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儀


隨著《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版)》頒布,初中地理各版本教材都已進行修改和完善。本文以“主要氣候類型”為例,比較分析包括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二版(以下簡稱粵人民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二版(以下簡稱湘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版(以下簡稱人教版)在內的三種廣東主要使用的版本教材內容。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版)》對“主要氣候類型”的要求是:①運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②舉例說明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③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一、粵人民版
“主要氣候類型”在粵人民版第四章“天氣與氣候”第三節“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教參建議該節教學需3個課時。本節重點是掌握主要氣候類型分布,難點是理解氣候特征以及影響氣候的因素等。
1.教材內容呈現
教材此節包括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熱帶氣候類型、亞熱帶氣候類型、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5個小標題。
“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里展示“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圖”,設置3道需要結合地圖解答的問答題,文字部分沒有直接答案。
“熱帶氣候類型”里羅列四種熱帶氣候,設置3道包括比爾馬克和伊基托斯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熱帶沙漠和熱帶雨林景觀圖、熱帶雨林區一天中天氣變化示意圖在內的讀圖分析題。
“亞熱帶氣候類型”里羅列兩種亞熱帶氣候,展示上海和馬拉加各月氣溫、降水數據表以及3道表格數據分析題。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里羅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3個主要因素,同時設置3道活動題與之對應。第一題分析對比孟買和摩爾曼斯克的氣溫降水圖;第二題結合亞歐大陸北緯40°~60°附近溫帶氣候類型分布圖和倫敦、烏蘭巴托、北京的氣溫降水圖完成表格和問答;第三題分析山地氣候示意圖。最后進行知識點歸納總結。
“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里進行簡單文字歸納,設置兩個“知識之窗”介紹嶺南氣候與騎樓建筑、嶺南佳果——荔枝,以及一道分析不同景觀圖片的活動題。
2.教材內容分析
結構方面,本節安排“主要氣候類型”內容,細分5個小標題,每個標題下都有簡短文字介紹和活動題,部分活動題后有精簡知識歸納。
知識點方面,達到課標要求,內容較簡單全面。教材正文表述簡單扼要,知識點滲透在活動題中。課標第1點“運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主要氣候類型分布”,集中體現在前4個標題內容中。第1個標題是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活動題涉及高原山地氣候和寒帶氣候;第2、3個標題分別是熱帶和亞熱帶氣候類型,這部分內容通過活動題對比分析每種氣候類型;溫帶氣候類型在第4個標題里的海陸位置因素內容中,所以主要氣候類型在教材里都有涉及。課標第2點“舉例說明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體現在第4個標題“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的內容中。教材首先通過活動進行探究,再用文字歸納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勢地形因素對氣候的具體影響。課標第3點“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體現在第5個標題“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的內容中,從人地關系角度進行舉例說明。
活動題方面,本節共14道活動題,其中10道為讀圖分析題,涉及氣候類型分布圖分析、氣溫降水圖分析、不同地區氣候對比、景觀圖分析等,需通過閱讀圖表進行分析,書本里沒有直接答案。
圖表方面,共18張圖片和2個表格。其中17張圖片和活動題相關,包括2張氣候類型分布圖、6張景觀圖、2張探究圖、7張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另1張圖片是“知識之窗”景觀圖。2個表格分別是氣溫降水數據表和讀圖分析空白填表。
閱讀材料方面,即“知識之窗”板塊,是對知識點的延伸。共有兩則,都在第5個標題“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內。
二、人教版
“主要氣候類型”在人教版第三章“天氣與氣候”第四節“世界的氣候”,教參建議該節教學需2~3課時。
1.教材內容呈現
教材此節包括氣候的地區差異、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氣候與人類活動4個小標題。
“氣候的地區差異”通過文字概述不同地區氣候不同,并提供“柯本和他的氣候分類法”閱讀材料和活動題。在活動題里,結合例子介紹分析氣候特征的方法,再運用氣溫降水圖比較兩地氣候差異。
“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運用文字概述氣候分布規律,展示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溫帶季風、寒帶氣候景觀圖,并附上分布范圍、氣候特征、自然景觀介紹。2道活動題需結合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完成2個空白表格。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通過文字歸納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對氣候的影響,3道活動題中設置2道讀圖分析題。
“氣候與人類活動”運用文字概述氣候與人的相互影響,并提供“水稻種植與氣候”閱讀材料和3道活動題,其中1道是材料分析題。
2.教材內容分析
結構方面,本節安排“主要氣候類型”內容,細分4個小標題,每個標題下都有文字介紹和活動題或閱讀材料。
知識點方面,達到課標要求,內容基礎簡單。第1個標題“氣候的地區差異”說明氣候存在差異,并以地中海氣候氣溫降水圖為例,指導學生掌握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讀圖方法,學會分析一地氣候特征,但沒有介紹每種氣候類型的特點。第2個標題“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對應課標第1點“運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此處沒有介紹每種氣候類型,只對氣候類型分布規律進行簡單歸納。第3個標題“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對應課標第2點“舉例說明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介紹這3種因素對氣候的具體影響。第4個標題“氣候與人類活動” 對應課標第3點“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反映人與氣候的關系。
活動題方面,本節共9道活動題,其中5道是讀圖分析題,主要對氣溫降水圖和氣候類型分布圖進行分析對比并獲取信息。
圖表方面,共12張圖片和2個表格,其中7張圖片和活動題相關,4張為不同氣候類型景觀圖,1張是閱讀材料“柯本”人物圖。2個表格是需根據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完成的空白表格。
閱讀材料方面,這一節有2則閱讀材料和1則“氣候變暖”活動題材料。這些材料都是對知識點的補充,增添科學性。
三、湘教版
“主要氣候類型”在湘教版第四章“世界的氣候”第三節“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和第四節“世界主要氣候類型”,教參建議第三節和第四節教學分別需3個課時,共6個課時。
1.教材內容呈現
(1)第三節“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此節包括地球形狀與氣候、地球運動與氣候、海陸分布與氣候、地形地勢與氣候、人類活動與氣候5個小標題。
“地球形狀與氣候”設置探究太陽直射與斜射下的溫度差異動手操作活動。活動后概述地球形狀對氣候的影響,并設置3道活動題,其中2道讀圖分析題和1道問答題。
“地球運動與氣候”運用文字解釋地球運動與氣候關系,并配上地球公轉示意圖,以及“極晝與極夜”和挪威極晝圖,設置7道活動題,包括1道讀圖分析題、1道填表題、1道連線題和4道問答題。
“海陸分布與氣候”設置探究海陸溫度變化的差異動手操作活動。概述海陸分布對氣候的影響,設置1道讀圖分析活動題。
“地形地勢與氣候”解釋地形地勢對氣候的影響并介紹氣溫直減率,配上安第斯山脈南段和東西側景觀圖,設置讀圖計算填表2道活動題。
“人類活動與氣候”概述人類活動對氣候影響,配上城市熱島效應示意圖,提供“地球在變暖”閱讀材料,附上浮冰上的北極熊和北極冰蓋變化圖。
(2)第四節“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此節包括熱帶的氣候類型、亞熱帶的氣候類型、溫帶的氣候類型、寒帶氣候和高山高原氣候4個小標題。
“熱帶的氣候類型”設置活動題對比四張不同熱帶氣候景觀圖,介紹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區,并附上分布圖和“地球之肺”“熱帶草原的干濕季”兩則閱讀材料。然后是2道活動題, 1道根據四個地方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完成表格,1道對比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差異問答題。
“亞熱帶的氣候類型”分別介紹亞熱帶季風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地中海氣候的分布區和氣候特征,并附上分布圖和氣溫降水圖,閱讀材料為“地中海氣候區景觀”,并附上景觀圖,設置4道讀圖分析題。
第3、4個標題內容結構和前一標題類似,其中溫帶氣候類型的閱讀材料是溫帶季風氣候對人類的影響。
此節最后是一幅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和3道讀圖分析題。
2.教材內容分析
結構方面,“主要氣候類型”內容被分為兩節,且排序上和課標要求不一致。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細分5個小標題,對應課標第2點“舉例說明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而“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則細分4個小標題,對應課標第1點“運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和第3點“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每個小標題下都有文字概述、附圖活動題或閱讀材料。
知識點方面,不僅達到課標要求,還進行補充與歸納。“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一節,從地球形狀、地球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和人類活動5方面較全面地介紹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使學生對氣候形成較為系統科學的認識。其中,“地球運動”部分是教材編排的獨特之處,不僅體現課標里“舉例說明緯度位置(太陽輻射)對氣候的影響”,還體現地球運動內容課標“用地理現象說明地球的公轉”。而“世界主要氣候類型”這一節,突出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對區域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運用單一和綜合的氣候分布圖簡潔明了表示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中的10種氣候類型和特殊的高山高原氣候,同時對各氣候類型分布和氣候特征進行總結,使學生較好感悟世界氣候區域差異。
活動題方面,“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一節共有13道書面文字題和2個動手操作活動。書面文字題包括問答題、填表題、連線題等,其中6道是讀圖分析題,共附圖5張。動手操作活動部分包括材料準備、實踐過程、實驗示意圖,對實踐活動進行具體指導。而“世界主要氣候類型”一節共有16道書面文字題,包括問答題和填表題,15道是讀圖分析題,主要是氣溫降水圖和氣候類型分布圖。
圖表方面,共46張圖片,4個表格。“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一共13張圖片,其中1張實驗示意圖、7張探究圖、4張景觀圖、1張地形圖。“世界主要氣候類型”一共33張圖片,其中11張景觀圖、11張氣候類型分布圖、11張氣溫降水圖。4個表格是活動題里的填表。
閱讀材料方面,“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里有2則,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里有4則。前2則閱讀材料作為知識點的補充擴展,而后4則材料則體現課標第3點“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四、三種教材內容的異同
1.相同點
都很好地落實“主要氣候類型”這部分內容的課程標準,邏輯清晰。教材內容都包括基礎地理知識,基本地理技能和方法,有助于學生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初步形成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教材配圖豐富,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景觀圖、氣候類型分布圖比重最大,各種直觀具體的圖片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理解知識點,提高讀圖分析能力。豐富的景觀圖能增加學生感性認識,體現建構主義思想。同時卡通圖片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活動題不僅緊扣知識點,還偏重讀圖分析,此舉能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圖表、對比分析、獲取信息能力。
閱讀材料作補充。教材都編排了閱讀材料,主要分布在“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部分。材料有的是知識點的具體例子,有的是課外知識的擴展,不僅豐富教材內容,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還增添教材的趣味性、生活性。
2.不同點
結構方面,粵人民版和人教版都把“主要氣候類型”內容安排在一節里,細分標題大體上和課標內容一致;而湘教版則把“主要氣候類型”內容分成兩節,不僅順序上和課標有出入,細分標題也增多(圖1)。
知識點方面,粵人民版和人教版內容較精簡,知識都緊扣課標,直接易把握。課標里沒有涉及氣候特征內容,這兩種教材都較少提及,只是人教版里有舉例介紹如何分析一地氣候類型方法。相對而言,湘教版內容就更為豐富。它把“地球公轉”的知識移到“主要氣候類型”,還單獨提到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更全面地介紹“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另外, “世界氣候類型”的主要10種氣候類型在教材里都有單獨介紹,包括分布區域、氣候特征、自然景觀等,非常詳細。雖然粵人民版和人教版都遵守課標精神做到簡單不繁雜,但氣候類型內容在初中地理中較重要,做題時會經常遇到關于氣候特征的內容,所以為了知識的全面性,部分教師在上課時還是會對各氣候類型的特征進行歸納補充。
活動題方面,粵人民版14道活動題里有10道讀圖分析題;人教版9道活動題里有5道讀圖分析題;湘教版共29道書面文字題和2道動手操作題,文字題里共21道讀圖分析題。從數據可以看出,篇幅最大、課時安排最多的湘教版題目最多,讀圖分析題比例最大,而且還設置動手操作題,充分體現地理教學實踐性。雖然人教版題目最少,讀圖分析比例也最小,但都涉及氣候類型分布圖分析、氣溫降水圖分析、不同地區氣候對比等,所選題目具有代表性。
圖片方面,人教版數量最少,湘教版最多。粵人民版和人教版數量最多的都是氣溫降水圖和景觀圖,而湘教版數量最多的是景觀圖,其次是氣溫降水圖和氣候類型分布圖。人教版特別之處在于有“分析氣候特征方法圖”和柯本“人物圖”;湘教版特別之處在于有“實驗操作指導圖”“探究圖”主要指原理示意圖、卡通活動圖等(表1)。
閱讀材料方面,閱讀材料都較短,都是對知識的補充延伸。粵人民版2則,人教版3則,湘教版共6則,部分材料有附圖。其中,粵人民版閱讀材料雖然不多,但都和廣東當地的自然人文相關,凸顯鄉土性。
本文研究初中地理“主要氣候類型”在粵人民版、人教版、湘教版三種不同教材的呈現與對比。研究發現,三者都緊扣課標、邏輯清晰、配圖豐富、活動題注重讀圖分析等,不同點是編排結構不同、內容詳略不同、活動題數量不同、配圖側重不同。總體上,粵人民版和人教版比較相似,而湘教版差異較大,這主要體現在知識點的詳略上。三種教材都各具特色,教師在教學時可結合學情,進行適當參考整合,促進學生個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