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報告顯示,到2028年,中國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總量中的占比將達到22.6%;印度緊隨其后,為12.9%;美國為11.3%。
IMF預測,全球增長的75%集中在20個國家,超過一半集中在排前四位的國家,即中國、印度、美國和印度尼西亞。到2028年,預計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將在全球增長中占比近40%。其中,中國將成為全球增長最大貢獻者。
IMF認為,受加息的影響,全球經濟未來5年的增速約為3%,是30多年來最疲軟的。IMF敦促各國避免地緣政治緊張導致的經濟分化,鼓勵采取相應措施支撐生產率。
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她曾經歷冷戰,深知冷戰會導致人才流失,這無益于世界進步,不希望歷史重演。
此外,摩根士丹利公司稱,在強勁內需的推動下,今年亞洲經濟增長將超過美國和歐洲。摩根士丹利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切坦·阿希亞說:“我們之所以一直認為亞洲經濟增長將超過美國和歐洲,是因為亞洲內需強勁,中國就是一個例證。由于重新開放和支持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中國經濟出現了良好回升。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正在‘急劇反彈,這將加強其增長動力。”
(《參考消息》202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