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要:一位七年級女生進入初中后因理科成績下滑而做出了劃手腕等自傷行為。心理教師在輔導時發現該生父親存在禁止子女哭泣的不當教育行為,后通過薩提亞模式展開家庭治療,孩子父親說出孩子奶奶意外去世帶來的內心創傷,心理教師采用空椅子技術對其進行了療愈。接著運用CBT認知調整、家庭教育指導等多種方式調整親子間的相處模式,最終改善了父女的心理狀況,這個家庭也開啟了新的人生旅程。
關鍵詞: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空椅子技術;CBT認知調整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3)11-0046-03
一、個案概況
芊芊(化名),女,城區某學校7年級學生,家中有一個小六歲的弟弟,家庭結構完整,父親經商,母親為公司財務。芊芊平日里性格溫和安靜,擔任心理委員一職,近期在學校上課時偷劃手腕。
心理教師發現芊芊存在焦慮、抑郁、不自信等情緒,其父親存在嚴禁子女哭泣、停止女兒課外興趣發展等行為,是導致芊芊無法找到合適的渠道宣泄情緒、逐漸走向自傷的重要原因,遂逐步展開將父親納入其中的家庭心理輔導。
二、輔導緣起
窗外陽光明媚,眼前這個小女孩卻縮緊了身子,雙手不安地攪動著衣角。“沒事的,老師,”兩行清淚終于沒能攀住眼眶,順著芊芊蒼白的臉龐滑落,她的嘴角微微顫動,努力揚起一個向上的弧度。
我注視著她,想起昨晚芊芊班主任的電話——這孩子最近似乎情緒異樣,上課偷偷在課桌下劃手腕,被同學發現告訴了老師。班主任希望我作為芊芊較信任的老師,能和她談談。“讓我看看你的左手腕,好嗎?”我盡量把語氣放得溫和而真誠。隨著衣袖慢慢上捋,白皙的手腕上呈現出一道道深淺不一的劃痕,或鮮紅或暗褐色,看得人甚是心疼。說實在的,近些年看過非自殺性自傷的青少年不少,但發生在平日笑瞇瞇的芊芊身上,我還是略感意外。“發生了什么,讓你這么難受呢?”我問。
三、輔導過程
(一)不被允許的哭泣
從芊芊的敘述中我了解到,進入初中后,她在理科上逐漸聽不懂、跟不上,學得相當吃力。原本爸媽給報了校外培訓班,每個雙休她還能補習一下數學和科學,但最近一年校外學科補習被取締,隨著學業難度的增加,芊芊的成績也越來越不讓家長滿意。漸漸地,把試卷拿給爸爸簽字成了芊芊恐懼又抵觸的事。
“小學時我練過古箏,學過畫畫,后來陸續被爸爸停了;初中進入合唱隊,那是我一周里最期盼的時光……”芊芊的眼睛里流露出向往的神情,她的聲音確實好聽,仿佛清澈的溪水,“但這學期開始爸爸也不準我參加了,說成績已經那么差了,還唱什么歌。但即使這樣,我的成績還是上不去……”她默默垂下了頭,兩顆淚滴掉落在校服上。她快速抽取了一張紙巾吸干眼淚,抬頭微笑。
“這些事聽起來確實很令人難過,所以,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劃傷自己,對嗎?”芊芊點了點頭。我問:“你什么情況下會劃傷自己?還有,為什么你說話的時候那么難過,卻還要微笑呢?”“考不好的時候,被我爸訓斥的時候、爸媽吵架的時候……有時候心情實在太壓抑太難受,我就會劃手腕來宣泄一下。我微笑是因為……在家里,哭泣是不被允許的。”芊芊很艱難地說出這幾個字。
“什么?”我有點驚訝,又確認了一遍。“在我家,哭是要被罰款的。”芊芊收起笑容繼續說,“爸爸不許我們哭,誰要是哭了,被看到一次就要罰款100。有一個禮拜,我弟的壓歲錢都被罰光了。”“你弟弟幾歲,他經常哭嗎?你多大的時候就被禁止哭了呢?”我問。“我弟現在小學一年級了,我……從記事起……就不允許哭吧,不然被我爸看到,就會狠罵一頓,然后罰款。我弟還被打過。所以現在,我和我弟都不哭了……但是,”她邊說著邊眼淚止不住地掉下來,“對不起,老師……在你這兒我有點控制不住,不知怎么回事眼淚自己就掉下來了……”
我很想抱抱眼前這個瘦小的女孩,但更想見見她的父親。哭是人類生理情緒的基本表達,究竟是怎樣的原因讓芊芊的父親如此違反常理地嚴苛要求一雙兒女不許哭泣呢?
(二)抱憾終身的傷痛
一周后的某個下午,芊芊的父親如約來到了輔導中心。他身著深色西裝,言談間流露出自己對子女教育的重視。“……在我們家,不存在重男輕女,對兒子女兒,我都一視同仁。孩子要有出息,必須高標準嚴要求!”
我和他聊了一陣芊芊在學校表現的良好性格和助人為樂,也對他百忙中抽時間來校交流表示了肯定。“不過,芊芊爸爸,”我看著他的眼睛,“芊芊近一年來心情不好的時候,都會用刀片或筆尖劃手腕,前陣子又劃了十幾道,你了解這個情況嗎?”“什么?”他很吃驚。我打開手機,把經過孩子允許拍下的手腕傷痕照片呈現在他眼前,“她說,家里一直不允許哭,但她實在太難受了。”
他沉默良久,眼睛有些發紅,接著從外衣口袋里掏出一包煙,取出一支剛要點燃,想到了什么又把打火機放了回去,只剩夾在指尖的那支煙無法控制地微微顫動。
“十二年前,芊芊剛出生不滿周歲。我那時工作非常忙,跑客戶拉業務,回家經常很晚。老婆白天也要上班,思來想去,就把我媽從老家接過來照顧孩子。”芊芊父親停頓了一會,似乎在努力克制情緒的涌動,“我媽那時候身體也不太好,但她還是盡心盡力照顧孫女。有天半夜,我陪完客戶到家已經凌晨一點了,推開門,發現我媽倒在客廳的地上……”他終于克制不住,邊哭邊說,“她一直有高血壓,那陣子太累了,半夜起來上廁所,然后就腦溢血了!我媽走的時候,才六十多啊!(大哭)……她們娘倆就睡在臥室里,沒有聽到我媽倒下!沒有!(大哭)從醫院出來的時候,我就恨!好恨啊!!為什么我要讓我媽過來照顧!為什么我不早點回家!為什么一個大活人倒在客廳里,她就沒聽到!”他拽緊的拳頭重重地捶打自己的頭。我聽得震撼,也忍不住眼眶一紅。
“辦完我媽的后事,我就對自己說,以后都不許哭!我不配!看到女兒和老婆,也常常控制不住地會想起那個晚上……所以我反復告訴自己,芊芊一定要優秀,必須出類拔萃!我媽是因為照顧她去世的,她不成才對不起奶奶!兒子也是一樣的標準和要求!”
(三)啟動“空椅子技術”
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我決定運用“薩提亞模式”對這個家庭進行輔導。先采用“空椅子技術”對孩子父親進行情緒宣泄和認知調整,從而改善芊芊的家庭環境。“空椅子技術”是格式塔流派的一種整合身心技術,是使當事人內射外顯的方式之一,讓當事人把自己想對某人說卻沒機會或沒來得及說的話表達出來,從而使內心趨向平和,經常被運用在哀傷輔導中。
面對眼前的這把空椅子,芊芊父親止不住地聲淚俱下,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連聲哀嚎:“媽!對不起!兒子不孝啊!兒子拖累你了!”隨著時間的流逝,芊芊父親的哭聲逐漸變輕,靜坐在地上的他很長一段時間凝視著眼前的空椅子,仿佛聆聽著母親的安慰與祝福。不知過了多久,當他走出個案輔導室時,如釋重負,目光清亮。
在接下來的輔導中,我向芊芊父親介紹了一些心理學的知識:“曾經經歷的那些非常強烈、痛苦的經驗感受,往往會使當事人在不知不覺中作出影響一生如何待人接物的重大決定。這些潛意識中產生的‘隱形的內在誓言,常對當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造成決定性的影響。”而芊芊父親先前禁止孩子哭泣的家規就是“隱形誓言”的現實寫照。如果孩子與父母等家庭成員的關系緊張,她的內在會逐漸累積很多情緒,而負面情緒如長期得不到宣泄,焦慮和痛苦就會導致孩子自傷,比如狂抓頭發、撞尖銳物體或劃傷自己,用自我傷害來緩解內在的焦慮和痛苦。
“我媽說,她希望我的小家庭可以幸福快樂,和萬家燈火里的故事一樣,有歡笑也有淚水,只要一家人能彼此守護在一起就好。”芊芊父親的領悟宛若重生,“老師,我回去后就和孩子們好好交流,把那條‘不許哭的禁令廢了!”“嗯!”我沖他點點頭,“芊芊很努力,有時候也很需要支持。保留一樣她喜歡的愛好吧,讓她的心靈有可以休憩和滋潤的地方。”“好!”
(四)重新起航
隨后的心理輔導中,芊芊比較開心地講述了爸爸近期的一些變化,可當自己遇到難過或挫敗的事時還是習慣性地微笑。“這確實需要一個過程,”我安慰她,“試試用對應的情緒來表達,你會發現說出來比悶在心里舒服多了!”她點點頭。
在確認了芊芊不再有劃手腕的自傷行為后,我運用焦點解決對她在具體學科上的努力和取得的每一次小進步進行了肯定,并推薦她使用“行為習慣養成表”來鞏固每天的努力成果(見表1)。除此之外,我還指導芊芊繪制了時間餅圖,合理安排沒有補習班的雙休日和各種假期,制定科學的作息計劃,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而有效。(見圖1)
時光飛逝,轉眼半個學期過去。期末考試成績公布的那天,芊芊像一只小鳥飛奔進我的輔導室,舉著幾張卷子笑顏如花。“老師,我進步到班級前20了!努力是有回報的!我要繼續努力考重高!”我看著她笑中帶淚的黑色雙眸,知道這一次她是真的要朝著自己的夢想揚帆遠航了!
四、輔導反思
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的時候,歸根結底是家庭的養育方式出現了問題。有些重大家庭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創傷并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愈合,反而會產生持久、負性的代際影響。父母若不能解開心結,他們的教育模式會導致孩子無法習得正確的情緒處理方法,從而產生對內或對外的攻擊性行為。因此,在處理青少年心理問題時,如能邀請家庭成員共同參與,排摸問題癥結,運用恰當的方式包括薩提亞模式對家長進行心理疏導、認知調整和家庭教育指導,會比單純對孩子工作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1]郭念鋒. 心理咨詢師(二級)[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維吉尼亞·薩提亞.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M].聶晶,譯.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6.
[3]貝克. 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第二版)[M]. 張怡,孫凌,王辰怡,等譯.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編輯/張國憲 終校/石 雪