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宇航
我國經濟于2014年進入新常態,隨著經濟政策的轉變,近十年來經濟新常態又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在這種背景下,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和理念已經不能滿足新的市場經濟和消費者的需求。本文選取浙江A精品紡織有限公司作為個案展開研究,對該公司具備的優勢劣勢、發展機會、面臨威脅等展開了辯證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適合該公司的創新戰略并針對戰略的實施制定了相應的保障措施。為A企業實現產業升級和企業的高利潤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當前,宏觀經濟已逐步進入新常態的發展格局。在經濟新常態的社會背景下,紡織業迎來新的競合態勢。由于逆全球化和疫情的影響,我國外貿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紡織業市場動態化、復雜化的特點也不斷顯現。因此,理解經濟新常態內涵,提升創新能力,對紡織企業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以A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PEST分析、SWOT模型分析研究:1.探討A企業當前所處的內外部發展環境、企業自身發展的優勢與劣勢因素及面臨何種機遇與威脅?2.探討A企業未來的發展應采取何種創新戰略?3.針對提出的創新戰略提出戰略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A企業簡介及創新現狀
A企業主營中高檔紡織面料生產加工,年產高檔優質紗線1萬噸,高檔服裝面料920萬米,年產值近3500萬元。紗線成紗質量水平達到烏斯特公報(2018)5%標準,居國內領先水平;坯布以高檔服裝面料、定制家紡用品為主,布面光滑,高支高密,質量達到美制4分標準。紗、布產品銷往國內多省市以及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由于新常態下,消費者市場需求變化速度快,同業經營者市場占有份額提升導致競爭加劇等因素,A公司在優質紡織面料市場的盈利能力方面受到削弱,需要新的驅動力。
基于公司發展現狀,A企業在近幾年也做出相應創新舉措:在技術改革方面擴大投入,優化創新了高支紗紡織工藝技術,升級革新了產能較低的老舊設備等,通過對生產過程控制的提高,實現提升產品附加值的效果。但綜合來看,產品創新主要集中于應用纖維、高支紗等領域,受產品同質化較高的局限,附加值的提升也并不完全理想,產品創新仍有一定不足。此外,新產品的開發效率并沒有得到顯著提升,仍然滯后于市場的需求變化。
二、A企業PEST模型分析
(一)政治環境分析
《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對行業在新起點的定位進行了重新確立,標志著我國紡織行業步入快速發展的窗口期。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實踐,開放合作不斷得到加強,出口增速逐步提升,為紡織行業對外投資提高了便利性,也為傳統紡織行業的升級轉型、推進紡織業國際布局,帶來了新的機遇。
(二)經濟環境分析
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2021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3000億美元,位居全球首位;紡織纖維加工總量6000萬噸,高于全球總量的50%。我國紡織產品銷往北美、東南亞、歐盟等國際市場的份額每年都在逐步提升。在新常態背景下,隨著“逆全球化”發展愈演愈烈,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將會給行業出口帶來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國際貿易市場份額及貿易價格容易受到較大影響。因此,綜合各個角度來看,為突破貿易壁壘和技術局限,必須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協同創新促進行業轉型升級,應對紡織行業受到的不良影響。
(三)社會環境分析
到20世紀70年代,我國基本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紡織工業體系,紡織行業通過增加產品種類、提高質量、創新品牌等一系列舉措,獲得了較大發展。在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層次的需求同時,也能為世界各地提供大量物美價廉、品種多樣的紡織產品。同時,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入和人口紅利的消失,紡織業作為勞動力相對密集的產業,低成本競爭優勢逐漸喪失,紡織企業的盈利能力必然受到一定的影響。
(四)技術環境分析
近年來,我國政府不斷加快對紡織產業的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強產業技術支撐,支持關鍵技術創新。總體來說,目前我國雖然已初步實現紡織強國建設,成為全球紡織大國,但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仍暴露出較大的問題。一方面,大部分紡織企業產品結構單一,缺乏個性和特點,工藝和設備依賴進口,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大多數中小企業仍以作坊式進行生產加工,缺乏研發創新的技術平臺,自主創新能力嚴重不足。
三、A企業SWOT模型分析
(一)優勢分析
A企業目前在制造精梳純棉高檔針織用紗和高支高密織物、高彈織物等產品方面擁有先進的工藝技術基礎,紗一等品率為99.95%,成紗質量水平位居國內領先,業內口碑良好。同時,企業打造了相關的高定品牌,在國內始終保持領先水平,在區域內具備主導市場地位,具備一定的產業優勢。近年來,因公司越來越注重產品的創新,除了工藝技術水平的提升,還致力于產品的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同時為了進一步滿足結構調整的需求,企業圍繞新產品與新技術建立了技術創新部門,為開發高端新產品提供了支持。
(二)劣勢分析
技術創新與研發能力薄弱。公司雖制定了總體發展戰略,但具體技術研發創新目標不夠明確,同時,成立的技術創新部門,專業人員稀缺,針對工藝技術方面的創新、開發投入較少,員工的在職培訓并未做到具有針對性。在技術改造和產品結構調整方面,優化產業結構、做精主業務方面也存在不足。
工藝技術領域取得的成果總量較低。目前企業的重點是對已有產品的翻改,雖在交織、混紡產品以及在高支高密織物、高彈織物等生產的工藝領域取得了技術的進步,但總體上看,由于新產品研發周期較長,導致新產品的數量過少,技術創新成果低于同行業同水平的其他企業,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國際與國內市場的發展,這些成果遠不能滿足現如今市場的需求。
(三)機會分析
2022年1月正式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標志著全新的自由貿易區正式開放,因其人口數目和經貿規模龐大等特點,極具發展潛力。我國紡織業因自貿區的建立迎來較之前更加寬廣的國際舞臺,也正是由于這一契機,對傳統紡織行業結構升級、供應和銷售的協同創新需求被更多的紡織企業所重視。A企業在面臨時代發展和產業升級時迎來新機遇,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需正確把握形勢,積極創新適應時代變局,在機遇中謀求新發展。
(四)威脅分析
在數字市場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如雨后春筍般興起,通過將信息流、物流進行新的反向匯集,出現了新型的運營思路,改變了以往的代理商層層跨國貿易的商業模式。在這一大背景下,很多外貿企業選擇了線上平臺交易,減少了線下渠道的層層繁瑣流程。但A企業作為較大規模的企業,在這一過程中,往往還沿用著線下的渠道模式,要想進行改變和創新存在較大難度。
四、A企業創新戰略制定與實施
通過分析內外環境結果可以發現,雖然A企業有一定的內部優勢,但外部環境也存在一定威脅。企業很有必要擴大內部優勢以應對外部環境可能造成的沖擊。因此,基于技術競爭態勢定位分析A企業應選取適合公司發展的技術創新戰略,和以協同創新促進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策略。
(一)技術創新戰略
目前A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及研發資金方面存在較多不足,僅僅依靠企業自身的力量是無法完成技術創新的,綜合考慮下為A企業選擇合作+自主創新戰略模式。
對于產品的技術創新,所要攻克的難點是通過對現有技術、產品的優化,開發出具有豐富布面效果的新型紡織面料。因此,前期重點是基于現有的工藝技術基礎,借鑒和模仿相關先進企業科研項目的技術與產品創新,加強與先進企業的合作,并致力于整體生產鏈生產過程的優化,達到自我消化、吸收的效果,在積累技術經驗,分散研發風險的同時,實施該領域技術創新;對于工藝的技術創新,應著力于節能型生產技術與智能化高效生產監測技術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在提高高檔針織用紗產品質量的同時,不斷比肩該領域相關先進技術,加快技術創新速度,進一步優化產品性能,維持核心產品的競爭優勢,降低生產成本,增加企業經濟效益。在前期合作創新戰略收獲一定成效,企業技術開發能力、經濟實力得到一定增強后,企業應逐步向自主創新戰略轉移,致力于研發高品質環保色紡紗線等產品。利用品牌優勢,實現該領域的高端化研發與生產,搶占市場份額,推進企業在該領域產品的領先、壟斷地位。
(二)協同創新戰略
在協同創新方面,浙江省作為教育強省云集了眾多的雙一流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工業企業,A企業可以針對這一領域選擇借助高校研發資源,深入開展產學研等合作,逐步搭建浙江省紡織產學研合作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形成科學研究平臺。凝聚多方力量,突破關鍵技術,不斷提升產業鏈快速反應能力,并緊跟市場需求,合作開發具有新穎、高檔、快速適應市場需求的紡織面料產品。同時也可以與省內、國內先進紡織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或者戰略聯盟等多種形式,實現研發優勢互補、產業融合,洞悉并促進有關紡織產業發展的前沿技術和新興業態。一方面,通過對接資源整合行業內分散的創新成果;另一方面,利用共性技術創新研究實現生產技術、制造過程、管理決策等相關因素的成果轉化。
通過搭建產學研協同創新戰略聯盟實現協同供應鏈管理,促進產業鏈條的精細化與高端化;成立品牌聯盟,涵蓋整個生產、制造銷售流程,改變下游企業因認知不足而致高端產品開發緩慢的被動局面;依靠整個產業鏈重建銷售渠道,與下游企業合作,依據市場特性協同開發,并根據市場反饋及時調整產品技術的性能,打破原有的業務,開發國內外新市場。利用產業集群的規模效應,在經濟新常態市場環境下快速、穩定發展。
五、A企業創新戰略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人才制度
專業的技術人才是技術創新的基礎與保障,技術創新戰略的實施也離不開技術創新團隊。一方面A企業需要加大中高端人才的引進,結合公司產品開發及產業創新,通過社會、校園招聘等方式著重吸收和引進重點領域技術人才,保持技術團隊的活力與潛力,完善技術團隊結構;另一方面,對現有的技術研發人員進行全面的分析,調整人員結構,優化技術團隊配置,提升相應待遇,強化激勵機制,保證技術團隊的整體實力。
(二)加大科研經費投入
設立技術創新發展基金,保障技術創新資金持續不斷投入。加快相關設備的改造升級、新技術的引進,支持新產品開發、新產業拓展以及對公司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科研項目等,確保技術創新各項工作的順利高效開展。同時,針對實際情況,公司應積極申請國家、省內以及紡織行業扶持新技術的專項資金、政策與項目,通過研究政府主導項目,爭取政府經費支持,多渠道保障研發資金來源。
(三)暢通協同創新渠道
以紡織行業產品技術和紡織工藝的共性基礎創新研究為突破口,充分利用現有研究條件和優勢搭建多渠道協同創新平臺。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題交流研討、項目課題申報、技術產品研發等合作,建立協作機制,推動紡織制造領域的協同創新;注重戰略聯盟內優秀企業的科技、管理創新及新模式新業態等成果推廣,利用對信息資源收集、傳遞和服務優化資源配置,通過標準制定、評價示范等,加速推進紡織制造領域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應用。
(四)管理制度優化
企業戰略能夠順利實施,企業管理層對于創新戰略的認可與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成立由管理層以及部分基層員工構成的專門小組,這樣戰略實施過程中的情況可以自下而上地反映,員工的意見問題能夠被聽取,有助于戰略順利推進。此外,在戰略實施的整個過程中還需要有效監管。管理層應當設置專員進行指導與監督,在管理創新活動中收集意見與問題,及時做出反饋和解答,定期總結并不斷做出優化調整。
結語:
本文以浙江A精品紡織有限公司為單案例研究,從多方面對A企業目前技術創新能力與問題進行剖析;同時對企業所面臨的產業環境進行了詳細分析論述;通過模型分析,提出了針對不同創新時期和方向的創新戰略:前期基于現有技術基礎與優質企業完成合作創新,并隨著企業發展逐步演變為自主創新戰略;同時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協作,搭建協同創新平臺優化資源配置;最后,從完善人才制度、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暢通協同創新渠道、管理制度優化等方面總結了A企業創新戰略實施的保障措施。為A紡織公司創新戰略順利實施,以及下一步的經營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大學碩士一般項目:經濟新常態下A企業創新戰略研究 YJSCX2022-129HLJU 202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