐富,包括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為主旨要義的政治創造,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系列理論成果為首要前提的思想引領,以現代化組織架構和政策供給為核心要素的組織運籌,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內在要求的制度創設,以先進性和純潔性為精神旗幟與政治靈魂的自身建設等內容。在這套強大政黨建設格局中,人民性是中國共產黨“政黨使命的總性質和總要求,是強大政黨的‘內核與‘靈魂”,②是貫穿其中的鮮明底色。它突出表現為: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魚水情誼”更為深切,對人民群眾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急難愁盼問題的感知更為敏銳,為民造福的自覺性和主動能力更為強大。

在政黨建設中,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在復雜的現代化運動中把握歷史主動,滿足人民現代化需要的重要途徑。中國共產黨基于“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情辦好,最根本的是要把中國共產黨的事情辦好”的政治自覺,③在迎來“強起來”的歷史節點上,“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④ 為了在劇烈的現代社會變遷中能妥善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利益誘惑,永遠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變色、站穩人民立場不動搖、維護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變質,黨不斷通過提升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強化為人民服務的自主意識,力爭更好推動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和發展,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力爭更好統籌發展與人民生活的關系,推動共同富裕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力爭更好駕馭資本,有效應對國際資本為我國現代化事業帶來的風險與挑戰,有力地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方向不變、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現代化事業的能力不減、為人民服務的現代化宗旨不移,從而使黨始終保持人民型政黨的底色,擁有引領社會主義現代化前進方向的能力,實現對人民群眾的現代化承諾。

三、人民理論:中國式現代化的行動指南

中國人民要走向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大道,就無時無刻不能沒有正確思想指引。馬克思主義作為致力于人類解放和發展的科學理論,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內核,并在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中筑起區別于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思想陣地。

1.馬克思主義厚植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內核

現代化的價值內核是對“現代化為什么人的問題”的具體表達,是區分不同現代化的根本標識。與以“資本”為中心的西式現代化不同,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它的理論性的源頭、起源或本原是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所開創的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或社會主義是中國道路的立身之本”。①它的理論屬性賦予中國式現代化鮮明的“人民”內核,為世界貢獻了一套超越“資本”的現代化價值邏輯。

世界現代化進程率先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啟,并以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實踐為參照形成了一套宰制世界的意識形態霸權———資本主義現代化范式。這套資本主義現代化范式以“資本”為存在論基礎,“以市場經濟為根基、以自由理性為內核、以個人主義和民主政治為向度”。② 由于資本主義社會內含的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這套片面追求物質利益的西式現代化方案,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方向存在矛盾,與生產力發展的大趨勢存在沖突。在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弊端顯露出來之后,中國人民走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已是“主觀上的不情愿”與“客觀上的不可能”。③ 中國人民迫切需要新理論指引現代化路向,迫切需要新的價值內核重塑現代化。

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④ 馬克思主義將現代化事業與社會主義而非資本主義結合在一起,摒棄了資本主義現代化路徑中“人的物化”本質,為中國現代化賦予了新的“人民”內核,理順了現代化成果的創造主體與享有主體之間的關系,實現了生產力的發展與生產力的人民所有的統一。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強調:“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⑤其中,在與“人的本質”關聯的復雜的社會關系中,經濟關系中的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起決定性作用。按此規定,“人的本質”在資本主義現代化范式中是由以“資本”為主要價值增殖手段的生產資料私有制所決定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和話語體系中的“人”必然是指擁有資本的資產階級,而將社會財富的直接創造者———無產階級和其他擁有極少數生產資料的勞動者排除出“人”的范疇。因此,雖然資本主義現代化范式相較于前資本主義時代的社會發展形式有很大的進步性,但這仍不合理———財富的直接創造者無法真正成為財富的實際享有者。馬克思主義正是在此意義上主張消滅私有制,擁有人民性,即生產力的發展與生產力歸人民所有,理順了生產發展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關系。中國式現代化也正是在此意義上從根本上超越了資本主義現代性,即在生產力發展層面,中國共產黨百年來推動中國的現代化事業取得了一系列歷史性成就;在生產力“人民所有”層面,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不動搖,不斷改革和完善我國的所有制形式,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推動共同富裕,實現人民占有生產資料的實質化躍升,從根本上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性和優越性。馬克思主義是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理論批判和人民群眾現代化實踐訴求的反映,是對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道路的總體性探索。① 馬克思主義強調人類社會的進步要在“滿足人的合理需要基礎上,尊重人的主體價值、重視人的實踐活動,最終實現人的多維度解放與全面發展,達到人的自由個性”。② 因此,正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才能在現代化建設實踐中超越西方學者對資本主義現代性的“觀念論批判”,擁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思想,探尋出一種以人的解放和幸福生活為目的的中國式現代化。

2.以馬克思主義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陣地

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發展的現代化目標,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屬性”的統一。③ 在中國人民開拓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引領、精神支撐和文化激勵,也離不開中國人民對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掌握和發展。以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陣地,成為事關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方向和道路的根本性問題。

構建指導黨和人民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的思想理論陣地,需要在維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統攝地位的基礎上,實現對馬克思主義、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西方文化之間關系的準確把握。第一,馬克思主義是現代精神的精華,是對資本主義現代性批判與揚棄基礎上形成的科學現代社會理論,這確證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屬性。馬克思主義基于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角度,科學揭示了現代大工業和科學技術推動下現代社會的劇烈變革的必然性以及現代化實現形式的多樣性,分析了落后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先決條件,洞察出社會主義現代化是超越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新的世界現代化形態,契合了中國人民開創一條優于資本主義的現代化新道路的心理期望,保證了現代化事業的社會主義方向。第二,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性、理論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時代性是其鮮明品格,能有效地實現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西方文化的綜合融創,為人民群眾構筑一套現代科學理論體系以指導現代化實踐。一方面,人民是處在特定歷史文化熏陶并擁有特殊心理結構的現代化主體。

前現代社會特定的歷史文化傳統,或優秀或糟粕的,將注定影響黨和人民的現代化實踐,“成功的現代化運動不但在善于克服傳統因素對革新的阻力,而尤其在善于利用傳統因素作為革新的助力”。④ 另一方面,不同國家民族所創造的思想文化都是其經濟政治的反映,本無優劣之分,但其所倡導的理念、主張,對別國現代化實踐的作用卻有積極與消極之別。近代以來隨著殖民主義對中國的沖擊,西方各種思想文化觀念競相涌入中國,或有利于中國現代化或不利于中國現代化,卻都在尋求“市場”。馬克思主義雖產生于西方,但與其他西方文化成果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它根植于人類實踐活動,非歸屬某一民族、某一領域,因而具備指導中國人民現代化實踐,并吸收一切有利于現代化實踐經驗精華的可能性。因此,在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思想理論陣地時,要立足于人民的現代化實踐,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主動挖掘傳統文化和現代西方文化中蘊含的積極因素并使其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同時警惕消極因素的出場,最終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并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使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陣地呈現鮮明的中國的歷史特點、民族特點、文化特點和世界意義。⑤構建指導黨和人民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的思想理論陣地,也離不開中國共產黨根據人民群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需要,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造,確保中國共產黨“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為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理論”。⑥ 這主要表現在,在理論層面,中國共產黨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解決現代化實踐中思想文化與人民主體之間的矛盾,基本原理與現代化現實問題、指導思想、文化根基之間的矛盾,在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基礎上,形成具有廣泛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成果。① 在實踐層面,中國共產黨運用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現代化實踐,并取得了輝煌成就,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保證馬克思主義內含的“真理力量”能作用于人民主體之上,能同具體的現代化實踐相結合,非像其他現代化理論一樣走向馬克思主義反對的一面:“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②

四、人民主體:中國式現代化的依靠力量

1.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共同體不斷鑄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從親身經歷中深刻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前進,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不可能發展進步。”③鞏固人民大團結大聯合,鑄牢人民共同體關乎中國式現代化的人心和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式現代化探索進程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與以個人主義為理論基礎的資本主義現代化及其所形成的“完全虛幻的共同體”不同,④ 中國式現代化中的人民共同體,是在具體的、歷史的現代化實踐中結成的“實實在在的人民共同體”。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人民本位”的現代化發展理念下不斷推動共同體構建的社會實踐過程。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并不僅僅是中國共產黨單方面的行為要求,而是整個人民共同體的集體行動。其中,人民共同體首先是個整體性的政治概念,它是致力于社會發展進步的不同社會階層、團體、組織力量的聯合體。人民共同體的存在和發展內在要求構成“人民”的“多元主體之間不能是機械的和分割的關系,而是在公共精神的紐帶聯結下創造基于有機團結的集體合作”,⑤以使不同社會群體在現代化建設問題上達成共識、凝聚合力,以維護人民共同體的秩序穩定。人民共同體也是個動態性的政治概念,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不可避免地導致社會關系的變革調整,人民共同體的內涵也會不斷被重塑,因此需要動態強化人民共同體,及時根據現代化變遷中人民的利益加以調整,拓展人民共同體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形式,以增強人民共同體內部的活力。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共同體的存在和鞏固為基礎,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指導下走共同富裕之路。沒有強大的人民共同體,沒有人民共同體力量的發揮,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下,在現代化大潮劇烈的利益跌宕中,共同富裕的目標遙不可及。對此,舊中國“一盤散沙”的現代化困局已說明一切。因此,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形成的人民共同體,是建立在追求生產力發展和社會成員共同富裕基礎上的聯合體,“是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為物異化的聯合體,是個人自覺自愿而不是在壓迫力量支配下結成的共同體”。⑥

一部中國式現代化開拓史,就是中國共產黨圍繞人民的現代化期盼,通過統一戰線去組織人民共同體,并與人民群眾一同奮斗的歷史。黨的領導與人民團結奮斗的緊密結合,使全體人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上結成了命運與共的人民共同體。在這個人民共同體中,“人與人之間不再是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狀態,而是形成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關系,造就了一切‘己都在‘他者中得以共生的和諧局面。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之間不再對立,共同體的發展不再以犧牲個體的發展為代價,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不再以犧牲他人的全面發展為前提”。① 列寧指出:“組織能使力量增加10倍。”②過去的一百多年,中國共產黨通過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徹底改變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把中國人民組織成牢不可破的人民共同體,匯聚起現代化事業的人心和力量,引領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建設新社會,勇闖改革路,實現小康夢,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就,成功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面對我國社會結構深刻變化形成的多元現代化建設主體,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復雜現代化建設環境,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艱巨現代化任務,人民共同體在維護我國現代化事業安全和利益、增強秩序和活力、擴大歷史和群眾基礎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顯。

2.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主體能力不斷增強

中國人民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承擔者,中國式現代化事業的推進是中國人民發揮主體力量的結果。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③習近平強調:“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中國人民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造的!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④實踐已經證明,中國式現代化不依靠人民主體力量,就不可能真正實現;人民不參與現代化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就是無價值主體的“虛幻實踐”。中國式現代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逐步升級、逐步擴散的過程,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⑤并日益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客觀上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對人民主體能力的需求也是個不斷升級的過程。人民主體力量能否隨著現代化實踐要求動態提升,成為影響中國式現代化能否順利推進的重要因素。

人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內容。“人的現代化要在社會現代化過程中實現,而邁向更高文明程度的現代化,必然將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⑥ 為此,中國共產黨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并逐步提升人民主體能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指出:“我國幾億人民一旦真正得到解放,他們巨大的生產潛力一旦被解放出來,并被用于各個領域的創造性活動,就能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全世界的文化水平。但是,中國人民的生產力過去幾乎連動都沒有動,相反地,卻受到了壓制——受到本國軍閥和外國帝國主義,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壓制。”⑦因此,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成為解除人民群眾創造能力束縛的關鍵,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堅持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人自身相統一。在人的改造內容上,主張對人的認識能力、價值觀念和思想意識進行全方位的改造;在人的改造特點上,強調人改造具有長期性、艱巨性與普遍性,“反映舊制度的舊思想的殘余,總是長期地留在人們的頭腦里,不愿意輕易地退走的”,⑧“人人需要改造,剝削者要改造,勞動者也要改造”。⑨在人的改造方法上,主張將讀書與實踐相結合,堅持活到老,學到老;瑏瑠在人的改造實踐上,黨運用“行政指揮、榜樣促進、宣傳鼓勵、互相督促、團體協作、集體風氣、社會精神面貌”等價值激勵手段,瑏瑡提高勞動者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和奉獻精神,并在“統籌兼顧,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指導方針下,通過勞動競賽、技術創新、“大會戰”等形式,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率先進行了一場現代思想解放運動,從思想觀念上為長期受困于階級斗爭觀念和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人民群眾松綁。大力推進現代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全方位“沖破體制對人的禁錮,從體制上為人松綁,賦予人以自主性或主體性”,①并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體制機制。人民群眾的物質利益更受尊重,財富創造能力及其與之相匹配的競爭意識、權利意識、自立意識、奮斗意識、底線意識等價值理念被全面塑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提供新的物質基礎、注入新的活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成功走出一條人和物全面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其中,現代化的人是“在現代化發展新征程中實現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關鍵動力”。②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方面,黨和國家在教育、就業、住房、健康、養老、社會公平等方面出臺了系列戰略舉措,人人皆可成才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人民群眾的道德素質、健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法治素養獲得全面提升,為人民群眾的自我實現創造了更多機會,推動了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能力和現代化水平的躍升。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的取得,極大地“提振人民的精氣神,強化人民的歷史自覺、歷史自信、歷史擔當”,③增強了人民群眾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信心和信念。同時,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巨大人口規模彰顯出中國式現代化強大的群眾基礎,充分調動起如此規模的主體動力,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強有力的保證。歷史業已證明,人民群眾現代主體能力的不斷增強,使得“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在中國人民手中,不可能成為了可能”。④

五、人民享有:中國式現代化的效能標尺

滿足“人民需要”的歷史動因,堅持“人民政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依靠“人民理論”的思想指導,依托“人民主體力量”的實踐創造活動,共同構成了中國式現代化“人民性”的主要內涵,并賦予人民群眾享有現代化一切成果的合理性。人民是否享有現代化的一切成果,成為檢驗中國式現代化效能的標尺。

現代化的效能主要體現在實現現代化所付出的成本代價與現代化成果多大程度上歸最廣大的勞動人民所有。資本主義現代化充滿著血腥與殘暴,無論其“對抗性”的表現形式如何變化,犧牲他國人民利益來促進自身發展的實質依然沒有改變。⑤ 雖然資本主義現代化也曾帶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快速增長,但其所付出的資源環境和人民福祉的成本十分巨大,不具有廣泛模仿性。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⑥ 因此,中國式現代化較資本主義現代化更好地實現了國家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自身之間、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共進,現代化過程必然代價更小,生產力發展效率更高。另外,兩種現代化范式最本質的區別在于現代化的一切成果是否為最廣大的勞動人民所有。實現現代化本是為了推動生產力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資本主義現代化中,資本主義內在矛盾不僅逐漸限制了生產力發展的規模,而且造成世界范圍內的資產階級享有現代化成果、廣大勞動群眾深受剝削日益貧困的事實。中國式現代化針對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弊端,主張“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①并將共同富裕視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根本目的,強調現代化成果的人民共享,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現代化是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事實。因此,中國式現代化兼顧了現代化高質量發展與現代化成果人民享有的統一,實現了對資本主義現代化的超越。

同時,中國式現代化效能與人民享有現代化成果深受我國不同歷史階段現代化水平的影響,呈現出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與戰爭是這一歷史階段的主題,低下的現代化水平導致廣大人民深處國際帝國主義勢力主導的“反人民聯盟”的沉重剝削之中。人民享有現代化成果總體上以“愿景”的方式呈現,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生產力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美好期盼,為推動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革命手段擺脫資本主義現代性的“殖民”并實現自身解放,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在由“站起來”到“富起來”的現代化過程中,人民享有現代化成果,在理念上體現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效能檢驗標尺實現由“小仁政與大仁政”的關系、“三個有利于”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升華;在實踐上表現為受制于薄弱的物質基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成熟度,我國大力加強以工業化為主要內容的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了“一窮二白”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②人民享有現代化成果在物質財富方面取得了歷史性躍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強調:“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③ 在追求“強起來”的過程中,我國實現了“富強”的現代化標準與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元素相結合,并與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相貫通,合力構建起“強起來”的全面現代化標準。伴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人民享有現代化的一切成果”的目標追求取得了歷史性進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④

六、結語

中國式現代化是以資本主義現代化為鏡鑒、在中國人民的現代化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其鮮明的人民品格向世人清晰地呈現出社會主義相較于資本主義的制度優越性,并為充分利用“資本逐利性”為“人民性”服務提供了可能,標志著一種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出現。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使命擔當強化自身建設,并全方位加強人民政黨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全面領導。同時,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著力提升精準脫貧成果,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大實質性進展;著力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鞏固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基礎;著力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品質;著力完善分配制度,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著力守護好生態環境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人民性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作者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秦開鳳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6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9国产精品|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色综合久久|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99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亚洲男人天堂2020|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浪潮Av|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青青草原国产| 久草网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91系列在线观看|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亚洲动漫h|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色综合成人|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日韩123欧美字幕|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人午夜天| 在线看片国产|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国产另类视频|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色135综合网|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啪啪精品| 黄色片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噜噜噜久久|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69av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第一页| 亚洲激情区|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91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欧美激情综合|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看|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91丝袜乱伦| 日本www在线视频| 综合五月天网| 亚洲男人在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伊人无码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